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42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综合题讲义Word文档格式.docx

⑴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

日照较少。

综合题之——分析地形与地貌

【题目】世界地理背景/中国地理地理背景+等高线

【问】地形特征/地形形成原因

地形特征:

主要从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根据等高线的系数。

地貌的形成原因:

从外力和内力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讲解:

世界地形

亚洲

1类型多样,是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洲。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好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

3平原多分布在大河下游,为冲击平原。

非洲

1高原面积广大,有“高原大陆”之称。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埃塞俄比亚高原称为“非洲屋脊”。

西北部称为“低非洲”。

3东部有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层陷落带—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口,经红海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由板块张裂而成。

坦噶尼喀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乞力马扎罗山为非洲最高峰。

欧洲

1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低。

欧洲2/3地区是平原,在各大洲中平原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比例最高。

2山地南、北两侧。

厄尔布鲁士山为欧洲最高山峰。

3冰川地貌广泛分布,古代冰川作用。

北美洲地形分为明显的三个南北纵列带。

1西带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年轻的褶皱山系。

东列山带以落基山脉为主体,落基山是北美洲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和河流的重要分水岭。

2东带是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3中带为低高原和平原。

北部从东、南、西三面向哈得孙湾倾斜,为古老的劳伦琴低高原。

平原包括大平原和内陆低原两大部分,南半部由密西西比河冲击而成。

南美洲

1西部有年轻高大的山系南北纵贯,高大山系以东,则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

2南美洲西岸的山系,属于科迪勒拉山系,宽度不及北美洲内的科迪勒拉山系,但高度较大。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主峰阿空加瓜山为西半球最高峰。

3南美洲自北而南有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4三大平原由三条同名的大河冲击而成。

北部是奥里诺科平原,面积较小。

亚马孙平原由亚马孙河冲击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冲击平原。

南部是拉普拉塔平原。

三大平原水系相通,相互连接。

大洋州

澳大利亚:

东部是大分水岭,海拔较高,地形峻峭,自北向南纵贯整个东部沿海,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影响很大;

大分水岭东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丰富,河水注入太平洋。

大分水岭西侧降水少。

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发源于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澳大利亚中部是平原,平原上降水少,河流也很少,但地下水十分丰富。

该地的地下水的补给区位于大分水岭东侧。

在中部平原地势较低处凿井。

井水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

因此也有人称中部平原为“大自流盆地”。

自流井的井水盐度较高,不宜作灌溉用水,但可作为牲畜饮水;

西部是低矮的高原,面积广大,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南极洲冰雪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例题】等高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分)

(1)说出图中婆罗洲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地势特征的判断理由。

(9分)

(2)图中甲、乙两地风向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试分析7月份两地风向的差异及其原因。

(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

(6分)

理由:

河流自中部向四周流,呈分散状。

(3分)

(2)甲地吹西南风,(2分)乙地吹东南风。

(2分)

原因:

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材料新疆地区的甲城市于1958年建市,2007年人口增至近50万人,人均GDP已跃居新疆第一位,并于当年开工建设引水工程。

“十二五”期间,新疆地区将逐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矿藏资源的勘察开发力度。

2012年10月,我国某国际著名工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S企业)在乌鲁木齐投资建设的工厂正式投产。

图15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边区域,图16为甲城市气候资料,图17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观。

(1)从气候的角度简析甲城市附近该典型地貌的形成条件。

(8分)

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4分);

大风日数多、风力大、风沙侵蚀作用强。

(2)分析甲城市兴建引水工程的地理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分);

高山冰雪融水少(1分);

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2分)。

综合题之——分析河流

【题目】结合等高线+经纬线+河流

【问】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树枝状、梳状)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水文特征:

①水位: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

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

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

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

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

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河流开发:

针对河流存在的优点与缺点,提出合理开发措施:

常见的答案有

世界具体河流:

1.莱茵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2伏尔加河:

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

其水文特征:

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3.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

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

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4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

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5刚果河:

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

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

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

6尼日尔河:

这条河流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

7尼罗河:

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该河流经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总径流量不是很大。

其上游有两支流,分别是靑尼罗河和白尼罗河。

这两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流经的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支流的水量较大。

但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等湖泊的调节。

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

所以尼罗河的水量特征:

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原因同刚果河类似),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大----减少。

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8赞比西河:

位于非洲南部地区,横穿东非高原,其上游为东非大裂谷的起点,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主要的水文特征是:

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9墨累---达令河:

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的背风位置,发源于东部的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流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

10密西西比河:

流经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系结构呈树枝状。

其最长的支流为密苏里河。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构成庞大的内河运输网。

径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流速较稳,含沙量较小。

11亚马孙河:

世界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地处赤道及附近地区,支流发育多,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很大,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水流缓慢,但南北两侧的支流由于流经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带,落差大,水流急,具有丰富的水能;

含沙量小,但近年来有增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带原始森林早大规模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有所增加。

12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位于西亚,上游发源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流经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等。

上游地区受地中海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量大,而下游流经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加之农业灌溉用水,径流量较少。

该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13印度河:

流经巴基斯坦国家,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

源头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去,该河流的径流量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14恒河:

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也大,汛期出现在6---9月,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西南季风),含沙量较大(流域内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其入海口附近常发生洪涝灾害。

15中南半岛上的河流:

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中南半岛的“浮稻”即说明,浮稻,能随雨季洪水水位升高,稻杆可长到6米高。

说明湄公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水流较急(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

水系南北纵列分布,流域上游窄下游变宽。

16多瑙河:

发源于德国西南部山地,由西向东流入黑海,上游山地,中下游平原,流域内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水文特征是流量较大,中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汛期:

春、夏汛。

入海地有凌汛,有冰期但不明显。

17拉普拉塔河:

巴拉那河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南美洲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长河,发源于巴西高原,由北向南流入大西洋,地形区是拉普拉塔平原,流域内主要是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大

【例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6分)

(1)简述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2)简述图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起伏较为和缓;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肥沃的紫色土分布广泛(4分)

(2)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2.材料一某区域地图(图8)

材料二

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

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

(1)说出该流域内的地势特征及AB河段河流水文特征。

(10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2004年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综合题之——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综合题之——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图9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10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9和图10,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分)请简要阐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导致图9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⑴黄土高原(2分)。

依据:

①山麓地带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②基带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⑵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练习题:

13.(26分)读印度及其周边示意图及材料

材料一:

下表为印度与中国粮食生产对比图(2011年)

国家

人口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总产量

中国

13.47亿

8790.6万公顷

5.897亿吨

印度

12.1亿

8135.7万公顷

2.53亿吨

材料二:

1534年葡萄牙人侵占孟买并建立港口。

随着棉花的种植和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孟买已成为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

(1)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与。

(4分)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粮食生产存在哪些问题(4分)并写出主要的解决措施。

(3)依据图与材料二,分析孟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4)印度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2010年政府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初期阶段开发由本国自有资金全面控制,技术力量强的外资公司只能参加最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投资项目”的开发指导方针。

试从地理角度分析该方针政策的意义。

13

(1)冬小麦(2分)水稻(2分)

(2)问题:

总产量低(2分),人均产量低(2分),单产低(2分)(两点给4分)

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2分);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分);

加强水利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3)港口的历史悠久(2分);

临阿拉伯海,有航海线通往世界各地(2分);

接近棉花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产品运输量大(2分)。

(4)吸引外资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分);

提高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2分);

避免外国公司掠夺式地开矿,合理开发资源(2分);

减少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产生(2分)。

(每点2分,共6分)

(24分)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国,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

阅读下列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年平均气温(℃)

月最高温(℃)

月最低温(℃)

年降水量(mm)

咖啡出口量

(万吨)

乌干达

22.3

23.55

21.4

1100

12

肯尼亚

20

22~26

10~14

900

9

坦桑尼亚大部分

21~25

/

800~1400

4.5

(1)维多利亚湖对白尼罗河的水文产生什么影响?

(2)简述乌干达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3)判断维多利亚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的差异,说明原因。

36.

(1)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低;

水质好;

平均水温高。

(每点2分)

(2)年平均气温较高,季节变化(年较差)小。

(答终年高温也可。

)(4分)原因:

地处赤

道附近,纬度低;

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

高原地形(地势较高)。

(每

点2分,共6分)

(3)西岸多。

(2分)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示意图”

材料二,挪威地处欧洲西北部,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国土三面分别被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环绕,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土大部分是山地的缘故,历史上挪威交通主要依靠航海来实现,这为挪威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过去的150年中挪威在世界航运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航海国家著称于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2)挪威发展航海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1)水量较大;

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有结冰期;

含沙量小;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等。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多峡湾;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4分)

(3)离铁矿产地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

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

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8分)

其他类型的题目的答题模式:

1、渔场的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寒、暖洋流的交汇处

(2)离岸风的吹拂下形成,底层海水涌上,携带大量的泥沙

(3)河流注入海洋,将河流的矿物质带入到海洋中

2、咸湖成因

是指以咸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一般位于内陆,无明显流出

(1)与气候相关。

一是气温,气温高蒸发量大;

二是降水,降水较少

(2)与海拔相关。

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

3、湿地形成的原因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降水较多,蒸发微弱

(3)是否有冻土存在

4、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和降水有紧密的关系。

降水量大,或集中,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2)排水不畅,湖泊的分洪能力弱

(3)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导致分洪区面积变小,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