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41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9 压轴选择题柱体切割叠放等原卷版Word下载.docx

m乙B.p甲<

p乙m甲>

m乙

C.p甲>

m乙D.p甲>

p乙m甲=m乙

【例题2】如图2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可能小于P乙′B.P甲′一定大于P乙′

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一定小于P乙′

【例题3】

(2019年上海中考题)如图3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

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

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P甲>△p乙B.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D.P甲>p乙,△P甲<△p乙

【例题4】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甲和△F乙的关系是()

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大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

【例题5】

(2018年上海中考题)如图5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的高度相同,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

ρ乙,m甲>

m乙B.ρ甲<

ρ乙,m甲<

m乙

C.ρ甲>

ρ乙,m甲>

m乙D.ρ甲>

【例题6】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和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两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以上都有可能

【例题7】如图7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A′、pB′的关系是()

A.hA′>hB′,pA′<pB′B.hA′>hB′,pA′>pB′

C.hA′<hB′,pA′>pB′D.hA′<hB′,pA′<pB′

五、练习题

1.如图1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A.pa=pc>pbB.pa=pc<pb

C.pa>pb>pcD.pa<pb<pc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下列方案中一定能使甲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的有方案()

①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

②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

③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

A.0个B.1个C.2个D.3个

3.如图3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的关系是()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

D.△P甲可能等于△P乙

4.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5.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F甲、△F乙的关系是()

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等于△F乙

6.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ρ甲>

ρ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

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

7.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比乙大,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A.p甲<p乙,m甲<m乙B.p甲<p乙,m甲>m乙

C.p甲=p乙,m甲>m乙D.p甲=p乙,m甲=m乙

8.如图8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原来的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

ρ乙,P甲=P乙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

ρ乙,P甲>

P乙D.ρ甲<

P乙

9.如图9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

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

ρ乙,m甲>

m乙B.ρ甲<

ρ乙,m甲<

m乙

m乙D.ρ甲>

10.如图10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直径等于B的边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

A.pA′可能大于pB′B.pA′一定大于pB′

C.pA′一定小于pB′D.pA′一定等于pB′

11.如图11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D.ρ甲>ρ乙,p甲<p乙

1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

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12所示,则()

A.甲切去的质量一定比乙小B.它们切去的质量一定相同

C.甲切去的高度一定比乙大D.它们切去的高度一定相同

1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13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

F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14.如图1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是()

A.mA′一定大于mB′B.mA′可能大于mB′

C.mA′一定小于mB′D.mA′可能等于mB′

15.如图15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

16.如图16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

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截去部分的质量Δm甲、Δm乙的关系是()

A.Δm甲一定小于Δm乙;

B.Δm甲可能小于Δm乙;

C.Δm甲一定大于Δm乙;

D.Δm甲可能大于Δm乙。

17.如图17所示,高度相等的均匀圆柱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不同的厚度,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恰好相等。

关于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和厚度∆hA、∆hB的判断,正确的是()

A.∆hA>

∆hB,∆mA=∆mBB.∆hA>

∆hB,∆mA>

∆mB

C.∆hA<

∆mBD.∆hA<

∆hB,∆mA=∆mB

18.如图18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关系是()

A.F甲<

F乙P甲<

P乙B.F甲>

C.F甲<

F乙P甲>

P乙D.F甲>

19.如图19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都有可能

20.如图20(a)所示,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割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割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20(b)所示。

若此时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21.如图2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22.如图22所示,把质量为m1、m2的实心正方体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

ρ铁>

ρ铝),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铁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此时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2,则m1、m2及△P1、△P2的大小关系为()

A.m1>

m2△P1>

△P2B.m1﹤m2△P1>

△P2

C.m1>

m2△P1﹤△P2D.m1﹤m2△P1﹤△P2

23.甲、乙两个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3(a)、(b)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

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下相同比例的部分后,再把甲切下部分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下方,把乙切下部分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如图23(c)、(d)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

、P乙'

若P甲'

=P乙'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甲一定小于P乙'

BP甲'

一定大于P乙

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

可能等于P乙

24.甲、乙两个等高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前和p乙前,如图24所示。

把它们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大于乙;

再将甲截下部分置于乙上方中央,乙截下部分置于甲上方中央,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后和

p乙后。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甲前可能等于p乙前B.p甲后一定等于p乙后

C.p乙前可能大于p甲后D.p甲前一定大于p乙后

25.如图25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仍相同,则关于切去的质量△m和高度△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甲>△m乙。

B.△m甲=△m乙。

C.△h甲>△h乙。

D.△h甲=△h乙。

26.如图26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从两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使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

A.F甲′一定小于F乙′B.F甲′一定大于F乙′

C.F甲′可能小于F乙′D.F甲′可能大于F乙′

27.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27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

A.h甲一定大于h乙B.h甲一定小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D.h甲可能等于h乙

28.如图28所示,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的关系是()

A.∆m甲>∆m乙p甲>p乙B.∆m甲>∆m乙p甲<p乙

C.∆m甲<∆m乙p甲>p乙D.∆m甲<∆m乙p甲<p乙

29.如图29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

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

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一定小于∆F乙

C.∆F甲可能大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

30.如图30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

p甲=p乙。

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ΔF甲和ΔF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甲和Δp乙关系正确的是()

A.ΔF甲>ΔF乙,Δp甲>Δp乙B.ΔF甲=ΔF乙,Δp甲=Δp乙

C.ΔF甲<ΔF乙,Δp甲>Δp乙D.ΔF甲>ΔF乙,Δp甲=Δp乙

31.如图31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32.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甲>

ρ乙。

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下的高度相同,它们剩余部分质量为m甲、m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的大小为ΔF甲、ΔF乙,则()

A.m甲>

m乙,ΔF甲>

ΔF乙B.m甲>

m乙,ΔF甲<

ΔF乙

C.m甲<

ΔF乙D.m甲<

33.如图33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变化量ΔF甲、ΔF乙、Δp甲、Δp乙的关系是()

A.ΔF甲<ΔF乙,Δp甲>Δp乙B.ΔF甲<ΔF乙,Δp甲=Δp乙

C.ΔF甲>ΔF乙,Δp甲<Δp乙D.ΔF甲>ΔF乙,Δp甲=Δp乙

34.A、B两个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现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A、B上部相同的厚度,剩余部分如图34所示,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原来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B.pA<pB,FA<FB

C.pA>pB,FA=FBD.pA>pB,FA>FB

35.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在两正方体的右侧,按图35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质量,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两个正方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等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

36.如图36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

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

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①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

②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

③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

④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7.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甲密度小于乙的密度,且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定体积,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截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Δm甲、Δm乙,截去部分的体积分别为ΔV甲、ΔV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m甲一定小于Δm乙B.ΔV甲可能小于ΔV乙

C.Δm甲可能等于Δm乙D.ΔV甲一定大于ΔV乙

38.如图38(a)所示,在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上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38(b)所示。

若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