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06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电节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2年12月,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公布,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措施。

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反对奢靡之风,杜绝公款吃喝成为最热门话题。

广东电视台《社会纵横》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大众对公款吃喝的痛斥,体现对底层人群的关怀。

栏目组派出两路记者,一路深入粤西的孤儿家中,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

另一路记者深入粤北山区,体验山区孩子一天的生活。

震撼人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3)采访策划(涉及明确采访目的、选择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确定采访方式,明确采访重点与难点等内容)

(4)拍摄策划:

是视听节目制作的主要环节。

拍摄策划涉及:

摄像机的类型与数量、拍摄格式、拍摄人员的安排与分工、拍摄机位的确定、拍摄素材的保存、拍摄辅助设备、拍摄灯光、声音的录制等方面。

《中国好声音》,调用了26个机位,其中场内16个,场外10个。

每期80分钟的节目,调用素材量接近1000分钟。

《爸爸去哪儿》设了45个机位,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集节目。

(5)后期制作策划

后期制作策划决定了节目的形态样式,主要涉及节目的节奏与风格、片头、片花、片尾的设计,节目的结构安排,同期声与旁白的使用,声画的配合,屏幕文字的运用,特技的添加,音乐音响的处理等诸多方面。

(六)播出与发行策划

电视台、电影院、网络、手机、公交电视、地铁电视、铁路航空、楼宇电视等,具体选择哪个平台播放,要根据视听节目的目标受众、节目特点、商业模式等因素来选择。

4、节目策划的过程与方法

(一)确立节目策划目标与市场调研1、明确受众需求2、研判同类节目3、收集并分析同行信息

(二)撰写节目策划方案1、确定节目选题与主题2、确定节目形态样式与时长3、选择合适对象4、制定节目资源的准备计划

5、做好节目宣传推广与市场前景预测6、拟订节目制作工作进度计划

(3)实施节目策划方案1、明确分工2、保持沟通3、及时记录4、做好应急预案5、合理安排节目播出

(四)评估节目策划效果: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

1、收视率调查法2、欣赏指数调查法3、专家调查法4、受众打分法5、网络点击量分析法等

第二节节目前期采访

节目采访特点:

1、数字设备采录,现场感强2、声画元素多样,可信度高3、技术手段先进,时效性强4、多个工种配合,协调性强5、既是采访手段,也是传递信息的方式

节目采访要求

(一)充分准备,确定采访重点:

1、了解研究采访对象2、拟订采访计划,明确采访重点。

3、做好物质准备。

(二)控制访谈时间,善于“问”与听

正问法、迂回法、激将法(反问法、错问法)、设问法、追问法、诱导法

倾听,既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更是记者获得素材的一种方式。

(三)讲究摄录角度注重声画细节。

单机拍摄:

过肩镜头、标准镜头、反应镜头:

倾听者的表情镜头,防止越轴、空镜头、新闻内容镜头、采访对象的镜头。

双机拍摄

(四)仔细观察现场注重运用“抓拍”

1、“挑”——面对复杂的现场,记者能迅速挑选出表现事物特点与本质材料。

2、“等”——记者要有耐心,等待最佳拍摄时机。

3、“抢”——记者在现场不失时机地抢拍到事件的精彩瞬间。

(五)综合运用采访方式,采访者情商与专业素养兼备采访者除了具有采访能力外,

口头表达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要强,镜头意识与时间意识要强,现场掌控能力与画面思维能力要强。

节目采访方式与方法

(1)现场采访

(二)谈话采访(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三)观察采访指采访者在新闻现场自己观察来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四)隐形采访:

暗访,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运用偷拍、偷录等记录手段来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在隐性采访中,隐性采访中要坚持“公开场合”、“公共利益”原则,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五)体验采访等

对采访者的要求:

1、准备充分,知识面广;

2、现场掌控能力要强,口齿伶俐清晰;

3、迅速选择采访对象,构思报道角度与结构;

4、随机应变,即兴提问;

5、善于营造采访氛围,镜头意识要强。

第三节节目前期摄录新闻画面质量

电视新闻拍摄中,对摄像机的熟练操作和电视画面拍摄要领的掌握,是保证电视新闻画面质量的关键环节。

运动摄像要点:

1、运动目的要明确。

不能毫无目的的推拉摇移。

2、画面构图要合理。

运动前就要考虑且安排好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前景、后景、背景如何处理。

3、注意运动方向:

同向及逆行。

4、控制好运动速度。

尽量让观众只看到被摄主体的运动,没有意识到摄像机运动的存在。

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5、起幅和落幅要稳。

起幅与落幅要用固定镜头拍摄,起幅与落幅拍摄时间不能少于5秒,有利于后期剪辑。

“稳、平、准、匀”是摄像的一般要求。

稳:

尽量使用三脚架;

手持拍摄时用带环扣住手臂。

平:

被摄对象的水平线条应与寻像器的横边框相平行,其垂直线条应和寻像器的纵边框平行。

准:

指起幅、落幅要准,调焦要准,曝光要准,以获得画面清晰,构图完美。

匀:

指运动速度要均匀。

如果被摄对象是运动的,需注意:

1、摄像机运动要稍晚于被摄对象的运动,不要在被摄对象运动之前就开始运动。

2、摄像机运动要与被摄对象运动保持基本一致,注意在运动前方留出一定空间。

3、落幅时,摄像机要先于被摄对象运动停止。

如遇特殊情况或主观需要,则有可能打破这些要求。

美国“911”事件、汶川地震,记者拍摄的画面,画面的不稳不平不匀显示灾难之严重。

声音采录:

按照拾音指向特征的不同,话筒可分为全指向话筒、双指向话筒、单指向话筒。

声音采录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话筒类型。

2、逐一检查录音器材,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线路连接要牢靠,话筒位置要定好。

4、调整录音电平,确保录音效果。

5、注意避免室内外噪音、反射声进入话筒,确保录音清晰。

可加防风罩,可降低室外风声和人说话时的喷口声对话筒的干扰。

6、检查录音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重录或补录。

第三节节目文本撰写

广电节目文本写作要求:

(1)标题要求:

1、简短忌冗长2、具体忌抽象3、一致忌矛盾4、明确忌歧义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

(2)熟悉内容,巧设结构:

1、熟悉采访内容2、熟悉拍摄素材3、熟悉背景材料

1、纵式结构样式2、横式结构样式3、纵横交叉式结构样式4、递进式结构样式

(3)运用蒙太奇思维

因为有画面介入,在写作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由画面来交代,哪些内容由画面与声音、屏幕文字相互配合来完成。

(4)处理好同期声与旁白的关系

同期声与旁白共同承担传播功能,带给观众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

在新闻类节目中,同期声更具可信性。

(五)尽量口语化与生活化

尽量用双音节词语与短句,少用单音节词与长句,尽量避免同音不同义的词出现,以免受众误解,也方便配音。

试将以下长句改写成短句。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的“壮志”。

改:

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

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

(6)处理好节目时长与文本字数的关系

同期声的语速一般是每分钟120至150个字,旁白语速一般是每分钟220至250个字,由此可以确定文本大约字数。

央视《焦点访谈》时长为12分钟,《今日说法》时长为20分钟,《舌尖上的中国》每期时长为50分钟。

(7)重视片头、片花与片尾的设计与文本的写作

分镜头脚本

1、分镜头与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又称摄制工作台本,是导演研读文学脚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把文学脚本内容分切成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

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是按照一定格式记录分镜头语言所形成的文字文本。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

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

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

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2、分镜头脚本样式

(1)手绘漫画式

(2)表格式:

场号、镜号、机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对白(解说)、时长(秒)、音响音乐备注

场号:

指导演根据文学脚本划分出来的片段场景的编号。

有利于文学脚本、分镜头脚本与场记本相联系,把握拍摄进度以及整理素材。

镜号:

每个镜头的编号,根据文学脚本来确定顺序。

考虑到场地、设备、演员档期、天气等因素,拍摄顺序不一定按镜号顺序执行,而后期剪辑需按镜号顺序来操作。

机号:

摄像机的编号。

方便后期剪辑查找素材。

技巧:

指拍摄时的技法。

推拉摇移、对焦调节、拍摄角度等。

三、分镜头脚本写作要求

(1)合理分解镜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依据镜头组接产生新的意义)片例:

《城失》

1、按动作分解镜头——同一场景中动作变化要分解镜头;

为强化某一动作或改变动作时长时,应分解镜头。

2、按场景分解镜头。

3、按人物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分解镜头。

如由喜到悲。

4、从观众兴趣点角度分解镜头。

(二)控制节目节奏(这种节奏主要靠画面剪辑率来体现,即一分钟内容纳多少个镜头)

分解镜头主要体现在对节目外在节奏的控制,而外在节奏又是以内在节奏为依据的,因此,导演或编导需吃透文学脚本的叙述节奏与人物思想情感发展的节奏,使节目的内外节奏和谐。

(3)体现作品风格(不同类型的视听作品有不同的风格,不同导演有不同的风格。

如原文学脚本描绘的是青春励志故事,那么导演在分解镜头时应突出青春色调,也可对人物对话稍作修改,以更好地表现原作风格。

原著作者辛夷坞表示,小说和编剧毕竟是两码事,前者是用来读的,后者则是为银幕上的视觉效果服务的,所以我更愿意把它交给一位优秀的编剧。

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明白电影是对小说的一种再创作,这是最起码的,从文字到影像,不可能是生硬的照搬。

改编可以改动部分情节,甚至可以适当增减人物,但不要改变我这个故事试图表达的人生观和情感内涵,我觉得电影展现了很多人物小说以外更多的命运,它让《致青春》变得更有脊梁,也更有力量。

(4)注重组接方法

既要依托文学脚本,又要根据视听节目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适当加以创新。

要注重景别的变化以及拍摄技巧的使用,使节目不会单调沉闷。

同时导演对后期剪辑可作简要说明,根据内容需要可选用合适的特技,使镜头之间、场景之间过渡顺畅。

按制作手段来划分电视节目,可分为三大类:

1、实况直播2、电视影片制作3、录像制作

第五节节目后期制作

一、镜头的选择与组接;

二、蒙太奇与视听节奏;

三、声画关系;

四、屏幕文字、图表与动画;

五、特技语言;

六、节目合成

一、镜头的选择:

1围绕节目主题、2体现节目风格、3有利于体现节目内容、4具有感染力片例:

长隆广告片、《亲爱的》首发预告

如何组接镜头

1、符合人的思维逻辑与生活逻辑

(1)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对应关系等都可以通过连续性镜头体现。

举枪——一个人应声倒地;

男生在打球——女生微笑‘表演者镜头——观众反应镜头

(2)画面组接要体现生活中事件过程时空的连续性。

同时,为了使节目节奏紧凑,在保证观众不迷惑的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次要的内容。

片例:

《暮光之城4:

破晓》贝拉首次狩猎片段

思考:

跟拍一个人早上从家里出发去上班,请你用4个镜头记录全过程。

2、选准剪辑点,使声画组接顺畅,控制节奏(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画面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概念,这就是剪辑点,即两个镜头画面相连接的点。

包括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片例一:

《那些年》胡夏MV

3、考虑景别的变化与色调的和谐

谍战片及新闻类节目中,往往以黑、灰、蓝等冷色调为主,以突出神秘、恐怖、阴森的气氛及“高大上”的栏目定位。

爱情片中及娱乐节目中,往往以红、黄、橙等暖色调为主,以表现喜庆、甜蜜、浪漫、热闹、搞笑的氛围。

4、注意动静的搭配动——画内主体运动与画外镜头运动;

静——画内主体静止与画外镜头固定。

(1)动接动

(2)动接静(3)静接静:

常用(4)静接动

5、考虑无技巧转场(均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以及生活逻辑规律,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样而丢掉本质内容)

(1)相似体转场:

指上下两个镜头包含同类物体或被摄主体形状相似,来完成不同场景的组接。

《亲爱的》先导预告片

(2)同体转场:

指不同场景的上下两个镜头用同一个人物或事物来实现转场。

片段一:

《里约大冒险》舞蹈片段

(3)空镜头转场:

指上下两个镜头之间通过插入一个空镜头来达到场景转接。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4)特写转场:

指通过对事物局部的放大引起观众的注意以突然转换场面的一种手法。

在纪实类节目中,在前期拍摄时需多拍些特写镜头,除了强调主体,更可起到间隔作用。

破晓》贝拉奔跑片段

(5)主观镜头转场:

指按照画面中人物视觉方向所拍摄的镜头。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

(6)声音转场:

指用人物的对话、旁白或音乐音响来实现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

片例一:

《暮光之城:

破晓》片例二:

《云水谣》开场

(7)运动镜头转场:

指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实现拍摄地点的转换。

《里约大冒险》舞蹈片段《暮光之城:

(8)挡黑镜头转场:

实际上是把同体转场与“淡入淡出”结合实现场景转换的方法。

《倒霉熊》捉老鼠(黑镜头转场)

(9)出画入画转场:

指上一个镜头中的主体走出画面,下一镜头中主体又走进画内,两个镜头虽然是同一主体,但是场景地点完全改变。

如果上一镜头是从画面左边(或右边)出画,那么下一镜头就应该是从画面右边(或左边)入画。

(10)虚焦转场:

指上一个镜头由实而虚,下一个镜头由虚而实,来实现两个镜头场景的转换。

虚焦转场具有“化”的效果,在剧情类或艺术片中有所运用。

6、组接镜头要注意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运动、人物的视向或人物之间交流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

轴线规律是保证画面主体方向明晰、空间统一的规律。

可分为运动轴线规律、方位轴线规律与关系轴线规律。

方位轴线

指静止的单个主体到它对面平面支点间的垂直线,或人直视时看到对面物体之间的垂直线。

拍摄和后期剪辑时,机位必须在轴线同一侧180度以内,保证方向不会错乱。

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

也叫对话轴线,是指人物交流时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

如果是两个人物对话,只有一条关系轴线,机位安排在这条轴线同一侧的180度以内即可。

如果是多人参与交流,就会形成多条轴线,机位安排在每两条轴线之间的夹角之内

合理越轴的方法

1、插入中性方向的镜头。

被摄主体迎面靠近或背离摄像机向画面深处前进的镜头,没有明显方向性。

2、借助特写景别。

特写镜头中背景虚化,主体方向感不太明显,可分割两个越轴镜头。

3、插入人物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指从画面人物视点所拍摄的镜头。

4、运用主体自身运动使越轴合理化。

如插入运动员在弯道转向的镜头。

第二篇广电节目的编辑

电视编辑的任务

1、前期编辑工作

二、后期编辑工作

(一)对素材进行编辑、组接,或指导记者完成。

(二)编写解说词,并整理好配乐制作方案,供音乐编辑、音响师、解说员参考。

(三)组织对节目的审看。

三、组织报道

(一)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时期的节目制作计划。

(二)组织、指导采访、摄制活动和导播工作。

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的编排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第一,明确宣传的方向,拟定编辑方针。

做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定向”、“把关”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提出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计划,作策划。

第三,选稿件,选稿的标准:

1、新闻的标准,看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2、社会效果的标准。

第四,改稿件。

对原稿做必要的订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程。

第五,作标题。

概括新闻稿,提取亮点,凝练成标题。

第六,自编稿件。

根据宣传任务的需要,自己撰写、编制各种有广播特点的稿件或节目,如背景材料介绍、新闻特写、配乐(音)广播等。

第七,撰写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善于通过言论表态,这是由广电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第八,编排节目。

编辑要把各种稿件精心编辑成一个个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呈献给听众。

第九,录制播出

1、录播:

按事先处理好的内容和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音合成为完整的一个科目的播出盘,以备播出。

2、直播:

按照现场信号、现场程序进行直播。

3、导播:

编辑有时要担任导播,参与播出操作,掌握现场和各工种的调度,完成直播。

第十,培训通讯员。

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建立通讯网,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广播,是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之一。

第十一,做好听联工作。

听联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效果。

编辑要经常调查了解受众情况,征询受众的意见,注意受众信息反馈,认真处理受众来信,提高为受众服务质量。

第十二,做好通联工作。

编辑人员要保持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并维持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排

一、新闻节目编排的特点

与报纸版面的编排相比,广播电视编排与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报纸是一个面,广播电视是一条线。

基于这一特点,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编排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要求。

二、新闻节目编排的总要求

(一)遵循节目方针

(二)有大局观念。

将稿件的重要性放在当前大局中衡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就是当前大局。

(三)注重系统优化。

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提高节目的整体水平。

三、新闻节目编排的技巧

(一)“突出重点”原则。

即头条原则,头条新闻应该是当天最重要的一条稿子或一组稿子。

1、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和有突破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2、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热点新闻;

3、重大科学发现、发明,重要的建设成就;

4、百姓一段时间所关注的日常生活的重点问题。

“突出重点”原则——以集合的方式组织有分量的稿群

有时候单条新闻不足以构成重点,这就需要通过集合的方式,以有分量的稿群来形成传播上的强势。

集合稿群的方式主要有:

 

1、同题集中;

同题集中是指将同一事件的相关报道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

(1)连续编排。

是把报道同一事件连续发展过程的几篇稿件集中在一起播发,使观众对来龙去脉有清晰了解。

一般而言,有关事件最新变动的信息应当放在最前面,即使最新变动的价值不是太大,不足以在片子中单独体现,也应当在导语中有简单的交待。

比如,前一档栏目报道了某地发生煤矿瓦斯爆炸的消息,后面一档栏目在继续报道这一事件时,就要突出事故抢险的最新进展,而把此前事故发生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做回述。

如果最新进展意义不大,则只在导语里交待即可。

(2)关联编排。

即把对同一事件不同侧面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使观众对事件的面貌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了解。

这种编排一般把中心事件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据与中心事件的关联程度依次安排稿件。

(3)参照编排

把有关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不同说法的报道集中在一起,相互参照,可以使观众全面地了解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媒体公正客观的表现,同时也为后续报道留下余地。

特别是有些争议很大的事件,各方说法可能严重对立,更要采取这种方法,使

各方有公平表达意见的机会。

当然,编辑在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呈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把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消息放在最前面。

2、同类集中;

同类集中就是把内容上有关联或者相似性的稿件集中起来,突出报道,以引起受众的注意。

它可以通过对稿件的巧妙组合,使几篇分散的稿件“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

(1)集合编排。

这是最常见的同类集中方式。

有时候,几篇稿件在某方面存在同一性,可以将其集合在一起,突出它们的同一性。

比如,主题、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或报道形式相同等。

这种集合编排可以使栏目层次清晰,便于收看。

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往往可以通过导语或统一的标题凸显各稿件的同一性,比如“下面是一组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请看一组简讯”等。

(2)相关编排。

把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不同报道组合在一起,使报道内容的意义得到有效的揭示。

与集合编排不同的是,集合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同一性是显性的,可以一目了然;

而相关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关联性则是隐性的,需要深入事件内部进修挖掘、对比和归纳,往往表现为因果、呼应等内在关系。

比如,“我国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已达88.6%,较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各地月饼大战提前打响”,“广东佛山:

查获一批过期月饼”,这三条就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呼应。

(3)对比编排。

即把几篇内容有矛盾的稿件组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突出出来。

由于对比鲜明,这种方式往往比单篇稿件具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如央视《晚间新闻》一期曾获中国新闻奖的节目,就成功运用了对比编排的手法:

“广东省有关方面表示对雷州海难事件中见死不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一呼吸和心跳停止45分钟的妇女气死回生”。

一面是见死不救致使12名渔民丧生,一面是在本来可以放弃的情况下全力抢救使病人奇迹生还,美与丑、善于恶,对比何其鲜明。

其产生的震撼显然大大强于单独编发的效果。

3、稿件的配合;

稿件的配合是指根据已有的主要稿件的需要,配发新材料作为解释、补充,以增加主要稿件的可听性、可视性、说明力和感染力。

稿件的配合有两大类:

配资料和配评论。

(1)配资料。

配资料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