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875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宋诗鉴赏40例文档格式.docx

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

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

2.阅读寇准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

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

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稀少;

河岸上,一片辽阔。

望着那悠悠流水,诗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绵长的思绪。

2.一带远山,静卧在落日余晖中;

秋山本是无情物,却似有情又有意,扯过夕阳余晖披在身,金灿灿,暖融融。

3.前两句诗人触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诗人绵绵愁绪,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不愿任这愁绪泛滥,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景色的观赏上,这就是所谓的“以景撇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银山:

江中巨浪。

1.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1.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2.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

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

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

4.阅读欧阳修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

1.诗的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②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1.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

自由自在,百啭千啼;

山花烂漫,姹紫嫣红;

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

5.阅读欧阳修的《别滁》,完成后面题目。

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的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

气氛怎样?

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一句话,是一个看不出有半点离愁别绪的饯别场景。

气氛明快而热烈。

2.且,是暂且、姑且的意思。

一个“且”字,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透露出来则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静掩饰着的内心里的极不平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3.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效果?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2.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

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3.以动衬静。

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4.宁静、清凉。

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

2.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

1.晚云沉沉,笼罩四野;

两岸上,春草青青;

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2.诗人在泊舟之后,没有躲进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满川风雨”,赏那涛翻浪卷的大潮。

若非胸襟开阔者,情怀旷达者,谁能如是之从容?

由此可见,诗人的心情十分闲适,十分超然。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渔樵一路归。

1.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1.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

2.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9.阅读曾巩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竹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钩疏箔,把楼四面稀疏的帘子用钩卷起。

1.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两句诗展现的画面。

2.品味尾句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

1.海上的波涛,翻卷如云,前一片刚飘过去,后一片又追上来;

天上的乌云,翻卷如浪,前一个刚退下去,后一个又跟上来。

北风在呼啸,雷声滚滚来:

一场骤雨即将到来。

2.“卧看”二字,可见诗人胸襟之壮阔;

“急雨来”三字,更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期盼。

从这尾句之中,不难体会到诗人澎湃的心潮,激越的心绪。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1.诗的前两句描绘“连山”之青,“素波”之明,用意何在?

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尾二句该怎样理解?

1.诗人用“连山”之“青”,“素波”之“明”这明媚的一切,来反衬衰败后的洛阳的凄凉。

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识”。

3.“春风不识”,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绿;

“人有识”,因此就怕见这满城野草满城绿。

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1.阅读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1.暮云低垂,雨意浓重。

2.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3.诗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

沉重——愁苦——疑惑——豁然开朗。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雨后池塘的状态?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更作”怎样解释?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诗人用“明镜”来喻池塘,以“磨”字来拟写池塘波平如镜的情状。

2.东风乍起,吹打杨柳似起舞;

随后,凝在杨柳枝叶上雨滴,纷纷落下,敲打着荷叶,若琵琶声声,如鼓声阵阵。

3.“更作”就是“再作”的意思。

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风,使得杨柳翩翩起舞,这已令人惊奇不已;

落下的雨滴,敲打着荷叶,又化作美妙的乐音,更令人叫绝。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1.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2.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

2.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1.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2.匆来匆去。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1.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

1.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2.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醉”与“愁”?

1.离之愁,别之绪。

2.因离愁而借酒浇愁,却愁更愁;

醉眼朦胧中,那满川的风,满川里铺银泻玉般的月光,怎也是一派愁容?

莫非也在替那离人愁?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是“景因情异”罢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二句写江上秋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秋景图”:

2.前两句诗中的景物,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3.诗人笔下的“江上”环境有什么特点?

1.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

江面上,波平如镜;

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

2.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

3.辽阔、静穆、澄净,充满着勃勃生机。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这首诗,为渲染出行之“早”,诗人调动了各种感觉从各个角度来表现,请围绕下面题目作具体回答。

1.句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内容的?

2.次句从什么角度写的?

3.三、四句又是从什么角度,写处了早行时环境的什么特点?

1.从触觉的角度:

露水湿衣觉轻寒。

突出了一个“早”字。

2.从视觉的角度:

天上星斗还分明。

不仅突出了“早”,而且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

3.视觉与听觉并用的角度。

早行的环境很清冷,很寂寞。

19.阅读杨万里的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这首小诗中,“小池”是一个具有怎样意境的所在?

请作简要的赏析(不少于60个字)。

小池是一个清幽、精致、温馨,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所在。

一眼清泉,汩汩细流,喷也无声,流也无声——恬淡安谧。

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着奇胎,即将绽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于“尖尖角”之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原因是隐喻着人才刚刚显露出才能,就受到了爱才者的关注,于是呵护,于是培养,于是终于茁长为参天大树!

2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1.首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试作简要分析。

2.尾二句又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是侧面描写,兼有映衬的手法。

诗人不直接写“凉”,而是写水,写田畴上稻子的叶子,写透过树丛的日光……而这一切无不透露出无限的凉意。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这刚刚凉爽下来的青山之中欢快地鸣唱着。

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爽人宜人的凉意,更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看叶

罗与之

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人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试作简要的分析。

花是美的,姹紫嫣红开遍,这只是春天的一种形式罢了。

叶子也有叶子的美!

绿影扶疏满眼看,意味也许更绵长。

于平凡中见不凡意。

2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1.首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美好的场景?

2.次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3.你对船上主人公这次乘船航行的心情有怎样的认识?

1.航船顺流而下,两岸落英缤纷;

花的世界花的海,航船如在花中行。

甲板,船舷,被花映衬得一片红彤彤。

2.用了映衬的手法,以动衬静。

表现了航船顺风顺水而行,十分迅速。

3.悠闲、愉悦,并且有一种凌云壮志滚涌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之中。

23.阅读下面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各题。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二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怎样一个背景?

2.你对诗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样理解的?

1.野外,雪中,月下;

空旷,寂寞,清冷。

2.诗人以梅自况。

梅是高洁的,却无人问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

这正是被罢官得不到重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诗人所采用的手法特别新颖:

写雨却不从“雨”字着笔。

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象?

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景象?

前两句写的是一整夜天气晴和,月色皎皎,星光灿烂,天上既无云彩也无雷声。

后两句写的是早上起来,忽然发现溪流里的水满了,流得湍急起来,。

想来一定是别处的山里在夜中下了一场酣畅的雨!

2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这首诗中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请试作简要的分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也正如罗丹所言: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从这首诗中还可悟到这样的道理:

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放吏衙:

放弃属吏的例行参见。

有人认为这首诗景、情、事三方面巧妙结合,抒写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你是怎样认识?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首联总写环境的幽雅,统领全诗,引起下文。

颔联写室外的鸟雀、蝴蝶,“占”、“寻”二字尤其传神,将景物的清新、淡雅,以及勃勃的生机,乃至诗人心情的愉悦、闲适,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

颈联笔锋一转,写到了室内与知心好友品画、品茶的高雅的情趣,只是两个细节,就把诗人不同流俗的志趣概括浓缩在了方寸之内。

尾联写的是面对着清幽的景色,摆脱了公事的烦冗的超脱之感,那感受太美妙了,就宛如当年一无挂碍在山里的家中一样,活得真切,活得洒脱。

诗人就是这样将景、情、事三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横塘

范成大

南浦①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南浦在屈原的《九歌·

河伯》中有:

“子交子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在江淹的《别赋》也有这样的句子:

“送君南浦,伤之如何?

”于是后人便以南浦来指代水边的送别之所。

这首诗在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与前两句有什么紧密联系?

这首诗的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

“年年送客横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

“横塘”诗人送客的必经之路;

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的虽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却把笔墨荡开,不去写眼前的离别之情,而去写以往的送别经历,接着就为眼前的离愁增添更加浓郁的色彩。

“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用来写眼前的送别的,但是那别情却是用景物暗示出来的。

蒙蒙细雨,依依杨柳,彩绘画舫,无一不象征着离别离情。

作后一句诗中的这一切景物与前两句有着互补关系,“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合在一起,在“绿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成了一幅多么空灵秀美的画面!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妙处。

答:

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活泼天真与自己的凄然神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反衬出了诗人的羁愁之

29.阅读王安石的《梅花》,回答问题。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价这首诗时说:

“《古乐府》:

‘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说明。

决非抄袭之作!

古乐府不过就是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与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而本诗,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凌寒独自开”,明写的是梅花不惧恶境傲霜斗雪的品格,实写的是诗人的情感世界。

30.阅读宋代诗人李唐的《题画》,回答问题。

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据明代郁蓬庆《书海题跋》记载,钱塘人宋杜云:

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③牡丹,一名富贵花。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

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旨在借“题画”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者,醉心声色犬马者,贪恋荣华富贵者,一句话,讽刺的是那些缺少真正审美能力的人。

诗人所题的画,画面十分淡雅宁静,让人不由得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

滩涂之上,白云深处,一带远村……看上去,画成它十分容易,实际上画好这一切是恨不容易的。

但这样的艺术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只喜欢大富大贵的牡丹,他们哪管什么艺术不艺术呢!

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四十年前,尝题小诗一阕壁间。

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①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柱香。

[注]①河阳愁鬓:

即潘鬓。

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

“斑鬓发以承弁兮。

”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班白的代名词。

②蒲龛:

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

龛,供奉佛像及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将陆游的这首诗中的中间两联与苏诗坐比较,看二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1.相同点:

抒发的感情相同;

不同点:

苏诗直抒胸臆,陆诗寓情于景;

苏诗直率,如江河奔涌,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

2.一个“空”字,贯穿诗的始终。

“空”,空虚,空漠,空冷,空无之意。

空虚之感,空漠之心,于是,眼前的一切便全成“空冷之景”;

万念俱灰,怎能不顿生空无之念。

但这“空”字的背后跳动着的则是一颗滚热的心。

3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

①唐庚,北宋诗人。

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

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

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

1.(3分)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2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2.(4分)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

(2分)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

(1分)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

(1分)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

(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3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8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

②野凫:

野鸭。

1.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