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3044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间暗挖施工安全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6.2区间隧道施工工艺 43

4.6.2.1台阶法区间隧道施工工艺 43

4.6.2.2CD法区间隧道施工工艺 45

4.6.3区间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47

4.6.3.1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 47

4.6.3.2土方开挖施工 49

4.6.3.3格栅钢架加工、安装及锁脚锚杆的施工 51

4.6.3.4喷射混凝土施工 55

4.6.3.5掌子面封闭 57

4.6.3.6初衬背后注浆施工 58

4.6.3.7区间隧道开挖出碴 58

5施工监测方案 61

5.1监测目的及意义 61

5.2监测对象及项目 61

5.3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与保护要求 62

5.3.1测点布置要求、精度要求 62

5.3.2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62

5.4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63

5.4.1地层、洞内外及支护情况观察 63

5.4.2沉降监测 63

5.4.3拱顶沉降观测 64

5.4.4水平收敛观测 64

5.5监测控制标准、监测频率与预警等级管理 65

5.6监测应急预案 66

5.7监测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及反馈 67

5.7.1监测流程 67

5.7.2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 67

5.7.3数据的处理与报送 68

5.7.4成果反馈体系 70

5.8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 71

5.8.1组织机构 71

5.8.2投入人员 72

5.8.3投入监测仪器 73

5.9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73

5.9.1技术准备 73

5.9.2设备及物质控制 73

5.9.3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74

6主要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78

6.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8

6.1.1质量目标 78

6.1.2质量保证体系 78

6.1.3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79

6.1.3.1质量管理机构 79

6.1.3.2质量职责 80

6.1.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82

6.1.5质量控制点保证措施 84

6.1.5.1组织措施 84

6.1.5.2思想教育措施 84

6.1.5.3技术管理措施 84

6.1.5.4施工措施 85

6.1.5.5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86

6.1.6确保质量的检测、试验手段和措施 89

6.1.6.1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89

6.1.6.2检测人员职责 89

6.1.6.3试验和检测设备控制 89

6.1.6.4检验、试验 90

6.2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91

6.2.1安全生产总目标及保证体系 91

6.2.1.1安全生产总目标 91

6.2.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91

6.2.1.4安全组织机构 92

6.2.1.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95

6.2.2风险评估 95

6.2.3安全保证措施 96

6.2.3.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96

6.2.3.2暗挖施工开挖、初支安全技术措施 96

6.2.3.3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97

6.2.3.4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98

6.2.3.5起吊作业安全措施 99

6.2.3.6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99

6.2.4事故应急预案 99

6.2.4.1应急预案流程图 99

6.2.4.2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99

6.2.4.3抢险物质储备 101

6.2.4.4主要应急方案及处理措施 101

6.2.4.5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105

6.3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106

6.3.1外部协作单位组织措施 106

6.3.2配备充足的施工资源 107

6.3.3强化过程控制,实行工期动态管理 107

6.3.4制定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避免维修或返工浪费时间 108

6.3.5季节性及节假日施工保证措施 108

6.3.5.1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108

6.3.5.2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09

6.3.5.3节假日施工保证措施 118

6.3.5.4夜间施工措施 118

6.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9

6.4.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19

6.4.1.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19

6.4.1.2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 119

6.4.1.3场容场貌标准化 120

6.4.1.4临时道路的管理 120

6.4.1.5材料堆放管理 120

6.4.1.6设备管理 121

6.4.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21

6.4.2.1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21

6.4.2.2工地卫生 121

6.4.2.3周围环境协调 122

6.4.2.4控制扬尘、水污染、噪声等污染措施 124

1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方案适用于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三工站—宣仁墩站区间正线隧道暗挖初支施工,不包含二衬结构施工。

二衬施工前,将单独编制二衬施工专项方案。

1.2编制依据

1、设计、勘查文件

(1)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屯碑~国际机场)工程三工站~宣仁墩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2014年1月);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环境调查02标段调查结果》;

(3)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三工站~宣仁墩站区间百园路车辆基地出入线(第十九册第二分册第一部分区间隧道)》;

(4)相关的技术联系单、会议纪要、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

2、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规程,见表1-1所示。

表1-1主要标准、规范及规程

序号

内容

备注

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1999

2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

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BJ01-82-2005

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1

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1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10-2001

1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13

《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QB-050-2005

14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JQB-068-2005

3、合同文件中指定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现行国家及乌鲁木齐市的相关法规、技术规范。

4、结合我联合体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配置能力及施工经验。

5、我联合体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6、相关的技术联系单及会议纪要。

1.3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经充分论证的先进、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严格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原则及浅埋暗挖十八字方针,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工期,全面兑现合同承诺。

3、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创优。

4、加强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用科学数据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相符。

5、严格执行乌鲁木齐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工程施工的安全、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管理条例;

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和企业社会形象。

6、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周边施工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城市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地面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市民正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7、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选择更适用于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

突出工程重点、难点,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创效率。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机场支线三工站至宣仁墩站区间从三工站出发后沿南北向北京路北行,然后向西折向东西向的城北主干道,最后到达终点宣仁墩站。

区间右线设计起点里程为YJDK0+481.843,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YJDK1+545.575,右线全长1101.602m(含长链37.87m)。

区间左线设计起点里程为ZJDK0+353.315,终点里程ZJDK1+545.575,全长1164.068m(含短链28.192m)。

本区间约有207.25m采用明挖施工,其余均为暗挖单洞单线区间,马蹄形断面,隧道拱顶埋深8~17m,穿越地层主要为无水卵石层,围岩级别为V级,采用矿山法施工。

暗挖区间在YJDK0+965.578设有一处竖井及横通道。

工程概况图如图2-1所示。

图2-1三工站—宣仁墩站区间工程概况图

本工程暗挖区间隧道按设计及运行类型共分五种断面形式,分别为DD-1、DD-2、1-1、2-2、3-3断面,其中:

DD-1为标准断面,DD-2为穿越上覆杂填土区标准断面,3-3断面为左线射流风机安装区段,1-1及2-2断面为渡线加宽段。

左右线各断面里程位置见表2-1及图2-2、2-3所示。

表2-1区间隧道左、右线各里程段设计断面情况汇总表

区间隧道右线里程桩号

设计

断面

长度(m)

区间隧道左线里程桩号

设计断面

YK0+481.843~YK0+843.816

DD-1

361.973

ZK0+353.315~ZK0+363.415

10.1

YK0+843.816~YK0+891.668

明挖

47.852

ZK0+363.415~ZK0+383.215

3-3

19.8

YK0+891.668~YK0+963.328

71.66

ZK0+383.215~ZK0+931.810

548.595

YK0+963.328~YK0+967.828

横通道

4.5

ZK0+931.810~ZK0+936.310

YK0+967.828~YK1+000

32.172

ZK0+936.310~ZK0+960.000

23.69

YK1+000~YK1+070

DD-2

70

ZK0+960.000~ZK1+055.000

95

YK1+070~YK1+258.035

225.905(含长链37.87)

ZK1+055.000~ZK1+369.427

286.235(含短链28.1918)

YK1+258.035~YK1+465.704

207.669

ZK1+369.427~ZK1+465.710

96.283

YK1+465.704~YK1+489.068

2-2

23.364

ZK1+465.710~ZK1+486.696

20.986

YK1+489.068~YK1+506.410

1-1

17.342

ZK1+486.696~ZK1+504.034

17.338

YK1+506.410~YK1+545.575

39.165

ZK1+504.034~ZK1+545.573

41.541

本暗挖区间工程同时存在平曲线和竖曲线。

其中:

右线含有R=400m的平曲线,R=5000m的竖曲线,且含有2个变坡点,坡度分别为5.83%、2.08%及0.43%;

左线含有R=400m的平曲线,R=3000m及R=5000m的竖曲线,且含有3个变坡点,坡度分别为:

0.47%、6.22%、2%及0.43%,详见图2-2及图2-3所示。

126

图2-2区间右线纵断面示意图

图2-3区间左线纵断面示意图

各断面结构详图见图2-4—2-8所示,各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见表2-2—2-6所示。

图2-4DD-1断面结构详图

表2-2DD-1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

项目

材料及规格

结构尺寸

初期支护

超前小导管

φ25钢管(t=3mm),L=3m

拱部120°

,环向间距0.35m,纵向间距1.5m,外插角11°

~17°

锁脚锚杆

φ25钢管(t=3mm),L=4m

每榀格栅两侧拱脚节点处分别打设一组,每组两根,水平倾角30°

钢筋网片

Φ6200×

200mm(HPB300)

单层,搭接200mm

纵向连接筋

Φ22钢筋(HRB400)

环距1m,内外双层交错布置

喷射混凝土

C25早强混凝土

250mm

钢格栅

Φ22、Φ14钢筋(HRB400)

每榀格栅间隔750mm

防水层

卷材

全断面满铺

二衬

C45模筑混凝土,P10/P8

ZJDK0+615.000-ZJDK0+960.000,YJDK0+723.000—YJDK1+000.000范围内砼抗渗等级为P10,其余范围为P8,300mm厚。

图2-5DD-2断面结构详图

表2-3DD-2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

φ25钢管(t=3mm),L=2m

拱部150°

,环向间距0.35m,纵向间距0.5m,外插角11°

双层,搭接200mm

300mm

Φ25、Φ14钢筋(HRB400)

每榀格栅间隔500mm

全断面

C45模筑混凝土,P10

350mm

图2-61-1断面结构详图

表2-41-1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

C45模筑混凝土,P8

图2-72-2断面结构详图

表2-52-2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

见防水图

图2-83-3断面结构详图

表2-63-3断面暗挖结构参数表

2.2水文地质概况

2.2.1工程地质概况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

广泛覆盖于地表,为人类活动所致,主要为道路和建筑周边回填土。

○1-1杂填土(Q4ml)分布于地表,分布不均匀,一般层厚1~2m,其中道路表层0.5m为硬化路面。

灰黄-灰色,稍密-密实,稍湿-潮湿,以圆砾、卵石为主组成,含少量砖瓦碎屑,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土质不均匀,级配较差。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2、第四系上更新统(Q3)

(1)4-4含砾粉土(Q3al+pl)

以层状下伏于卵石层,主要分布与K20+450以后,浅黄色,具少量孔隙,土质不均,含大量卵砾石,一般含量为25%~40%,厚度大于2.5m,稍湿-潮湿,密实,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2)4-9圆砾(Q3al+pl)

间夹于卵石层中,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青灰色-深灰色,层厚0.5~4m。

成份以砂岩、灰岩为主,多呈浑圆状,粒径组成:

2~20mm约40%,20~60mm约30%,大于60mm约5%,余以杂砂砾充填为主,局部含漂石,最大粒径约100mm。

稍湿-潮湿,密实。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3)4-10卵石(Q3al+pl)

下伏于人工填土层,深灰色,厚度大于40m,成份以砂岩、灰岩为主,浑圆状,磨圆度较好,粒径组成:

2~20mm约20%,20~60mm约45%,大于60mm约15%;

余为杂砂砾砂与粉黏粒充填,局部含漂石,最大粒径约400mm。

潮湿-湿,中密-密实,一般埋深5m以上呈中密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5m以下呈密实状,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V级软石。

三工站~宣仁墩站区间地质剖面图如图2-9,2-10所示:

图2-9区间右线地质剖面图

图2-10区间左线地质剖面图

2.2.2水文地质概况

1、地下水类型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40m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2、抗浮与抗渗设计水位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结构计算不考虑地下水荷载的作用,不考虑抗浮计算(根据关于轨道交通1号线和高铁站抗浮水位研究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乌城轨纪要[2013]50号)。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建议

地震基本烈度及建筑场地类别本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不存在直接影响拟建工程施工及运营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土均匀,未发现有较大的区域性断裂,属于较稳定场地,总体评价场地适宜建设。

5、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岩土

右线里程YJDK1+000.000~YJDK1+070.000、左线ZJDK0+960.000~YJDK1+055.000范围内回填土层距离拱顶较近(局部侵入隧道),回填土坑内一般呈松散状,颗粒成分以卵石、漂石为主,含少量砖瓦碎屑,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孔隙率较大,钻探中漏浆严重,土质不均匀,级配较差。

2.3风险工程情况

本区间线路隧道拱顶埋深8~17m,区间结构均位于Ⅴ级围岩地层。

区间线路风险情况见下表2-7所示。

表2-7风险工程情况表

风险工程名称

风险

等级

风险工程描述

处理措施

暗挖施工

三级

区间隧道穿越卵石地层,结构较为松散

严格按设计组织施工

区间下穿

回填土

二级

区间暗挖结构穿越杂填土区,杂填土局部侵入拱顶

1、加强初支支护措施。

2、控制开挖步距。

3、加强监控量测。

4、地表注浆,拱顶3m范围内预加工注浆。

区间下穿热力沟(砖石1000X1000)

一级

区间在YJDK1+125.51、ZJDK1+120.9下穿热力沟(砖石1000X1000),管底距离隧道拱顶竖向距离约为7.9m。

1、控制开挖步距。

2、加强测量监控。

3、临近管线施工前,需核实管线后施工。

区间下穿排水沟(砼1500X1200)

区间在YJDK0+758.900、ZJDK0+757.900下穿排水沟(1500X1200)。

1、控制开挖步距离。

2、加强监控量测。

3、临近管线施工前,需核实管线最新改迁后施工。

区间下/侧穿排水沟(砼1800X1200)

区间在ZJDK0+450.000-ZJDK0+765.000侧/下穿排水沟(砼1800X1200),管底距离隧道拱顶竖向距离为约6.5m。

3施工部署

3.1工程难特点及针对性措施

3.1.1区间穿越深厚杂填土区

本区间右线里程YJDK1+000.000-YJDK1+070.000、左线里程ZJDK0+960.000-ZJDK1+055.000范围内回填土层距离拱顶较近(局部侵入隧道),该层土稳定性差,施工风险较高,增加了施工难度。

1、针对性措施

(1)施做超前探孔,及时掌握地质变化,并保证与设计、勘查单位的信息畅通,发现地质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2)严格执行暗挖“十八字”方针,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加强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及注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