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807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文档格式.docx

2前室(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自然通风外窗面积≥2m²

合用前室≥3m²

《烟规》:

(住宅类100m分界;

非住宅类50m分界)

3.1.1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孟川:

前室和楼梯间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自然通风)

3.1.2{较低建筑}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当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送风口设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3.1.3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不论有无外窗必须用机械送风)

3.1.4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100m。

采用机械加压进行防烟,加压方式有:

1仅给楼梯间加压;

2分别对楼梯间和前室加压;

3仅对前室(合用前室)加压。

李钰总结:

谁是暗的(无外窗)就对谁加压送风!

两个都是暗的,就不论建筑高度,都要设加压送风。

高度>100m的住宅、高度>50m的其他建筑,不论明暗一律采用机械加压。

3.1.5当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送风设施。

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1.6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1.7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

3.1.8当地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的地下部分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烟规》3.2.1等:

自然通风的条件:

(如不能满足,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开口)的有效面积≥2m²

,且在楼梯间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1m²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每层: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可开启外窗(开口)的有效面积≥2㎡,合用前室的≥3㎡。

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该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2㎡。

 (避难层如果无对外窗口,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防烟设施)

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开启装置。

3.1.9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送风,但应在首层设置≥1.2m²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

机械加压送风

Ø

高层建筑的四个安全区(按压力顺序):

防烟楼梯间、避难层(间)>各种前室>走道>房间

H≤50m的建筑,当设置加压送风井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5.1.4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前室→楼梯间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要求:

Ÿ各种前室、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

压差25Pa~30Pa;

Ÿ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

压差40Pa~50Pa;

(隔着前室呢)

Ÿ当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余压阀——当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隔墙上设置余压阀。

——控制压力差。

保证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防止正压过大导致疏散门难以推开而设置,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压力差不超过50Pa。

机械加压送风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3.3.3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通室外、宜设在系统的下部且采取防烟措施。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二者应分开布置。

水平布置时,二者最小水平距离10m。

竖向布置时,送风机进风口应设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3m。

送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用耐火极限2.0h隔墙、1.5h楼板、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加压送风口的形式有:

常开式(常用于楼梯间)、常闭式(用于前室)、自垂百叶式(常用于防烟楼梯间)。

设置要求:

3.3.2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3.3.4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合用一个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每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分别设置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7m/s。

3.3.5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优先用光滑井道(管道),不宜用土建井道。

Ÿ当用金属管道时,设计风速≤20m/s;

Ÿ当用非金属管道时,设计风速≤15m/s;

土建,设计风速10m/s。

≡排烟风管

3.3.6送风管道应独立设在管道井内。

当必须与排烟管道同井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2.0h。

3.3.7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1.0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检修门时,用乙级门。

(特殊)(审题注意背景)

l排烟系统设计

Ÿ自然排烟——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排烟,必须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烟排出口。

(可开启外窗、专用排烟口)

自然排烟方式:

Ÿ多层建筑优先选用自然排烟方式;

Ÿ厂房/仓库:

顶部采光带、采光窗(可熔材料);

Ÿ设有中庭的建筑,中庭应设自然排烟系统;

(当中庭较高时应设机械排烟)

Ÿ较短隧道(四类隧道)。

Ÿ人防工程设置自然排烟的场所,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本防烟分区面积的2%。

自然排烟设施:

4.2.1排烟窗应设在排烟区域顶部或外墙,并应:

1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1/2以上,沿烟气流方向开启。

设在外墙上时:

当房间净高<3m,排烟窗下沿离顶棚≤80cm;

当房间净高3m~4m,排烟窗下沿离地面>2.1m;

当房间净高>4m,排烟窗应在室内净高的1/2以上。

2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3m;

3设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的水平距离≥2m;

4自动排烟窗附近的手动开启装置距地面高度1.3m~1.5m;

5室内或走道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30m(两排烟窗之间也是30m),当公共建筑室内高度>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水平距离可增加25%。

6可开启外窗的形式有侧开和顶开。

整个排烟窗应设置在储烟仓内部。

7当公共建筑中的营业厅、展厅、观众厅、多功能厅和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及类似建筑中高度超过9m的中庭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自动排烟窗;

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集中控制的手动排烟窗;

采用常开排烟口。

4.2.3厂房、仓库的外窗设置:

Ÿ侧窗:

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

Ÿ顶窗:

在屋面均匀设置,宜采用自动控制;

屋面斜度≤12º

时,建筑面积每200㎡设顶窗;

4.2.4固定采光带(窗)应在屋面均匀设置,每400㎡设置一组,且不应跨越防烟分区。

4.2.5采用自然排烟时,厂房、仓库排烟窗的有效面积≥(S——建筑面积)

厂房排烟面积

仓库排烟面积

(翻倍)

自动排烟窗:

2%

4%

手动排烟窗:

3%

6%

注:

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自动时,排烟面积可减半。

4.2.6仅采用固定采光带(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其面积应达到自动排烟窗面积的2.5倍。

(本规4.2.5)

即:

厂房为S×

5%;

仓库为S×

10%。

固定采光带(窗)熔化温度为80℃~100℃不产生熔滴。

4.2.7同时设置固定采光带(窗)和可开启外窗时,应:

Ÿ自动排烟窗面积+40%的采光带面积——厂房S×

2%;

仓库S×

4%

Ÿ手动排烟窗面积+60%的采光带面积——厂房S×

3%;

6%

Ÿ机械排烟

目前常见的形式:

机械排烟与自然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排风合用、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等。

4.3.1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1套系统1个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4.3.2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100m。

机械排烟系统组合的一般要求:

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

当合用时,应:

当火灾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70℃防火阀)

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

房间的机械排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管道进行计算。

4)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

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会受自然条件(风速风向)的影响,多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GB50016

8.5.2厂房(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大表

8.5.3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大表

8.5.4地下(半地下)、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面积>200㎡或一个房间面积>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单独规定}人防工程,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1000m²

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可不设排烟系统。

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1000m²

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

(可选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但二者不能同时采用!

《烟规》5.2.1当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其风量应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风管(道)的漏风量及其它未开启排烟阀(口)的漏风量之和。

GB50098【人防工程】6.3.1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和风管的风量:

1)担负1或2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不小于60㎥/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量为7200㎥/h。

2)担负3个及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不小于120㎥/h计算。

机械排烟系统组件、设置要求:

4.3.3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风机(280℃能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时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停止运转。

(防火阀平时常开,当防火阀关闭了,说明不需要排烟了,风机应停转)

4.3.4一台排烟风机最多可担负竖向高度≤50m内的防烟分区,当确需担负超过50m的防烟分区时,应有备用风机。

4.3.5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高于加压送风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

竖向布置时,送风机进风口应设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3m;

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10m;

4.3.6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机房采用2.00h隔墙、1.50h楼板(设备用房通规)、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操作空间。

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

1)机房内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管道;

3)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

当设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4.3.7排烟井(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常用镀锌钢板。

Ÿ当采用金属风道时,设计风速≤20m/s;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设计风速≤15m/s;

Ÿ土建风道,设计风速≤10m/s;

<

※>

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距离150mm。

2.1.15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如无前缀就是指常开的。

2.1.16排烟阀——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各支管端部(烟气吸入口),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或需要排烟时手动或电动打开。

带有装饰口的阀门称为排烟口。

4.3.11排烟阀(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至少设1个),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30m。

(两个排烟口间距也是30m)

Ÿ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形成的储烟仓内;

Ÿ排烟口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与附近安全出口边缘的水平距离≥1.5m;

Ÿ走道内排烟口应设在净空高度的1/2以上(设在储烟仓内),当设在侧墙时其最近边缘与吊顶的距离≤0.5m;

Ÿ排烟口的风速≤10m/s;

Ÿ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应设手动开启装置。

按钮距地面1.3~1.5m。

Ÿ排烟口与可燃物(构件)的距离≥1.5m

4.3.8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与可燃物保持≥150mm的距离。

4.3.9排烟系统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

4.3.10排烟管道井应采用1.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

墙上需设检修门时,采用乙级防火门。

当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应设在管井中,且井道必须有1.0h的耐火极限;

当管道水平穿越防火分区(或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1.5h的防火风道。

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确须穿越时其耐火极限≥2.0h,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2.1.11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作,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挡烟垂壁有效高度≥500mm,有固定式、活动式(要联动)。

活动式挡烟垂壁下落时,其下端距地面高度应大于1.8m。

孟川:

超过500mm的挡烟梁可以作为挡烟垂壁。

高度<500mm的挡烟梁可与下面的垂壁组合成高度≥500mm的挡烟垂壁。

大型商场常采用耐热玻璃作为挡烟垂壁。

活动式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探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由消控室控制。

(工程上常用做法:

上方感烟探测器直接控制垂壁下降,同时将信号反馈到消控室。

补风——和机械排烟配套工作(有利于排烟和疏散)。

针对对象:

排哪补哪。

4.4.1排烟系统应设置补风系统。

建筑地上部分有机械排烟的走道、面积<500㎡的房间,可利用建筑缝隙补风,除此以外的都应设补风系统(自然&

机械)。

方式:

自然补风(疏散外门、可开启外窗)和机械补风。

不能将防火门、窗作为补风途径。

4.4.2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GB500678.2.10汽车库内无直通室外的汽车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且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4.4.4补风口与排烟口设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

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

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5m。

(低位)

4.4.5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闭。

4.4.6机械补风口的风速≤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5m/s;

自然补风口的风速≤3m/s。

4.4.7补风管道耐火极限≥0.5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1.5h。

防排烟系统的安装检测

[归类]

安装前检查:

风机、风管、风管部件、挡烟垂壁(并列关系)

风管部件检查包括:

防火阀、送风口、排烟(阀)口的驱动装置应可靠;

防、排烟柔性短管应采用不燃材料。

系统的安装:

风机、风管、部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送风口/排烟阀(口)/挡烟垂壁/排烟窗)

(其余的都属于部件)

安装要求:

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他设备的距离≥600mm;

风机应设在混凝土或钢架基础上,且不应设置减振装置;

若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共用需要设减振装置时,不应使用橡胶减振装置。

(热老化)

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方向:

阀门应顺气流方向关闭;

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端面≤200mm;

如穿越变形缝,两侧都要有防火阀!

风管的安装:

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垫片厚度≥3mm,不应凸如管内和法兰外;

排烟风管法兰垫片应为不燃材料;

排烟风管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40mm的不燃绝热材料(矿棉、岩棉、硅酸铝)。

风管板材厚度大于1.5mm可用焊接;

板材以连接密封为主,以密封胶为辅。

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气流方向插入并密封。

风管与风机宜采用法兰连接,或用不燃材料的柔性短管连接。

风管与风机连接若有转弯处,宜加装导流叶片(月牙导流片)。

联动调试: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任一个常闭送风口开启时,送风风机均能联动启动。

2.机械排烟系统:

当任一个常闭排烟阀(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均能联动启动;

有补风要求的场所,火警后补风系统应启动。

系统验收:

1.任选一层模拟火灾,打开送风口,联动启动加压送风风机,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门全闭时,测试余压,从走廊到前室再到楼梯间的余压值应依次递增分布。

2.打开模拟火灾楼层各前室的防火门,

对于地上楼梯间:

当加压送风系统负担层数<15层时同时打开模拟火灾楼层及其上一层楼梯间的防火门;

当加压送风系统负担层数≥15层时同时打开模拟火灾楼层及其上、下一层楼梯间的防火门;

对于地下楼梯间:

同时打开模拟火灾楼层楼梯间的防火门;

测试各门洞处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

系统维护:

日检

外观,标志牌,指示灯。

月检

防烟、排烟风机,挡烟垂壁,排烟窗。

方法:

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

半年检

风管部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送风口、排烟(阀)口。

检查阀(口)有无变形、锈蚀。

年检

每年对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1次联动试验。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