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670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水准仪

DSZ3

4

钢尺(50米)

5

铝合金塔尺(5米)

6

垂准仪

2.技术准备

测量员要熟悉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相对关系,建筑物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熟悉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

控制点的坐标、标高,建筑物的朝向,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

首层室内±

0.000的绝对标高,室外地坪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和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安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

要对图上全部尺寸进行核对,当各图纸核对无误后,对于总平面图要以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标准层的有关尺寸,标高是否相对应。

3.校核坐标及标高

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准确性,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定位依据。

若提供的依据点量少(如:

仅提供2点坐标及1点坐标),可不校核。

(1)核算设计图上定位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

(2)实地校测定位点,要求高精度。

但常因种种原因点位稍有移位,为了校核点位和防止误用移动的点位,应会同甲方一起对点与点距离及夹角进行实地校测,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请甲方妥善处理。

(3)用水准仪实地校测甲方所给水准点间的高差,发现问题请甲方处理。

二、定位放线及平面控制

1.布网原则、精度

在整个场地设置闭合的场地标高控制网(水准点或±

0.000水平线),相互间距100米左右。

再根据业主指定的水准点,用闭合测法将已知标高引测到场地内。

连测各水准点或±

0.000水平线后,闭合到另一指定的水准点,其闭合差不应大于5N(N为测站数)或20L(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站数成比例分配至各点。

2.定位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主要包括:

根据定位条件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根据轴线控制桩向四周投测点或测设建筑物的龙门桩,根据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桩撒出挖槽边界线。

(2)放线:

建筑物的设计定位条件和定位依据(若是场地控制桩应先检测有无碰动)测定建筑物四边廓各大角(距基槽边1-5米)的控制桩,作为控制该建筑物位置的基本依据。

(3)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各边上,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轴线和各细部轴线的控制桩,再以各轴线的控制桩测定建筑物的各大角和各轴线的交点,作为撒灰线的依据。

(4)建筑物四廓和各细部轴线测定后,即可根据基础图撒好灰线,在经自检合格后,报请有关部门和甲方验线。

3.验线

验线时首先检查定位依据桩有无变动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再检查建筑物控制网和建筑物四廓尺寸及轴线间距。

验线时不仅要检查建筑物各角点桩位、槽线情况,更要检查各轴线尤其是主要轴线的控制桩位是否正确,因为它是挖槽后进行基础放线的依据。

4.桩的保护

所有的控制桩均用砼墩加固及维护栏保护,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如有变动,立即采取措施恢复。

三、基础放线验线

1.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

(1)根据基坑边上的建筑物控制桩(即轴线引桩,但要经场地控制校核后方可使用)用经纬仪(全站仪)仔细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和主要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2)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要的边界线、墙边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等。

2.验线的要点

首先检查基坑上的控制桩有没有碰动,确认无碰动,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即基础定位)然后再实测各大角和轴线的位置,以防止整个基础在基坑内错位,另外验线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

3.基础验线的允许偏差应满足国家规范(GBJ203-83)的规定:

长度L<

30M允许偏差5MM

30M<

L<

60M允许偏差10MM

60M<

90M允许偏差15M

90M<

L允许偏差20MM

各底边轴线经有关部门和甲方、监理验线通过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四、±

0.000以上放线及标高引测

1、引测

±

0.000以上的标高传递,主要是沿结构外墙或电梯井等向上竖直进行,各楼至少要由三处向上传递,以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

引测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

0.000水平线,在各自向上传递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正(十)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

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2、±

0.000以上楼层放线采用内外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各楼号每层留设4个垂直引测点孔洞(200mm×

200mm),作为内控制。

待每一层墙模板拆完后,即可将轴线引到外墙上,并用红漆做标志,以后每层按此轴线用经纬仪往上投测作为外控制。

在地面架设经纬仪应垂直于建筑物,最大偏差垂直度不超规范,投测时应取正倒镜轴的误差影响。

根据四周的轴线投测线放出四周的外墙轴线,与内控制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3、±

0.00以上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主控线:

1)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的形体、内部结构的几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划分的情况,确定平面控制采用矩形控制网,竖向控制采用内控天顶法。

2)竖向控制点的埋设:

在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首层结构地面布设点处预埋200㎜×

200㎜×

5㎜的钢板。

3)竖向控制点的测设:

在首层放线时,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做控制网闭合校核,点位误差要≤1㎜,合格后在该点钢板上打2㎜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的位置。

4)每层顶板施工时,要在引测各点上方铅直位置预留Ф150㎜的孔洞,以保证轴线的竖向投测。

天顶法竖向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接受靶(200㎜×

6㎜)有机玻璃板四块,板中间刻有十字线进行投测。

投测时,激光铅直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向上做铅直投测,当接受靶接受到红色光斑后,移动接受靶将红色光斑点接受到接受靶十字交点上,固定接受靶,再进行各点的投测,并在施工层做闭合校核合格后作为本层施工细部放线的依据。

投测方法见图.

4、平面放线:

根据投测到施工层的主控制轴线测设出细部轴线,根据细部轴线放出墙、柱、门窗洞口及其他施工用线,经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本工程多曲面、多曲轴线,细部轴线的放线难以控制,在平面放线时作为重点、难点专门制定测量放线方案,详见本章第二节。

5、为保证标高引测的精度,施测中应注意:

由±

0.000水平线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应垂直且用标准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五、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目的:

高层建筑从基础开挖前到全部竣工后一段时间内要先后进行各种内容的沉降观测,以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与本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

2.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三点:

(1)沉降观测本身的沉降观测点

(2)依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

(3)按测量规范要求的荷载变化进行观测

3.首层墙体砼施工完毕即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以后随楼层每增高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并做好沉降观测记录。

六、竣工测量资料

1.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和数据资料、预检资料,如测量依据点,定位测量记录平面示意图。

2.地上和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坐标)几何尺寸、标高、层数、建筑面积及开工竣工时间。

3.室外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如给水、排水、热力、电力、电讯、输油等)和构造物(如化粪池、污水处理池、各种检查井等的位置、标高、管径、管材等)。

4.室外环境工程(如绿化带、主要树木、草地、园林、设备)和位置、几何尺寸及标高等。

七、质量保证措施

1.放线的基本原则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放线工作程序;

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

2.平面控制点要选择在控制性强、安全、易于保护的位置,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校核,发现桩移位等问题及时修改,控制桩有明显标识以防止用错。

3.加强验线工作:

坚持“三检制”,每次放线均请技术部门验线,重要部位报请公司和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4.测量仪器要正确使用、方法要科学:

1)钢卷尺:

要考虑三差改正,量距进行往返测量;

2)经纬仪:

严格对中、定平,角度观测要盘左盘右一测回;

3)水准仪:

严格定平,水准路线要闭合或附合,前后视线等长。

4)所有仪器测量时要撑伞保护仪器,不得让仪器日晒雨淋。

5)测量员不准远离仪器,以免有人乱动,损坏仪器。

6)读数前后检查仪器是否安平。

7)校正仪器时,动作要“轻、稳、慢”,不得用蛮力。

8)丈量时钢尺应力求抬平、拉直,拉力要均匀。

严防钢尺扭曲打结,严防钢尺受重物碾压。

丈量完毕后用软布或棉纱擦拭钢尺,将粘附的尘土擦去,再涂少许机油,以防生锈。

9)使用完仪器注意保持仪器清洁。

冬季使用后要等仪器收回后与室内温度相同时,再进行擦拭。

以防仪器骤冷骤热,使表面及镜片上产生结露,使仪器受损。

5.平差—提高精度

为了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在控制测量中,我们要进行平差,计算出改正量,修改测设的点位坐标,以取得准确可靠的点位。

第二节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测量放线方案

一、概述

本工程设计新颖,多曲面、多曲轴线,细部轴线的放线难以控制,用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精确定位放线,在平面放线时作为重点、难点专门制定了此方案。

我项目部借助以AutoCAD技术为平台的天正绘图软件进行坐标搜捕,引入大半径圆弧形建筑物工程测量放线技术,再利用全站仪和垂准仪进行坐标放样,精度高、速度快。

二、

1、测量放线方案的选择

圆弧平面图形的施工测量传统方法概括起来有直接拉线法、几何作图法、坐标系法、经纬仪测量法,其中经纬仪测量中常用的有经纬仪测角法、切线支距法和弦线支距法。

直接拉线法是定圆心拉半径,适用于圆弧半径较小的情况,本工程半径大,三个圆心均处于建筑物外,故无法用该方法进行放样。

几何作图法使用于现场平坦的场地,本工程在基础施工初期场地并不平整,局部有加深及承台砖胎模,故也无法用本方法放样。

坐标系法是在平面图中适当位置重新建立坐标系,计算出各定位点坐标,利用坐标系进行拉距离放羊,此方法仍要求地形平坦,故仍不使用本工程。

经纬仪测量法中的经纬仪测角法虽然能够实现本工程的测量定位,但从控制点到深基坑的测量定位无法控制距离,更要进行多次距离角度测量工作,非常繁琐,也不能满足工期要求。

最后选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

2、控制点坐标的计算

控制点坐标的计算是本放线方法的一道关键步骤,在设计给出的轴网图、平面总图中给出了轮廓线上的坐标点,这些坐标、轴网图及甲方提供的GPS2、GPS3点是进行所有定位坐标计算的原始数据。

坐标计算方法有三种:

(1)是最基本的方法,将带球点坐标设为x,y。

利用圆的方程、直线方程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组进行求解,但这种方法速度慢,本工程中放射半径与圆弧的每一个交点均为放样用的定位点,数量非常多,用这种方法虽能解出但满足不了工期要求。

(2)是利用CASIOfx-4500P以上计算器或有关计算机软件计算放样点坐标。

CASIOfx-4500P计算功能可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曲线要素的坐标计算。

(3)利用天正绘图软件进行坐标搜捕,这种方法能利用电子版的轴网图,快速搜捕出平面图中任一点坐标,且精度高,能够满足房建施工精度要求。

故选择据电子版的轴网图用方法(3)进行坐标计算,因数据较多,现在以B区(局部)地下室二层测量定位为例,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图电子版进行搜捕。

首先,在天正7.5中打开电子版,利用坐标系设定法(即用户自定义坐标系设定法),自行设定一个二维坐标系,调整整体图形用户坐标与设计所标世界坐标一一对应。

接着利用软件中点的捕捉功能,将待测量定位点依次捕捉并标注其坐标。

此标注值即为施工放样所需实际坐标值。

见下图:

B区局部标注

(图中标注坐标XY值为用户定义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相反,即X值与Y值调换)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GPS2:

X=45818.151m,Y=81375.489m,H=3.721m;

GPS3:

X=45600.729m,Y=81341.447m),根据建筑物9个施工区段的位置和现场平面布置,建立针对本工程的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作为施工依据和沉降观测的依据,控制点布置于建筑物四周且在围墙以内,宜设置8个以上,具体布置位置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每个控制点的做法为,首先在控制点位置挖一直径0.5m,深0.5m的土坑,然后在坑内浇筑C15砼,在砼内埋设长0.5m径18mm的钢筋,钢筋顶面与砼顶面基本相平,在钢筋顶用钢锯条刻一十字线,交叉点作为控制点。

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两个原始点在广南路上,不易现场施测,所以这几个控制点是极其重要的,为防治车辆机械等损坏,宜用钢管架围护,做明显标志。

4、轴网交叉定位点的放样

(1)±

0.000m及以下轴网交叉定位点的放样

由于这些控制点位于建筑物四周,可直接将全站仪放与控制点上将该点作为测站点,将其余没有被遮挡住的控制点作为后视点,后视点距离越远,放样的精度一般也越高。

将全站仪整平对中后,先瞄准后视点,然后输入测站点坐标,保存后再输入后视点坐标,利用角度定向后,依次输入计算好的轴网交点坐标,利用棱镜将轴网交叉点逐一放出。

(2)±

0.000m以上轴网交叉点位点放样

由于±

0.000m以上结构高于控制点位置,在以建筑物外部控制点为测站点时无法放出楼层的全部轴网交叉点,此时应运用传统测量方案中的竖向内控制点埋设与测设。

在±

0.000m或于基础底板上埋设竖向内控制点,并记录坐标值。

内控制点每个施工区段宜设置4点,且为便于复核不应少于3点。

将这些点用激光垂准仪全部引至各待测楼层,以其中任意一点作为新的测站点,另选一点作为后视点,然后用全站仪放样出各待测层轴网交叉点。

5、根据轴网交叉定位点放出各层细线方法

(1)放放射半径和柱轮廓

如下图所示,点1、点2、点3、点4、点5、点6为楼层放好样的6个轴网交叉定位点,这6个柱假设截面均为600×

600,轴网交叉定位点为柱中心点。

如果直接拉线1、3、5放放射半径,由于伸出楼层的钢筋遮挡,往往不能拉通。

现场采用如下过程放细线:

过1点作出A1、D1横向钢筋的平行线1、1’,11’=300mm,过5点作A5、D5横向钢筋的平行线5、5’,55’=300mm,用33’检验其长度是否为300mm,如误差在2mm范围以内则用墨线盒将1’5’弹出,利用在该通线上量距可放出放射半径,也可放出各柱轮廓线。

注意若量11’被钢筋遮挡时可做适当平移。

(2)放弧形轴线

放弧形轴线利用的是矢高法,即等分弦长求出各等分点矢高,来做出圆弧,如下图所示。

图中,首先拉1、2点,如被钢筋遮挡可做适当平移,弹出弦12。

将弦12做等分,利用几何知识或天正绘图软件算出(量取)各等分点矢高。

等分得越细做出的圆弧越精确,利用该圆弧轴线可进行梁底模的制作和安装,也可进行弧形墙的砌筑。

无锡锡山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无锡金格广场项目部

2011年6月15日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