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3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A卷Word下载.docx

的声音脉冲信号,用录音磁带记录下来正常播放,人耳不能直接听到。

下列措施中能帮助人耳听到这一声音的是

  

A.快速播放B.慢速播放C.放大音量D.减小音量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9.如图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频率、声速、响度和声能随离开声源距离而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B.

D.

10.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秒B.

秒C.

秒D.

11.中考临近了,同学们风雨无阻,积极备考,于是出现了“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

教室内热火朝天,书声朗朗”的动人景观.这里的“雷声大作”与“书声朗朗”都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乙是噪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3.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

14.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_____,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

1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6.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

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观察到附近的房屋玻璃会不停滴振动,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

17.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______来传播.在图乙中,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18.人耳能听到鼓声,鼓声是通过______传播进入耳朵的,水中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声音也能在______中传播.

19.

“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大声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也会对你大声说话,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______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大.(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21.

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的噪声分贝数为______,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载重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而发出的.钟声是通过______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别的.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3.舞台上,男低音歌唱家正在放声歌唱,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______(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______(填“高”或“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24.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景: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爆炸,敌方听见爆炸声,接着又看到了火光,请你指出这个场景中两处科学性错误。

25.在学校秋季运动会,百米比赛中,起跑处发令员一声枪响,终点计时人员是根据枪声还是根据枪口冒出的烟来开始计时?

请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26.小明家住在快速路旁边,窗户正对快速路,每当有汽车经过,都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请具体说明解决的办法和道理。

27.大雪后为什么很寂静

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

那么,为什么在雪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

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

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

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

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

所以,仅有少部分波的能量能通过出口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则被吸收掉了。

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而雪被人踩过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原本新鲜蓬松的雪就会被压实,从而减小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

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1)根据刚才的阅读,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在生活中比较高档的音箱四周都用多孔的海绵包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特性”的实验中,小华将塑料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小华逐渐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小华看到塑料尺的振动______(变快/不变/变慢),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变高/不变/变低).

(3)小华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______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

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

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4)小华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响度/音调/音色).

29.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回答下列问题:

A.甲实验:

钢尺振动频率越高,______越高

B.乙实验:

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最后几乎没有声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 

C.丙实验: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______越大

D.丁实验: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30.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数据.

介质

v(m/s)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常温橡胶

45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5200

(1)分析表格数据,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依据是什么?

(写出两种)

①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初春在湖而水中用超声测距仪向湖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等待时间t0后收到回波,当时水中声速为v0,湖水深度h=________(写出字母表达式).在夏天再做该实验,等待时间t′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t0.

(3)声音_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这些实验说明了:

(1)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不能听到真空罩闹钟的闹铃声,说明______.

(3)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______.

(4)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时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故选:

B。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掌握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和超声波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答案】A

A、利用超声波能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铁路工人通过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实际生活中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应用。

3.【答案】D

A、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故A错误;

B、由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可知,它们都不是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波,故B错误;

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

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故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

本题考查声的产生、传播、声速影响因素、声的应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

4.【答案】D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该选项正确;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该选项错误。

D。

【解答本题要明确: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5.【答案】C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6.【答案】D

【分析】

​吹气球时,气球内的气体受气球的限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也正是因为这样,气球才能吹鼓.当气球因某种原因爆破,气球内的空气在爆破的一瞬间迅速膨胀,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般试题往往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而这道题考查的是声音是由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

A.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不符合题意;

B.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啪”的一个大响声,不符合题意;

C.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不符合题意;

D.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响声,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

黑匣子发出频率为3.75×

104Hz的脉冲信号是超声波,用录音磁带记录下来正常播放,人耳不能直接听到。

可以采取慢速播放的方法,降低频率,人耳就可以听到了。

故选B。

要知道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只有将声音的频率控制在这一范围内人耳才能听得到。

8.【答案】C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A错误;

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B错误。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C。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

②介质向外传声;

③良好的听觉器官;

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⑤有足够的响度。

(3)超声波用来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9.【答案】A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强弱,由振幅和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其中的距离是指发声体与人耳的距离;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题考查声音的要素,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影响声音的响度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在传播过程中频率高低保持不变,但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声能逐渐减小,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C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t=

≈0.29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59s+0.29s=10.88s.

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一些时间.

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11.【答案】A

“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

故选A.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2.【答案】C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

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错误;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如图,相同时间内,甲乙两图音叉振动了2次,丙图物体振动了1次,甲的频率大于丙的频率,所以甲的音调比丙的高,故C正确;

D.结合声音的波形图可知,乙图中的波形有规律,不是噪音,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17m

时间间隔为t=

=0.05s

由公式v=

得s=vt=340m/s×

0.05s=17m,

故答案为:

17m.

声速已知为340m/s,当测得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就能计算出反射面到声源之间的距离.

根据速度公式v=

就可求出人离墙至少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

14.【答案】能量;

响度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

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能量;

响度。

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本题考查声音能传递能量,以及声音特性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10 

不能

(1)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600次,1min=60s,

它振动的频率f=

=1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0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10;

不能。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6.【答案】信息;

能量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爆炸声音让窗玻璃振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信息,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在声的利用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并且注重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7.【答案】介质;

高;

振动频率

(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轻,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铃声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

介质;

高,振动频率.

(1)用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变少,空气的变化引起了铃声的变化,由此可知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空气做为介质;

(2)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小.

此题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我们要能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8.【答案】空气;

液体

人生活在空气中,人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人说话声通过空气和水传到水中鱼的耳朵中,说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空气;

液体.

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通常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来的.

(1)人听到的声音是靠介质传来的,考查通常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来时,要写空气;

(2)岸上人的说话声通过空气和水传到鱼耳朵,人的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传到鱼耳朵.

19.【答案】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分出来.

大声说话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音色;

响度.

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0.【答案】振动 

能量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往往会引起积雪层雪崩,造成危险。

振动;

能量。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两个角度分析解答。

21.【答案】62.7;

响度;

增大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62.7分贝;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