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80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妇科通用方歌方解文档格式.docx

  3.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止痛。

【注意事项】:

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

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

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

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

日3次。

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斟酌。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和中义,参苓术草四般施,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

方中党参甘温扶脾养胃,补益中气,使脾胃健旺、增进运化力,资生气血为主药。

脾虚易生湿、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扶助运化为补药。

茯苓甘淡,助白术健脾利湿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作为使药。

党参12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白术9克。

脾胃气虚、运化力弱。

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

1.本方长于补中气、健脾胃、很多补益方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功能减退,消化力弱,各种慢性病出现的脾气虚弱均可加减应用。

  2.脾胃虚弱兼有气滞,胸腹胀闷不舒,可加陈皮理气化滞,称为导功散,如小儿食少便溏,消化不良的脾气虚适用。

  3.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咳嗽痰多,痰清稀,气短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称六君子汤。

  4.脾胃气虚,寒湿滞留中焦,脘腹胀痛,呃逆嗳气,呕吐腹泻,舌苔白腻等加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可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为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

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

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

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

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失笑散

失笑蒲黄灵脂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

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

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古谓病此‘心腹痛欲死’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上药研末。

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孕妇忌用,血虚者及无瘀血者也不宜应用。

温经汤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吴茱萸三两[45g]当归二两[30g]芍药二两[30g]川芎二两[30g]人参二两[30g]桂枝二两[30g]阿胶二两[30g]牡丹皮二两,去心[30g]生姜二两[30g]甘草二两[30g]半夏半升[100毫升]麦冬去心,一升[200毫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

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

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寿胎丸

方歌:

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

妊娠中期小腹坠,固肾安胎此方资。

【处方】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

【制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气虚者,加人参60克;

大气陷者,加生黄耆90克;

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

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

有热者,加生地60克。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

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

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

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临床应用:

治妊娠中期,腰酸腹坠,或见阴道下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至失禁,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

两地汤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

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组成:

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玄参、白芍。

养阴清热。

主治:

治虚热内扰所致的经水先期而至,量少,色红,手足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方解: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

阿胶、白芍养血益阴。

配合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补肾固冲丸

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萸芍茜草施;

海蛸倍子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处方】菟丝子250g,川续断90g,白术90g,鹿角霜90g,巴戟天90g,枸杞子90g,熟地150g,砂仁150g,党参120g,阿胶120g,杜仲120g,当归头60g,大枣50个。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补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9g,日3次,连服3个月为1疗

右归丸

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三两枸杞子三两菟丝子四两鹿角胶四两杜仲四两肉桂二两当归三两制附子二两

功用: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配伍意义:

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三药并用,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是为君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是为臣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是为佐药。

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二仙汤

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方解】: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

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

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

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

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

二仙汤"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

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

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

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

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

  2.抑郁症:

加用菖蒲、夜交藤;

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

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

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者,加合欢皮、茯神;

丹栀逍遥散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药物成分】:

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甘草(蜜炙)。

【功效与作用】: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详见说明书*)

1.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服药一周后,症状未见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孕妇慎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虚寒体质者忌服。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

因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临床尤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日久不止,以及经期吐衄等。

【功用】

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

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

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薯蓣丹泽地苓丸,

更加杞菊为八味,经行头痛服之安。

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枸杞子:

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菊花:

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

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羚角钩藤汤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治肝风上扰,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瘈疭,狂乱痉厥;

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方歌】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

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

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热极动风,且风火相煽,灼伤津液,筋脉干急,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

肝热风阳上逆所致的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等,机理亦同。

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

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熄风;

钩藤甘寒,入肝经,以清热平肝,熄风解痉,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功著,共为君药。

配伍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

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地黄凉血滋阴;

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柔筋缓急,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力;

邪热每多炼液为痰,故又以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

热扰心神,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

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配伍,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2.加减法: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泻腑通便,导热下行;

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举元煎

景岳全书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健脾,为主药。

白术、炙甘草为辅药,助参、芪益气健脾之力。

佐以升麻以升举下陷元气,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有益气升提之效,以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

具有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平滑肌张力以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1.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人参可增强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人参、黄芪和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血清IgG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增加平滑肌张力:

人参可增强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

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性明显增加,蠕动变慢,振幅增大。

升麻能使离休豚鼠子宫张力显著提高。

4.抗菌抗炎:

人参、黄芪、升麻和甘草都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及寄生虫的作用。

升麻、甘草有抗炎及解毒作用。

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朮归陈,耆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本方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人参、炙甘草、白益于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以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小剂量柴胡、升麻升举下陷清阳,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之中气,为补气方的使药,《本草纲目》谓:

“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说:

“内伤脾胃,乃伤其气;

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

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而②补益脏腑;

③升清降浊。

此方遵《内径》“之”春生之令。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

元气不足,气喘懒言,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中气,此乃除烦热之圣药。

佐白术健脾,当归以和血。

气乱于胸,清浊和干,用陈以理之,且散诸甘药之滞。

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引胃气上升复其本,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

1.升清降浊2.甘温除热

乌药汤

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

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痛经一证较为复杂,有痛在经前或经后,有胀甚于痛,或痛甚于胀,然不外实寒、虚寒、气滞、血瘀几种[3]。

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故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3]。

治宜疏肝解郁,调经止痛[3]。

方中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君药[3]。

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两药合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共为臣药[3]。

木香、砂仁行气止痛而消胀,生姜温胃散寒,均为佐药[3]。

甘草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为佐使之用[3]。

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行血畅,经调痛止[3]

1.本方治疗肝郁气滞痛经[3]。

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为证治要点[3]2.若兼血瘀,经少色暗,夹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

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3]。

固本止崩汤

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蓍归朮炮姜匡,

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本方重点在温补脾胃,白术、黄芪、人参、黑姜益气补火,生血摄血。

熟地、当归救阴补血,且当归有活血之用,防止气滞血瘀。

【功能主治】妇人虚火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1剂崩止,10剂不再发。

完带汤

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

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本方主治因脾虚肝郁而致的湿浊带下证,治宜以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为法。

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

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

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

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

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而出,共为臣药。

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

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为佐药。

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

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1]

本方为治疗白带的主要方剂,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

治宜补脾解郁,化湿止带之法。

方中以白术、山药为君,重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

山药还能补肾以固带脉,使带脉约束有权,带下可止。

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资君药补脾之力;

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功;

白芍柔肝理脾,使木达而脾土自强;

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而利。

佐以陈皮之理气,既可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

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

使以甘草调药和中。

诸药相伍,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适用:

1.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湿热带下色黄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

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

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

久病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3.使用注意: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香砂六君子汤

方歌:

四君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半夏、砂仁、甘草取香砂六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和胃,理气止痛;

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

厚朴、枳实理气畅中;

当归养血活血;

建曲、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积调中;

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调中和胃之剂,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满、闷胀不舒、嗳气不爽等症状。

中寒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脉沉细者。

痰火初起之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

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里结不化,所以作泻,脉来弦细无力者。

苏叶黄连汤

【组成】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

【用法】煎汤服。

【功用】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热症,呕恶不止;

亦治妊娠恶阻。

各家论述《温热经纬》:

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

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

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病耳。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

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

治宜疏肝理气之法。

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

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

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

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是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虽由四逆散加味,而且各药用量已变,尤其是减甘草用量,使其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大增。

1.本方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

凡是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脉弦的,尤其是发作加重与情绪有关的都可以运用。

若胁肋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肝郁化火,口渴舌红、脉象弦数者,加山栀、川楝子、黄芩等以清热泻火。

肝炎、慢性胃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