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53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动物PET实验系统测量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些都会在后文中详细提到。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记录数据,之后使用Matlab编程来处理数据,并用Matlab的绘图功能来重建图像。

本文在这里也确实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我院刚刚对PET展开研究,大量部件如探头的移动导轨和移动臂还未购进,当然我们目前的技术也不允许进行移动测量。

所以本文也仅先针对阵列型闪烁体进行研究,所有结果也只适用于我院的PET实验室。

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试设备(阈值、放大倍数、成形时间),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佳,以此来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第二章:

PET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

2.1发光机理

PET放射性药物属于诊断用放射性药物(diagnosticradiopharmaceuticals)。

它其实是一种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糖,其中的放射性核素通常要求能够发射正电子。

常用的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主要是用加速器生产,现在有一部分可以从核素发生器得到。

PET常用的标记核素11C、15O、13N、18F等均是组成生物体的固有元素,用这些元素标记得到的放射性药物不会影响药物原有的生物活性。

并且半衰期短,患者的所受辐射剂量小。

其中18F-FDG是应用最多的,即氟代脱氧葡萄糖,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简称为FDG。

恶性肿瘤细胞由于代谢旺盛,导致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加,因此静脉注射葡萄糖类似物——18FDG后,大多数肿瘤病灶会表现为对18FDG的高摄取,因此应用18FDGPET-CT显像可早期发现全身肿瘤原发及转移病灶,准确判断其良、恶性,从而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1995年山东淄博万杰医院从GE引进成套设备,开始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正电子药物生产和应用,但该设备仅生产18F-FDG和13N-NH+4两种正电子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同期也引进IBA加速器和合成器,为医院引进的PET提供18F-FDG药物。

90年代末北京、上海、广州相继引进小型质子加速器,生产18F-FDG以供临床使用。

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高能正电子会议上,仅有18F-FDG和13N-NH+4两种药物的报道;

到2002年上海召开第二届高能正电子会议才有11C-Raclopride和11C-胆碱等药物的报道。

此后国内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正电子药物不断增加,目前其种类已经超过了20种

2.1.2正电子湮灭

前面已讲放射性药物中的核素必须能够发生正电子衰变。

正电子衰变(positrondecay)发生在贫中子核素中,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衰变时发射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neutrino,

),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衰变反应方程式为:

正电子的射程仅1~2mm,正电子与负电子发生湮灭,转变成两个能量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如图2.1。

利用符合线路技术探测相反方向的两个γ光子就可以用于PET显像。

图2.1正电子发射

 

2.2.1闪烁体

Lutetium-yttriumoxyorthosilicate,alsoknownasLYSO,isaninorganicchemicalcompoundwithmainuseasascintillatorcrystal.ItschemicalformulaisLu2(1-x)Y2xSiO5.Itiscommonlyusedtobuildelectromagneticcalorimetersinparticlephysics.LYSOcrystalshavetheadvantagesofhighlightoutputanddensity,quickdecaytime,excellentenergyresolution.

硅酸钇镥闪烁体,就是我们所说的LYSO,是一种无机的化学合成晶体,主要用来做核探测器的闪烁体。

它的化学式是Lu2(1-x)Y2xSiO5,经常作为物理实验中的电磁测量计。

LYSO晶体的优点是高的光电输出和密度,快的时间响应,和好的能量分辨率。

原则上,所有的gamma探测器都可以用作核医学成像探测器。

但我们为什么选用lyso而不用其它闪烁体呢(如NaI)?

作为对比我们列出其它一些闪烁体与lyso作对比对比:

闪烁体

性能参数

LYSO

NaI(Tl)

BGO

塑料闪烁体

最大发光波长(nm)

420

410

480

折射率

1.81

1.85

2.15

1.60

发光衰减时间(ns)

41

230

300

1.3~3.3

发光产额(photon

s/kev)

32

38

8

10

密度(g/cm)

7.1

3.67

1.05

那么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材料密度上最具优势的就是LYSO了,大密度意味着γ射线的能量损失更快,也就意味着走过同样距离产生更多的光子数,其能量分辨,位置分辨率也就越高。

而且它的时间分辨率也比NaI(Tl)和BGO要快很多。

同时它的发光产额和位置分辨能力又是塑料闪烁体根本不具备的的。

所以LYSO晶体是做PET探头的最佳选择。

具体的LYSO晶体是由18×

18=324个小长方体组成的大的阵列长方体,它能够探测得到位置信息正是由于其18×

18的网格形排布使得光子进入其中某个网格时能得出不一样的输出信号,通过输出信号的不同就能够得到不同的位置信息。

2.2.2光电倍增管

图2.3光电倍增管

闪烁体接受到电离辐射时会产生的荧光光子,为了产生电信号,我们在闪烁体后加装光电倍增管。

其原理如下:

(1)光阴极以硅胶与闪烁体进行耦合,荧光光子打到光阴极上产生电子。

(2)打拿极是一大堆均匀排布加了正高压的电极,电子被加速打到打拿极上撞出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又被加速打出更多电子,以此类推,最后在阳极上输出电信号。

(3)输出针管,用来连接后续电路,如前置放大器。

2.2.3光导

可加装于闪烁体之后,光电倍增管之前,当然也可不加。

加装光导的好处是,可加强光子的透过率,使光电倍增管更有效地收集光子。

人们使用多个光电倍增管,利用分光原理读出多个晶体(或晶体阵列),称为Anger-Type探测器,它改善了探头的位置分辨能力,并使探头的在几何安排上更为容易,但由于PMT的有效面积较小,探头的死区较大,所以仍然无法满足对PET的位置分辨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在探测器采用闪烁晶体阵列+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的方案,它用光纤将闪烁晶体阵列耦合于多通道光电倍增管(Multi-ChannelPMT)。

2.2.4前置放大器

由三级管组成的放大电路,体积较小,直接与光电倍增管的输出针管相连,用来预防大信号,降低噪声。

整个核探测器就是由闪烁体(可加装光导),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如图,基本的核探测系统如下:

图2.5

探头和前置放大器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下面来说主放大器。

主放大器同样是由三极管构成,只不过三极管的数量更多,其放大倍数更大而已。

前放出来的信号经过主放会得到进一步放大,这样才能使信号的大小可以被或许电路识别并记录。

接下来是数据采集器(数据获取系统),它由线性门LinearGate

PhilipsScientificNIMMODEL744﹑恒比定时甄别器DiscriminatorORTEC935CFD﹑延时产生器DelayGeneratorPhilipsScientificNIMMODEL794组成。

线性门LinearGate:

由Philips公司生产的NIMMODEL744用于把主放出来的双极性信号转成单极性信号,这样才能被转化成连续的数字信号。

恒比定时甄别器Discriminator:

由ORTEC公司生产的935CFD

用于提供一个触发阈,并选出信号幅度。

由于输入信号类似于一个高斯波形,其峰值才包含有有效信息,所以935CFD的任务就是找到信号的峰值,并记录之。

延时产生器DelayGenerator:

由Philips公司生产的NIMMODEL794用于把信号进行延时处理。

由于本实验设计有四路信号输入,而每路信号产生时刻都不严格相同,所以必需由NIMMODEL794来把各路信号的时间调为一致。

以上由744到935再到794,一级一级地把初始信号调制成有效信号,接下来就需要把有效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时就需要有ADC即模数转换器。

这里不再赘述其原理。

接上ADC可把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之后就能连接计算机。

这样一套核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便搭建完成了。

核数据获取模块如图:

(转下页)

图2.6实验室的PET数据采集系统

当然,计算机中必须有配套的操作软件。

这里我们有NationalInstrument公司的SignalExpress2013和CAEN公司的CAENN568EControlSw软件来控制计算机采集信号数据。

第三章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

3.1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任务是测量LYSO闪烁体探头的能量分辨率。

目前实验室有两个探头。

第一个探头中的闪烁体是与光电倍增管直接耦合的,第二个探头中的闪烁体后加装了光导,然后再与光电倍增管进行耦合。

所以本实验就是要对比探头中闪烁体加装光导和不加光导时的能量分辨率变化。

这里说明一下,能量分辨率就是指探测器所得到的能谱的全能峰的半高全宽。

即(FWHM):

fullwidthathalfmaximum

FWHM=峰的半高宽度(道数)/峰最高处的计数

如果FWHM越小则说明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越好,若FWHM越大则说明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越差。

我们的理论预期是加装光导的探头比不加光导的探头的能量分辨率要好,所以我们要用实验加以证实。

3.2实验方法

1.标准放射源:

本实验选用放射源137Cs,放射性活度0.8864(uCi)。

放射源241Am,放射性活度1.7829(uCi)。

2.测量:

将放射源放入暗箱中并对准探头。

打开NIM机箱开关预热。

调节阈值-4.4v~-5.1v之间,原则是尽量减小噪声,但不减少有用信号。

探头所加电压800v。

打开CAEN测量软件,设置每个波形记4~15个点不等,因为935CFD已经记录峰值信号,多余的点在后续处理中用处并不大。

采样时间不定,因为数据量与源强有关,强源的采样时间可以比弱源的短,两套仪器的时间快慢也各不相同。

但归根到底采样时间越长技术的统计误差越小,所以我们设置的采样时间一般都在3个小时以上。

最后设置好各参数,开始测量。

3.数据读出:

我们把采集到的数据存放到D盘的Data文件夹内,以记事本的格式记录,得到的是一个n行乘4列的数组(矩阵),其中n大概为百万的量级,根据源的活度有较大起伏。

比如活度小的源如60Co有24万行,而活度大的源在相同的采集时间下则有五百多万行,如137Cs.

4.数据的分析:

前面已讲,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测量探头的能量分辨率。

所以现在我们就需要要用现有数据得到能谱。

现有数据是存在记事本文件中的,即能谱不能像装有的能谱软件的DOS系统那样能现采现得。

所以我们就需要用Matlab软件来编程处理数据,具体处理方法我们下一章再讲。

第四章核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4.1数据的分析

前面我们已讲如何测量并得到数据,我们现在也通过实验得到了数据,那现在就先随意抽出一部分数据简单的分析一下。

以下是记事本格式的:

-7.273664E-2

-9.013269E-2

-7.015944E-2

-1.384551E-1

-7.660243E-2

-9.496493E-2

-5.598488E-2

-1.043073E-1

-2.505856E-2

-5.952852E-2

-6.629365E-2

-1.658378E-1

-1.191261E-1

-1.300792E-1

-1.052737E-1

-1.648713E-1

-8.562260E-2

-8.916624E-2

-6.017282E-2

-4.857545E-2

7.574416E-1

4.816820E-1

6.997545E-2

3.019228E-1

-3.114492E-1

-3.414091E-1

-1.426430E-1

-1.063024E+0

-7.553710E-1

-2.698920E-1

-6.790440E-2

-3.314225E-1

-3.762237E-2

2.165307E-2

-1.925987E-2

1.327945E-1

2.242849E-1

1.005796E-1

-1.474978E-2

1.878820E-1

-6.597150E-2

-4.213246E-2

-1.094616E-1

-7.112589E-2

-6.822655E-2

-4.664255E-2

-7.177019E-2

-6.564935E-2

-1.062402E-1

-7.434738E-2

5.708948E-2

-1.088399E-2

-2.924650E-2

-1.142939E-1

可以看到,一共有15行,4列。

这是一组从不加光导的设备中采集到的137Cs的数据。

采集设置为:

一个波形采4个点,采集时间3个小时。

其中峰值一个点,其它位置平均分配三个点。

所以可以看出,每四列为一组,其中最大值就是峰值,我们在数据处理中就需要把峰值找出。

并把峰值做统计图,出来的统计图就是能谱图。

本实验一共测量两个放射源137Cs,241Am。

其中每个放射源先用不带光导的

从上面我们已经看到,数据是密密麻麻的,且量很大(总共有550多万行),所以此时就需要用Matlab来进行数据处理。

4.2数据的处理

紧接着上面我们现在来处理数据,首先我们要把数据导入Matlab,形成一个550多万行×

4列矩阵。

如下图(只显示一部分):

图4.1矩阵

变成矩阵后我们用编程的手段来把能谱得到,思路是这样的:

由于一个波形是由四个点组成的,所以要找出这四个点里最大的点,就需要把数据拆成一列四个元素的矩阵,再从这四个元素中找最大值。

难点在于,导入Matlab中的矩阵每一列分别代表一路输出的信号,故需要把4.1图中的矩阵在拆分成四个单独的列,然后每列单独处理,再把处理后的四列相加,得到总的的统计数据。

最后才能把这个数据进行绘图。

具体的编程如下:

a1=VarName1;

a2=VarName2;

a3=VarName3;

a4=VarName4;

%导入数据,并把矩阵拆成4列。

b1=size(a1);

%计算每列中有多少元素。

c1=floor(b1/4);

%找出对应n行×

4列的矩阵的应有的行数。

d1=c1*4;

%得到合适的行数n。

e=d1

(1);

x=c1

(1);

%把参数变为标量。

f1=a1(1:

e);

f2=a2(1:

f3=a3(1:

f4=a4(1:

%得到合适的数据列。

g1=reshape(f1,4,x);

g2=reshape(f2,4,x);

g3=reshape(f3,4,x);

g4=reshape(f4,4,x);

%把数据列变为矩阵。

h1=max(g1,[],1);

h2=max(g2,[],1);

h3=max(g3,[],1);

h4=max(g4,[],1);

%找到每列的最大值。

y=h1+h2+h3+h4;

%各路相加。

hits(y,e);

%绘图。

以上就是程序的编辑。

编辑好程序之后点击运行,能谱图便能够出来。

当然上面的程序是为四个点的波形使用的,如果波形里有15个点的话,只要把c1=floor(b1/4),d1=c1*4,g1=reshape(f1,4,x)中的4改成15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241Am,137Cs不加光导时的数据导入Matlab中运行一遍,得到两个能谱。

再把它们加装光导时的数据导入Matlab运行一遍,再得到两个能谱。

之后根据能谱的半高宽来判断加光导与不加光导时的能量分辨率好坏。

第五章结论

5.1实验结果及讨论

前面我们已把数据分析和处理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结果。

下图是241Am未加光导时的的能谱图:

图5.1未加光导241Am的能谱

Am241不加光导峰值道址:

1.48峰高(计数):

33

半高道址一:

0.731(12)

半髙道址二:

2.44(11)

半高宽:

2.44-0.731=1.709

能量分辨率:

1.709/33=0.05179

下图是241Am加光导时的能谱:

图5.2加光导的241Am能谱

峰值道址:

1.91

峰高:

198

0.97(99)

2.79(99)

2.79-0.97=1.82

1.82/198=0.009192

下图是137Cs未加装光导时的能谱:

图5.3未加光导时137Cs的能谱

1.59

115

0.983(57)

2.15(57)

2.15-0.983=1.167

1.167/115=0.01014

下图是137Cs加装光导时的能谱:

图5.4137Cs加光导时的能谱

1峰值道址2.24

峰高262。

1.23(131)

2.70(131)

2.70-1.23=1.47

1.47/262=0.00561

为方便比较,我们可以列表如下:

能量分辨率

放射源

不加光导

加装光导

137Cs

0.01014

0.00561

241Am

0.05179

0.00919

从表中不难看出加装光导的比不加光导的探头分辨率要好很多。

分别为:

137Cs加光导时比不加光导能量分辨率好1.807倍。

241Am加光导时比不加光导能量分辨率好5.635倍。

同时,加装了光导的探头在测量137Cs时,在相同的测量时间下,总计数为538万。

而不加光导的探头的测得总计数为250万。

这充分说明采用了通过光导将LYSO晶体耦合在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上的探头组成方式很好地提高了探头的能量分辨能力和有效面积。

5.2小结

通过系统搭建和数据采集,我们得到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比如LYSO晶体探头的位置谱和能谱,位置谱反映了探头对放射源位置的灵敏度。

而我负责画出的能谱则反映了探头的能量分辨率。

当然每次测量得到的能量分辨率是不同的,它和测量时间,被测量的放射源的活度,能量,还有不同的实验平台都有关系。

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

就拿以前做过的NaI(Tl)探头来做比较,同样是137Cs源的能谱,NaI(Tl)的FWHM基本上是8%,有时甚至达到10%。

而我们的LYSO晶体探头的能量分辨率最差也能达到5%。

对于光导的选择我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比如加光导时比不加光导时测量137Cs得到的能量分辨率要提高近一倍,能够从1%一下精确到0.5%。

同时加光导还提高了PMT的有效面积和光子的透过率,使得整套设备的计数率提高了许多。

而从整套系统上来讲,我们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够扣除大量的本底,并能彻底地去掉各种无用的计数平台和散射峰,这也是我在以前用其它系统平台做实验时所做不到的。

当然本套系统的搭建还未完成,比如PET系统必有的移动旋转平台还未安装,只用到了单探头导致不能进行符合测量等等。

这些都是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完成的。

总的来讲,LYSO这种新型的闪烁晶体有着强大的阻止本领和发光性能,它在PET中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数率,减小偶然符合。

它同时具有很好的能量分辨率,其信号便于用光纤读出,能大大提高探测器方阵位置分辨率。

目前在本实验室的小动物PET中,一套采用了闪烁晶体直接与光电倍增管耦合的方式。

另一套在晶体与PMT之间使用光导,大大加强了光子的透过率,使得系统探测效率有很大提高。

当然,对LYSO的研究还不仅于此,我们还需继续努力,为将来开发出我国自主的PET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