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2715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公司50430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

1、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批准管理制度(程序)文件;

3.3综合办负责组织质量手册和管理制度的编制;

3.4各部门负责相关三级作业文件的编制;

3.5综合办负责文件的发放、登记、回收、销毁和日常的管理。

4、程序内容

4.1文件的分类

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管理制度、三级作业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规章制度等)、外来文件(包括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标准、政策、法规文件等),以及作为特殊文件的质量记录。

4.2文件的编号

a)质量手册的编号CLJS/SC-A/0

CLJS----代表青岛昌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SC----代表质量手册

A/0---代表版本号

b)管理制度的编号:

CLJS/CX-**

CX----代表管理制度

**----代表序号如01

c)管理制度的编号:

CLJS/ZD-**

ZD----代表管理制度

d)三级作业文件的编号:

CLJS/ZY-**

ZY----代表三级作业文件

4.3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由综合办负责指定专人编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由综合办负责登记、发放。

b)三级作业文件由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编制、汇总,由部门经理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综合办负责登记、发放。

c)文件的领用、发放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

4.4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都应为受控文件,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文件上加盖表明其受控状态的印章,并注明受控号。

4.5文件的更改

a)质量手册、管理制度由综合办组织更改,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更改,综合办应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

b)三级作业文件更改由各相关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再由各相应部门指定专人进行更改。

c)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关部门收回,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

4.6文件的重新发放

a)所有更改后的文件应重新发放;

b)因破损而重新发放的文件,受控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

c)因丢失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受控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的受控号失效。

4.7文件的保存、作废、销毁、借阅与复制

4.7.1文件的保存

a)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于适宜的地方。

b)所有文件由综合办备案存档,并填写《受控文件清单》和《外来文件清单》。

c)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发放到本部门体系文件的保管。

d)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画,不准涂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7.2文件的作废、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从所发放或作用场所撤出,加盖“作废”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b)为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作废文件都应有适当的标识。

c)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发放、回收、作废记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加盖“销毁”印章,由综合办销毁。

4.7.3文件的借阅、复制

借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填写《文件借阅记录》,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借阅。

受控文件不能随意复制,必须经综合办统一登记、编号、发放。

4.8外来文件的控制

4.8.1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需识别其适用性,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必须经综合办统一备案、登记、编号、发放。

4.8.2综合办负责收集国际、国家、行政区标准的最新版本,统一编号,加盖受控印章,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把旧标准收回。

4.9作为质量记录的文件应执行《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

5、相关文件

CLJS/ZD-02《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

6、记录

受控文件发放、回收、销毁登记表

文件更改申请单

受控文件清单

外来文件清单

2、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CLJS/ZD-02

根据策划和标准要求规定适当记录,并进行有效管理,以提供产品、体系和过程符合要求及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并为产品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记录与档案的管理与控制。

3.1综合办负责记录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日常管理。

4、管理要求

4.1记录和档案的范围和要求

4.1.1从施工的准备、施工过程、施工验收到交付使用和服务,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审核,都必须建立记录与档案。

4.1.2记录是在质量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参与管理、执行、验证的人员都负有填写质量记录的责任。

4.1.3质量记录按照规定的表格、内容、要求填写,清晰、正确和及时,为此,在填写时做到:

a) 数据准确、清楚,文字述说恰当,简明;

b) 用规定的书写工具(钢笔或圆珠笔)书写(或打印);

c) 注明填写日期及部门;

d) 责任者签名(或代号),必要时,审核或批准者签名。

4.1.4质量记录不得随意涂改,确因笔误需要更正时,采取杠改(在被改

处划两条直线)。

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等重要质量记录的数据、结论写错,不得更改,必须重新填写。

4.2记录的标识

记录标识按下述规定进行编号:

JLXX-XX

记录顺序号

标准条款号

记录汉语拼音字头

4.4记录的收集、分类、保管、编目和归档

a)各部门每季度末对已填写的记录进行收集汇总,并按记录编号分类保存,作好记录。

b)综合办负责建立公司记录清单,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相应的记录清单,并规定记录的合理保存年限。

c)需归档的记录,由记录产生部门及时交综合办整理归档,并作好记录。

4.5记录档案的借阅

4.5.1借阅和查阅范围

a)本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经记录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借阅。

b)上级主管部门因工作需要可借阅、查阅有关记录。

C)如合同有规定,可将记录的复印件提供给顾客。

4.5.2借阅要求

a)借阅记录应按期归还。

b)借阅人应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严禁损坏和丢失。

4.5.3各部门应建立相应记录。

4.6记录的贮存

各部门应安排适宜的贮存环境,分类存放,作到防潮、防水、防火和防虫蛀鼠害,确保记录在规定的保存期内不受损害,并便于检索。

4.7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处置

a)各部门根据记录的性质、法律法规要求及合同要求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列入记录清单。

b)以磁盘形式保留的重要记录,必要时应备份保存。

c)各部门应定期对记录进行检查,发现记录超出保存期限后,对需作资料保留的记录作好标识,隔离存放,其余记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4.8记录的媒体和表式

a)记录可采用纸张、磁盘等方便有效的形式。

b)各部门可根据需要更换记录的媒体和表式,并到综合办备案,防止产生混乱。

4.9外来记录的管理

外来记录由接收部门按内部记录要求进行管理,

4.10各部门对记录的收集、归档、编目、借阅、处置等做好记录,并按本制度进行管理。

5、记录

记录清单

3、管理评审制度CLJS/ZD-03

总经理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组织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适应变更的要求和实现本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适用于总经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活动。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

3.2管理者代表提供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并组织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3.3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相关的输入信息。

3.4综合办负责管理评审记录的管理。

4、控制要求

4.1策划

4.1.1管理者代表策划管理评审,组织编制管理评审年度计划,规定评审的频次、时间间隔、内容和要求。

4.1.2管理评审每年至少一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

4.1.3当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适时组织评审:

a)内部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b)外部环境及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c)连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

d)出现顾客重大投诉时。

4.1.4评审一般采取会议的形式进行。

4.1.5管理层、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评审.

4.2评审准备

综合办在每次评审前一周通知参加人员,准备评审输入的相关信息。

4.3评审输入

4.3.1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准备评审输入,保证评审有充足的信息。

4.3.2评审输入内容包括:

a)各种有关的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有关信息,包括顾客满意、与顾客重要的沟通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包括采购产品和过程产品)的符合性信息;

d)对体系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

e)以往管理评审确定的改进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信息;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内外环境变化情况;

g)有关产品、过程、体系的改进建议;

h)质量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资源配置、体系文件的适宜性以及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

i)其它相关信息。

4.4评审

a)总经理主持,说明评审的目的、要求和程序;

b)管理者代表详细介绍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c)参评人员提供相关评审输入信息,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对体系运行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d)总经理根据评审作出结论,提出可能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e)综合办作好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4.5评审输出

4.5.1评审结束后,综合办负责根据评审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并在评审结束后3天内完成。

4.5.2报告内容包括:

评审目的、时间、参评人员;

评审过程的简述;

对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产品的符合性、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资源及机构的适宜性、体系适应变化能力的评价以及需要的改进:

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决定;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决定;

C)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资源的需求;

d)其它方面的改进决定。

4.5.3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办发放给相关部门。

4.6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a)管理者代表根据改进决定,组织各部门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b)措施完成后,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评价其有效性。

需要时,对已取得的成果采取措施,加以巩固。

如涉及文件的更改,应按《文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若未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组织制定改进措施,并再次进行验证。

直到取得满意效果为止。

c)改进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情况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7综合办建立并保持评审输入、输出及改进、验证记录,并按《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管理。

5、相关文件

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制度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管理评审报告改进措施及验证记录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4、内部审核制度CLJS/ZD-04

规定审核方法并进行内部审核,确定体系涉及的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策划的安排,发现不足,组织改进,提高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内部审核。

3.2审核小组负责审核的具体实施。

3.3受审核部门配合实施审核,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

3.4审核组长负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工作要求

4.1.1管理者代表根据体系运行情况、重要过程及以往内审情况,策划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组织编制年度内审计划,规定审核的频次及每次审核的依据、范围及时间安排等。

4.1.2覆盖ISO9001:

2008和GB/T50430-2007标准所有内容和部门的内部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月。

4.1.3当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适时组织内部审核,具体时间由管理者代表确定:

a)体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b)连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

c)产品与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时。

4.2 审核准备

4.2.1审核小组

a) 管理者代表选取内审员组成审核小组,指定一名能胜任工作的内审员担任审核组长;

b) 审核员需经过培训,具有独立审核能力;

c) 审核员应由总经理授权。

4.2.2审核组长召开审核员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和要求。

分配审核任务,被委派的审核员应与受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和管理关系。

4.2.3审核组长制定审核工作计划,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批。

4.2.4审核员收集有关文件,编制审核检查表。

4.2.5审核工作计划应在审核实施前三天通知受审部门,如部门难以安排时,及时联系审核组长进行调整。

4.3 首次会议

a) 审核组长在现场审核之前主持召幵首次会议;

b) 参加人员为审核组成员、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c) 审核组长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方法和审核员分工,澄清审核工作计划中不清楚的问题,需要时确定陪同人员。

4.4 现场审核

a) 首次会议结束后,由审核员实施现场审核。

b) 审核员依据审核检查表,通过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现场等方式收集客观证据,详细记录审核发现,整个审核过程应保持客观和公正。

c) 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交流并汇总审核结果,确定不合格项,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形成审核结论。

d) 审核组长组织受审核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并达成共识。

4.5末次会议

a) 上述工作完成后,由审核组长召幵末次会议。

b) 参加人员同首次会议。

c) 审核组长重申首次会议有关内容,概述审核过程,作出审核结论,宣读不符合项报告,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

4.6 审核报告

4.6.1审核组长编写审核报告,并在审核结束后三日内完成。

4.6.2审核报告内容包括:

a) 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受审部门及主要参加人员。

b) 审核目的和范围。

c) 审核依据的文件。

d) 不符合项报告及改进要求。

e) 审核综述及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结论及改进建议。

4.6.4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综合办统一发放,作好记录。

4.7 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及验证

a) 各责任部门对不合格项进行分析,制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b) 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员对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对达到预期效果的,责任部门采取巩固措施加以巩固,如涉及文件的更改,按《文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如未达到预期效果,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并再次进行验证。

4.8内部审核结果、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评审。

4.9审核组长将所有审核材料移交综合办,按《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6、记录

内部审核报告不符合项报告不符合项分布表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审核检查记录表

年度内审计划现场审核实施计划

5、构配件、建筑材料、设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CLJS/ZD-05

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混淆和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适用于对采购构配件、建筑材料、设备不合格品的控制。

3.1项目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评审和控制。

3.2设材处负责采购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置。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分类与判定

4.1.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分为一般不合格品与严重不合格品。

4.1.2项目部按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或验证,当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做好标识和记录,对不合格品组织隔离,以防混淆。

4.2不合格品的评审权限

a) —般不合格品由项目部评审。

b) 严重不合格品由生产经营办组织评审。

4.3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3.1不合格品未经评审之前,任何部门不得随意处置。

4.3.2不合格的评审和处置

a)采购原材料判为不合格时,处置结论一般为退货,做好评审记录。

b)当采购产品降级使用时,需经生产经营办主任和项目部经理联合评审确定。

4.3.3项目部监督各责任部门严格按处置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4.4项目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报送综合办。

以便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5采购不合格品的性质、评审和处置做好记录。

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评审记录表

6、纠正措施管理制度CLJS/ZD-06

对工程项目及质量管理体系的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纠正措施的需求,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项目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的管理。

3.1综合办负责纠正措施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3.2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3.3综合办与生产经营办负责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实施验证。

4.1不合格信息的收集

综合办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有关信息,并收集顾客意见、过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供方提供产品等不合格信息和数据。

4.2确定责任部门和纠正措施的需求

综合办组织有关人员对收集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分析,并从运作成本、效率、产品性能、顾客及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纠正措施的需求及责任部门,作好记录。

4.3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确定和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

4.3.1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不合格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不合格发生的主要矛盾,确定采取措施的步骤。

4.3.2责任部门制定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和性质相适应的纠正措施,经责任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实施,重大纠正措施需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做好记录。

4.4纠正措施的验证

4.4.1纠正措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将实施结果反馈给综合办。

4.4.2综合办组织有关人员跟踪、验证、评价所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情况的有效性。

4.4.3对于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需要时采取巩固措施,如引起的文件的修改按《文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4.4.4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和实施,并再次验证。

4.5管理者代表负责把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6纠正措施所解决的问题的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和验证等做好记录,并按《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管理。

纠正/预防措施表

7、预防措施管理制度CLJS/ZD-07

对工程项目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不合格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潜在不合格的趋势或因素及预防措施的需求,组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实施,防止可能问题的发生。

适用于对工程项目及质量管理体系采取预防措施的控制。

3.1综合办负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3.2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

3.3综合办与生产经营办负责对预防措施的效果实施验证。

4.1潜在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综合办充与生产经营办分利用数据分析的信息,同时收集管理评审、内审、生产过程的记录、顾客反馈信息、降级使用以及其它的相关记录,组织有关人员对收集的信息,适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过程能力、产品和服务、供方及质量体系的不利的发展趋势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4.2确定责任部门和预防措施的需求

综合办与生产经营办组织有关人员对产品的潜在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风险、利益和成本确定预防措施的需求及责任部门,作好记录。

4.3分析原因、确定和实施所需的预防措施

4.3.1责任部门针对预防措施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主要矛盾和问题,确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步骤和所需资源。

4.3.2责任部门制定与解决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和性质相适应的预防措施,经责任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实施,重大预防措施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实施,作好记录。

4.4预防措施验证

4.4.1预防措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将结果反馈给综合办,综合办组织有关人员对责任部门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跟踪、验证,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效果。

4.4.2对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需要时采取巩固措施,如引起文件的修改按《文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

4.4.3经评价效果不理想的预防措施,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和实施,并再次验证。

4.5管理者代表负责将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6预防措施所解决的问题、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和验证等活动做好记录,并按《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8、质量目标管理制度CLJS/ZD-08

1目的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确保质量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目标的制定、展开和实施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目标的管理。

3职责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方针目标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