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11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殷墟的保护Word格式.docx

头上戴一圆箍形“ 

 

”,用于束发。

腹部是长条形“蔽 

”。

“石人的右眼,上眼脸压下眼脸,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点,对研究殷代的人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小屯M18号墓出土的铜盘

D、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甲组基址标识展示(局部)(图四九)

  殷代先民在教化人提高觉悟的同时,还告戒后人要注意汲取历史教训。

《史记•殷本纪》说: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尚书》说: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这些记载即《诗•大雅•荡》所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殷鉴,本指商汤灭夏桀,殷的后代应以夏朝的灭亡为鉴戒。

殷商初期的统治者,已经注意到不能像夏桀那样奢侈腐化,过度地压榨民力,而应该以此为诫,“有功于民”。

殷鉴,后泛指可作为鉴戒的往事。

故有“殷鉴不远”之成语。

商代的“铜鉴”,如小屯M18号墓出土的殷代铜盘,铜盘口径33厘米,高11.5厘米,盘底中央有一蟠龙纹,龙纹周边有12条鱼纹环绕,十分精美。

此盘即古代的铜鉴,殷代是铜镜与铜鉴并用。

上古时代,在人们还未发明铜镜期间,照容时将水盛在陶盘或铜盘里,先民以水鉴容。

殷代鉴、监通用,甲骨文“监”字写作

,从

(皿),从

(见),像人睁着眼睛,跪坐在水盘之侧,从水里看自己的面容,当即监字之本意。

小屯M18号殷墓中出土的铜盘,其形状与甲骨文监字构形中的)

(皿)极相似,我们曾盛水实验,即可在水里看到自己的面容。

  殷墟既是中国考古学的发轫地,又是“中国考古学史的缩影”。

曾经作为观察员身份参加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著名殷商考古专家唐际根博士说:

“殷墟是中国所有古遗址中发掘的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丰富的遗址。

发掘殷墟时所创造的许多方法被带到各地,并在考古工作中应用。

殷墟也被许多学者称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殷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代的天文历法和手工业工艺等科技成果,是人类的杰作。

例如:

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上四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它不仅证明汉字与其一脉相承,而且还提供了独立的造字法则,因此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生存的古文字。

“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极大的凝聚作用”。

  殷商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些领域,已达到古代世界的先进水平。

殷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殷人以干支纪日,今天的农历仍有用干支纪年、月、日的习俗,可见其科学价值。

甲骨文记载,殷人已能准确地记录日食、月食和某些星象。

日月食的出现,可以验证历法的疏密。

因为凡日食的发生,必在阴历的初一;

月食的发生,必在阴历十五。

古人称阴历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

所以,古人认为日食可证“朔”,月食可证“望”。

殷人有关日月食的观察和记录不仅对当时农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有科学价值。

《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简本”说:

“殷墟甲骨文中有带干支的日月食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计算,可以回推其发生的时间,因而有重要的年代学研究价值。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甲骨文中可能的日月食记载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由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推得武丁在位的年代。

”殷人对恒星的观察,如后世所说的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座,其名已见于甲骨卜辞。

我国古代对天文学的认识,使有些外国科学家惊叹不已。

如英国科学家李沙约瑟博士说:

“中国是文艺复兴以前所有文明中对天象观察最系统、最精密的国家。

甲骨文中关于龋齿的记载,比埃及和印度的同类记载早700至1000年;

有关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代希腊的有关记载早1000多年。

在数学方面,殷代的历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按照顺序两个字一组,如甲子、乙丑、……即为“干支”,60年循环一次,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如此循环无穷。

干支纪日反映了殷代的数字科学。

甲骨文中已有一至十的数字,另外还有百、千、万等数字。

(图五Ο)

A、甲骨文干支表 

(《合集》37986)——中国最古老的“日历”

B、戍嗣子鼎

通高48厘米,口内径37.8厘米。

1959年发掘,殷墟后冈圆形祭祀坑出土,鼎底部有烟炱迹。

口沿部分的铜锈上有纺织品残迹。

腹内壁有铭文30字,为殷墟所出土的殷代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C、戍嗣子鼎铭文。

铭文记载商王举行祀典并有赏赐之事,“戍”为作器者官职名。

  商代手工业技术如夯土术至今仍为现代城乡建筑业所延用。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中国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的代表作。

殷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青铜器全部用陶范法铸造,陶范法分“浑铸法”和“分铸法“,有的一器采用多次铸接法铸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总之,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学、音乐、艺术、医药、文字、天文、历法、历史等学科,在商代都奠定了初基。

商代文明是世界上几个主要早期文明之一。

殷墟文化代表了殷商文明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

中国殷商文明除了具有世界上古代文明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它的个性和特殊风格。

正如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指出:

“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

并且它又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

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性。

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

殷墟的艺术也自成一风格。

中国文明各时代都有变化,每时代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仍维持中国文明的共同的特点。

”殷墟文化的三个要素,也可以说是三个闻名中外。

其二,保护殷墟受到世界遗产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遗产专家称道殷墟“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政府依法保护殷墟大型遗址成功经验的肯定和认可。

我们简要回顾殷墟保护、展示与管理的历程,在覆行《世界遗产公约》的前提下,仍要执行中国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

(图五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曾多次莅临安阳殷墟考察,对殷墟的保护与展示和“申遗”工作给予了关注及现场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殷墟采取了较严密的保护措施。

1961年,国务院将殷墟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区的范围,并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中央和地方相继建立了殷墟考古发掘、管理与研究的机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河南省和安阳市政府,也颁布了与保护殷墟相关的管理条例,并划定了殷墟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

经过50多年来的工作,殷墟的保护和管理已日臻完善,基本上保持了殷墟的原来风貌。

殷墟已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基地。

  对于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安阳殷墟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中提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对安阳殷墟遗址进行有效保护、重点展示、合理利用。

为此,所坚持的四条基本原则是:

  第一,科学性。

任何保护与展示项目,务必以科学发掘材料为依据,凡是难以肯定的东西,不做牵强附会的推测、复原。

第二,客观性。

一切复原展示项目,必须客观地反映考古事实。

  第三,通俗性。

在充分尊重科学性、客观性的基础上,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考古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削繁就简,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直观形象地复原展示有关遗迹,让普通观众看得明白,看得有兴趣,激发想象力。

  为了有效保护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使其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损坏。

1987年安阳市政府向河南省文物局,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征购小屯东北地(即“殷墟宫殿区”)农田近8万平方米,禁止农民起土挖沙,加护河堤,对该遗址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经过国家文物保护考古、历史等有关专家论证,在此兴建了遗址型的博物馆——“殷墟博物苑”。

国家规定:

“遗址类博物馆还要保存有关的遗址、遗迹原貌,或进行必要的复原(个别典型遗迹),组织辅助性陈列,”以保护与展示殷墟遗址及人文景观为宗旨。

  近年来,市政府借助申报,把殷墟宫殿、王陵遗址近千亩土地征用为国有,使其直接控制在政府的管辖之下,不再遭受村民建房等因素的合理侵占,有效地阻止了小屯、花园庄向宫殿保护区的扩展,并投入巨资,将重点保护区内的688户居民拆迁安置到保护区外。

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保护殷墟是安阳的第一大功”。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2006年8月23日庆祝殷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座谈会上指出:

“河南省、安阳市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证明殷墟遗址的保护是国际水平的。

殷墟应该作为中国古遗址类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范,长期的把这个保护工作做下去。

希望河南省能够成为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出经验,多出像安阳殷墟这样的典范,推动全国的文物工作做得更好”。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娜•马尔后利奥尼特称赞:

河南安阳殷墟这次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管理、保护及法规建设等都到位,没有人对此有任何质疑。

  在保护好殷墟遗址的前提下,利用各咱不同的展示形式和方法,把埋藏于地下的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今人以启迪和教育,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乔拉•索拉2005年1月4日在殷墟考察后评价说:

殷墟遗址的保护和展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宫殿宗庙遗址地下封存、地表砂石标示、夯土复原标示的方法表现出良好的观赏性,比较适合复杂遗址的展示工作。

王陵遗址呈现了不同的展示方法,特别是植被标示的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祥在视察殷墟博物馆后指出:

殷墟博物馆在创办体制、建筑风格、展示内容上都是创新,创建了“安阳模式”。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维尔纽斯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申报项目在6分钟的时间里就顺利通过,也充分证明了殷墟遗址保护和展示得到了世界遗产专家的高度认可。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金秉模2005年9月28日在殷墟评估考察时谈道:

“整体来看,殷墟遗址的价值很重要,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也是很好的。

殷墟YH127甲骨窖穴是人类东方最早的档案库。

王陵遗址可与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是第二个古埃及。

  第四,可逆性。

任何保护、复原展示项目不得对地下原有遗迹现象造成损害,一旦需要,所有现代人造景观全部拆除后,原有商代遗迹现象仍然保持考古发掘后的状况。

在确保地下商代遗迹安全的前提下,原址、原样、原大进行复原展示。

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总面积为642公顷。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文物:

一类是不可移动文物,即王陵遗址、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

另一类是可移动文物,即殷墟出土的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如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木器遗存等,此类文物已在殷墟博物馆陈列展示。

有关专家认为,殷墟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后者而没有前者,殷墟就很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对于前一类大型不可移动文物——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采取地下保护、地上标识或个别复原展示,更为重要,也更具创造性。

(图五二)

A、安阳殷墟保护范围综合现状示意图

B、 

殷墟宫殿区乙八基址中段的柱础石发掘情况

C、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夯土遗迹局部

D、 

“好”铭联体甗 

通耳高78.1厘米,口径46.4厘米,妇好墓出土,古代炊器(图五二)

  建立健全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通知》精神,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防止文物的流失和遗产的破坏,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我们在《灿烂的殷商文明》书中曾论述过,在殷墟重点保护区内,要认真保护遗址的原貌,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殷代的文化层(含宫殿区的夯土遗址)。

考古和文物管理部门要求在耕土层即地表向下约30厘米处禁止扰动。

即使耕土层也不可将土层起走,因为它是遗址地貌的表层。

殷代文化层里的土也是宝。

考古学家运用古地磁断代、放射性碳同位素断代、热释光断代、骨化含氟量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现代科学手段,可以测定出古器物的年代。

但是,如果扰动后的土层,就很难测出可靠的年代。

又如对古代遗址里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集土样作孢子花粉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的地被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一定要保护好殷代的古遗址。

它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和现代的边缘科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破坏了古遗址,就再也不能复存,这就是犯罪。

因此说,损坏、摧残殷墟遗址的行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必将受到当今人民和子孙后代以及全人类的谴责。

要形成“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有罪”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三,保护殷墟要与《世界遗产公约》的准则和措施接轨。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

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

《世界遗产公约》首次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世界遗产概念从此正式诞生。

我们对殷墟的保护工作,要遵照《威尼斯宪章》和《世界遗产公约》,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永远地保护殷墟世界文化遗产。

《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

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

“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公约规定,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该国将为此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公约还明确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所有权等,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有四个:

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二、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三、历史比较久远,四、现状保护较好。

《世界遗产公约》是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确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罗列出来,让全人类共同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殷墟被世界遗产专家称道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图五三)

(图五三) 

殷墟申报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缓冲区)图

  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进入一劳永逸的“世界保险”,还必须做认真、细致、长久的保护工作。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有关规定,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单位,保护世界遗产是一项漫长的动态过程,如果保护不好,则有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甚至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剔除。

因此,保护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责任和国际义务。

它不仅仅是推荐,申报和“金榜题名”,而且要长期地更周密、细致的工作。

监测与濒危世界遗产工作的评定,是保护世界遗产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已明确规定:

缔约国要将自己的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定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并接受其专业检查、审议和评估,包括肯定与鼓励,建议国际援助和合作。

如果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

无积极反映的,将被列入“濒危遗产”;

实在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和环境恶化的,乃至完全失去世界遗产价值的,将被除名。

我们作为遗产地的管理者,既要及时向上级如实报告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又要自觉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合作保护与监督,意味着我们所保护的殷墟,承担着对全人类所负的“具全球实出普遍价值”的神圣使命,并关系到遗产所在地(河南省、安阳市当局与公众)和主权国(中国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与公众)的国际形象。

其四,保护殷墟就是永久保护与上古先民沟通的历史平台。

殷墟文化如甲骨文等是世界上唯一不间断发展达数千年的文明,中华文化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成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

殷墟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当商王朝的历史尘埃在殷墟落定,这些遗迹和遗物归于沉静之时,唯有殷墟文化,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既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根基和独立品格的历史见证,又是我们的力量和智慧之源。

它对国人在证史、补史、教育、科研、审美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说明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保护世界遗产的方针、主张、理念等方面已形成了共识,并承担了共同的责任;

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殷墟在世界范围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而这种价值的认定,正因为它对世界范围来讲,是中国特有的,证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蕴含于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保护殷墟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以延续,这对于保存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性做出了贡献。

  因此,我们要保护殷墟各类文化遗产,让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保存久远。

我们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先民的优秀文化遗产,如殷墟文化的“三要素”和文明的特点,要大力弘扬,永远传承;

然而,对于奴隶社会的糟迫,只是保存、记录史迹,不是弘扬,而是批判。

  殷墟不仅是今天的国人与上古祖先沟通的历史平台,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朋友进行学术交流和旅游观光的国际历史舞台。

自从1987年安阳殷墟博物苑所展示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对外开放以来,我们除了接待络绎不绝的海内外观光者外,还先后在安阳市举办了有关甲骨文、殷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6次之多,每次盛会期间,中外学者都要到殷墟参观考察,这就是殷墟所具有的历史平台和国际历史舞台的魅力和社会效能。

(图五四)

C、铜镜 

妇好墓出土

D、“妇好”龙纹铜盘(鉴)

此铜盘即古代 

“铜鉴”,殷代贵族镜、鉴并用。

盘内的主体纹饰为一蟠龙纹。

并在龙纹周边配以鱼、鸟、兽和夔纹等纹饰,此圆形花纹,开后世“团花”图案之先河。

龙纹的左右两侧分别铸有“妇好”铭文。

精美的构图,反映了殷代先民喜爱美术的审美情趣。

  总之,我们要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认识,确保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的义务和责任,不断提高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宣传能力,既要在保护中积极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防止殷墟景点在节假日或某些“纪念日”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设施给遗产地的环境造成危害。

要深入挖掘殷墟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质量和管理水平。

  我们在殷墟历史平台上吊古,抚今追昔,放眼全球,以史为鉴,不可忘记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殷商时代的典故、成语,如任人唯贤,殷鉴不远等,让我们记在心里共勉,并要记住古训: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殷墟犹如硕大的历史宝鉴,诸君若能将在“殷墟宝鉴”中所获的心得,化为自己的“心鉴”,就是记住了这吊古的妙诀,便可鉴往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