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9694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优质PPT.ppt

(2)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切为了学生”的自觉意识,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要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放弃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德育引导,确立“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1、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没有合法性杜威与涂尔干的质疑:

杜威:

“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

”涂尔干:

“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

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这种质疑非常有力:

道德确实不是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确实与人的行为和内在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道德上的不作为”现象、“故意失德”现象就是例子。

“道德不能放假”:

道德确实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品德确实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与学校整体生活都有关。

品德不单是“教”出来的,而且是自己“学”出来的。

2、解决合法性的出路:

回归生活德育课程要想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就必须解决好重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1)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向:

培养有道德的人而不是“道德研究者”(道德知识的学习者)

(2)课程的逻辑:

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3)德育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不能涵盖学生的整体生活,但力求反映学生的整体生活,(三)以学生身心发展为重心的课程特点,1.反映初中生个体生命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变化,如身心方面的变化、个体生存状况的变化等。

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尊重个人的生命成长,才能通过展现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而真正走进学生的生命,并为学生的活动和成长提供一个空间,思想品德课也才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2、把握社会变化给初中生所带来的影响。

社会的变化、重大事件的发生等都会给学生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考虑,使学生在辨析中认同主流的价值观念。

二、课程标准的思路,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采取了综合化的设计思路。

1、以生命成长为主线,以品德为聚焦点进行整合,把社会的、国家的、公民教育方面的内容融入该课。

2、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而不是以知识的传播为目的,即从“我们教什么”转变到“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么”。

3、以品德为核心,辅以政治、思想、法律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最终通过个人心理将其转换内化为个人品质。

通过这种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按年级分学科进行的知识性德育模式。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基于学生成长的主题,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纵坐标,形成内容的逻辑体系。

横坐标以品德为主,由于完整的品德是指处理与他人、国家、自我的素质与能力,因而心理、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也必然被包括进去。

纵坐标则以学生成长和生活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为主,心理问题、维权意识、守法精神以及对民族、国家的神圣责任感等也必须在课程中予以体现。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几点说明:

第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但是,考虑到初中地理、历史与社会等课程已经充分考虑了人地关系,而广义地讲,社会也包括环境的因素,因此,课程标准没有安排“我与自然环境”的维度。

第二、逻辑框架只是构建课程体系的脚手架,它告诉我们应该纳入哪些学习内容。

在现实中,许多知识是相互包含的,如爱国、共同理想和文化认同就是这样的关系。

所以,标准中某些内容的出现顺序,并不与框架完全一致。

第三,逻辑框架只是组织课程的学习内容,并不是编写教材和组织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序。

(三)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

1、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与其他课程标准一样采取了分类目标的方式2、在分类目标中突出了情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以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

3、所有目标都始终围绕着学生生命成长这一主题和主线加以展开,因而不同的分类目标又在学生的完整生活和生命成长中体现出了统一性。

(四)内容呈现的方式:

1、从初一到初三在内容上逐渐递深,加强梯度感,增加问题的挑战性。

2、改变以往仅仅着眼于“要知道”的知识模式,扭转思想品德课简单化、缺少弹性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自己的课程。

总之,1、思想品德课不是知识性、灌输性的,而是生活化、开放性的;

2、不再直接、板脸、教训,而是对话、讨论、价值认同;

3、不再简单化、粗暴化、粗糙化,而是综合化、情感化、多样化。

三、课标的主要结构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基础: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不是从知识出发,也不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出发,而从学生生活出发,反映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服务”的思想(课程首先要把初中生当人,当作发展中的人,并为这种发展服务)学生生活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建构的基础,也是教学和评价的基础。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生活。

追求:

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告别臣民”的时代负责任公民的生成是中国现代化的奠基性工程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是现代人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

(教学)原则:

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结合,西方的“无导向”或者“价值中立”的教育方式代价巨大中国传统的强行灌输和机械训练也是有违教育规律,不符合人性需要的.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

1、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相结合3、自主探究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主要任务: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三大关系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适自我、乐观向上客观自评、健全品格自尊自强:

爱护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立、自强分辨是非、自我负责学法用法:

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维护合法权益自我防范,我与他人,交往与沟通:

懂礼仪、会交流、善合作交往的品德:

孝敬、诚信心中有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权利与义务:

了解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认识周遭环境、提高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公平意识、正义感;

做责任公民法律与社会秩序增强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权威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了解小康社会、增强报国使命感民族精神、共同理想,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2),四大领域(融合在三大关系之中)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内容标准的特点,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核心,将个人成长需要、知识学习与国家、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内容的综合性(三大关系、四大内容),体现的是“大德育”观念。

内容呈现不是以年级为逻辑,而是以自身框架为逻辑。

行为动词表达的是在学生身心方面发展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对教育者的要求。

与原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比较(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新课标强调和突出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包括几层含义: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4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是一个整体。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这样理解: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联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3、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向教师提出要求,要启发、引导、创设条件、营造氛围等;

3、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

4、在思想品德课中,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讨论、访谈等等,并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互助。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1、已有的真实的情感体验2、激发的情感体验3、实践及实践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三、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潜台词:

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

原则:

1、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形成2、有利于实现好公民的目标(知识、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5、评价的反馈性6、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科学的、人文的或者说定量的定性的相结合),改革与创新的总体要求之放开,第一,教师减少讲课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第二,教师减少课后作业,当堂完成达标训练.第三,教师要注重思想品德知识的开放性。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专注于引导与启发,案例1:

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礼仪展风采这一框题时,我是按照以下的教学流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导入新课,利用学生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礼仪要求导入,自我探究,小组探究,教师质疑,课堂小结,学生自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疑难困惑,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总体要求之参与,学生要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空;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展示学生的舞台,案例2:

在上不言代价与回报这一框题时,为了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和回报,我组织学生自己表演小柯的选择-是否参加竞选班委会干部,把小柯的选择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甲:

太难选择了,还是让爸爸妈妈决定吧!

乙:

听朋友的意见吧,她对我可好了,让她帮我拉选票,我当了班干部多多照顾她。

丙: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参加选举再说,到时候再决定。

丁:

我充分考虑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的意见,决定全力以赴参加选举。

2、学生讨论以上四种选择,小柯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回报有哪些?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结果代价回报甲有可能参加选举,有可能放弃选举丧失了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避免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乙可能当选班干部以丧失原则为代价来满足同学的要求减轻竞选的压力,轻松获胜丙可能当选,可能被淘汰必须接受选举的结果避免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丁可能当选,可能被淘汰承担竞选的压力,承担难以选择带来的烦恼培养自己决断力,增加人生体验,在竞选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师:

通过比较,大家觉得哪种选择最好呢?

改革与创新的总体要求之体验,提倡拉近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创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认识和探究思想品德内容的氛围,而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地去背诵知识点.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仅在书本上,还在现实生活中.品德教学要生活化.,案例3:

九年级第三课教材介绍的这部分内容对成年人而言非常熟悉,但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

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

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么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这种探究活动,生成了自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初步认识,亲身体会了社会调查这一实践学习的方法,而且这种体验活动是学生能做到的、也愿意做的,它远远比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设想要实际的多。

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方法之多样性、开放性,品德教育不是禁锢人、束缚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美德”的容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

因此,品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还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教材的心理学基础,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把过去教材以教导、说服、劝诫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调查、访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实践为主,积极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他们内心对真善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积极主动地以自己为认知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以身边的环境为课堂,去正视人生、体验人生、探索人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修养、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指南,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洋思教学模式的奇迹二.洋思中学的改革与创新三.洋思教学模式的核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洋思教学模式的奇迹,江苏省有个泰兴市,泰兴市有个天星镇,天星镇有个洋思村,洋思村有个闻名遐迩的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但实实在在是一个实绩。

这所中学连续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全校几乎每一位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优秀率名列全市之首的好成绩。

这所曾经是被称做“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

省德育先进、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于是,远近各地各阶层望子成材的家长,纷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受教育,现在2500名在校生中,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

于是,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纷踏来,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参观学习。

前来考查的领导与来宾已超过25万人次。

于是商家也打起了“洋思”的主意,竖起了“洋思中学招待所”之类的招牌,一所学校居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一时间,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洋思旋风”,有人称“洋思热”,有人称、“洋思现象”,洋思中学成了一个迷。

人们在用各种目光打量洋思,不少人也带有各种疑惑,有人赞叹,有人惊讶,有人说:

“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这样,中国也就会成为教育强国了。

”,二.洋思中学的改革与创新,1、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

洋思中学的这个信念是由蔡林森校长树立起来的,这是他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来的道理,并且在洋思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了,才取得了如今这样的效果。

(2)信念产生胆识与气魄。

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

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

2、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办法。

(1)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

(2)从上课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现在的“后教”环节是: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三.洋思教学模式的核心,“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我们可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扩展为:

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

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课程指南,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奇迹二.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与创新三.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三六模式,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奇迹,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总督学郭振有先生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为“杜郎口中学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已达40万人次。

二.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与创新,撤掉讲台从2003年开始,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撤掉讲台搬掉讲桌。

小组对桌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相互融会、相互悦纳、相互补充、相互碰撞,达到百家争鸣,感染促进,双赢多赢。

多块黑板杜郎口中学各班教室的黑板多:

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

有参观者说,该申请世界吉尼斯记录,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是产生自信,增强学习能力的神板。

它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

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

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

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把时空还给学生“10+35”,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学生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大于35分钟。

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

把空间给学生,学生为了学习可以随意走动,到黑板上写、画、作、练;

可以下桌到另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请教,几个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去排练课本剧。

有的同学在黑板上讲题,全班的同学可以围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半圆形、圆弧型、方阵型皆可,同学们有创作,有发明,可以到教室的中心小广场的聚焦处演讲,发表意见。

黑板上的书写满了,同学们可以借用水泥地面当黑板,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没有清规戒律更看不到教师的一统天下,有的只是学生们心灵相约、感情奔放,普通的学生要我学,优秀的学生我要学,杰出的学生要学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郎口的孩子们人人是优秀者,个个是杰出者。

三.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核心:

三三六模式,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自主学习三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

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

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

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