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55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

我们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时候,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反过来,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

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根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P4)

概括说有两大方面: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即揭露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及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含两方面)

1.学前儿童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个体心理从简单到复杂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揭示认识从感知到思维的形成过程。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识与实践等关系提供有力的心理学的科学依据,研究心理是如何产生,在什么条件下变化,都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证明

2.学前儿童心理学丰富和充实发展了心理的一般理论

①意识的起源问题: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意识发生发展和语言。

②语言与思维问题:

通过对儿童思维和语言发生发展的研究,有助于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提供不可少的依据。

(二)实践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实际工作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实际工作都需要有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与知识,具体是:

1.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教育中涉及到的许多:

入学年龄、教材编排、课程设计、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早期教育、异常儿童教育等,只有了解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才能使这些工作收到好的效果,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一个幼教工作者,一个幼教管理干部,只有很了解掌握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才能提高工作质量。

2.为幼儿家庭教育,父母提供教育儿童心理学知识

很多研究证明,儿童将来个性发展的性质、方向往往与早期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包括家庭气氛、父母对孩子的言语方式等)有密切的相关。

父母掌握的育儿知识越多,孩子发展就越好。

做父母的知道一般儿童发展的程序,不同年龄应该达到的发展指标,他们就能更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是正常?

超常?

或落后,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最适当的教育与教养措施,而不是盲目地“揠苗助长”或埋怨自己的孩子笨,不长进等。

3.为其它儿童工作提供学前心理学的理论帮助

婴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儿童文艺创作(电视、图片节目等)儿童玩具、服装设计等。

学前儿童心理的学习可望可以下收获,教P8,4方面学生自学。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任何研究方法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一定的指导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

普通心理学提出的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特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是由客观存在外界事物引起的,是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的,是表现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的,因此,必须依据幼儿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幼儿机体的发展,特别是幼儿高级活动的发展来研究,才符合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测。

此外,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研究儿童心理,应尽可能广泛收集材料,收集过程中应对观察到的材料作客观、真实记录、全面分析,不可凭主观同意想来给儿童心理下结论。

二、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

三、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而不允许进行任何有损于其身心健康的研究,我们在进行学前心理研究时,必须绝对禁止有定儿童身心健康的实验。

从设计步骤、时间安排、举止言谈都考虑。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

一、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不同,在幼儿心理学发展上也会有个性差异,所以在研究时,应考虑既要照顾到一般情况,又要照顾到个别,比如对一些超常儿童或弱智儿童的研究要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差异,分别对待。

(一)横断的研究

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某一心理特征或若干心理特征的研究,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比如,对3岁、4、5、6、7岁5个年龄共200人进行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年龄阶段言语发展水平,或者对大、中、小班4、5、6岁儿童无意记忆的研究等等。

这种方式的优点:

一是省时间,能在较短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典型特征,从而找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

二是可以收集大量的资料。

不足:

不容易看到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及关键性的情况。

(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一个或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这种追踪可以是一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儿童从开始学说话1岁半开始到6、7岁时言语发展情况,可以对某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追踪研究等,一般是间隔一定时间,不太长时间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研究,儿童年龄越小,发展变化越快,时间间隔应越短。

这种方式优点在于能较祥细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中质变的过程。

不足是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而且研究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可能干扰甚至中断研究。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也称系统研究与专题研究)陈p12-13

(一)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二)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一)差异研究

差异研究主要是指对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三)因果研究

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一)双生子研究

是指通过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跨文化研究

主要是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以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一)定义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劳动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征的方法。

”这是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在儿童心理学史上,早期的研究大都是采用此法。

(二)种类

从观察的时间上分为:

长期的、定期的;

从观察的内容上分为:

全面的、重点的。

(三)观察法的运用

要运用观察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观察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制定好的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作好观察准备。

2.观察时必须尽量使幼儿感到自然,注意尽量减少对被试幼儿的干扰和影响,免得他们不自然,而使观察结果没有价值,为了避免干扰,在有条件的地方,观察都可以在另外的房间里通过单向玻璃进行观察,也可以利用现代化装置,如录音、录像电视设备等进行。

3.观察时要作详细、精确的记录,切忌大概记录,这样做容易以成人的言语或想法来主观的修改幼儿的言语行为表现。

作了详细记录是为了日后分析作为依据。

4.由于儿童心理不稳定,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儿童心理观察一般要反复多次进行。

二、实验法

就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实验,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活动的条件,引起儿童一定的心理活动,以便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包括: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这三种方法。

(三)简介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进行的,

2.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来进行。

3.教育心理实验法在幼儿心理研究中也是常用的,它是一种结合教育和教学来研究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三、测验法(定义是陈p20)

测验法:

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测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二)测验法的运用

运用测验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前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查,模仿性强,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

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测验技术,还应掌握对学前儿童工作的技巧,以取得幼小儿童的合作,使其在测验中表现出真实的水平。

3.学前儿童的心理尚不成熟,其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差。

因此,切不可以仅以一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

四、调查法与问卷法(陈p22-23)

调查法和问卷法又统称间接观察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包括当面访问和书面调查两种形式。

调查法在运用时要注意:

一是访问须拟定好调查提纲;

而是访问人员应熟练访问技巧。

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因为:

1.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地自然表露,而不能在研究者规定的时间和场合被诱发出来。

2.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和学前儿童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时一事。

缺点是:

当面调查访问费时,调查结果缺乏准确性;

书面调查由于被调查者不能较好把握调查意图而影响资料的提供。

(二)问卷法

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

即请被调查者按照拟定的问卷表做书面回答。

既可以运用于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也可以运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便于统计的资料;

缺点是问卷的信效度难以把握,主观因素太多。

五、谈话法与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

谈话形式自由,但目标明确。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第三章儿童心理学发展简介

第一节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盖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的,这是在儿童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比较系统科学著作,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氏的《儿童心理》一书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著作。

(建议参考材料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推动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条件

(一)近代社会的发展

近代社会发展及近代思想家的儿童观,为近代儿童心理产生打下了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准备了直接的前提。

(三)近代西方的教育发展要求

近代西方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在教育理论中还有一种叫“心理学化的教育”观点,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为依据,

(四)研究方法的突破杨利珠P41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等因素,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了。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近代西方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是从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算起的,这是儿童心理史上第一个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较系统的科学著作,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的诞生。

一般认为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节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派别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大派别:

一是天性论,一是习得论。

一.自然成熟理论

自然成熟理论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因素即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外部环境的作用不是不重要,但它只是为正常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

代表人物美国的盖赛尔(AGesell1880-1961)。

二.环境——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在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任何正常儿童都能学会任何事,只要具备或施加适当的环境条件,认为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不是意识等。

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创始人毕生(J.B.Watson1878-1958),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R.Skinner),西尔斯(R.R.Sears)及社会学习理论者班杜拉(A.Bandura)等。

三.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依德(R.Freud1856-1939),他的理论对儿童心理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二、是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在他的人格结构论中,提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处于意识的三个层次上的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各自遵循不同原则。

李丹P11。

四.认知发展学派

主要代表有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用发生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儿童心理,且其发展认识论也是通过儿童心理研究建立的,他在儿童心理学上主要贡献是他的发展阶段理论,他用数理逻辑中“运算”概念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认为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各阶段出现了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逾越或颠倒。

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即:

李丹p13

在心理发展的因素上皮亚杰是内外因相互作用论者。

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亦称维、列、鲁学派)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苏联建国初期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针对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的S—R及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直觉,他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思维、言语、随意记忆等)进行了长期研究,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随意的以言语为中介的心理过程,并非是人自身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的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并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

列昂节夫和鲁利亚都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证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随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他特别强调了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阐明了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相互联系及转化的思想,即内部活动起源于外部活动,是外内化的结果,而内部活动又通过外部活动而外化。

鲁利亚主要是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神经系统(物质本体)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创立了“神经心理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系统动力是定位理论,以“机能系统”的新概念代替了过去局部的“机能定位”的概念,认为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各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并据此把人脑划分为“三个机能联合区”。

维列鲁学派的理论及大量实验研究不仅对前苏联心理学发生深远影响,且在国际心理学界也有一定的地位。

书面作业:

 

第三节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古代就有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思想。

本世纪二十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被介绍到我国来,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他1917-1919曾在美国歌伦比亚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课程,1923年创办南京古楼幼儿园作为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教学的实验园地,1925年他根据教学和研究中所积累的材料,并参考西方的儿童心理学,写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这是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解放以后,到现在近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儿童心理学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儿童心理的发展与心理学的发展一样大致经历了“三起两落”的五个阶面:

1949-1958年为恢复、改造发展时期;

1958-1959年为批判、挫折时期;

1959-1966年为初步繁荣时期;

1966-1976年为破坏、停顿时期;

1976-至今为空前活跃时期。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发展的概念李丹p32

发展:

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有质的变化,不仅指向前推进,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又有阶段的过程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从不成熟——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连续又有阶段的过程。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存在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无所谓阶段;

另一种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质变的过程,当某些代表到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取代了旧的要素占主导地位时,量变成为质变“飞跃”表现出阶段性来。

连续性是指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总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发生,又包含着前段的因素,且萌发着下一段的新质,但作为本阶段特征的是那些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因素,它体现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

Ep:

说出句子。

三、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儿童心理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具有一定方向与顺序,且不可逆转,不可逾越。

无论哪种心理总是从低→高的方向。

方向:

由低——高,总在进步

顺序:

各种心理发展总有一定顺序:

身体运动机能:

头→尾,中→边;

心理机能:

感→记→想。

四、发展的高速度与不均衡性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对儿童心理各阶段的研究表明: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最为迅速,而且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来,这种不均衡体现在: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2、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的不均衡,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差异性)

五、发展的整体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各种心理活动发展上,不同儿童身上不均衡,有早有晚,有先有后,但从任何一阶段儿童发展的横面看,儿童心理发展各方面并非孤立进行,各认知过程间,认知过程与心理状态之间,认知过程和人格形成与发展间都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的发展,。

六、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陈p38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一)简单——复杂

1.从不齐全——齐全

2.从笼统——分化

(二)从具体——抽象

(三)从被动——主动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自己主动调节

(四)无意向有意发展,认知过程的无意——有意

(五)从零乱——形成体系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的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定义:

指儿童每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点涵义:

1.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差异,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一成不变的年龄特征,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本质的特征和一般趋势,而并不代表这一阶段中的每一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点,在年龄特征上要处理好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关系,不能用个别代替一般,用多样否定典型性。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在发展阶段的顺序及相应年龄,各阶段中心理变化的程序,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为什么呢?

原因是:

①儿童脑生理结构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也有一定次序。

②知识本身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类认识事物及联系都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

从简至繁都需要相应的时间及顺序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历一个大体相同的量变至质变过程。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指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影响下发展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儿童心理发展情况也会有各种差异,在各年龄阶段出现的时间,年龄上因各种条件的不同提前或推迟,在发展的速度上有快有慢,出现可变性的原因主要在于:

社会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

3.年龄特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客观地看法是: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与可变是辩证统一的,相对的,表现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其变化是有限度的。

P431。

应该看到: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育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可接受性、发展的水平、年龄的特点,无论哪一个年龄的儿童均如此,但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中要做好过渡工作。

二、发展阶段的划分

真正按照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规律客观地划分发展阶段,迄今尚未适当解决。

(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必要:

理论上有必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