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141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③“新经济”出现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7、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等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 

D.中国的茶、丝生产商品化程度高

9、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 

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0、“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产品的商品化

11、有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 

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2、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

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

13、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物质利益的驱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美洲劳动力缺乏

14、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15、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肯尼亚总理奥廷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人们说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会感冒,亚洲就得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影响深远 

D.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不断加强

17、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指令性 

B.干预性 

C.指导性 

D.计划性 

18、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19、抗战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的日益萎缩 

B.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

C.帝国主义放松经济侵略 

D.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之“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受西方资本主义刺激而产生

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D.由民族资本家创办

21、某学者说:

“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

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

”材料论及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斯大林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了 

B.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了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 

D.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了

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壮大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洋务运动的诱导

24、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得快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

25、下列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

①发昌机器厂

②继昌隆缫丝厂

③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汉阳铁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缓解了失业问题,又扩大了内需并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7、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C.《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

28、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9、最终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30、民国初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婚姻自由成为共识 

B.旧婚姻制度彻底废除

C.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D.西式婚礼被普遍接受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31、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

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

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

“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

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3、阅读下列材料: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

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

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3)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依据材料一和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农业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C

7、D

8、B

9、D

10、D

11、C

12、C

13、C

14、A

15、A

16、C

17、C

18、C

19、B

20、C

21、B

22、C

23、A

24、B

25、C

26、D

27、D

28、D

29、C

30、C

31、

(1)标志:

洋务运动。

(2)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

存在抵触心理。

(3)时段:

1912—1919年。

外部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因素:

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

32、

(1)因素:

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

生产力发展。

(2)进步性: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扩大世界贸易;

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局限性:

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

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为美国确立霸主地位提供条件。

(3)时间:

2001年。

意义(必须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①对中国: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②对世界: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推动经济全球化。

(4)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应对;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3、

(1)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

动力:

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

根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变化: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因素:

民族独立(国家主权);

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34、

(1)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实行精耕细作;

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以小农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男耕女织。

(2)表现: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农田水利;

重视农时;

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

人多地少;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解析】

1、试题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源地是德国和美国,故A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企业竞争激烈,必然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企业时代,出现了垄断组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故D项正确。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学生需要加以区别识记。

学生要能够从多方面认识到二者的差别和相同点。

如二者在开始国家、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主要动力和成就、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别。

例题: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

解析:

材料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了,人们不再受太阳的约束。

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A。

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时间过晚。

C与人们是否受到日常时间的影响无关。

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时间也相对较晚。

2、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说明自然经济对洋货的抵制,故A错误。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只说明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

”体现了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故C正确。

”说明自然经济对洋货的抵制,故D错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现

3、试题分析:

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C。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4、“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的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选A;

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

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故C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D项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体制探索·

大跃进运动

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奴隶社会时期的井田制,全国的土地都归天子所有。

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故答案为A。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试题分析: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选项应符合这一特征,由此可知,①④项符合,②③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不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特点,排除ABD项,C项正确。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7、试题分析:

题干反映清代富商世贾致富后把资金用于置办田地的历史现象。

富商巨贾这一行为致使他们未能把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再生产中去,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正确;

本题AC项由上述可以较容易的排除,但B项很容易误选,注意“手工业”。

正确选项为D项。

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解答本题须知识题干现象的产生是重农抑商政策使然,其最大的危害则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故中国的茶、丝等农产品大量增加,故选B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农村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排除A;

中国丝、茶等产品大量出口是列强掠夺中国原料的表现,排除CD。

点睛:

本题学生误选D。

D项只看到了表明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实际上题干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被迫打开,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9、根本原因一般要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战国以后,我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