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91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景源温病的主要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不是寒邪,所以鲍不能用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是绝对禁忌。

第二,表证解除之后药物就要停止使用,中病即止,防止过度用药而损伤正气。

2.清气法

清气法,是清解气分热邪的治疗方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适用于温病中的气分证。

所谓气分证,是热邪入里的证候,凡热邪不在表,又没有深入血脉者,都属于气分证,所以气分证的围很广。

在气分阶段,邪气盛,正气不衰,正邪相争激烈,所以这个阶段是温病的极期,以高热为主要临床特点。

气分阶段决定着病变的发展趋势与预后,因为这个阶段,邪气所盛但正气不衰,如果治疗及时,采取的措施得法,邪气就会解除;

如治疗不及时、不得法、就深入发展,或者向气分的虚证发展而导致虚脱亡阳;

或者向营分、血分深入。

气分证无论向哪一方向发展,都是危重症。

所以说,在温病的治疗中清气法是关键。

由于证候类型不同,清气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清解宣气法是指用轻清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透泄热邪,宣畅气机的治法,适用于气分证初起,邪气不盛。

热郁胸膈的证候。

身热不甚,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舌苔略黄,脉数。

因为邪不重,所以用药夜轻,轻清宣气。

代表方剂如栀子豉汤。

(2)辛凉清气法是指用辛味、寒凉入气分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泄气热,达热出表的治法,适用于里热蒸腾的证候。

壮热恶热,面赤,大汗出,渴喜冷饮,喘急鼻煽,舌红苔黄燥,脉浮洪。

这类证候的特点是里热向外蒸腾,所以称为蒸腾之热,,治疗就要因势利导,选用辛寒的药物,清外达,使邪气外解。

代表方剂如白虎汤。

(3)苦寒直折法苦寒直折法,是用苦寒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泄热邪,使热邪下降的治法。

苦寒直折法与辛寒清气法同属清气法,但作用不同。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辛寒清气法的适应证是热邪有向外发越的趋势,属燕腾之热,所以治疗就因势利导,清外透,在清热的同时又使热邪外达。

苦寒直折法的适应证是热邪虽盛,但不向外发越而是郁于里,属郁闭之热,所以治疗就要用苦寒清泄的药物,使热邪下行。

因为苦寒药的作用是使热邪下降,所以称为“苦寒直折”同时还要配伍清凉宣透的药物,以使热邪外散。

苦寒直折法适用于热灼胸膈的证候。

身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代表方剂如凉膈散。

因为气分证的围广,涉及的脏腑多,所以在气分证的治疗中,除了上述治法外,还要根据病情灵活变裁.比如气分证初起,卫介证仍未罢而呈卫气同病者,应在清气中加入透表之品,称为清气透表法。

热邪壅肺证是典型的,气分证,但是热邪壅滞不散,所以在清气的同时要配伍宣肺的药物,既清气热,又宣通肺气,使热邪容易发散,邪有出路,这就称为清热宣肺法。

气分证如墨辛出现热毒壅结的表现,比如大头瘟头面部红肿,咽喉肿,甚至且不能开,痄腮两腮肿,都是热毒的表现,治疗要在清气药中配伍解毒消肿之品,这就称为清热解毒法。

如果由于气分高热消耗津液而见气热津伤之证,治疗既要清气,又须配伍生津的药物,这就称为清气生津法。

使用清气法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到气才可清气”,如果是卫分征,不能过早使用清气法。

因为热邪在表不在里,过早使用寒凉药容易损伤阳气,遏阻气机,反而使邪气凝滞不解。

第二,在湿热病中,由于湿热胶结难解,可以出现高热,汗出,心烦,口渴的症状,看起来热势很高,但是因其湿热胶结,单纯使用清气法必然冰伏湿邪,所以必须在祛湿的前提下清热而不能单用清气法。

第三,阳气不足者使用清气法要慎重,剂量要轻,中病即止,以免损伤阳气。

3.和解法 

和解法,是具有调和气机,解除滞障作用的治疗方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由于温病有温热病与湿热病之分.病变部位有在手、足少阳与募原之别所以和解法的具体运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清透少阳法 

清透少阳法,是用宣透表邪与清泄里热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透半表之邪,清半里之热的治法,适用于春温病初起,伏热自里向外发于一一少阳之证。

寒热往来,热重寒轻,或但热不寒,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或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因为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热邪郁于里而不能发越于外,所以治疗既要清少阳之热,又要疏通气机,透邪外出。

代表方剂如黄芩汤加豆豉、元参、柴胡、栀子方。

(2)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是针对湿热病而设。

“分”是指祛湿要因势利导,分别从不同部位给湿邪找出路,如:

治上焦应宣通肺气,宣气祛湿;

治中焦应辛丹苦降,使湿从燥化;

治下焦应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

而祛。

“走”,是指宣通气机,使气行则湿走“消”与“泄”,是指消除湿邪,使之泄出体外。

总之,分消走泄法是用祛湿与行气的药物组成方剂,因势利导,使弥漫于三焦的湿邪分道而消,泄出体外的治法,适用于湿热流连三焦,气化失司的证候。

寒热往来,胸闷脘痞腹胀,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

代表方剂如温胆汤温胆汤的作用是通过分消湿邪而使气机通畅,湿去则热不独存而外解。

可以说,温胆汤是清胆热之方,因为这个方剂是通过清胆热而使胆恢复到温和的本性所以称为温胆汤。

(3)清透分消法 

清透分消法:

.是指清透少阳与分消走泄合用的和解法,适用于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同病的证候。

寒热往来,热重寒必卫后身热较重,入暮尤剧,口渴,心烦,胸脘痞闷,两胁胀痛,呕恶,口苦,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代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

方中用青蒿、黄芩清透少阳;

用温胆汤加减分消走泄,通利三焦。

(4)开达募原法 

开达募原法,对称开达膜原法,是甩辛开苦降,燥湿行气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疏利气机,透达伏于募原的湿热邪气的治法,适用于湿热伏于募原半表半里的证候。

临床表现是,初起先恶寒而后发热,寒热往来,继则但热不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身痛,有汗。

手足沉重,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舌苔白厚浊腻,脉不浮不沉而数。

代表方剂如达原散、雷氏宣透膜原法。

使用和解法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和解法中使用的药物都偏于燥,如果是热重阴伤者不能单独使用。

第二,和解法虽然属于气分证的治法,但它与清气法又有所不同,这两法要区别开,如果是气分热盛,要用清气法而不能用和解法。

4.祛湿法

祛湿法,是用辛宣芳化、辛开苦降、淡渗利湿的药物以祛除湿浊,宣通气机,调理脾胃,通调水道的治疗方法。

祛湿法昀围较广,具体选用哪类药物,一要根据湿邪所在的不同部位来决定,所以祛湿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宣气化湿法 

宣气化湿法,又称辛宣芳化法,是用宣透气机、芳化湿邪的药物组成方剂以宣气化湿,达邪外出的治法,适用于邪在上焦,湿重于热的证候。

恶寒,无汗或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身重,肢倦,头重如裹,表情淡漠,面色淡黄,四肢发凉,胸闷脘痞,纳呆不饥,甚或呕恶,大便溏滞不爽,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剂如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2)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又称燥湿泄热法,是用辛温、苦温、苦寒的药物组成方剂以开郁燥湿,泄热祛邪的治法,适用于邪在中焦,湿重于热或湿热并重的证候。

湿型于热者,临床表现是:

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大便溏滞不爽,小便混浊,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该以辛温与苦温药物相配,以开郁燥湿,代表方剂如雷:

氏芳香化浊法。

湿热并重者,临床表现是:

发热、扦出热减,即而复热,口渴不欲多饮,心中烦闷,胸脘痞阿,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色黄味臭,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应该暑温、温与苦寒药物相配以开郁燥湿泄热代表方剂如王氏连朴饮。

(3)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用淡渗利湿的药物组成方剂以利尿翅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韵治法,适用于下焦湿重于热的证候。

兰热不扬,热蒸头胀,身重疼痛,恶心呕吐,神志昏迷,小便不逦,揭不欲饮或不渴,舌苔白腻,脉濡。

代表方剂如茯苓伎汤。

祛湿法的重点在于祛湿,使用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选药一定要针对病变部位,上焦、中焦、下焦部位不同,选药也不同,要有重点,同时也要兼顾三焦。

第二,要分清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这三种证候类型,湿重者要用辛温、苦温,湿热并重者要辛温、苦温与苦寒并用,热重者应以清泄热邪岁主,温药应慎用。

第三,湿已化燥或阴虚体质者使用祛湿法应谨慎,要防其损伤阴液。

5.通下法.通下法,是用通下的药物通导燥屎、积滞或瘀血,使腑气通畅,邪气外解的治疗方法,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通下法在温病中的具体运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通腑泄热法 

通腑泄热法,是用苦寒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荡涤腑实,泄除实热的治法,适用于温病过程中燥热损伤津液,导致大肠燥结,燥屎存,腑气不通的证候临床表现是:

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大便秘结,时有谵语,腹满痛拒按,舌苔黄燥,甚则焦燥,脉沉实有力。

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导滞通下法 

导滞通下法,是用清热祛湿行气导滞与通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导湿热积滞的治法,适用于湿热病中热重于湿,温热夹积滞蕴阻胃肠,导致腑气不通的证候。

身熟,胸腹灼热,恶心呕吐,大便清滞不爽,色如黄酱,夹不消化食物,舌苔黄腻或垢腻,脉濡数。

因为其证候是湿热、夹积滞蕴阻胃肠,不是燥结,所以治疗方剂中要清热、祛湿、消食导滞、行气通下五类药合用。

代表方剂如枳实导滞汤。

(3)增液通下法 

增液通下法,是用苦寒攻下与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攻补兼施,增液通下的治法,所以又称为“增水行舟”法,适用于温病过程中腑实已成,津液损伤严重,虚实夹杂,“无水舟停”的证候。

身热,大便秘结不通,腹满痛拒按,口干唇裂,甚至齿燥,舌苔焦燥,脉沉细。

代表方剂如增液承气汤。

(4)通瘀破结法 

通瘀破结法,是用通下与活血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泄热逐瘀,破散下焦蓄血的治法,适用于热邪深入血脉,导致血中津液损伤,血液浓-缩粘稠,凝滞成瘀蓄结在下焦血脉之中的证候。

身热,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如狂或发狂,舌绛紫而暗,脉沉涩。

代表方剂如桃仁承气汤。

通下法所用的药物如大黄、芒硝等,都是猛攻急下之品,对正气损伤较重,所以使用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无形热盛,用清不用下。

通下法是针对有形热结而用的,所以气分的热势无论多么高,只要没有形成燥屎,就不可用通下法。

第二,如果病变过程中由于高热伤津而致阴亏肠燥,不能纯用下法,要在滋阴的基础上攻下,第三,如果病变过程中除了大肠有燥结之外,还有其它。

点兼夹症,单纯用攻下也不可能解决问题,要配合相应治法。

比如,肺有痰热,大噪结,就要宣肺化痰与攻下腑实并用,方如宣白承气汤。

第四,攻下不及时,应下不下,损伤了正气,导致气阴两伤,不能再纯用攻下,而应攻补兼施,方如新加黄龙汤。

6、清营凉血法

清营凉血法,是用清营凉血的药物清泄营分、血分热邪的治疗方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为什么在温病的治法中把清营与凉血并称呢?

因为营是血中津液,营分证与血分证只是程度轻重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区别,清营.的药就能凉血,凉血药也能清营,所以二者并称。

根据病变情况的不同清营凉血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法 

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法,是用清营泄热、滋养、营阴、宣透气机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透营分热邪,滋养营阴的治法,适用于热灼营阴的证候。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或斑点隐隐,口反不甚渴或竟不渴,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营分证的特点是营热盛而营阴伤,所以营分证的治疗除了用清营凉血的药物外,还要滋养营阴。

另外,在清营的同时,还要考虑降低气分的热势,宣畅气机,才能使营分的热邪有出路.透转气分而解,这就称为“透热转气”代表方剂如清营汤。

(2)凉血散血法 

凉血散血法,是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热止血,消散瘀血的治法,适用于血热动血的证候,临床表现是: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则昏狂谵妄,衄血、吐血、便血、尿血、非时经血、发斑,斑色紫黑成片。

舌绛紫,脉数。

血分证的病机是热邪深入血脉,灼伤血络,迫血妄行,鼓动血液溢出脉外而导致出血;

同时又消耗血中津液,使血液凝聚成瘀。

因其既有出血又有瘀血,所以在治疗中用凉血的药物清血分之热以止血。

散血,是指用养阴药与活血药相配伍,以养阴药稀释血液,以活血药推动血行,从而使瘀血消散。

代表方荆如犀角地黄汤。

(3)气营(血)两清法 

气营(血)两清法,是用清气与凉血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泄气热,清营凉血的治法,适用于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的证候乙气营两燔证的临床表现是: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绛苔黄燥,脉数。

代表方剂如加减玉女煎气血两燔证的临床表现是:

壮热,日渴,心烦躁扰,甚则昏狂谵妄,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发斑,舌绛紫苔黄燥,脉数。

代表方剂如化斑汤或清瘟败毒饮。

清营凉血法属于清法的畴,但是它与清气法不同,所以使用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热在气分,还没有进入营、血,不能过早使用清营凉血法,以防引邪深入。

第二,热入营铃、血分必然有血中津液的消耗,所以使用清营凉血法时往往要配合滋阴法。

第三,热入营分、血分而出现窍闭、动风者,应配合开窍法、熄风法。

7.开窍法,开窍法,是开通心窍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心主神志,在温病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窍闭阻,神志昏迷的病变,所以开窍法所针对的是窍闭神昏的病变。

应当说明的是,神志昏迷不一定都是窍闭所引起的,所以不是窍闭的神昏不包括在开窍法的治疗围之。

开窍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针对温热病,一类是针对湿热病。

(1)清心豁痰开窍法 

清心豁痰开窍法,是用清心凉营、养阴生津、豁痰开窍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营养阴,豁痰开窍的治法,适用于温热病痰热蒙蔽心包的证候。

身熟灼手,四肢厥逆,痰壅气粗,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色鲜绛苔黄燥,脉细滑数。

这种证候是既有热邪深入营分,损伤营阴,又有气分痰热蒙蔽心包,所以治疗既要用清宫汤清心凉营养阴,又要用安富牛黄丸豁痰开窍,或用至蛊丹、紫雪丹代替。

代表方剂如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2)芳香化浊开窍法 

芳香化浊开窍法,是用芳香走窜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燥湿化浊,芳香醒神开窍的治法,适用于湿热病湿热酿疫蒙蔽心包的证候。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志呆痴,时昏时醒,昼轻夜重,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滑数。

这种证候的痰不是热痰而是湿痰,是湿痰蒙蔽心包,治疗要用芳香走窜的药物燥湿化浊以开心窍,所以称为芳香化浊开窍法,简称芳香开窍法代表方剂如莒蒲郁金汤送服合香丸或至宝丹。

如果是湿重于热,以湿痰为主者,选用合香丸;

如果是湿热并重者,选用至宝丹。

使用开窍法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开窍法中的两个类型一定要加以严格区分,二者不能混用。

第二,神昏未必都是由窍闭所引起,非窍闭引起的神昏狂躁者,应该用清热法,不可用开窍法。

8.熄风法

熄风法,是具有熄风止痉作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温病过程中肝风动的证候。

温病中出.现动风有两种类型二种是高热而致的热极生风;

一种是由肝肾阴虚而致的虚风动,所以熄风法也分为两种类型。

(1)凉肝熄风法 

凉肝熄风法,是用清热凉肝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清热凉肝;

熄风止痉的治法,适用于热极生风的证候。

壮熟,四肢抽搐,两且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神昏狂乱,四肢厥逆,舌干绛无苔,脉弦数。

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

出滋阴熄风法滋阴熄风法,是用滋阴潜阳的药韧组成方剂以滋阴潜熄虚风的治法,适用于温病后期真阴大伤,水不涵木,虚风动的证候。

手指蠕动,甚或瘼疚,神倦肢厥,舌干绛而痿,脉虚细。

代表方剂如三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凉肝熄风法与滋阴熄风法的区别在于,凉肝熄风法是针对实热动风,其抽搐急迫有力,伴见手足躁扰,脉弦数有力;

滋阴熄风法是针对虚风动,其抽搐徐缓无力,伴见一派肝肾阴虚,重度脱水的表现。

这两种类型虚实有别,不可混淆。

使用熄风法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在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动风类型较多,不一定都是上述两种类型,治疗也应该有所区别。

比如说,气分无形热盛淫及于肝而引动肝风,治疗应该以清泄气热为主,佐以凉肝熄风,用白、虎汤加、羚羊角、钩藤。

如果是气分有形热结而引动肝风,治疗应该以攻下燥结为主,佐以凉肝熄风,用承气汤加羚羊角、钩藤。

再比如,营分热盛淫及于肝而引动肝风,抬疗应该用清营汤加羚羊角、钩藤。

也就是说,气分或营分热盛引动肝风者,应当以治疗本病为主,兼以凉肝熄风,而不应以凉肝熄风为主。

第二,由于小儿后天未充,发育不完善,所以在温病过程中容易出现动风,治疗时要根据病变情况;

治病求本,不可一见动风就用凉肝熄风法。

第三,某些散风止痉的虫类药,如蜈蚣、全蝎等,因其燥烈而易伤津液,一般不宜使用。

第四,在使用滋阴熄风法时,要分清虚实,不可早用、过用填补柔腻之品,防其恋邪。

9.滋阴法滋阴法,是用生津养阴的药物滋补阴液的治疗方法,属“八法”中的补法,适用于温热邪气损伤阴液的证候。

温病过程中使用滋阴法,要根据温热邪气对阴液损伤的程度以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滋养肺胃法 

滋养肺胃法,是用甘寒濡润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甘寒清养,补充肺胃津液的治法,适用于温病气分证后期邪气已解,肺胃阴液不足的证候。

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痰少而粘,口舌干燥,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细。

代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2)增液润肠法 

增液润肠法,是用甘寒与成寒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生津增液,润肠通便的治法,属润下法的畴,适用于温热邪气已解,但津液严重消耗,导致大肠干燥,无水舟停,大便不通的证候。

大便秘结,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

代表方剂如增液汤。

(3)填补真阴法 

填补真阴法,是用咸寒滋阴的药物,特别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的动物药组成方剂,以填补肝血肾精的治法,适用于温热邪气深入下焦,损伤肝血肾精,导致兵阴不足的证候。

低热,颧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口燥,唇裂,齿黑,神倦欲眠,手足瘼疯,心中儋儋大动,舌绛苔少,脉虚细结代等.代表方剂如加减复脉汤、大定风珠等。

使用滋阴法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这类方剂多以滋腻药为主,必须在邪气不盛或已无邪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邪气仍盛,即使有津液损伤,也不能单纯用本法,要防其敛邪。

第二,湿热病化燥的过程中虽有阴伤,但仍有湿邪.者应该慎用,必须掌握滋阴而不碍湿,祛湿而不伤阴的原则。

10固脱回阳法.固脱回阳法,是用益气、敛阴、温阳的药物治疗虚脱、亡阳的急救方法,适用于温病过程中由于邪气消耗而致虚脱、亡阳的证候。

由于病情程度的不同,固脱回阳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益气敛阴固脱法 

益气敛阴固脱法,针对虚脱证而立,是用益气、滋阴、收敛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益气敛阴固脱的治法,适用于津气欲脱的虚脱证候。

身热骤降、大汗不止,喘息气傲,精神萎靡,舌淡苔少,脉散大或微细欲绝。

虚脱,是指阳气外脱。

在温病过程中,由于大汗、吐、泻、失血,都可以导致气随液脱,都可以用益气滋阴,收敛固脱的方法治疗。

代表方剂如生脉散。

(2)固脘回阳救逆法 

固脱回阳救逆法,针对亡阳证而立,是用益气、温虚脱的基础上又见四肢逆冷,冷汗淋漓不止,就可以诊断为亡阳证。

因为亡阳证是由虚脱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所以它的治疗要在固脱的基础上回阳救逆。

代表方剂如参附汤。

使用固脱回阳法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用药要及时、快速。

第二,药物剂量要大,比如用人参30g浓煎,顿服。

第三,病人一旦脱止阳回,就应当调整药物。

脱止阳回的标志是汗出已止,手足温度恢复,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

如果病人体温又逐渐上升而高于正常,就应当辨别是实热还是虚热而辨证论治。

第四,应当注意观察病人在虚脱、亡阳的同时有无邪气闭,心包的表现,如果是外脱与闭同时出现,就应该采取固脱回阳法与开窍法并用的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