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45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诺贝尔和平奖说起,来认识20世纪的和平。

  意图:

诺贝尔和平奖奖章与本课内容契合度高,学生听说过但不熟悉。

该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它作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并顺带普及诺贝尔和平奖的知识。

诺贝尔为什么要设立和平奖呢?

当时,一定有人比他“土豪”呀!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他的生活时代。

  一战前夕的战争阴影与和平努力

该漫画与诺贝尔恰好处于同时代,名为“欧洲和平的棕榈树”请说出漫画上的枝叶、果实、树干分别是什么?

――军刀、炸弹、炮筒。

这幅漫画是怎样认识当时欧洲的和平的?

哪些史实可以支持你的观点?

利用漫画材料继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当时的和平是“武装的和平”,即各国力图通过扩充军备来保证国家利益、维护和平,并联系、巩固已学知识。

教师扼要补充三国同盟条约“一旦缔约国一方遭受侵略,其他缔约国保证以全部力量予以援助”的内容,提醒注意“一旦”的含义;

以及5年的有效期,分别于1887、1891、1902和1912年曾4次续订。

各国签订的协约是什么形式的?

请思考:

国际密约对国际关系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一战后的人们在检讨一战时,认为各国签订秘密协约导致其他国家的不安和猜忌从而使国际关系紧张是一战爆发原因之一。

这里补充此内容既是介绍史实,也有利于从历史中讲历史,并为后面的“十四点原则”张目。

虽然没有哪国倡导战争,但当时欧洲战争的乌云已在聚集。

各国在怎么做呢?

它们一方面扩充军备,另一方面又在谋求和平。

1899年,次国际和平大会在海牙召开。

由于各国分歧严重,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901年,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发。

虽然二人贡献突出,但由于他们当时还人微言轻,未能对维护和平遏制战争产生大的作用。

欧洲战争的乌云,越来越低沉。

哪些史实可以说明呢?

逐步完成大事年表,回顾知识。

请学生回答三国协约签署的国际影响,渲染战争的紧迫感,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

此时,欧洲和平的出路在哪里呢?

1907年,40多个国家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会议。

这次会议除了重申次会议的协议外,又签署了10个协议。

锻炼阅读、概括原典的能力,并培养以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分析能力。

让学生知道: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力争和平,但也制定了若干陆战、海战的规则,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当时的人们力避战争,追求和平;

各国亦认为战争权是一个国家的天然权力需要尊重,虽然它导致战争;

在各国利益冲突加剧、军备竞赛激烈而一时难以找到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规避、减少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奔着和平而去的世界大会实质上却认可了战争,这一矛盾现象的出现是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历史进程中观察的话它是历史的进步,但战争不可避免、会议主题落空。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未能阻止战争,但接下来的战争大出人们所料。

前述内容思维含量高,用图片和简单英文作材料短暂放松学生的神经,也让部分同学有时间消化新学知识。

这一环节承上启下,引出一战后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实践。

  两次大战之间的和平畅想与努力

接下来的学习,与两个人物直接相关。

以人物教学开始,继续吸引学生注意力。

介绍威尔逊是“唯一一名拥有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意在为后面其政策主张的政治性、理想化作铺垫;

引用其名言“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意在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并加深对其学术造诣的认识。

介绍白里安的从政经历意在勾勒其资深政治家的形象,为后续他能实现从对德强硬到对德和解的转变作铺垫,也为《非战公约》中的法国“保留条件”的处理埋下伏笔。

大家认为威尔逊获奖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为协调战后关系而进行的努力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大家比照、思考:

它们与“十四点原则”有何关系?

设置本环节主要为回顾知识,并初步认识威尔逊的贡献。

事实上,威尔逊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依据是他倡导成立了国际联盟。

我们应如何辩证认识“全体赞成才可通过”这一规定?

介绍国联的主要机构设置是为展现其维护世界和平、公平正义的设想和努力,暗含与后面联合国的比较。

就其表决机制的设问则是让学生明确其宗旨的公平性与现实的复杂性,为其未能阻止二战爆发作注解。

客观地说,当时世界的和平取决于欧洲,欧洲的和平取决于法德关系。

《凡尔赛和约》签署后,法德关系是怎样的呢?

“德国人针对《凡尔赛条约》的漫画”说明德国人认为条约是囚禁德国人的枷锁,福煦的话表明法国的部分人士认为和约对德处置不够严厉仍主张对德敌视。

出示“法国寻求的安全保障”地图,请学生分析其目的,为鲁尔危机的爆发作铺垫。

  有人将福煦的话理解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处置过于苛刻,埋下德国复仇种子”。

事实上,福煦是对德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参加和会的代表之一,对德强硬是其一贯主张。

法国人认为,德国50年内两次侵略法国,是法国的大敌。

法国的发达地区在一战中化为焦土,而德国的鲁尔区却丝毫未损;

德国人口比法国多,资源也丰富,所以它会很快站起来。

最可靠的办法,是彻底削弱德国,让它奄奄一息。

鲁尔危机将法国人拖入泥潭。

一些法国人认识到,对德强硬不是赢得安全、和平的好办法,需要转换思路,白里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最终欧洲各国签署了一揽子和平协议,史称《洛迦诺公约》。

白里安也凭借在促成公约签署中的出色表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和平终于到来,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

  ◆“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真正分界线”。

《洛迦诺公约》为何能获此赞誉?

事实上,法国人仍未感到心安,他们希望给这份和平再加上一份期限:

不是一万年,而是永远。

1927年,法国向美国提出两国缔结一份永世和平的条约,但美国提出邀请其他国家共同缔结这份和约。

1928年,这份和约问世了。

我们来了解这份和约的核心内容。

  出示如下材料,并依次设问1:

依据材料,指出《非战公约》的核心成果。

设问2:

有人说《非战公约》是理想的和平,有人说它是虚假的和平。

请结合公约内容及其实践,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鲁尔危机不展开讲,只作引出《洛迦诺公约》用。

《洛迦诺公约》是白里安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贡献和依据,略述其意义,作为欧洲追求的当世和平,从而引出对永世和平的追求。

《非战公约》的最大意义在第1、2两条,故摘录。

按照学生实际能力,需要设置铺垫问题,引导学生对“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的规定作分析。

对于法国的“保留条件”,可以请学生复述教材对它的评价,然后也指出另一种观点:

有人认为,“保留条件”是在各国利益未能完全达成一致情况下的一种妥协。

它的意思是说,除了我的核心利益我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其他方面都承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分歧。

之所以将这一观点呈现给学生,既是高考应试需要,也为体现学术味,为有历史学科特长的同学加餐。

  二战后的和平设计与努力

《非战公约》在人类追求和平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历史证明,和平仍较遥远,战争仍在眼前。

在动荡的30年代即将过去的时候,人类迎来了更大的浩劫――二战。

二战加深了人类对和平与战争的反思,它们成立一个新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请阅读材料,1:

指出联合国宪章与国联盟约、《非战公约》的共同主旨。

为此,联合国采取了怎样的“有效集体办法”?

2:

请概述其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选用“联合国宗旨”材料,是为与前述第二次海牙和平大会、《非战公约》选用材料性质保持一致,均为原典性材料,不易失真。

设问1是想提示学生,国联盟约、《非战公约》、联合国宪章三者一脉相承,联合国是在前面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

设问2意在用史实来证明这种创新的效用。

不得不承认,联合国较之前面的努力,有成效得多。

但是人们对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安理会,特别是其中的“五大国一致原则”,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其实,在这一原则制定之初,就有分歧。

  罗斯福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只要几个大国合作,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便能够维护日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尽管受到广泛批评,否决权还是被认为不可缺少。

在发生重大危机时,大国之间的协议对维护世界和平是必要的。

……无论大小,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或者使自己屈从于一个有暴力的权威的国际组织之下,但是当时人们的确普遍希望甚至相信联合国的权威和威望将会与时剧增。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联合国的“五大国一致原则”来自于历史的深刻教训,当然实践也说明它有缺陷。

引用规则制定者的思考和说明,意在让学生认识到:

它确有不足,但这是人类在权衡之后作出的真诚选择,是人类智慧在当时和现阶段所能找到的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最好办法。

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人类追求和平的步伐不可停止,还需努力。

今年联合国刚好经历了70年的风雨,它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成功。

正因为如此,它颇受赞誉。

展示联合国会徽,深化对会徽中“橄榄枝”的理解。

以雕塑《打结的枪支》结尾,呼应和平。

出示联合国或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料,呼应开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三个时段内世界对和平、战争的认识。

一战之前的内容以海牙和平大会为核心,此时各国认可战争权,为防范战争的破坏它们制定了若干战争规则希望借此减少战争伤害。

一战的惨烈超出人们的想象,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为理论基础,人们订立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已保卫和平,其中以《非战公约》为顶峰,人们希望通过废除战争权来永葆和平。

善良的人们显然低估了战争恶魔的潜力,世界大战再起。

二战后,人们认识到战争难以完全根除,于是通过建立世界性的组织――联合国来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大国的合作来取得强制性的世界和平。

这种和平虽有瑕疵,如大国意味太浓、整体有和平局部仍有战乱等,但世界性的战争终于避免了。

回溯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战争观和和平观在20世纪里发生了变化,人类也据此进行过真诚的努力,其间有过挫折,但最终,世界和平渐行渐近!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和平,还有发展完善的空间。

  出示课堂思考题:

绥靖政策是30年代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它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带来重大恶果。

从现在看历史是容易的,从历史看历史则更有意义。

材料选择了英国上层和普通民众对《慕尼黑协议》、张伯伦的欢呼场景,希望给学生、老师多一份观察历史的视角,也是学以致用的一次尝试吧。

  在困顿的备课、愉悦的上课与真诚的探讨后,以下两点认识是围绕这一教学活动而得到的主要收获:

  一是重视历史课的基本要素。

戴加平老师指出,一节好课的要素有很多,但材料、故事必不可少。

本节课采用了第二次海牙和平大会、“十四点原则”、《非战公约》和《联合国宪章》四则节选材料作为核心材料,它们均为史实型材料,且在内容上环环相扣,构成一定的逻辑联系。

材料的类型不同,其功用、价值亦有侧重乃至偏差。

呈现史实型材料给学生,然后利用问题促动学生进行分析,这是历史学术研究方法的渗透,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本课有主题明确的“故事”:

诺贝尔和平奖、威尔逊、白里安和英国各界欢迎张伯伦,它们使枯燥的国际条约不再那么讨厌,较好地活跃了气氛承载了主题。

有老师建议,如果能用更有核心的一两个“故事”替换上述四个故事来表现立意,则本课可以缩短长度拱起高度,质量更高。

  二是重视读书提升专业素养。

从和平的视角来讲战争与和平只是备课时的灵光一现,在具体叙述、铺陈时面临了不少的困难。

具体为:

如何认识20、30年代和平努力中的节点实践?

主导这些节点实践的背后思想和理论是什么?

这些背后的思想和理论是怎样生成、变化的?

在深入阅读后,理清了思路:

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是西方世界追求和平的重要理论支撑,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是追求和平的现实动力。

课堂的知识逻辑简述如下:

一战前的西方社会认为应该鄙视反对战争暴力,战争权是一个国家的天然权力,犹如一个人的反抗权是自然赋予一样,不可废弃。

战争权固然会导致侵略行为,但它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二次和平会议的决议给这种思想作了直白的注脚:

呼吁和平,文明战争。

一战后,人们认为再也不能发生战争了,和平主义思潮高涨,人们希冀用国际组织保障和平、用国际法遏制战争,乃至于用国际法限制战争权。

二战后,鉴于前述和平追求的落空和历史现实,国际社会认为完全剥夺战争权是不现实的,转而用国际法确认以一定程度的强权和平替换国联的绝对民主和平。

虽然这种制度设计并不完美,但世界性的战争已可避免。

当然,我们还需继续探讨世界和平,需要继续进行制度创新。

由于绥靖政策太过复杂,故安排在课堂末尾进行讨论,是讨巧做法,权为有专业志向的同学指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