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48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里长征的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

这个小鬼跟我一起走。

"

  在给李先念当勤务兵时,敌机扔炸弹,结果丁德山的腿受了伤。

本来只是轻伤,可是部队没有药,他的伤口一直得不到治疗。

李先念就让丁德山骑着他的骡子。

然而丁德山的腿伤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烂的洞越来越大,里面还生了一团一团的蛆。

行军一停下来,丁德山就用手抠里面的蛆,抠完了继续走,跟没事人一样。

后来李先念见他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让丁德山又回卫生队,那里好歹还有点药。

从这以后,丁德山又回到作战部队,开始扛枪打仗。

  初进草地的时候,还可以见到一些稀疏的树木、山坡和牦牛走过的足迹,再往深处走,只见草天相连一望无际。

草丛像陷阱一样,下面汪着水,一不小心,就会有战友陷进烂泥潭。

一次,走在丁德山前面的两位战友,一个人的腿不小心陷进去了,身旁的战友急忙伸手去拽,结果两人都陷了进去。

当丁德山赶上去营救时,自己也陷进去了。

这时后面上来救援的战士解下身上的绑腿带,扔给他们,让他们缠在腰间,大家合力向上拉,这才把两个人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但第一个战友已经被污泥吞没了。

  进入草地后,战士们每人准备了一小袋青稞麦,但青稞麦被雨淋湿后,便成了粘糊糊的软胶疙瘩,把牙齿磨酸了也吃不到两口。

身上的干粮吃完后,大伙不得不寻找野菜或树皮充饥,实在没办法就宰杀骡马牲口、煮皮带......草地里根本没有盐,这让他们感到嘴里无味,全身无力。

那时候只要让他们舔一舔盐,真是比吃山珍海味还过瘾啊!

  爬雪山的时候,气温有零下几十度。

寒风像刀子一样划着每个人的脸,钻入每个人的骨头里,仿佛咯吱咯吱地在锯着大家的身体。

有些战士想了个办法,倒着往上走,脸朝下,屁股朝上。

路上是不能停下来休息的,如果意志稍微不坚定,就会把自己永远地留在雪山上了。

  长征途中,丁德山先后负了12次重伤,肩膀上一个疤,腿上一个洞。

每次打仗,丁德山都要求跟着突击队第一个上。

他在四川广元、甘孜、岷山都负过重伤,组织上要他留下来养伤,可他一次都没落下。

后来首长夸他特别能吃苦,能挨饿,能战斗,是大家的好榜样。

  万里长征的故事【2】:

红军长征与茅台酒

  1935年6月16日,红军不战而占领了仁怀县城和茅台渡口。

红军将士有幸享用了历史悠久的茅台酒。

早在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而扬名天下。

但是,解放后,茅台酒定为国酒,却是因红军长征路过茅台,曾以茅台酒解乏、治伤,茅台酒支援了红军,加之品质上乘,为周恩来所钟爱。

80年代以后,许多老红军在所写的回忆录中,对茅台酒仍然记忆犹新。

  聂荣臻元帅回忆:

在茅台休息的时候,为了欣赏一下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我和罗瑞卿同志叫警卫员去买些来尝尝。

酒刚买来,敌机就来轰炸。

于是,我们又赶紧转移。

  成访吾将军回忆到:

茅台镇是茅台酒的家乡,紧靠赤水河边,有好几个酒厂和作坊。

政治部出了布告,不让人进入这些私人企业,门都关着。

大家从门缝里看,见有一些很大的木桶和成排的水缸。

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

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有的还密封着,大概是多年的陈酒。

我们有些人本来喜欢喝几杯,但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是弄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

  曾三将军回忆:

在长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脚的重要。

道理很简单:

长征是要走路的,没有脚就不能行军,没有脚就不能战斗。

大家不是听说过“红军过茅台,用酒洗双脚”的故事吗?

,这不是假的,因为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护脚的办法。

  耿飚将军回忆: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

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杨成武将军回忆到:

奉命转移到茅台镇,着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

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了茅台酒。

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了群众。

这时候,我们指战员里会喝酒的,都喝足了瘾,不会喝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舒舒筋骨。

  萧劲光将军回忆:

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

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

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

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

  当时,国民党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

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嘲笑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知,挥笔写下一首《茅台酒》:

  喧传有客过茅台,

  酿酒池里洗脚来。

  是真是假吾不管,

  天寒且饮三两杯。

  1945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黄炎培等人去延安访问。

他把这首诗抄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看,受到大家赞扬。

解放以后,黄炎培先生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

1952年,黄炎培先生来到南京,上海市市长陈毅前去会晤,并设宴款待。

席间,饮茅台酒。

陈毅提起旧话,赞佩黄先生当年仗义执言,难能可贵,退席成诗两首:

  金陵重逢饮茅台,

  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

  雪压江南饮几杯。

  为有嘉宾冒雪来。

  服务人民数十载,

  共祝胜利饮一杯。

  万里长征的故事【3】:

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

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

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

万年雪山"

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

当地群众中说:

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

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

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

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

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

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

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

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

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

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

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

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

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

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

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

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

小李,抓住马尾巴。

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

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

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弱地说:

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

指导员紧紧抱着小张的脸,哽咽地说:

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

大家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就这样,我们战胜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