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03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模拟测试一生物试题Word格式.docx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D.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8.下列关于“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形态、结构和胜利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松树是裸子植物

B.腊梅树靠导管运输有机物

C.它们都能进行进行蒸腾作用

D.竹子靠地下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9.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C.蝴蝶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D.牛的生殖发育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

10.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人的卵细胞与受精卵内都有23对染色体

C.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因此称为两栖动物

D.细菌、真菌和病毒都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11.某科学家曾做了如下实验:

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某种激素,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由此推断放入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肾上腺素D.胰岛素

12.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与之矛盾的一项是(  )

A.膈肌收缩B.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肺内气压高于外界D.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

13.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使关节灵活B.4使关节牢固

C.3和5共同围成2D.2内的滑液由1分泌

14.以下与鸟类适于飞行无关的是(  )

A.胸肌发达

B.善于鸣叫

C.前肢变成翼

D.体内有气囊

15.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6.篮球比赛时,运动员体内的生理活动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运动员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

B.投篮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投篮的力度和角度调整,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D.听到裁判的哨声后停止比赛,是复杂的反射

17.蝉和蜜蜂都是常见的昆虫,二者相比,蝉不具有的特征是

A.身体和附肢分节B.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C.发育中有蜕皮现象D.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18.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其作用机理是()

A.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结核杆菌吞噬

B.卡介苗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

C.卡介苗能够促进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增强抵抗力

D.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19.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人体:

受精卵→胎盘→脐带→婴儿B.家鸽:

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

C.青蛙:

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

D.家蚕: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0.下列哪组个体都是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  )

A.克隆羊、试管婴儿B.克隆羊、播种的小麦

C.嫁接的梨树、扦插的葡萄D.组织培养的月季、试管婴儿

二、综合题

21.世界粮食问题依旧十分严峻,饥饿和营养不良仍困扰着人类。

因此,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提高粮食产量,显得意义重大,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如图表示玉米一生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将24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组别

1

2

3

处理方式

将胚乳全部切掉

将胚乳切掉一半

不做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

第2组种子萌发,幼苗瘦弱;

第3组种子萌发,幼苗健壮;

这说明_____。

因此,播种时应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

(2)图甲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

(3)图乙中A过程的实质是_____;

C过程进行的具体场所(或“车间”)是_____。

(4)图丙表示的保证水、肥等条件下,叶片遮挡程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

根据图示可知,当叶片遮挡程度为_____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差最大,有机物积累最多,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农业种植时,_____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5)除上述措施外,在农业生产中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产量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2.如图所示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数字1234表示物质,字母ABCDE表示人体器官(结构),序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

(1)生理过程①中,如果人体的呼吸肌处于___状态,肺内气压降低。

(2)若D示意的是一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4中的成分主要有___、___(至少2种)

(3)生理过程②被称之为___,生理过程③被称之为___。

(4)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C中的物质不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___。

23.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

请据图回答: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___性状。

请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

(2)小红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

“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父母准备生二胎,第二胎生双眼皮男孩的可能性是___。

(3)小红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

成年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吗?

___为什么?

___。

(4)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若图乙中所示两个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

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4.山东省卫生厅近期组织专家对我省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于5月26日发布丁卫生防病信息提示。

专家分析预测,目前已进入流行期。

由于病毒型别发生转变,全省病例表现以轻症为主,重症数量相对减少。

但肠道病毒EV7J型感染病例仍占一定比例,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依然存在。

很多市民把该病与口蹄疫相混淆,曾一度引起恐慌,其实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的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

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快,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飞沫、接触也可传播。

(1)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_____;

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_____。

(2)肠道病毒EV71型传染病患者康复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原因是_____。

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3)专家认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常见传染病。

为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请你为此病高发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该传染病的可行性措施:

_____。

2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增加的成分有。

(2)蝗虫的发育的过程是发育。

(3)蝗虫与鼠的关系是。

(4)植物中的能量流入到鹰的途径有条。

请写出图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5)由于工厂废物的排放,导致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镉污染。

图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6)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是设置了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学科网考点定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理解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

2.D

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

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换成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

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

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点睛:

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3.C

试题分析:

卧龙槐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选项A正确;

卧龙槐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而五大夫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选项B正确;

五大夫板的茎坚硬,叶针形,松树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选项C不正确;

卧龙槐花比较小,色泽鲜艳,两性花,属于风媒花,需要昆虫进行传粉,选项D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难度稍难,属于理解层次。

4.C

【分析】

(1)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

物镜。

(2)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而观察细胞时,用染色的方法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核。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

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详解】

A、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

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

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

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而不是越多,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组成它的细胞也几乎是透明的;

口腔上皮细胞颜色也很浅,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

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碘液是碱性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棕色.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成棕色的细胞结构就是细胞核,C正确。

D、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

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气泡,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5.B

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

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血液流经①大脑、③小肠绒毛、⑤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处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即血液流经大脑、小肠绒毛、肾小管等处后,c的血液是静脉血;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血液流经②肺部时,c处的血液是动脉血;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两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即如果b是肾小球,则c处流的是动脉血;

假若b是左心室,则a是左心房,c是主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因此若c血管内流动脉血,b结构可能代表②肺部、④肾小球、⑥左心室。

故选B。

6.A

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点晴:

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题目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7.B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及时灌溉,施肥、治虫增加产量,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A错误;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属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利用,B正确;

光照时间越长,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C错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D错误。

8.A

被子植物茎中的筛管将叶光合作用的产物即有机物运输给根,而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及无机盐运送给叶,因此腊梅树靠筛管运输有机物,符合题意。

考点: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9.C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完全变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青蛙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幼体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

蛇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苍蝇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变态发育,A正确。

青蛙是两栖动物受精过程、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进行,B正确。

蝴蝶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变态发育,C错误。

牛的生殖发育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10.A

花粉粒受到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不断伸长到达子房,进入子房内的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A正确;

人的卵细胞中由23条染色体,受精卵内有23对染色体,B错误;

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如乌龟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不是两栖动物.C错误;

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繁殖,D错误.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1.A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的正常的蝌蚪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提前发育成成蛙,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过快,但是个体较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2.C

【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胸腔的容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呼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导致胸腔的体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这时肺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肺没有肌肉,自己不能扩大和缩小,而是跟随着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被动的完成扩张和回缩。

13.D

图中所示结构名称:

3关节头,5关节窝,两者构成6关节面.1关节囊,2关节腔,4关节软骨.

A、1关节囊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A错误;

B、4是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与骨的灵活性有关.B错误;

C、6关节面和1关节囊围成的空腔是关节腔.C错误;

D、2关节腔内有1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D正确.

故选D

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4.B

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故A正确;

鸟类善于鸣叫与飞行生活无关,故B错误;

前肢变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故C正确;

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为飞行供给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故D正确。

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15.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

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

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A正确;

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

C正确。

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D正确。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6.B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A、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的耗氧量很大,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呼吸深度要增加,同时心跳加快,A正确;

B、投篮是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C正确;

D、听到裁判的哨声后停止比赛,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复杂的反射,D正确。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7.D

昆虫纲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都有一对触角、对复眼和一个口器;

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体表有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并隔一段时要蜕皮;

身体和附肢分节。

蝉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而蜜蜂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昆虫纲的特征,蝉和蜜蜂的形态特点,发育方式。

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8.D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卡介苗”后,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抗体和抗原。

19.D

(1)人体的发育过程是: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2)家鸽的发育过程是:

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

(3)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

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

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A错误。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

即:

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B错误。

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

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错误。

D、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故D正确。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考查了四种动物的发育过程,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0.C

【解析】克隆羊是无性生殖、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A错误;

克隆羊是无性生殖、播种的小麦是有性生殖,B错误;

嫁接的梨树、扦插的葡萄,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组织培养的月季是无性生殖、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D错误。

21.种子萌发需要营养物质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叶绿体50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等等

(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图甲是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幼苗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