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608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4教案共8课时Word文档格式.docx

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井,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多媒体"

美丽的小孔雀"

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爱滋病的交叉感染,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中,有超过63.7%的患者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

出示一副对联

烟枪一枝未闻炮声震响打得妻离子散

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屋

大家想一下,这是说吸毒对什么的危害?

(二)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1、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家庭中只要有一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

3、吸毒贻害后代:

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和儿童生长将造成严重损害。

许多先天性呆痴、残疾的婴儿就是由父母吸毒而引起的。

(三)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不仅危害个人、家庭的问题,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吸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因素

1、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就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据统计,在一些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60%-70%与吸毒有关。

播放前足球队员谢东的新闻

2、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

吸毒不仅不会创造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财富,而且严重损耗社会财富,纯粹是一种恶性消费。

据调查,全国因年吸毒耗资上百亿。

3、吸毒影响国民素质:

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身体消瘦,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使得吸毒者不能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社会废人。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抵制毒品,做到不吸食毒品,不参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做到远离毒品,远离歌舞厅、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娱乐场所。

做到注意学习,历练品格,强劲体魄,立志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人。

教案二珍惜花样年华

1、知识目标:

通过我们所熟知的明星因吸毒而毁灭自己的事业甚至生命的案例,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能掌握各种毒品的危害,尤其是新型毒品的危害。

能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自己抗毒拒毒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新型毒品的危害。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题

多媒体;

图表及各明星照片

人名职业吸毒的代价

马拉多纳足球明星失去健康和顶尖球艺

科特·

考本音乐家丧命于海洛因

惠特妮·

休斯顿著名歌星失去孩子的监护权及声誉

陵·

白阿斯篮球明星丧命于海洛因

约翰·

比西路电影明星丧命于可卡因、海洛因

老师:

这些人你们认识吗?

他们原本都有另人羡慕的事业和家庭,有着美好的前途,可吸毒却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大家对此有何想法?

大陆、香港涉毒艺人照片

他们的美丽容颜已经不再,今天的课上我们就请同学们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拒绝毒品对我的侵害,珍惜我们每一个人的花样年华。

二、认识毒品及其危害

1、毒品原来是一种能医治疾病的药物,但被一些人滥用后,成了麻醉人的精神,让人成天沉迷之中,不想工作,不想学习,这些药物就成了毒品。

你知道哪些东西属于毒品的范围?

--学生自由阐述。

2、今天老师让大家看看目前在社会上人们说的最多的哪些毒品及其给人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

A.摇头丸: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运动过度、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幻觉和暴力倾向。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

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性的毒品。

B.可卡因。

可卡因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

毒贩出售呈块状的可卡因,称"

滚石"

吸毒者则把可卡因称作"

自由垒"

或"

快乐客"

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

兴奋初期,滥用者产生欣快,感到飘飘欲仙、舒适无比,表现洋洋自得、健谈。

用药后的兴奋作用,产生了消除疲劳的感觉。

这类兴奋感觉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

随之以后,它给人身体的抑制效应便出现了。

吸毒者为了恢复初期的体验,往往再用第二剂、……乃至每10分钟使用一次,以维持"

瘾劲"

不致衰落。

周而复始,剂量越用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把吸食者带到毁灭的深渊。

C.咖啡因。

咖啡因是从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缩、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D.海洛因。

白色结晶粉末,黑市品种纯度不一,由浅棕色至白色;

亦有混杂奶粉、咖啡因、发酵粉或葡萄糖等物质。

依纯度不同而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海洛因区分。

通常用锡箔包装或以封口塑胶带方式流通市面。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

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

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

因此,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E.冰毒。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

冰"

(Ice)。

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

冰毒"

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

大力丸"

之称。

"

长期滥用后突然停止使用,患者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

这就是戒断综合征。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

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

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

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

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爱滋病等。

三、拒绝毒品的侵害

1、刚才有不少同学说,不愿意去尝试这样的东西,但如果真有人将毒品放在你的眼前,告诉你尝一尝没有什么关系的,你还会像现在这样说吗?

教师小结:

毒品是一口也不能尝的,许多瘾君子就是抱着好奇心进而陷入泥坑而不能自拔的。

2、我们国家开设了不少戒毒所,让我们听听戒毒所中戒毒人员的心声吧。

--视频

3、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让我们记住:

坚决远离毒品,用心呵护生命

为了生命,我们远离毒品

毒品--生命终结的使者

教案三吸毒,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

(适合活动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

认识毒品的危害;

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

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

(一)、课前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并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2、对身体的危害--图片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3、吸毒毁灭家庭--下载视频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4、吸毒危害社会--案例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吸毒成瘾的途径;

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

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

知道毒品的危害;

知道涉毒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要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

1、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宣传观后感,500字以上。

教案四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通过活动和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通过观看毒品的图片,培养学生养成远离毒品的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

师生互动,交流

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

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禁毒法》第四条确定:

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好奇。

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

这时,有人拿来一点"

白粉"

,告诉他:

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

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

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

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

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

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做出"

榜样"

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

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

别学我!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

朋友"

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

哥们儿"

姐们儿"

关系,相互效仿。

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

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

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

原重庆市号称"

百万富姐"

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

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

第一火锅女"

,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4)不健康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诫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

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

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四、社区不良环境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温床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学生一般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

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

第三环境"

有一个年轻人吸毒成瘾,很快就家徒四壁了,为了能继续吸毒,他先把海洛因白送给邻居四个12岁左右的孩子品尝。

四个孩子上瘾后,每次不得不从他那里高价买毒品,而那个年轻人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毒瘾。

在一个社区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吸毒者,追下去,往往就能发现若干个吸毒者。

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吸毒者比较集中,其实,这很简单。

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是违法的,而贩毒是犯罪。

吸毒的人,一般经济上是不堪重负的,他上了瘾,要吸下去,就要发展新的吸毒者,把毒品以高价卖给其他人。

如此滚雪球一样,吸毒者的队伍就越来越庞大。

但他知道"

吸毒违法,贩毒犯罪"

,所以他发展新的吸毒者首先要在同一个社区内的朋友圈里寻找,这就是"

直销"

因此,有吸毒者的社区往往就是最值得警惕的社区。

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更要提高对毒品的自我抵制能力,有稍一不慎,就会被"

以贩养吸"

的吸毒者拉下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在这样的社区内生活,只有一种方法是可取的:

远离"

毒朋友"

,一旦发现了吸毒者,就告发他。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人和朋友。

有这样的家长,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

他说:

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寨,几乎全村人都吸毒,而且,有20%的人已经进入"

注射阶段"

,其他人都是海洛因和鸦片混合成瘾者。

他们个个身体消瘦,精神萎靡,再也拿不起镰刀、扛不起锄头,全村土地荒芜,死气沉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但如果我们都把禁毒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毒品之火,哪怕是一个苗头,就紧紧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自己的力量去扑灭它,这就会造福于你的家人,也造福我们的国家。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

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

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本途径和出路。

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工作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

《禁毒法》第十一条规定: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第十二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

禁毒知识一堂课"

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

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

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

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

行动;

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

不让毒品进我家"

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

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

摇头丸"

、冰毒的泛滥,国家禁毒委今年于2007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依然是困扰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所在。

有关专家指出,大量国内外青少年禁毒教育成功的范例表明:

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禁毒最有效的形式。

毒品预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的道路。

如今,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比较全面直接地学到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在走向社会前增强对毒品的抵御力。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宣传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究竟如何攻克青少年禁毒教育这一难题,也许还有待于全社会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对于生活在阳光雨露之中的孩子,"

防患于未然"

总比"

亡羊补牢"

为好,所以,要想不为毒品所害,只有不沾染毒品,远离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