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98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港尾铁路站前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施工环保、水保措施31

1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2

15、附表工程数量表34

新建漳州港尾铁路DK24+705至DK29+190段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漳州港尾铁路工程招投标文件;

(2)新建漳州港尾铁路涵洞平面图及纵、横断面施工图及通用图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编制范围

新建漳州港尾铁路DK24+705至DK29+190段涵洞工程。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3.1工程概况

根据涵洞单位工程划分办法,十个涵洞为一个单位工程,新建漳州港尾铁路DK24+705至DK29+190段涵洞共有涵洞十五座涵洞,其中有盖板涵10座,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道路涵洞2座;

5座框架涵做为另一个单位工程已经开工,故将此段涵洞划为一个单位工程。

具体里程如下:

DK24+705.01-2.5m盖板涵;

DK25+971.91-2.0m盖板涵;

DK26+239.01-5.0m盖板涵;

DK27+100.01-1.25m盖板涵;

DK27+772.01-2.0m盖板涵;

DK28+120.51-3.0m盖板涵(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

DK28+405.01-2.5m盖板涵;

DK28+680.01-2.5m盖板涵;

DK29+023.51-2.5m盖板涵(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

DK29+190.01-3.5m盖板涵;

3.2主要工程数量

涵洞的主要工程数量详见附录“涵洞工程数量表”。

4、施工总体目标

4.1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局级优质工程标准,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及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在本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负主责,施工单位各级领导人和技术负责人对施工质量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技术责任。

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施工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明确责任,确保优质工程。

4.2安全目标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不因施工安全问题而影响工期。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技术规范组织施工,杜绝责任死亡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4.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本着“三同时”的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

把本工程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4.4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

杜绝违法施工、野蛮施工事件发生。

5、施工总体方案

此段涵洞位于我标段起点至浮宫车站出站口。

由于受征地拆迁及外界各因素影响,且浮宫站场为全线的梁场生产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确定涵洞的总体施工方案为先将站场内的涵洞先行开工,后根据现场征地等情况,寻找条件开工其他涵洞。

即开工顺序为先站场内涵洞,后向两侧延伸,确保浮宫梁场的建设。

先开工涵洞为DK28+120.5盖板涵(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

DK28+405.0盖板涵;

DK28+680.0盖板涵。

施工安排及施工顺序

进场后先安排征地拆迁、施工便道、临时用水、用电等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尽早开工。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临时设施本着“相对独立、便于管理、注重环保、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

5.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5.1.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以“精干高效、上足上全”为原则,全部抽调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曾参与过国内大型铁路干线建设,具有多年铁路施工经验的人员进行项目部组建。

按项目法施工组建矩阵式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体系,采用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以项目合同管理和成本、进度、质量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的项目管理机制和“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的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机制,以此出色完成对业主的各项承诺。

项目部设五部三室,即:

工程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测量控制室、试验室、综合办公室。

各部室按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工程进行有效、全面地监控和管理,承办各项业务工作,全面保证ISO9001:

2000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工程建设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详见附录“组织机构框图”。

5.1.2施工队伍布署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我公司选派具有丰富类似施工经验的工程队承担本合同工程施工,组建一个桥涵工程队。

根据本段涵洞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施工需要,该工程拟安排3个盖板涵工程队负责施工,由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协调。

所有施工人员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1.3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分时间分阶段对劳动力进行调整,保证现场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劳动力调配遵循“结构合理,文化程度和技能级别高、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原则。

其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应具备中高级职称,技术工人由架子工、砼工、钢筋工、焊接工、模板工、水电工、机械司机等工种组成,并配备一定数量普工。

5.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混凝土由拌合站统一供应,钢筋由加工场统一加工。

5.3路涵过渡方案及过渡设计

基坑回填采用A组填料。

过渡段严格按照路基专业要求,分层夯填密实。

5.4施工用电

本段涵洞工程的施工用电主要从附近变压器接电。

5.5施工用水

采用地下水供施工生产及供生活用水。

5.6施工通讯

施工队安主要施工负责人、安全人员配备移动电话以便于及时取得联系。

同时给施工现场调度指挥人员、测量班配备足够数量的无线对讲机,以便施工现场联络、协调和指挥施工。

5.7施工通道

进场便道进入红线范围,再由纵向便道到达施工现场。

施工便道填料尽量用满足路基施工规范粒径要求的石块填料,以满足重型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的运输需求,防止雨季路面打滑或破坏,影响施工。

施工主便道为浮宫站场内便道,由此向两侧展开,根据各涵洞的实际情况,相应的进行新建便道或者扩建,尽量利用原有便道。

5.8施工检测

项目部下设置一个中心试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配置足够的仪器和设备,达到一级试验室标准,进行原材料取样和试件制作。

中心试验室负责本标段各种混合料配合比的选定、原材料试验、土工试验和各种检验,配合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及检验。

现试验室标定工作已完成,已完成原材料、配合比的试验工作。

5.9内业资料的编制

施工中本着资料与施工现场保持同步的原则,在日常的施工当中由专人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工程结束时能将竣工资料及时移交。

5.10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流程图:

埋设地界桩——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维修。

6、施工准备

6.1技术准备

组织精测组,对线路中桩、原地面高程进行复测核对,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熟悉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核实。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生产的依据。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选择合格的材料作为该工程的施工用料。

根据原材料规格、品种进行配合比实验。

6.2施工队伍的准备

在工程开工之前,按照施组安排,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修建临时便道、场地平整、供电设施、供水设施、通讯设施、修缮驻地生活房屋等以上工作均已完成,正式开工所需人员已全部到位。

6.3材料准备

施工前已对甲供、甲控物资进行了原材料进场前检验,从中选择了合格的材料厂家。

6.4机械设备准备

开工前,已将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及时按计划运至施工现场。

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类型适用、部件配套、状况良好、技术性能优良”的原则选择机械进场。

7、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7.1涵洞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为合理利用资源,各涵洞施工顺序为

先同时开工DK28+120.5盖板涵(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

DK28+680.0盖板涵;

后开工DK27+100.0盖板涵、DK27+772.0盖板涵;

DK29+023.5盖板涵(下穿浮宫车站进出口);

DK29+190.0盖板涵;

最后开工DK25+971.9盖板涵;

DK26+239.0盖板涵;

DK29+312.0盖板涵;

DK29+403.0盖板涵

7.2盖板涵施工工艺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详见盖板涵施工工艺

7.2.1测量放样

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高程及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样。

7.2.2基坑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进行放坡开挖,一般坡度取1:

0.75。

弃土堆距离基坑坡口线不得小于1米,堆土高度小于2米。

盖板涵基坑开挖后,立即以静力触探法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如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立即对基底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换填使用砂卵石粒径不得大于10cm,含泥量小于5﹪,采用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重型压路机压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采用人工夯实,对换填层逐层检测,需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检查合格后人工清理整平设计标高。

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如实际基底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案,不得自行施工。

将基坑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2m加以固定并保护好。

在确保基坑范围内无不明或未办手续的公用设施和民用设施以及文物等,才能开挖基坑。

基坑开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排水,并维护天然水道使地面排水畅通。

机械挖基时,挖至接近基底高程时,保留10~20cm作为保护层,基础施工前人工突击挖除。

基坑开挖后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在最短的时间里铺垫层、浇注混凝土基座,不得暴露太久。

7.2.3混凝土基础

开挖基坑后,检验基底尺寸高程与基底承载力,当基底地质情况与实际不符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妥善方案对基底处理,保证足够的承载力,验收或处理后,浇注基础混凝土,并在基础与台身相接面上预埋设计的钢筋,基础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并以沥青麻絮填塞。

(1)、基础换填

如若地基不能满足要求,需对基底进行换填。

换填采取用透水性好的碎石进行换填。

超挖部分进行碎(砾)石回填,或采用浆砌片石,以达到承载力的要求。

(2)、立模

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一次成形,每节立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涵洞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肋骨一根,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并用顶托支撑。

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严禁使用废机油。

(3)、沉降缝:

涵洞基础根据设计设置沉降缝,按设计位置设置,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混凝土浇筑:

基础采用C30耐久性混凝土现浇而成。

砼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当混凝土基础表面硬化以后,要对墙身部分进行预埋石笋(连接石),以便基础与墙身更好的相结合。

混凝土基础分段浇筑时,多做一组试块。

当混凝土达到2.5MPa时,则进行涵洞基础模板的拆除与墙身模板的安装。

7.2.4涵身

混凝土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涵身施工。

涵身采用组合钢模板,浇筑混凝土时,按设计分节浇注一次成型,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最后进行洒水养生。

沉降缝填料采用粘土、沥青麻絮填塞紧密、不透水。

并做好涵背后防水层的施工。

7.2.5盖板施工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了控制好盖板的质量,涵洞的盖板采用现浇的方式施工。

(1)、涵洞盖板施工方法

盖板用的钢筋、水泥、砂、碎石,模板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格控制模内尺寸,长度和宽度误差控制在(0,-10)之内,厚度控制在(+10,-5)之内

(2)、盖板的钢筋

盖板涵横筋和纵筋的间距按设计要求,保证数量,保证间距,严禁随意改变钢筋间距。

搭接筋要焊缝饱满。

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浇注盖板和振捣

为保证盖板的质量,一定要加强振捣责任心,不能过振和漏振。

钢筋混凝土盖板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脱去底模。

帽石施工:

在盖板浇注完成,其强度达到70%时拆除盖板模板后,放样、立模、砼浇注,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

防水层:

砼盖板顶面,台身背面在填土前涂刷沥青胶结材料形成防水层。

7.2.6八字墙

①石料选择

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石料,同时还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

片石要干净,厚度不小于15cm(不使用卵形和薄片)。

②砌筑

砌筑前的石料应干净,垫层也应干净并湿润。

分层进行砌筑,所有石块均座在新拌砂浆上,每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大致找平。

竖缝与邻近的竖缝错开,平缝和竖缝的宽度小于40mm,所有缝均满浆。

砂浆凝固前将外露的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0mm。

砌筑后7-14天内进行洒水养护。

7.2.7附属工程

①防水处理

按设计和有关规定进行防水层施工,施工方法以设计图纸为准。

一般在填土前,表面上涂两道热沥青,每层厚度1.0~1.5mm,形成防水层,涵身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防水施工。

②进出口铺砌

铺砌在原状土上压实后进行,做到沟床顺直,平整,上下导流的排水系统连接圆顺,流水应畅通,洞内无积水。

出入口按设计要求放样开挖后,出入口沟床、锥体、顺沟顺路基础以下采用碎石垫层。

出入口垂裙、边坡、沟床、锥体、顺沟顺路附属结构为M10水泥浆砌片石砌筑,砂浆砌体均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制。

附属工程包括涵洞出入口锥坡,铺砌等。

涵洞出入口采用标准或梯形槽铺砌,铺砌外顺接原沟。

铺砌均采用浆砌片石厚35cm,下设碎石垫层厚10cm。

附属施工首先做好场地防排水工作,加强工艺控制,做到附属工程施工内实外美。

具体施工犯非法如下:

砂浆配合比应由工地试验室现场取样进行确定。

砌筑时,由边坡坡脚处向上砌筑。

砌块间要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干接触,形成干缝、瞎缝。

露出地面部分及台阶面均应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砌筑完成后,应由专人负责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

清理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施工中产生的废渣,运至指定的弃土场掩埋。

7.2.8特殊情况处理

(1)、施工缝处理

一般情况不设施工缝。

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施工缝,应上报给经监理工程师并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在浇筑砼前,施工缝的表面应用钢丝刷洗和凿毛。

在用水刷洗时,砼强度须达到0.5Mpa,人工凿毛时须达到0.5Mpa,同时应加水使砼保持潮湿状态,直到浇筑新砼。

施工缝砼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暴露在可见的施工缝边线应特别注意加以修饰,做到线条及高度整齐。

(2)、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的施工,按设计施工图位置施作,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形成闭合环,沉降缝的填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要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沉降缝大样图如图所示:

盖板涵沉降缝构造图

沉降缝施工质量要求

涵身沉降缝用沥青木板留作防水之用,在施工期间当做模板使用。

沉降缝外侧涂刷聚氨脂肪水材料并粘贴防水卷材,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mm。

沉降缝内侧待涵洞施工完成后,再嵌入硫化型橡胶止水条。

硫化型橡胶止水条使用寿命为30年。

出入口翼墙与洞身间沉降缝内填塞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7.2.9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覆盖塑料布、草垫等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

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砼浇筑完毕后进行洒水保湿养护。

7.2.10防水层施工

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材料,涵顶面基层应平整。

盖板涵涵顶C30细石子混凝土与涵身同时浇筑形成2%的坡度。

防水层涂刷前,对涵身外表面进行处理,将表面杂物清扫干净。

然后在外表面均匀涂刷热沥青二遍;

出入口沉降缝处塞填沥青麻筋,用水泥砂浆勾缝。

平整度要求,用1m长的靠尺,空隙不大于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一处。

防水层图如图所示:

甲种防水层构造图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砂浆进行整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

用水泥砂浆做局部找平时,应在砂浆中添加适量107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链接。

涵顶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蜂窝、麻面、浮渣、浮灰、油污等。

对蜂窝麻面做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蜂窝麻面应用水泥砂浆填不平整。

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与基底的连接。

涂刷防水涂料基层应干燥。

基层干燥的鉴别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辐射1~3小时后(或用吹风机加热的办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

备好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圆形防水涂料拌合桶、220V电源、手枪式搅拌器、量具、刮板等。

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为3~5分钟,或根据产品说明确定。

防水涂料的涂刷应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

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若需要纵向搭接,允许进行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进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

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

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此前涂层衔接好。

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

防水卷材通过粘贴剂粘贴后,防水卷材与混凝土要粘贴良好,无脱离、缝隙、裂缝。

防水层敷设完毕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防水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

2

卷材搭接长度

-10

尺量检查

7.2.11保护层施工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

中砂,粒径小于1mm。

级配应符合《铺贴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规定。

粗骨料:

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其质量应符合《铺贴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中的规定。

聚丙烯纤维网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

2004的规定,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4,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网的掺量为1.8kg。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拌合标准》JGJ63要求。

纤维混凝土应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应拌和均匀。

将混合均匀的纤维网混凝土均匀铺在涵洞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是纤维网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s左右,并无可见混凝土为止。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一面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混凝土面浇筑完成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

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自然养护时,涵身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涵身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证表面充分湿润。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28d;

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

混凝土保护层指标要求

指标要求

抗压强度

≥40MPa

劈拉强度

≥3.5MPa

抗冻融循环

≥300次

4

抗渗性

≥P20

5

56d电通量

≤1000C

6

抗碱-骨料反应

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3kgm³

7.2.12基坑回填

待盖板涵涵身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采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填料分层、对称进行,分层厚度为20~30cm,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

7.2.13施工要求

①浆砌片石要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工作段的分段位置设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一致;

分段砌筑时,相邻段的高差不超过1.2m。

墙体沉降缝、伸缩缝、防水层、泄水孔,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

②浆砌圬工用片石表面清洗干净,砌体无通缝和大三角缝。

砌体砂浆饱满,外露面平整,沉降缝垂直,砂浆标号符合设计。

采用先洒水后用塑料薄模覆盖方法养生。

③涵洞的两侧填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填筑混合填料,分层填筑。

采用压路机压实或内燃打夯机打夯,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密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

涵洞两侧填土对称进行。

8、工期进度计划

根据涵洞开工顺序,先后进行开工。

目前已进场三个涵洞队伍,涵洞一队,二队,三队。

施工队伍从2013年3月1日进场以来一直着手于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涵洞一队于2013年3月15日已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涵洞一队施工DK28+120.5,涵洞二队施工DK28+405,涵洞三队施工DK28+680,三个队伍平行作业,施工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