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40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Word格式.docx

aq,i0——消除支座沉降后的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

agc——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挠度值;

um,i0——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位移实测值(包括支座沉降);

ul,i0,ur,i0——第i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降实测值;

Mg,Vg——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弯矩值和端部剪力值;

Mb,Vb——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的第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弯矩值和端部剪力值;

ab0——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

ψ——用等效集中荷载代替实际荷载进行试验时加载图式的修正系数,当试验与实际荷载的加载图式相同时,取ψ=1.0。

得到跨中挠度实测值后,需要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按下式计算结构构件的变形校验系数:

式中,ξa——结构构件的变形校验系数;

as,ic——在第i级试验荷载下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

as,i0——在第i级试验荷载下的构件短期挠度实测值。

结构构件变形校验系数ξa反映了刚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当ξa=1时,说明符合良好;

当ξa<

1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小,偏于不安全;

当ξa>

1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大,偏于安全。

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挠度值进行检验,或仅作刚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的构件,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asc——在正常使用的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的短期挠度计算值;

[as]——在正常使用的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构件的短期挠度允许值;

3.抗裂试验与裂缝量测的试验结果整理分析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裂试验,需要首先取得开裂荷载实测值。

对于正载面开裂荷载实测值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放大镜观察法。

当在加载过程中观察到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

当在规定持荷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

当在规定持荷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

(2)荷载-挠度曲线判别法。

测定试验结构构件控制截面处的挠度,取其荷载-挠度曲线上斜率首次发生变化时的荷载值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3)采用连续布置应变计法。

在结构构件受拉区的最外层表面沿受拉主筋方向在拉应力最大区段的全长范围内连接搭接布置应变计,监测应变值的发展,取第一个应变计发生突变时的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斜裂缝开裂荷载实测值的确定有放大镜观察法和垂直斜裂缝方向连接布置应变计两种方法。

得到开裂荷载实测值后,需要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按下式计算结构构件的抗裂校验系数:

式中,ξcr——结构构件的抗裂校验系数;

Scrc——结构构件的开裂内力计算值;

Scr0——结构构件的开裂内力实测值。

结构构件抗裂校验系数ξcr反映了抗裂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当ξcr=1时,说明符合良好;

当ξcr<

1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小,偏于安全;

当ξcr>

1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大,偏于不安全。

对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构件的裂缝宽度检验应满足正式的要求:

式中,Ws,max0——在正常使用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受拉主筋处最大裂缝宽度的实测值;

[Wmax]——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该允许值一般要小于设计要求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如设计要求最大裂缝宽度限制为0.2mm、0.3mm、0.4mm时,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分别为0.15mm、0.20mm、0.25mm。

4.承载力试验的结果整理与分析

在一定的受力状态和工作条件下,结构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称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对于混凝土结构,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破坏标志之一时,即认为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结构构件受力情况为轴心受拉、偏心受拉、受弯、大偏心受压时,标志是:

(1)受拉主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受拉应变达到0.01。

(2)受拉主筋拉断。

(3)受拉主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4)挠度达到跨度的1/50,对悬臂结构,挠度达到悬臂长的1/25。

(5)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6)锚固破坏或主筋端部混凝土滑移达0.2mm。

结构构件受力情况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其标志是:

(1)混凝土受压破坏。

(2)受压主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

结构构件受力情况为剪弯时,其标志是:

(1)箍筋或弯起钢筋或斜截面内的纵向受拉主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

(2)斜裂缝端部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

(3)沿斜截面混凝土斜向受压破坏。

(4)沿斜截面撕裂形成斜拉破坏。

(5)箍筋或弯起钢筋与斜裂缝交会处的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

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过程中出现破坏标志的时间往往有先有后,对此应取首先达到某一破坏标志的最小荷载作为试验构件的实测破坏荷载。

破坏荷载在试验构件中产生的内力,就是试验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称试验结构构件的实测承载力。

试验结构构件的破坏状态标志应理解为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到达后的状态,因此,在加载过程中或在持续时间内达到破坏标志时,不能取此级的荷载值,而应取前一级的荷载值作为试验构件的破坏荷载实测值。

另外试验构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是反映结构性能的重要资料,也是确定承载力的依据。

因此在整理承载力试验结果时,应详细而准确地加以描述,并注意如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试验构件控制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

(2)试验构件控制截面上最大应力(应变)—荷载关系曲线。

(3)试验构件的混凝土极限应变、钢筋的极限应变。

(4)试验构件复杂应力区的剪应力、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

(5)试验构件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分析,并辅以必要的图示和照片。

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和结构构件的破坏标志,即可得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实测值,然后按下式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校验系数:

式中,ξu——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校验系数;

R(fC0,fS0,a0…)——按材料实测强度和构件几何参数实测值确定的构件承载力计算值;

fC0,fS0,a0——分别为混凝土抗压强度、钢材抗拉强度和截面几何尺寸的实测值。

结构构件承载力校验系数ξu反映了承载力的理论计算结构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当ξu=1时,说明符合良好;

当ξu<

1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小,偏于安全;

当ξu>

二、试验曲线的绘制

将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一系列试验结果,按一定比例坐标绘制成曲线,简易、明了、能充分表达其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按数理统计和解析几何的方法寻找出数学表达式。

1.坐标的选择与试验曲线的绘制

适当的选择坐标轴有助于确切地表达试验结果,选择坐标的比例,应使曲线能在坐标轴45o分角线附近,太靠近任一坐标轴都会降低作图的精确度。

坐标的起点数值不一定从零开始,以使所得曲线图形能占满全幅坐标纸为宜,使变化的过程突出。

直角坐标系数只能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在试验中一般用纵坐标y表示自变量(如荷载),用横坐标x表示因变量(如内力或变形),不过有时会遇到因变量不止一个的情况,此时可采用“无量纲变量”作为坐标来反映相互间的相关关系。

绘制曲线时,尽可能用比较简单的曲线形式表示,选配曲线时,要使曲线通过较多的试验点,或者在较多的试验点附近,并使曲线两旁的试验点大致相等。

一般靠近坐标系中间的数据点可靠性更好些,两端的数据可靠性稍差些。

2.构件裂缝及破坏图

试验过程中,应在构件上按裂缝开展面和主侧面绘出其开展过程,并注上出现裂缝的荷载值及裂缝宽度,直至破坏。

待试验结束后,用坐标纸按比例作描绘记录。

三、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在量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常分为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常因量测仪表或工具结构上不完善或在设计上、工艺上存在着某些缺陷或偏差,以及仪表安装位置不正确,在试验过程中因量测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流等)的变化,或受采用的量测方法不正确等因素造成。

系统误差表明量测结构偏离客观真值的程度,关系到量测结构的准确度,应予以重视。

系统误差有一定的规律,当对量测数据进行判别,发现有系统误差后,可根据其规律找出原因,通过改进试验方法,加强仪器仪表的标定手段消除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对于一些限于试验条件、无法消除的系统误差,需引入修正值。

2.过失误差

又名粗大误差,主要由于试验者在量测或计算时粗心大意所引起。

如仪表不合用、数据读错、测点混淆,记录错误、量测方法不对等,造成量测数据有不可允许的错误。

此类误差数值很大,符号不定,使试验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必须从量测数据中剔除。

剔除过失误差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理论,选择一个鉴别值去和各个测定值的偏差进行比较。

3.偶然误差

也称随机误差,在量测数据中剔除了过失误差并尽可能消除和修正了系统误差之后,剩下的主要是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许多被掌握的微小因素或因代价太大一时未能控制的微小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引起偶然误差的原因有量测仪表的结构不完善或零部件制造时的公差,如仪器内部摩擦、间隙等的不规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条件干扰,如温度、湿度、气压的微量变化、电源电压不稳,以及测试人员对仪表末位读数估计不准或量测方法有缺陷等。

为了估计和消除偶然误差,应采用多次量测的方法。

但在实际混凝土结构试验中,由于结构构件开裂后,特别是进入非弹性阶段后,量测的数据随时间不断变化,而且这个过程无法重演,所以常采用单次量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