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877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灌注桩培训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混凝土拌和运输

移钻机、撤护筒

开挖桩头

凿除多余桩头

检桩

钢筋笼制作验收与运输

测量混凝土高度

导管气密性检查

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

一次浇筑量计算

一、施工准备

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二、平整场地

在场地上清除杂物,换填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可用枕木或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确保在成孔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偏斜。

应在成孔钻具上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三、埋设护筒

1、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2、护筒可用4-8mm厚钢板制作,其内经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

3、护筒的埋设深度:

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1.0m;

砂土中不宜小于1.5m。

护筒下端外侧应采用黏土填实;

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4、受水位涨落影响或水下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护筒应加高加深,必要时应打入不透水层。

四、钻孔、成孔要求

1、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满足下表4.1要求

表4.1泥浆护壁钻、挖、冲孔桩施工允许偏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泥浆护壁钻、挖、冲孔桩

d≤1000mm

±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100+0.01H

150+0.01H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d为设计桩径。

2、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灌注混凝土之前。

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对于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

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³

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

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³

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

对单柱单桩,每根应至少留置1组试件。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五、钢筋笼制作,安装要求

1、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的规定:

表5.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项目

允许偏差(mm)

主筋间距

10

箍筋间距

20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100

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可至于内侧;

3、钢筋笼制作时,需要搭接的通长钢筋笼主筋应使用单面焊或双面焊,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

(d为钢筋主筋的直径)(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4、钢筋笼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50%;

5、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形式接头作为一批;

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

六、水下灌注混凝土要求

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坍落度宜为180-220mm;

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³

2、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3、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

4、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m,凿除泛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七、桩基检测

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

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2、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3)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

(1)、

(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投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3、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施工前未按本条1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4)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5)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6)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