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61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3单元素质升级检测Word下载.docx

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B项慷慨解囊:

指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C项孤注一掷:

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含贬义。

D项目不窥园:

形容发愤攻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作者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领袖,学者。

有《饮冰室合集》。

【答案】 A(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

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

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

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

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

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

新西兰哈琳·

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

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

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

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

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

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

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

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

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

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选编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0期

5.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

C.新西兰科学家哈琳·

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D.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答案】 A(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海马体中的‘齿状回’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选项表述是海马体成熟在4-5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实验表明:

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地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齿状回的作用是将来自大脑各处的信号传输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最终转换成长期记忆。

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地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答案】 D(混淆充要条件,原文的意思是:

实验说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

可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你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选项说成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发生是不对的,影响孩子记忆有很多因素。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

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没有形成自我意识;

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有可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意识为记忆提供了框架,语言提供了牢固的结构。

【答案】 C(原因不全,原文表述是“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

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所以没有方法也是不行的。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

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

“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

“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

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

“均为国家,何分彼此?

”世忠叹服。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

岳飞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行百里始奋迅   比:

等到

B.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息:

休息

C.课将士注坡跳壕课:

督促

D.世忠以书来谂谂:

告知

【答案】 B(息:

喘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射于周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马踬,怒而鞭之 枪榆枋而止

C.敌未灭,何以家为 大王来何操

D.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答案】 C(两个“何”字都当“什么”讲。

A.于:

①向,或跟,介词,②对于,介词。

B.而:

①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②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D.其:

①表祈使语气;

②表反问语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

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量大。

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

D.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

【答案】 D(“既使……灭亡”不对。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

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

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

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岳飞出生时,有大雁般的鸟,在屋顶上飞鸣,其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决堤,洪水暴至,岳母抱着他坐进一个大缸,随水流漂到对岸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惊异。

年少时的岳飞就有志向,不太爱讲话,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天生力量大,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周同学习射箭,尽其所学,可以左右开弓。

周同死后,岳飞每缝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到周同墓前祭奠。

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仗义,就对他说:

“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你定然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

“你是否得到良马?

”岳飞答复说:

“我本来有两匹良马。

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

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

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

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

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

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

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

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

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

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皇帝称赞他说的好,说:

“你今天的议论有很大进步。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

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

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

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岳飞说:

“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

”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

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

“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

”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

“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

”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

“文臣不贪爱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

(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

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人,(岳飞)立刻斩杀了他来遵循(法令)。

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敢进入的兵卒。

(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士兵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各个将士到远方戍边,(岳飞)派遣妻子问候慰劳他们的家属;

死于战事的士兵,(岳飞)为他们哭泣而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把儿子和他们的女儿婚配。

大凡有颁奖犒赏,平均分配给军官小吏,一点都没有私心。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

(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

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

所以敌人说他们是:

”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

“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

”(他)调配军粮,一定会皱着眉头说:

“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的很严重。

”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

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用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

“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

”韩世忠赞叹佩服。

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

“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但是忠心悲愤(太)激烈,发表议论保持正直,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答案】 

(1)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

(2)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

(3)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8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象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 

(1)B(尾联仅是虚写,指孤单的诗人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漂泊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起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吧!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

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

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纷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仰天大笑出门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我辈岂是蓬蒿人

(3)白日放歌须纵酒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

寒风嗖嗖地吹着,我跳下自行车,双手握拳抱在一起,哈着气,跺着脚,走到小亭子跟前。

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脸面上毫无表情的瘦高男子,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

我告诉他要买的报纸名称,他抽出一份递给我,我掏出五毛钱,随意一拍放在了亭子窗口前的平台上,我是告诉他钱在这里的意思。

没想到,他突然把我手中的报纸抽回去,也啪地一声拍到了平台上。

“没教养!

”三个冷冰冰的字从他嘴里飞出来,一下子划到我的脸上,我感到好似一阵更大的寒风吹了过来,脸上感觉不到冷,却热辣辣地烧起来,心里又羞又恼,气愤地说:

“你怎么回事,不就是买你一张破报纸吗?

”他倒是声音平平的,但更冷了:

“我把报纸递到你手里,你把钱拍在我面前,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报纸是新的,一点儿也不破。

请你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不要了。

”我抓起报纸一摔,气哼哼地拿起那五毛钱转身就走。

“不买拉倒,你这样的人我还不卖给你呢。

”我已经推起自行车,但又停下了脚步,本想再说几句损损他,可想一想,忍了,带着一股气,一抬腿,骑上车走了。

从那以后,下班回家必定经过的这个亭子我就再也不去光顾它了。

买报纸也是绕路,到别的报刊亭去买。

但只要经过这个地方,还是不自觉地扭头看一下。

大多时候亭子里坐着的是一位妇女,估计和他是夫妻。

她倒是慈眉善目的,一见人就笑着热情地招呼着。

这天下班,我又一次经过这个亭子,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用右手食指戳着窗口里面,生气地大声嚷着。

一看,又是那男子坐在里面,脸依然倔倔的。

我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停下脚步,想看这人的热闹。

听了半天,我听明白了,仍然是那么回事,这男子啪地拍下五块钱,要一本杂志,他不卖给他,竟非要他拿起来递他手里不可。

这男子急着走,不听他的,就跳了起来:

“哪这么多酸事?

我没工夫和你拽,快给我拿杂志!

”虽然是两个人的争执,这男子起了半天高腔,那人却照旧冷着脸。

周围人越来越多。

这时,人群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快步来到窗前打起了圆场:

“您快消消气,别和他一般见识。

老陈他是一头倔驴,从来就这样。

”这时我才知道窗口里的男人姓陈。

他又转向老陈:

“快,给拿出那本杂志来。

”老陈抬头看了一眼,头接着扭向了一边。

看来这人和老陈关系不错,从侧门进去,拽出一本杂志,交到那人手上,赔了一大堆不是,终于把那人打发走了。

这时他又转过身去,指着老陈斥责起来:

“你呀,你真行,咱不是做买卖吗,和气生财啊,你怎么就这么犟呢?

老陈的脖子梗起来:

“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

这时,以前见过的那个慈眉善目的妇女来到了,看到有不少人在这里,就急步来到亭子跟前,焦急地问:

“你说说你这死老头子,又跟人家吵架啦?

别人都不说话,她疑惑地眨眨眼睛:

“今头晌怎么样,卖了多少?

“一分钱也没卖!

”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

她的嘴唇哆嗦起来,脸色逐渐变得蜡黄,眼睛越来越潮湿,泪水不断线地唰唰淌下来,声音带着哭腔:

“你能你能就你能。

”她似乎忍无可忍了,转身面向了众人:

“您说说这死老头子,怎么就邪了门啊,不管自己的生意,左挑骨头右挑刺,动不动让人家尊重他,非把来买东西的人都气跑不可啊?

人又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