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892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

答:

(1)明确环境有价的观念,有利于环境外部性内化;

(2)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影响评价,有利于全面的费用效益分析;

(3)容易引起公众和决策者的重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2.环境质量识别的主要内容?

(1)环境背景综合调查与环境质量监测;

(2)环境质量变异性质鉴别,包括影响环境质量变异

的因素识别、环境质量变异的方向性识别、变异的程度识别三项内容;

(3)环境质量变异模拟预测。

3.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

答:

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应遵守的原则:

(1)注重政策性;

(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

(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

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建立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数据库;

(2)建立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

(3)建立区域环境质量信息与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4)建立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

(5)环境收测;

(6)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7)环境风险评价;

(8)环境影响后评估。

5.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

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编制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使专

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5)

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

6、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由一些相似或不相似的活动所产生的累积后果;

(2)项目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

(3)来自简单相加和协同作用的累积影响;

(4)一些活动对环境系统行为造成的重大改变;

(5)一些活动对未来活动的促成和减缓,或者导致环境生态个组成部分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四、论述题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

1.总纲

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厂区平面布置;

(3)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5)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及水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2)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3)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特性及数值等;

(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5)交通运输情况及场地的开发利用。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2)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现状调查。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根据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见谅详细的说明:

(1)预测内容;

(2)预测范围;

(3)预测时段;

(4)预测方法、预测模式;

(5)有关参数的估

2

值方法等。

6、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设的内容

7、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8、评价工作的经费概算

1.环境:

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

因素的总体。

2.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

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3.环境影响后评价: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4.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5.大气污染:

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

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6.超标水域:

在排放口下游制定一个限定区域,使污染物进行初始稀释,在此区域内可以超过水质标准,称为

超标水域。

7.水环境容量:

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8.生态影响预测:

以科学的方法推断各种类型的生态在某种外来作用下所发生的响应过程、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揭示事物的客观本质和规律,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评价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预测。

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3.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2004年2月,

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4.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

后,颁发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

,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

面调查称为(普查)。

6.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

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

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7.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

(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8.

监测数据的“五性”:

(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9.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10.生态影响2级评价要完成那些图件:

(土地现状利用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

11.环评报告的形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3

12.研究DO-BOD关系的模型:

(S—P模型)。

13、生态调查的主要对象:

(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1.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及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答:

分为三类;

(1)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2)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3)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滋生的害虫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2)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度(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5.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1)环境噪声现状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同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

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四、论述

试论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由于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都具有毒性、危害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滞后性,因此为了防止在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

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潜在的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国函[2003

]128

4

号),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4月15日发布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

行),规定所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评都应符合“技术原则”的要求。

(二)“技术原则”的内容

目前技术原则主要包括(11项)1、厂(场)址选择、2、工程分析、3、环境现状调查、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

水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8、环境风险评价、9、环境监测与管理、10、公众参与、

11、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三)技术原则的要点

(1)厂(场)址选择

由于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首要关注的是厂(场)址选择。

处置设施选址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

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集中

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对厂址的选择的要求,详细论证厂(场)址的合理性。

厂(场)址的合理性将为环境影响评价带来诸多有利因素。

(2)全时段环境影响评价

处置的对象是危险废物或医疗废物,处置的方法包括焚烧法、安全填埋法、其他物理化学方法。

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处置和中对象,其设施建设项目都经历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

但是根据此类环评的特殊性,对于使用焚烧及其他物化技术的处置厂,主要关注的是营运期,而对于填埋场则关注的是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填埋场,在建设期势必要发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

而在服务期满后,要求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管理、监测方案。

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可谓是重要的问题。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收集、专业运输、安全储存和防止不相容废物的混配都直接影响焚烧工况和填埋工艺,同时,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又有所不同,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在处置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评过程。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废物种类多、充分复杂,具有传染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的危险,预测建设项目运营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以及尤其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造成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达到最小,使事故带来的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所以环境风险评价是该类项目环评中必须有的内容。

(5)充分分重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

为保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安全、有效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必须提出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

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焚烧处置场重点是大气环境监测,而对安全填埋场重点则是地下水的监测。

1.环境影响后评估:

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功能:

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

即在思维中构建

5

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

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3.工程分析:

4.守恒污染物:

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随着介质的运动不断地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还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它不会因此而改变总量,不发生衰减。

这种污染物称为守恒污染物。

如重金属、很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5.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所包括的内容:

①建设项目概况;

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③建设项目对

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主导性原则;

5.等衡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7.随机性原则;

8.社会经济性原则;

9.公众参与原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6.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

活动。

1、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部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④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

6

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③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环境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

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级别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

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

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

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

5.工程分析的作用及应遵守的原则?

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2)找出重点影响因素;

(3)提供定量而准确的资料。

6.运行中的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7.专家评价法的特点及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专家评价法的特点:

7

(1)专家评价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会政治因素可以考虑在内。

(2)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

(3)某些因果关系太复杂,找不到适当的预测模型;

(4)或由于时间、经济等条件限制,不能应用客观的预测方法,此时只能用主观预测方法。

指数评价法的作用:

(1)可根据P值与健康、生态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级,转化为健康、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如

格林空气污染指数、橡岭空气质量指数、英哈巴尔水质指数等)。

(2)可以评价环境质量好坏与影响大小的相对程度。

采用同一指数,还可作不同地区、不同方案间的相互比较。

四、计算题

q=0.15m3

,苯酚浓度为

,河流流量

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

30ug/L

Q

/s

5.5m3/s,流速u=0.3m/s,苯酚背景浓度为0.5u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

K=0.2d-1,纵向弥

散系数Ex=10m2/s。

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10.15305.50.51.28g/L5.50.15

(1)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28exp0.3

1000011

40.2/8640010

1.19g/L

0.32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