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547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

正棱锥。

3.2棱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

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

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如上图:

SOB,SOH,SBH,OBH为直角三角形)

3.3侧面展开图:

正n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有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组成的。

3.4面积、体积公式:

S正棱锥侧=1ch,S正棱锥全=1chS底,V棱锥=1S底h.

223

(其中c为底面周长,h侧面斜高,h棱锥的高)

4.圆锥

4.1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4.2

圆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

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如右图:

SAB

③如右图:

l2h2r2.

4.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顶点为圆心,以母线长为半

径的扇形。

4.4

2h

面积、体积公式:

S圆锥侧=rl,S圆锥全=r(rl),V圆锥=1r

r为底面半径,h为圆锥的高,l为母线长)

5

.棱台

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5.1正棱台的性质: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②正棱台的两个底面以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正多边形;

③如右图:

四边形O`MNO,O`B`BO都是直角梯形

④棱台经常补成棱锥研究.如右图:

SO`M与SON,S`O`B`与SOB相似,注意考虑相似比.

5.2棱台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全=S上底+S下底+S侧,V棱台=1(S+SS`S`)h,(其

中S,S`是上,下底面面积,h为棱台的高)

6.圆台

6.1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

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6.2圆台的性质:

①圆台的上下底面,与底面平行的截面都是圆;

②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

③圆台经常补成圆锥来研究。

SO`A与SOB相似,注意相似比的应用.

6.3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

6.4圆台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全=r2R2(Rr)l,

V圆台=1(S+SS`S`)h=1(r2rRR2)h,(其中r,R为上下底面半径,h

33

为高)

7.球

7.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

做球体,简称球.

或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7.2球的性质:

①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②rR2d2(其中,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

球的半径为R、截面的半径为r)

7.3

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

球与正四面体,

球与长方体,球与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7.4球面积、体积公式:

S球4R2,V球34R3(其中R为球的半径)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根据最近几年高考形式上看,三视图的考察已经淡化,所以同学只需了解

即可

1.投影:

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

形;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注:

(1)俯视图画在正视图的下方,“长度”与正视图相等;

侧视图画在

正视图的右边,“高度”与正视图相等,“宽度”与俯视图。

(简记

为“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

(2)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都是平面图形,而不是直观图。

3.直观图:

3.1直观图——是观察着站在某一点观察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3.2斜二测法:

step1: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即取xoy90);

step2:

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的轴o'

x'

o'

y'

,取x'

o'

45(or135),它

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step3:

在坐标系x'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数轴的线段保持平

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

(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结论:

一般地,采用斜二测法作出的直观图面积是原平面图形面积的2倍.

4

解决两种常见的题型时应注意:

(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画直观图时,一般先考虑“俯视图”.

(2)由几何体的直观图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实线,不能

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虚线。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

1.平面——无限延展,无边界

1.1三个定理与三个推论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用途:

常用于证明直线在平面内.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公理2:

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图形语言:

推论1:

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图形语言:

推论2:

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图形语言:

推论3:

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图形语言:

用于确定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

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常用于证明线在面内,证明点在线上.

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

共面:

ab=A,a//b

异面:

a与b异面

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传递公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a//b,b//ca//c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相等或互补。

异面直线:

(1)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

(2)判定定理:

连平面内的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

面内不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P

符号语言:

PA与异面a

Aa

1)范围:

0,90;

(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平移法.

如右图,在空间任取一点O,过O作a'

//a,b'

//b,

则a'

b'

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

特别地,

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经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

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殊点(如线段中点,端点等)上,

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l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lA

l//

1.线面平行:

①定义:

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a//b

②判定定理:

aa//(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b

a//

③性质定理:

aa//b(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④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

(i)定义法(反证):

ll//(用

ii)判定定理:

aa//“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用

于证明);

(iii)//a//“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

a

ba

(4)ba//(用于判断);

2

.线面斜交:

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

若直线与平面

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如

图】PO于O,则AO是PA在平面内的射影,

PAO就是直线PA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

0,90,注:

若l或l//,则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

l,则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为90。

3.面面平行:

//;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a,b,abO,a//,b////【如下图①】

数学必修2第11页共31页

推论: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那

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a,b,abO,a'

a//a'

b//b'

//【如上图②】

判定2: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

号表述:

a,a//.【如右图】a

3判定与证明面面平行的依据:

(1)定义法;

(2)

判定定理及推论(常用)(3)判定2

//

4面面平行的性质:

(1)a//(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

aa//b;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

平行线段相等。

【如图】

(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1.线面垂直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

面。

若任意a,都有la,且l,则l.

a,babO

ll(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lalb

③性质:

(1)l,ala(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2)a,ba//b;

④证明或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

(1)定义(反证);

(2)判定定理(常

a//b//ab

用);

(3)b(较常用);

(4)a;

(5)a

aaa

ab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常用;

⑤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I)斜线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

II)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已知PO,斜线PA在平面内的射影为

OA,a,

①若aOA,则aPA——垂直射影垂直斜线,此为三垂线定理;

3.2面面斜交

①二面角:

OBl,OAlAOB是二面角-l的平面角

AOB[0,180]

②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1)定义法;

(2)三垂线

法(常用);

(3)垂面法.

3.3面面垂直

(1)定义:

若二面角l的平面角为90,则;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

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a(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3)性质:

①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

角为

aABa(面面垂直线

aAB

面垂直);

A

二、基础题型(必懂)

1、概念辨析题:

(1)此题型一般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解题方法可采用排除法,筛选

法等。

(2)对于判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在熟练

掌握有关的定理和性质的前提下,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等为模

型来进行判断。

你认为正确的命题需要证明它,你认为错误的命题必

须找出反例。

(3)相关例题:

课本和辅导书上出现很多这样的题型,举例说明如下:

例:

(09年北京卷)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

给出下列四个说法:

①m,n//mn;

②//,//,mm;

m//,n//m//n

④,//,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2、证明题。

证明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网络:

三、趋近高考(必懂)

1.(2010全国卷2理)已知正四棱锥SABCD中,

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

(A)1(B)3(C)

【答案】C

【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则高

设,则,当y取最值时,

或a=4时,体积最大,此时,故选C.

2.(2010陕西文)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

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B]

(A)2(B)1

SA23,那么当该棱锥

2(D)3

所以体积

,解得a=0

1

C)

D)

3.(2010辽宁文)已知S,A,B,C是球O表面上的点,SA平面ABC,ABBC,

SAAB1,BC2,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

A)4

B)3

C)2

A.由已知,球O的直径为2RSC2,表面积为4R24.

4.(2010安徽文)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

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372(B)360

(C)292(D)280

【答案】B

【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

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s2(10810282)2(6882)360.

【方法技巧】把三视图转化为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三视图很容易知

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画出直观图,得出各个棱的长度.把几何体的表

面积转化为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5.(2010重庆文)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选B,本题主要考察了对三视图所表达示的空间几何体的识别以及

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属容易题

7.

(2010福建文)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

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

()

A.3B.2

C.23D.6

【解析】由正视图知:

三棱柱是以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柱,所以

底面积为

2423,侧面积为3216,选D.

8.(2010全国卷1文)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

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23(B)43(C)23(D)83

【解析】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与P,设点P到CD的距

离为h,则有V四面体ABCD1212h2h,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

323

时,hmax2221223,故Vmax43

max3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是曲线与方程。

解析法的实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

几何.首先是通过映射建立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即如果一条曲线上的点构成

的集合与一个方程的解集之间存在一一映射,则方程叫做这条曲线的方程,

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如x2+y2=1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的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2)写出满足条件的

点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简方程并确定未知数的取

值范围;

(5)证明适合方程的解的对应点都在曲线上,且曲线上对应点都

满足方程(实际应用常省略这一步)。

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小于1800

的正角,叫做它的倾斜角。

规定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0,倾斜角

的正切值(如果存在的话)叫做该直线的斜率。

根据直线上一点及斜率可

求直线方程。

4.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必会】【必考】

(1)一般式:

Ax+By+C=0;

(2)点斜式:

y-y0=k(x-x0);

(3)斜截式:

y=kx+b;

(4)截距式:

xy1;

(5)两点式:

xx1yy1;

x2x1y2y1

(6)法线式方程:

xcosθ+ysinθ=p(其中θ为法线倾斜角,|p|为原点到

直线的距离);

(7)参数式:

xx0tcos(其中θ为该直线倾斜角),t的几何意义是

yy0tsin

定点P0(x0,y0)到动点P(x,y)的有向线段的数量(线段的长度前添加正

负号,若P0P方向向上则取正,否则取负)。

5.到角与夹角:

若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将l1绕它们的交点逆时

针旋转到与l2重合所转过的最小正角叫l1到l2的角;

l1与l2所成的角中不超

过900的正角叫两者的夹角。

若记到角为θ,夹角为α,则tanθ=k2k1,tan

1k1k2

k2k1

=

6.平行与垂直:

若直线l1与l2的斜率分别为k1,k2。

且两者不重合,则l1//l2

的充要条件是k1=k2;

l1l2的充要条件是k1k2=-1。

7.两点P1(x1,y1)与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P1P2|=(x1x2)2(y1y2)2。

8.点P(x0,y0)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

A2B2

9.直线系的方程:

若已知两直线的方程是l1:

A1x+B1y+C1=0与l2:

A2x+B2y+C2=0,则过l1,l2交点的直线方程为A1x+B1y+C1+λ

(A2x+B2y+C2=0;

由l1与l2组成的二次曲线方程为(A1x+B1y+C1)

(A2x+B2y+C2)=0;

与l2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1x+B1y+C=0(CC1).

10.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若直线l方程为Ax+By+C=0.若B>

0,

则Ax+By+C>

0表示的区域为l上方的部分,Ax+By+C<

0表示的区域为l

下方的部分。

11.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各变量,并以x和y

表示;

(2)写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

(3)画出满足约束条件

的可行域;

(4)求出最优解。

12.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是点(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其参数方程为xarcos(θ为参数)。

ybrsin

13.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D2+E2-4F>

0)。

其圆心为D,E,

22

半径为12D2E24F。

若点P(x0,y0)为圆上一点,则过点P的切线方程为

x0xy0yDx0xEy0yF0.①

0022

14.根轴:

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的点的轨迹为一条直线(或它的一部分),

这条直线叫两圆的根轴。

给定如下三个不同的圆:

x2+y2+Dix+Eiy+Fi=0,i=1,

2,3.则它们两两的根轴方程分别为(D1-D2)x+(E1-E2)y+(F1-F2)=0;

(D2-D3)x+(E2-E3)y+(F2-F3)=0;

(D3-D1)x+(E3-E1)y+(F3-F1)=0。

不难证明这三条

直线交于一点或者互相平行,这就是著名的蒙日定理。

二、基础例题(必会)

1.坐标系的选取:

建立坐标系应讲究简单、对称,以便使方程容易化简。

例1(经典例题)在ΔABC中,AB=AC,∠A=900,过A引中线BD的

垂线与BC交于点E,求证:

∠ADB=∠CDE。

[证明]见图10-1,以A为原点,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B,C坐标分别为(0,2a),(2a,0),则点D坐标为(a,0)。

直线BD

方程为xy1,①直线BC方程为x+y=2a,②设直线BD和AE的斜

a2a

率分别为k1,k2,则k1=-2。

因为BDAE,所以k1k2=-1.所以k21,所以直

线AE方程为y12x,由

y2x,解得点E坐标为4a,2a

xy2a33

所以直线DE斜率为k332.因为k1+k3=0.

aa

所以∠BDC+∠EDC=1800,即∠BDA=∠EDC。

例2(经典例题)半径等于某个正三角形高的圆在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上

滚动。

证明:

三角形另两条边截圆所得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0。

[证明]以A为原点,平行于正三角形ABC的边BC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见图10-2,设⊙D的半径等于BC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