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66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精品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第十一文段[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

“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

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

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第十二文段〔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

懈怠。

②箧:

书箱。

③舍:

学舍,书馆。

④媵人:

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或:

有时。

④庵:

茅草小屋。

⑤荆:

灌木名。

⑥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

敬佩。

⑧易:

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2)以衾拥覆         (3)负笈从师       (4)编茅为庵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第十三文段[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④秦悉坑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第十四文段(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太宗罢朝①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②杀此田舍汉③!

”文德后④问:

“谁触忤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

”                               (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罢朝:

停止了早朝②会:

必然,一定 ③田舍汉:

庄稼汉 ④文德后:

文德皇后⑤忤:

触犯 ⑥廷争:

在朝廷上争谏⑦具:

穿戴好⑧备数:

充数(谦虚的说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 ②皇后何为若是        _ ③王之蔽甚矣________④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

2.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更加欣赏谁?

请简述理由。

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欣赏谁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十五文段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选文作者韩愈是        代(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策之不以其道(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矣(    )

3.[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都喻指什么?

                                                                          

4.[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5.[甲]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简要阐述。

                           

 

 

第十六文段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

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dàn):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

异香。

1.甲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能事不已(    ) (4)宜乎众矣(     )

3.甲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甲]文                                          [乙]文                                                                          

5.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第十七文段(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① 当世之事   ②  决胜于千里之外   ③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                  

(2)                

1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

你对此有何看法?

                                                                            

第十八文段(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

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

“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

“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曰:

“止。

”勿杀而谢之。

(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弋:

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

人名。

亡:

逃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任选一题做)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我选      题     翻译                                                                      

4、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

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

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

(2)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

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

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第十九文段[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乙]人有卖骏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

连续,接连。

②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ao)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    

(2)愿子还而视之(          )

(3)不以千里称也(        )  (4)去而顾之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

5. 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下)参考答案

(十一)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

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十二)1.

(1)手指/不可屈伸(1分)

(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

每小题1分)

2.

(1)汤:

热水

(2)衾:

被子(3)负:

背,背着(4)为:

做,做成(每题1分)

3.

(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

(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4.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点“精神”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3分。

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十三)1.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

(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

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

(4分)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意思对即可)(2分)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

3.该题考的是成语。

(3分)参考答案:

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4分)      答案示例:

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各2分)

(十四)1.①比;②这(样);③受蒙蔽;④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②(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谏争,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

3.共同点:

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

更欣赏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