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05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沟通从心开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看完上面这段话,相信很多家长关心的重点仍旧是那张火车票,也就是高考背后的文凭。

绝大多数家长引导孩子学习的最终目的也逃不脱上名校。

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孩子们呢,认为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年级前十名啊,毕竟只有十个人,那么其余的孩子呢,难道他们就是失败者吗?

唯成绩论英雄——这是很多家长跟子女沟通的本质误区!

这就好比当下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以GDP论英雄一样,忽视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们身上除去成绩之外,还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我们今天讲沟通,各位家长首先要明确,培养孩子能干什么——也就是孩子的能力——比一味关心成绩更重要。

正如刚才那段话中所说的,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火车到站,每个人都要下火车进入社会开始新生活,然而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我们要建立这一观念性的前提,然后才能接着往下谈沟通。

三、沟通的思维方式

也许讲到这里,有的家长会问:

我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怎么不对了,我们送孩子来学校读书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成绩,将来考取一所好大学吗?

现在高等教育都普及了,大学生都有失业的了,我为孩子的前途着想,我这种想法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

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出发点只能是对孩子好,大家关心孩子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今天讲的沟通,就是为了让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好”,最大限度的被孩子所接受、所理解,这也是沟通的最终目的。

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在高中阶段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来;

然后在高考中考取优异成绩上名校;

名校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

找到好工作意味着有一笔好收入;

名校毕业、工作稳定、高收入,形成一个良好的自身条件;

良好的条件可以有助于选择一位匹配的好伴侣;

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在经济基础稳定的情况下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

最终养育子女,度过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

这应该就是家长最大的期望了,幸福美满的人生,看着就觉得满心欢喜。

那么,孩子们脑子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

我要出名!

我要当摄影师!

我要当作家!

我要赚一个亿!

我要去打NBA!

我要当自由职业者!

我要……

可以看出,家长的思路,是一条贯穿人生的主线,这条主线是已知的,是家长们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总结出来的,是自己走了无数弯路、经历无数曲折所领悟出来的,你们想要让孩子明白,只有这么走,才是最正确、最省时、最高效的捷径。

但是,这些真知灼见,为什么孩子们却往往不理解呢?

而且,大多数时候不光不理解,还要顶嘴:

“你烦不烦?

”“你老古板!

”“我简直无法跟你再说下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不妨先从思维方式上来分析一下:

家长的思维方式:

家长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

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因为家长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对事物的辨别有丰富的经验,做事沉着稳重,考虑问题周全。

孩子的思维方式: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定向思维。

孩子之所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不懂事。

他们认为“我的青春我做主”,自己的青春要自己来把握,自己的青春就是要自己说了算。

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挥洒青春”,这对孩子其实就是非常严重的误导。

每一位家长都明白,青春太美好但也太短暂,我们看到他们浪费光阴都替他们心疼,但是他们会说,不稀罕你替我心疼!

家长听到这句话肯定气不打一处来啊,这时候肯定爆发矛盾,也就无法形成沟通了。

四、沟通的主动方

根据刚才所讲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和孩子,双方的思维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如果想要形成沟通,那么必然需要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其中一方,要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那么,我们来看,家长和孩子,究竟哪一方要主动改变思维方式去形成沟通呢?

答案不言而喻,只能是家长!

“养不教,亲之过。

”为人父母,最累的事情是替孩子操心,最头疼的事情是替孩子操心,最不被理解的事情还是替孩子操心,但是没办法,再累、再头疼、再不被理解,我们还是要替孩子操心!

所以,首先转变思维的,只能是家长,我们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

那有的家长又说了,“养不教,亲之过;

教不学,子之错。

”这后半句话讲的太明白了,我教他/她,他/她不学,那就是他/她的问题了,他/她要自己反省,他/她要自己懂事,我不可能手把手养他/她一辈子。

凭什么要我主动沟通,孩子遇到就应该来找父母,我问他/她,他/她不说,我有什么办法?

这话说的也没错,但是,咱们先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再来想想看,到底谁来主动改变比较好。

这是一部关于90后青春期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位正值青春期的90后问题少女程小雨,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价值观错误,而生性胆怯的汪小菲被程小雨深深吸引,从而追求小雨,在过程中为了保护小雨同时让小雨找回自我,改变错误的价值观做出了大胆勇敢的行为,直至用用鲜血和意志唤醒了人性,用身残的代价验证了90后青春的价值。

故事中的主人公走过种种曲折,身为高中生的孩子却像成年人那样接触诸多社会不良现象,如暴力、色情、毒品、夜生活,甚至出现了流产的后果,其中留给人最深痛的反思就是:

子女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甚至是无法沟通。

影片中的家长也认为,孩子遇到问题应该来找父母,他们不找父母还能去找谁?

但是,作为老师,作为一个经常在学校里通过谈话、提问、周记等多种方式和孩子们沟通的老师,我想告诉各位家长一个事实:

大部分孩子遇到问题之后,第一选择往往不是主动找家长。

五、沟通的矛盾爆发点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

1家长是成年人,以成年人的姿态来生活。

孩子是未成年人,却自以为是成年人,渴望成年人的生活。

2家长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供给孩子。

孩子需要依靠家长提供的物质资料生存。

当孩子需要更多自主权的时候,这时,矛盾就诞生了,也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家长以管理者的心态自居,注意这一点,我们说的是心态——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管理者——那么,孩子自然成为被管理者。

家长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在家里占据主导地位,自然而然的在家庭中占据管理者的地位。

一旦形成管理者的心态,那么孩子只能是被管理者。

作为被管理者,他们在和管理者的交流中难免遇到不快,那么,时间长了,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去和管理者——家长——主动沟通。

因为这是两个阶层的冲突和矛盾,他们遇到问题往往是和同阶层的人,也就是同学来倾诉,这种倾诉往往引发共鸣,就是一个同学找另一个同学倾诉,发现另一个同学也是什么事情都不会跟家长说,这样一来,他们遇到事情就更不会考虑找家长了,逐渐问题越积越大,直到无法解决的地步,家长被动的获取信息,等到家长发现问题,开始接手管理的时候,事态往往已经严重到难以收拾的境地了,然后家长生气,跟孩子爆发争吵。

比如:

旷课、逃学、打架、接触社会不良事物等情况,都会引发家长的震怒,那我们发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沟通环节的出现了问题,因为不沟通了,所以才会产生很多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那为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总是不愿意主动找家长解决问题呢?

很简单,因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有矛盾,并且常常爆发争吵。

下面,我们来看看矛盾爆发的时间节点,看看在这些矛盾爆发时的语言环境如何,看看我们家长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做出何种反应。

情况一:

考试没考好:

为什么没考好,怎么别人能考好,你考这么差?

为什么会退步,你自己分析原因了吗?

怎么说你两句就这么不耐烦?

你还当我是你爸爸/妈妈么?

你给我站住!

情况二:

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听从家长的建议:

你怎么会这么处理?

谁教你这么干的?

你还会做什么?

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连这点小事儿都处理不好?

情况三:

在某些场合表现得不懂礼貌:

你刚才怎么能那样说、那样做呢?

你知不知道你刚才表现的很不懂事?

你已经多大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

你上了这么多年学到底都学什么了?

情况四:

其他一切不符合家长价值观取向以及做事方法被家长认为不符合自身年龄的事情:

你居然打游戏打了一天!

你居然还在看闲书!

你还学会抽烟喝酒了!

你敢早恋!

从以上几个矛盾爆发的假定场景,我们看到了什么,请各位在座的家长们说说看:

明确:

1家长往往是矛盾爆发的发起人

2家长的身份态度是矛盾爆发的内因

3家长的价值取向被认定为标尺并引发矛盾

4孩子的需求往往被忽视

结论:

一切争吵其实都能够被家长遏止!

如果家长能制止矛盾的爆发,那么沟通就能够得以进行!

六、沟通的正确方法

1建立对等的沟通地位:

没有对等的地位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我们讲的对等,不是平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因为平等这个词的出现就意味着不平等的存在,家长和孩子的身份差异铸就了二者之间的沟通只能是对等,而无法是平等。

我们首先来谈对等,假如你认定他/她还是孩子,那你就等同于不认可其自主决定的权利,这就在前提上否定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并扼杀了其自主思想和自主行为,也必然造成孩子的反感心理。

比如,我今天站在讲台上跟各位家长沟通,我们必然是以成年人的方式来沟通,我不会在黑板上写几句话,让大家跟我一起念几遍,然后布置作业让大家回去抄写几遍,然后背诵之后下节课我检查,那样的话大家肯定很反感。

同样,高中有别于初中,更加有别于小学,高中老师会以全新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绝对不会停留在初中的沟通交流方式,那么,我们在座的家长们跟孩子说话时的态度,是否却仍然停步不前呢?

其实,孩子每一天都在长大,这就要求我们也要随之改变沟通的态度、语气,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对待不同的受众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我们要看到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意识,建立对等的地位,而不是像警察审犯人一样,问他们一天都干什么了,在学校学了哪些知识,遇到了哪些同学,有什么问题;

就好比家长在外面辛苦一天了,回到家里也不希望孩子的爷爷奶奶躺在沙发上问你一天在外都干什么了,见了哪些领导,见了哪些同事,遇到哪些问题一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对等的沟通地位,能够增强孩子的沟通意愿。

2端正平和的沟通心态

我们家长在工作中都会注意遇事冷静,处理问题尽量平和,但是却总有孩子们反映说:

“我爸妈一听就急,一急就气,一气就吼,一吼我就烦,一烦我就躲。

”于是躲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沟通!

举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家长跟孩子沟通时要做到八个字:

“不动声色,老谋深算。

”听到这里有的家长笑了,这一笑是会心的一笑,但是又有点无奈的意味,没办法,对待孩子,对待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对待心智还未成熟却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变得成熟的孩子,我们要学会静观其变,因为他们是冲动的,所以我们不能冲动,如果我们也冲动,那就两火相冲越烧越旺,最终家长气得够呛,孩子则满腹委屈,心里说早知道就不跟父母沟通了。

所以,我们要遇事泰然处之,听孩子慢慢讲,讲完之后未必当场就发表意见,我们可以在他们做完作业之后,端杯茶水,就像闲聊一样谈几句,他/她吐露心声之后,我们未必当场作答,可以让孩子学习完了放松放松,听听音乐准备休息,到了第二天我们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再跟他/她谈。

也许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们先来听一段音频,这段音频节选自《老罗语录》,题目叫《叛逆》。

(播放音频《老罗语录》之《叛逆》)

(文字如下:

时尚是寻找新的语言来否定旧的语言,它是这样一种方式,说每一代人都能拒绝否定抛弃自己的下一代人,并且使自己有所突出,使自己有所不同。

句子实际说得非常深刻,我们传统的认为人类追求时尚,实际上不是,实际上设计师,或者美学家说什么人类追求时尚是为了追求美,其实不是。

你看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追求美,成年人只追求美,不追求时尚,只有年轻人才追求时尚。

你看为什么呢?

深层心理不是追求美,如果是为了美,大家都应该追求时尚,成年人不追求时尚,只有年轻人追求时尚。

追求时尚是年轻人与生俱来叛逆本能所驱使的,我们从中发现,开始十四、五岁以前没这个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我们开始成熟半成熟的时候,我们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牢牢的控制在成年人手里,年轻人永远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哪个国家都一样,总是控制在成年人手里。

所以年轻人不甘心自己处于弱势的这种状态,所以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叛造反心理,这种心理总以某种形式发泄出来,追求时尚是其中的一种,是叛逆本能驱使的。

也就是说,我追求时尚,穿的好看难看不重要,穿的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上一代看了不舒服,让上一代看了血压上升,这就好了,要得就是这个!

是叛逆驱使的。

追求时尚,是叛逆驱使的,所以时尚的东西刚出来,成年人不停的打击,年轻人倔强的穿出去,是吧?

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你把自己打扮得跟疯狗一样,身上就是不行了,就是疯子一样,晃晃悠悠回家,你父亲一看拎着棒子追着又打又骂,又骂又打,这个孩子一边害怕,一边挨打一边委屈,心里下意识的反应,心想,“他妈的要得就是这个!

”如果父亲看完了,“嗨,不错!

挺好看!

”那可就气死了,白忙活了,都是这样的,是吧!

你看前两年的事,我在中关村住的时候,走在马路上,对面走过来一个男孩,一个中学生的么样,染色头发,没见过那么染的,染了八种颜色,一看脑袋出事了,然后脸上丁丁当当打了十几个环,走路丁玲咣当乱响,然后身上穿的根疯狗一样,两条麻袋套在腿上,一个麻袋能塞5条以上的腿,然后就这样晃晃悠悠走着,一看就是他妈的不良青年。

我想,这要是我弟弟或我有这样的孩子,一棒子打死,是吧?

极为生气。

但是,我的优点是经常反省自己,所以,清醒的很快,我想,咦?

不对,我怎么这样生气呀?

这关我屁事呀?

为什么看不惯年轻人装束?

老了?

可以说老了,所以说老了。

所以我心里特别激烈,我才没老呢!

以至于跟他擦肩而过,忍不住拍了他一下肩膀,我说:

“小伙子,穿的不错!

”因为我心里波动太大了,情不自禁做出这个举动,那个孩子吓坏了,一看疯了,掉头就跑!

跑掉了。

就是这样,但是我的思考没有结束,回家继续想,看不惯年轻人的装束就开始老了,所以我就开始想:

我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穿过我父母那辈人一看就很生气地装束?

(同学们回答:

没有!

)妈的,瞧不起人!

当然有!

我年轻的时候,什么样的东西最时髦呢?

当然,今天看起来狂土!

但当年巨酷!

首先头发一定要盖住耳朵,长头发当年只要觉得耳朵露出来就觉得巨傻,你知道吗?

一看就欠打,耳朵一定要藏起来……,还一个是长长的喇叭裤,这是我年轻时最流行的两个东西嘛,中学的时候,这两个东西最酷、最牛的东西是吧?

相应的要穿这个,老年人、成年人一看就特别生气。

跑到学校有一个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做教导主任,大家会心的微笑是吧?

因为你们上学时不也有这么一个变态的中年妇女做教导主任嘛,十年多过去来,我们国家中小学一点进步也没有,每个学校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个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做教导主任,也不知道哪找来的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并且凑巧了都做了教导主任,巧死了!

我们到学校去,教导主任管长头发,一把雪亮的大剪子堵在门口,看谁头发盖住了耳朵,上去就是一剪子,一般都剪到这个位置上(同学们哄笑)……。

在家里我父母相对长头发不太敏感,但喇叭裤就很敏感嘛。

那时都住平房,十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万一谁家孩子率先穿喇叭裤、牛仔裤这种东西,邻居家大人就开始议论了,就说:

“这孩子将来是要坐牢的!

”这不是逻辑混乱嘛!

穿喇叭裤就要坐牢了?

真是一群傻子。

我穿的喇叭裤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家教严,裤角比膝盖只大了0.5寸,真的是微喇叭的喇叭裤,以至于我穿了一个月都没被发现。

有一天不知我母亲发什么神经,突然看了看说,:

“嗨!

你过来,是不是喇叭裤?

”“怎么可能!

”“那你脱下来!

”目测已经不足以证实了,脱下来之后她把裤角折到膝盖一看大了0.5寸。

物质匮乏的年代,贫穷的家庭正常的反应是母亲生气会把线挑了,再缝一次,不就又是一条裤子嘛?

但是如此的生气,掏出剪子咣就给豁开了,废了一条裤子。

这不有毛病嘛!

再过了很多年,我就问她:

“你说说吧,那时候你怎么回事?

”然后母亲就很扭捏的说:

“不知道,反正那时候想法很怪,觉得你穿喇叭裤就要当流氓,去坐牢了,就觉得不能穿。

”我说:

“你是不是逻辑混乱?

”我母亲想了想说:

“是挺混乱的。

那我再问,我父亲这辈他们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穿过我爷爷一看就生气地装束?

没有?

都他妈忘光了。

啊,这就是人类!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穿过我爷爷的父亲一看就血压上升的?

有!

全他妈忘光了,这就是人!

所以你现在想通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怎样的健康心态对待我们下一代?

爱穿什么穿什么,你管他干嘛!

是吧?

不说明任何问题。

你的儿子穿的跟流氓一样,那不说明他要当流氓,听懂了吧?

心态健康一点,是吧。

不能因为健而忘无情的迫害下一代,然后还傻了吧叽的觉得我这是对你好,这是亚洲文化的特点,是吧。

整天折磨下一代,然后说我这是为你好,不用了!

别为我好,求求你了!

这是年轻人,就这样子。

不用了,正常一点就行了。

还有一些同学说了,但是我也觉得我儿子穿这个不会变坏,但是我仅从审美的角度觉得实在太恶心了,那怎么办?

你想让他别穿太难看了,怎么办?

讲究策略嘛!

你越骂他越穿,你既然知道了怎么办,夸他!

他一回家一看真恶心,但怎么办?

强忍着恶心上去又摸又看,“哎呦,真好看!

你花了多少钱打这些环呀?

”然后他说“这些花了2千多。

”你心理一听。

“妈的!

拿老子的钱这么糟踏!

”但是注意表情,你一定不能流露出来,要又惊又喜“啊!

2千元就打这么多呀!

”然后摸摸他左边的脸,“这边环少!

”你再掏出2千元,“儿子去,把这边多打几个环吧!

”是吧?

孩子进了自己的屋,浑身冷汗,脸色灰白,妈的,我爹说我好看,我土成什么样了!

第二天早晨一看,全脱了,什么也没有了。

就这样,要讲究策略对吧!

打击是没用的。

……)

听完音频,我们发现,孩子做了有什么让家长看不惯的、让家长血压上升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要采取激烈的方式来处理,可以缓和一些,变换一种方式方法,往往效果更好,但是前提一定要有一个平和的沟通心态。

3明确积极的沟通目的——引导孩子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倾诉压力、排解苦闷吗?

讲到这里,也许有的家长们会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我为什么要为他/她考虑这么多,我这样很累,我工作一天已经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了,我回到家里还不能轻松,还要去思考这么多问题来跟他/她对等沟通,为什么?

(播放背景音乐《一封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

别舍不得穿上吧

以前儿子不太听话

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哥哥姐姐常回来吧

替我问候他们吧

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

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答案很简单——因为爱!

因为家长对子女的爱!

这种爱是什么?

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每个人爱自己的父母,都赶不上爱自己的子女,这句事实,我们现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呢?

也许并不绝对,但是却足够真实。

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父母为子女做这么多,从来就不图什么回报,无非就是付出、付出、再付出,那么,我们今天讲亲子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付出更有效率,让这种付出更有针对性,让这种付出更能够为孩子所接受,让他们早一天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早一天积极起来,听从父母的建议:

然后在高考中考取优异成绩上名校,最终度过美好幸福的人生。

七、课堂小结

孩子们眼看着就要升入高三临近高考,考上大学之后就意味着离家四年,有的还会读研读博离家更久,大学毕业之后步入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他们能陪在各位身边的时间真的是很有限,甚至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这种“可怜”是对光阴的流逝的无奈,他们未必懂,也未必明白珍惜的道理,但是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必然会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我们家长现在要做的,除去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之外,还要好好珍惜这几年有他们在身边陪伴的生活,这段时光真的很宝贵很宝贵,养儿千日终须一别啊!

沟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爱的流露,我们通过沟通敞开心扉,让孩子早日成长,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希望在座的家长,能够从今天,重新开始,从心开始,跟孩子们,用爱来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