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40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抢抓舞台全面推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到1996年创建的第一座校史博物馆,经历了91年。

从世界现代高等教育史来看,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建于1158年的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至今已有849年的办学历史;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即现今的天津大学,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比西方晚了730多年。

我们作这样一个简要的历史比对,其意义何在呢?

这就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起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新高度,一方面既要看到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取得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大学校园的“硬件”水平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深感我国高等教育的“软实力”还较薄弱,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的核心竟争力——大学精神,不是用金钱或物质堆起来的,既需长期的积累,又需要长抓不懈。

于是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品质等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音旋律”。

这是新时期我们高校档案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时不待我,“太阳不可能一天24小时照在我们身上”。

谁的意识更超前,谁的意志更坚决,谁的动作更快捷,谁就可能在高校档案界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先机,取得主动。

纵观我国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可以看到一大批有着的光荣传统和长期历史沉淀,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校,从创建学校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前,一直高举“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旗帜,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早在清末民初,我国部分学校分别参加了在美国圣路易斯、旧金山和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世博会,除送展学校全堂建制木制模型、照片、绘图、蒸汽机、电器设备、建筑模型等外,还有各地学堂将学生成绩、各类图书、学生练习册等陈列于中国展馆教育分馆,许多展品获世博会授予的大奖,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体现了爱国爱校的民族精神。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举办了一系列博览会、展览会,诸如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博览会,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成绩展览会等,这些展览会旨在协助国家工商业发展,推广教育效力,增强社会责任,鼓励创新精神。

还有一些理工科大学利用校庆举办“劝工展览会、“学生成绩展览会”、“工业展览会”、“工业及铁道展览会”和个人演讲等,这些展览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开全国展会之先河,受到国内外实业界和教育界人士的众口称赞。

当时的联华影业公司将有关展览会拍摄成影片,其拷贝运往各地放映。

这些展览会的举办,促进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办学内容及育人宗旨的了解,学校的师生员工也从国内外展品的比较中,感受到了我国工业的落后,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而坚定了学生更加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有些地方和部门在重大节日里曾举办过一些展览会,主要是展示祖国建设的新成绩,并用行政手段指定相关学校,送去相关校史文献文物和学校科研成果参展。

许多高等院校也利用逢五、逢十重大校庆活动,举办校史和科研成果临时展,向校内开放,展示学校办学的传统和办学的成果,来激励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献身教育,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改革的春风沐浴着高校档案部门,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如何开放、开发馆藏档案资源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思考,许多高校档案部门便逐步创建起校史博物馆或是校史馆,受到了当地省市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受社会各界和青少学生的好评,不少校史博物馆或校史馆被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创了档案馆服务学校和社会的一片新天地。

二、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功能和启示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让历史以更智慧的方式走进大众,弘扬学校办学传统,提升大学文化、凝炼大学精神,鼓舞、激励、引导广大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学校建设目标而努力践行,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从近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提练大学精神品质,提升大学文化层次等方面做出了极为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成效,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饮水思源的纽带功能。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校友是学校的“形象”。

每一个大学都拥有数以万计、十万计以上的校友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地。

他们是母校的强大后盾,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每当他们中间的个人或是群体回到母校,总是必到校史(博物)馆来参观,在他们的“精神家园”里,追寻昔日的青春岁月,喜看今日母校发展变化,畅谈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他们都有形地或无形地支撑着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母校师生也为从他们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众多感人业绩中获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

2、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体现了爱国荣校的教育功能。

用深厚的历史积淀滋养青年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史实启迪青年学生,这正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所在。

档案馆铭记着数十年乃至百多年来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足迹,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广大师生员工的奋斗历史。

校史(博物)馆的使命就是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永恒的主题。

通过内容研究和陈列设计,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示大学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使广大师生从中吸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实践表明,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先贤的足迹,学长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贡献、风范品质的参观学习要比课堂教育所受感染来得更直观、更强烈。

因此,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学生的真正第二课堂。

3、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起到了推介学校的传媒功能。

校史(博物)馆是学校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一部不朽的史诗。

档案部门昔日门庭冷清,今日观众骆绎不绝。

近几年来,社会上形成了高校校园“旅游热”,校史(博物)馆总是必访之地,来此领略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每年校园招生宣传,校史(博物)馆总是开门迎客,来激励更优秀生报考学校;

每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地方党政官员、重要贵宾、国内外访问学者来校视察参观访问、学术交流,学校总是被安排参观校史(博物馆)馆,来了解学校历史传统和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校是人才聚集地,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因而受到大众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经常来校史(博物)馆采访,拍摄资料,为宣传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治国方略服务。

特别是近十年来,档案馆爱国主义基地在史料整理,校史研究,编辑出版人物传记、校史画册、开发校史文物纪念品、校内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4、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践行了融资助学的中介功能。

校史博物馆是激发、培育广大校友爱国荣校情感的特殊环境,也是触发他们作出捐赠校史文献文物决定以及捐资助学义举的重要媒介。

学校基金会办公室、校友会和对外联络部门对校史(博物)馆独有情钟,经常带领客人来参观的动机和原因就在这里。

学校同外单位洽谈校级、院级合作协议、科研合作、科技攻关等也总是到校史(博物)馆驻足一番,因为这里的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奠定双方合作的基础。

许多高校档案馆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盘活馆藏,在档案服务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大量实践,为我们如何做大做强档案文博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最主要的是四个方面:

一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争取校领导对档案工作支持的重要途径。

校史(博物)馆作为档案馆的前台,为学校开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史育人工作,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无疑深受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重视,继而提升了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支持的力度;

二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有助于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

校史(博物)馆的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就来自于档案馆馆藏,铭记着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的足迹。

这些展品能使师生员工对档案文献的凭证作用、参考作用、宣传作用等等一目了然,参观者的归档意识、归档的自觉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馆扩展服务功能的重要舞台。

如果说档案馆业务指导室是档案管理的一线工作,档案保管利用室是二线工作的话,那么校史(博物)馆是档案馆的前台,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处于一线工作的地位,而档案馆具有后台属性,处于服务并支撑着校史(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的地位。

这就是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新形势下校史博物馆与档案馆的新型关系或是前后台的关系;

四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是做大做强档案文博工作的重要基础。

面对时代的召唤,学校的竟争,许多高校档案部门深深感到在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取得学校大力支援,实行档案工作与文博工作的跨行业、跨学科的大整合,做大做强了档案文博工作,显示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向交叉性、综合性发展的愿景。

在肯定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注意到,目前的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学校的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诸如教育主题不突出,开放时间和讲解工作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基地缺乏主动出击意识,安于守成,坐等上门参访;

漂亮的场馆,宝贵的资源,观众却寥寥可数;

有的基地设施陈旧,内容单调,陈展手段单一,更新调整不到位,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有的基地在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人员配置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引起学校和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资政育人。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强调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

刘云山同志就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是: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挖掘教育基地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注重改进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要扩展教育功能,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要优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当前,学校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为全面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我们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唱响主旋律,主动出击,不断创建和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努力把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学校文献资料最完整、最系统的保管利用中心;

学校历史文化、先贤成才之道,学校社会贡献的宣传展示中心;

学校文献史料、文化传统、科学大师、校友足迹、科技贡献的研究交流中心。

1、进一步加强校史文献的征集工作,不断夯实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

文物文献是陈列展出的基础,也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

做好校史文献的征集工作,学校档案部门要有全局思考,统一规划,角色交叉,长抓不懈。

一些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经验证明,抓好以下几点是做好征集工作的关键:

一是针对性:

主要抓好历任校领导、著名教授、著名校友这个层面的文献征集工作;

二是经常性:

档案部门人员经常出差在外,总是在拜访校友、参观博物馆、驻足书店,馆际交流、涉足文物市场等场合开展校史文献征集工作;

三是特定性:

在学校重大校庆活动、校友聚会、校友来馆参观等都是开展征集工作的好时机,广播电视中有校史、人物传记片和相关新闻报道等节目时都要注意收录;

四是交叉性:

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般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无论是馆领导,还是职工都具有角色的双重性,岗位工作设置都有交叉性,既要做好档案工作,又要有文博意识。

特别是要聚焦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把常规归档和即时归档紧密结合。

对一些重要文件、重要实物等就不能按照传统归档理论讲唯一性作归档处理。

2、进一步加强陈展工作,不断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陈列展览是校史博物馆的灵魂,也是服务青少年学生的核心工作。

做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工作,要根据学校财力、物力、人力实际情况,不能片面追求高科技术的展示手段。

在陈列展览中应努力遵循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陈列展览必须要有个性:

个性就是特色。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围绕主题,用校史文物、文献“说话”,要在展品“博”字上做文章,深入挖掘校史文物、文献背后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特别是校史文物、文献精品,要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2、陈列展览必须要有亮点: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要根据陈展重点的需要,利用文物、文献的组合和现代陈展手段,特别是应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陈展形式下功夫,以吸引青少年学生,给观众予感官和心灵的冲击与震撼;

3、陈列展览必须要有品位: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要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务求陈列展览体现“精品”优势;

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和谐、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其成为“精品展览工程”和学校的“文化品牌”,从而使青少年学生感受知识文化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4、陈列展览必须要有创新: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要树立创新意识,拓展陈展的新思路,抓住传统精髓,结合当代陈展技术和手段,突出陈展的全新形象;

五是陈列展览必须在陈展周期内要有生命力;

鉴于学校财力所限,在学校一定经费投入下,档案部门要树立“少投入,高效益”的意识,把钱用在刀刃上。

无论是陈展理念、陈展手段,还是所用材料和设备,至少在开馆时应处于领先地位,并保持在陈展周期内具有艺术感染性和生命力。

3、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卓有成效的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必须加强档案史料研究工作,让历史“鲜活”起来,这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基础。

校档案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馆藏档案就是本校大学文化的原始资源。

这些原始资源不仅凝聚了高校师生员工开拓发展,共同奋斗,贡献社会的艰辛与汗水,也是学校创造知识,传承文明的历史记录。

在新世纪新阶段,档案服务创新如何形成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最根本的一条:

那就是校档案部门不仅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档案的保管者,也应成为档案史料研究者、本校文化资源的开发者。

要大力加强档案史料研究,努力开发校本文化资源,一是要突出导向性。

研究开发校本文化资源,要成为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是要体现群众性。

研究开发校本文化资源要贴近学校和社会的主旋律、贴近师生百姓、贴近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才能收到实效;

三是要强调特色性。

研究开发校本文化资源,要传承和发扬学校优秀历史传统,挖掘、提练大学精神,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

研究开发校本文化资源,无论是学校档案部门专职人员,还是兼职人员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一定要在了解馆藏、熟悉馆藏、把握馆藏上下功夫,发扬“钻和挤”的学习精神,才能充分发挥档案史料研究人员对馆藏利用的优势;

一定要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下功夫,把“激活”的校本文化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一定要在研究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上下功夫,研究开发校本文化资源应坚持挖掘档案资料背后的故事,坚持一事一议和通俗易懂的原则,切莫长篇大论,切莫空谈和拔高,否则,可望而不可及,就很难收到实效。

4、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管理出效益。

基地建设与管理,要突出一个重点群体即青少年学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编撰宣传教育资料,调整陈展内容,创新展示手段,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理顺一个管理体制机制:

外在的服务质量取决于内在的管理水平。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逐步实现科学管理,应拟订具有操作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育内容安排、接待办法、队伍建设给予规范管理;

要建设一支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

校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讲解、接待、管理、研究、陈展人员队伍,制订措施,切实落实;

要建立一个双向互动渠道:

大学具有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既要“请进来”在基地活动,又要“走出去”同社区、中小学共建,把学校教育资源送到社区群众身边和中小学校园,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要加入一个资源网络:

各省市、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多,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能“单兵作战”。

我们要主动加入省市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络网,使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融入一个交流平台: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原则,主动参加省市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谊会或是高校博物馆协会,以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取人之长,创我之优,不断提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

5、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许多学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都建在校园内,不可避免的都存在着丰富的馆藏与有限展示空间的矛盾,也无法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来实地参观学习,数字校史(博物)馆就成为我们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追求并实施建设的首选目标。

数字校史(博物)馆建设应以文献实物数字化为基础,构建大容量数据库为支撑,以网络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信息摄取等技术为保障,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内部管理工作平台,以及多形式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努力实现以下一些主要特色成果:

一是网上基本陈列中心:

青少年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参观浏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体陈列展示;

二是网上专题展示中心:

可利用网上编研陈列平台和相关陈展技术,以主题或专题形式发布校本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的成果,还可以设立专家讲演、学术论坛和网友交流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三是珍品鉴赏中心:

可利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校史文献实物珍品,并附专家点评或文字说明,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文献实物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和精神内涵;

四是网上音频视频播放中心:

该中心主要播放利用馆藏编辑制作的校史影像资料、历任校长影像资料、录音资料和著名教师、著名校友音视频资料及人物传记片,使这些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资源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宿舍、进学生头脑;

五是校史研究文献服务中心:

每个学校建校以来,不乏对校史、对人物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校史研究文献,可以原汁原味的通过网络提供青少年学习参考,起到以史育人的作用。

我们这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重在学习贯彻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努力开发校本文化资源服务学校的建设发展,使高校档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把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衷心感谢上海新影捷公司、南京中坦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提供的赞助!

谢谢!

二○○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