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84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duà

n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

uyānshānyǒuyì

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owǔzǐmí

ngjù

ng

教五子,名俱扬。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什么大

许浪

天大,地大,

比不上我的手大。

我用手掌捂眼睛,

哈哈——天和地不见啦!

第三单元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绝:

(2)径:

小路。

(3)人踪灭:

行人绝迹。

(4)蓑笠翁: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5)寒江:

寒冷的江水。

诗歌前两句描写雪天严寒的景象,后两句描写渔翁垂钓。

通过描写环境和刻画细节来衬托人物的形象,以反映诗人的处境和性格,风格严峻清峭。

三字经3

yǎngbú

ofù

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obù

nshīzhīduò

教不严,师之惰。

fēi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

ubù

lǎohé

i

幼不学,老何为。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半半歌

有个孩子叫半半,

起床已经七点半,

鞋子穿一半,

脸儿洗一半,

早饭吃一半,

课本带一半,

上学路上半半跑,

光着一只小脚板。

第四单元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四海:

相当于“天下”,“到处”。

亲田:

荒废不种的田。

(2)犹:

仍然,还是。

这首诗前三句歌颂农民辛勤播种换取丰收的贡献。

第四句是对封建社会农民悲惨处境的感叹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字经4

zhuó

ché

ngqì

玉不琢,不成器。

nbù

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iré

nzǐfāngshà

o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shīyǒuxí

lǐyí

亲师友,习礼仪。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穿裤歌

一条裤子两个筒,两个裤筒像山洞。

小宝宝,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

右脚钻进右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

呜呜呜,呜呜呜,两列火车进山洞。

第五单元

三字经5

xiāngjiǔlí

ngné

ngwēn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

oyú

qīnsuǒdāngzhí

孝于亲,所当执。

ngsì

suì

ngrà

nglí

融四岁,能让梨。

zhǎngyí

xiānzhī

弟于长,宜先知。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蛤蟆一张嘴

民间童谣

一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喻德荣

挺着肚肚,

绷着面孔,

走到哪里,

都说懂懂,

你懂什么?

啥也不懂。

打开肚儿,

里面空空。

第六单元

三字经6

shǒuxià

otì

nwé

首孝弟,次见闻。

zhīmǒushù

shí

mǒuwé

知某数,识某文。

yīé

rshí

é

r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é

rqiānqiāné

rwà

百而千,千而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大山爷爷

戚万凯

白云帽子戴头上,

绿色大衣披身上,

公路腰带缠腰间,

瀑布领带挂脖上,

大山爷爷真漂亮!

小猴邮自己

薛卫民

跑出动物园,

小猴进邮局。

你要邮啥呀?

我要邮自己。

城市太闹了,

森林多美丽。

给我贴张大邮票,

把我邮回森林里!

第七单元

三字经7

sāncá

izhětiāndì

三才者,天地人。

sānguāngzhěrì

yuè

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gāngzhějūnché

nyì

三纲者,君臣义。

zǐqīnfūfù

shù

父子亲,夫妇顺。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

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呀,

叽里咕噜滚下来!

猫咪的胡子

我说小猫你太不像话,

生来就想当爸爸,

猫咪趴在我耳边

跟我说句悄悄话,

没有胡子像娃娃,

老鼠见了不害怕。

第八单元

三字经8

yuēchūnxià

yuēqiū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

qió

此四时,运不穷。

Yuēná

nběiyuēxī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fāngyì

nghūzhōng

此四方,应乎中。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

盆里放个瓶,

砰砰碰碰,

不是盆碰瓶,

就是瓶碰盆。

小蜘蛛

小蜘蛛,本领强,

自己做个小吊床,

风儿摇,风儿晃,

甜甜美美把歌唱。

小昆虫,心发痒,

都想上去躺一躺,

哎呀呀,上了当,

成了蜘蛛的口中粮

第九单元

三字经9

yuēshuǐhuǒmù

jīn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

ngběnhūshù

此五行,本乎数。

yuēré

lǐzhì

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chá

ngbù

ngwěn

此五常,不容紊。

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羊,羊

羊、羊、小山羊,

年纪不大胡子长;

鹿、鹿、梅花鹿,

头上长着两颗树;

驼、驼、大骆驼,

脊背弯弯山两座;

象、象、大白象,

鼻子像根擀面杖;

高高山上一条藤

高高山上一条藤,

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停藤停铜铃停。

第十单元

三字经10

oliá

ngshūmà

ishǔjì

稻粱菽,麦黍稷。

cǐliù

gǔré

nsuǒ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

ngjīquǎnshǐ

马牛羊,鸡犬豕。

chù

nsuǒsì

此六畜,人所饲。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渐渐被人们驯化。

什么歌

什么河,不结冰?

什么牛,不耕地?

什么花,不结果?

什么布,不能缝衣裳?

天上银河不结冰,

海里浪花不结果,

山间瀑布不能缝衣裳。

两首《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量词千万别用错,用错就会出笑话。

一张白纸绘幅画,两个娃娃笑哈哈,

三辆童车地上跑,四头小牛吃青草,

五朵云彩头上飘,六颗桃树挂满桃,

七只小鸟喳喳叫,八条金鱼水中跳,

九只画笔都用上,十种颜色搭配妙。

第十一单元

三字经11

yuēxǐnù

yuēāi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

iwù

qīqí

爱恶欲,七情具。

otǔgé

jīn

匏土革,木石金。

sīyǔzhú

nǎibāyīn

丝与竹,乃八音。

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谁会飞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调调头。

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谁会走?

人会走。

人会怎样走?

两脚移动摆摆手。

小贝壳

海边小贝壳,

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龄不算大,

为啥皱纹多又多?

贝壳笑呵呵,

悄悄对我说_

“那是条条录音带,

录下大海一支歌。

第十二单元

三字经12

gāozēngzǔfù

rshēn

高曾祖,父而身。

shēné

rzǐzǐé

rsūn

身而子,子而孙。

zǐsūnzhì

xuá

nzēng

自子孙,至玄曾

nǎijiǔzú

nzhīlú

乃九族,人之伦。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屋里点盏灯

屋里点盏灯,

灯旁是个坑,

坑里打根钉,

钉上栓只鹰。

忽然刮暴风——

刮灭了灯,

刮平了坑,

刮掉了钉,

刮飞了鹰。

公鸡生蛋

林焕彰

天暗暗,地暗暗,

公鸡站在大门口:

喔喔喔,我要生蛋!

喔喔喔,我要生蛋!

喔喔喔,我要生个好蛋蛋!

天亮亮,地亮亮,

公鸡跳到屋顶上:

喔喔喔,出来了!

喔喔喔,真的出来了!

我生了一个好大好大的金鸡蛋!

第十三单元

三字经13

zǐēnfūfù

父子恩,夫妇从。

xiōngzé

yǒudì

gōng

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yò

uxù

yǒuyǔpé

长幼序,友与朋。

jūnzé

ngché

nzé

zhōng

君则敬,臣则忠。

cǐshí

nsuǒtó

此十义,人所同。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前面提到的十义: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

轻轻

寒枫

轻轻的云朵,

轻轻的风。

轻轻的柳条,

轻轻地动。

轻轻的小船,

轻轻地划,

轻轻的桨声响不停。

我轻轻地唱支划船歌,

“轻轻是我,

我是轻轻。

板凳和扁担

民谣

板凳宽,

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第十四单元

三字经14

nxù

nmé

ngxūjiǎngjiū

凡训蒙,须讲究。

xiá

ngxù

ngǔmí

u

详训诂,明句读。

ixué

zhěbì

yǒuchū

为学者,必有初。

xiǎoxué

zhōngzhì

shū

小学终,至四书。

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瓜娃娃

将应武

黄瓜短,丝瓜长,

西瓜圆圆冬瓜胖;

南瓜、北瓜兄弟俩,

它们长得也不像;

地瓜藏地下,

木瓜爬树上,

一群瓜娃娃,

各有各的样。

走路

大虾走路弯弯腰,

鱼儿走路尾巴摇,

海蜇撑把降落伞,

螃蟹总爱横着跑,

河蚌走路扇扇子,

老鳖背着大炒瓢,

乌贼会放烟雾弹,

遇见敌人快快逃。

第十五单元

三字经15

nyǔzhěè

piān

论语者,二十篇。

ndì

zǐjì

shà

nyá

群弟子,记善言。

ngzǐzhěqīpiānzhǐ

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dà

odé

shuōré

讲道德,说仁义。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门人和弟子,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打醋买布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砍蚊子

树下铺张大席子,

傻熊睡上一阵子。

飞来一只大蚊子,

叮得傻熊缩脖子。

傻熊气得拿斧子,

用足力气砍蚊子。

砍出一身汗珠子,

也没砍死大蚊子。

傻熊不肯动脑子,

两脚一跺扔斧子。

急急忙忙卷席子,

钻进席子当房子。

假期:

三字经作《中庸》——知始终

【三字经16】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三字经17】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三字经18】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道理的书籍。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

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

二谟,即治国计划;

三训,即大臣的态度;

四诰,即国君的通告;

五誓,起兵文告;

六命,国君的命令。

【三字经19】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天官》、《春官》、《秋官》等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三字经20】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部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吟唱朗诵的。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字经21】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三字经22】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下卷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2)田田:

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

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三字经23

xīnó

ngzhì

huá

ngdì

自羲农,至黄帝。

osānhuá

ngjūshà

ngshì

号三皇,居上世。

ngyǒuyú

rdì

唐有虞,号二帝。

xiāngyīxù

nchēngshè

相揖逊,称盛世。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城门城门几丈高

城门城门几丈高?

三十六丈高。

上的什么锁?

金刚大铁锁。

城门城门开不开?

不开不开!

大刀砍,也不开!

大斧砍,也不开!

好——

看我一手打得城门开。

哗——

开了锁,开了门。

大摇大摆进了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三秋:

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

早春,农历二月。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三字经24

yǒuyǔshāngyǒutāng

夏有禹,商有汤。

zhōuwé

nwǔchēngsānwá

周文武,称三王。

chuanzǐjiātiānxià

夏传子,家天下。

bǎizǎiqiānxià

shè

四百载,迁夏社。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十二月水果

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橄榄两头黄,

三月樱桃粒粒红,四月枇杷如蜜糖,

五月杨梅红似火,六月莲子满池塘,

七月南枣树头白,八月菱角如刀枪,

九月石榴露齿笑,十月金桔满园香,

冬月柚子黄金金,腊月龙眼荔枝凑成双。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

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

明白,懂得。

④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