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898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docx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XXXX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篇一:

红军长征故事

  第1个:

《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第2个:

《战地女杰:

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

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

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

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

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

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

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

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第3个: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

"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

"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4个:

《雪山小太阳》

  故事发生时间:

1935年6月地点:

夹金山。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

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

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

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

翻过雪山是晴天,嘿!

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

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

”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

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

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

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

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

“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

“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

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

翻过雪山是晴天,嘿!

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

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

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

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

那一年,她15岁。

  第五个小故事: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

“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篇二: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为了歌颂我们的先辈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今天校会课的内容我们围绕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纪念和追忆这段

  第一个:

《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

小兰才13岁。

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

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

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

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

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

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

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

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

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

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

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

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

总共不到一小碗。

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

不行,还得找!

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

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

“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

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

“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

“小兰,听说还要走20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

小兰赶紧米袋藏

  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

心想:

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20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

对!

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

“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

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

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

“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

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

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

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

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

嗯?

?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

她想:

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

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

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

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

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

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

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

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

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

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

“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

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

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

“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

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

“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

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

“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

“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

“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拿来!

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

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

“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

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

小兰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

?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

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

“小兰,你收下吧。

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

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

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

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第二个:

《神枪手》

  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

“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

  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

”“要得——”

  “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段落化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

“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

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

“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

  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

“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

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