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3193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涵工程通病防治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010.3.4

目录

1桥涵工程…………………………………………………………………………1

1.1混凝土施工……………………………………………………………………1

1.1.1钢筋及钢筋加工…………………………………………………………1

1.1.2混凝土裂缝………………………………………………………………8

1.1.3混凝土外观缺陷…………………………………………………………14

1.1.4混凝土强度问题…………………………………………………………23

1.2下部结构………………………………………………………………………26

1.2.1灌注桩………………………………………………………………26

1.2.2立柱(墩身)与桩基连接…………………………………………………29

1.3上部结构………………………………………………………………………31

1.3.1梁、板预制与浇筑…………………………………………………………31

1.3.2预应力施工………………………………………………………………42

1.3.3梁板安装…………………………………………………………………50

1.3.4铰缝及湿接缝……………………………………………………………52

1.3.5产品质量…………………………………………………………………56

1.4支座……………………………………………………………………………56

1.4.1支座垫石…………………………………………………………………57

1.4.2支座安装…………………………………………………………………58

1.4.3产品质量…………………………………………………………………62

1.5桥面及护栏……………………………………………………………………63

1.5.1桥面铺装…………………………………………………………………63

1.5.2护栏施工…………………………………………………………………65

1.6桥梁伸缩缝……………………………………………………………………66

1.6.1产品质量……………………………………………………………………66

1.6.2安装质量……………………………………………………………………67

1.7通道及涵洞……………………………………………………………………70

1.7.1通道及涵洞施工…………………………………………………………70

1.8冬期施工………………………………………………………………………73

1.8.1施工方案…………………………………………………………………73

1.8.2施工现场…………………………………………………………………73

桥涵工程

1.1混凝土施工

1.1.1钢筋及钢筋加工

质量问题:

钢筋加工场地设置不规范;

钢筋、钢绞线、波纹管发生锈蚀;

钢筋焊接、搭接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骨架安装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较大等。

1.1.1.1钢筋加工场地设置不规范(*)

表现形式:

1)场地面积不足、堆放杂乱;

2)钢筋加工场地未硬化;

3)钢筋加工场地积水,排水不畅;

4)不同品牌、规格的钢筋混放在一起;

5)钢筋未架空覆盖。

场地未硬化、堆放杂乱

钢筋堆放杂乱

钢筋场地积水

形成原因:

1)钢筋场地设置时,未预留足够的场地用于钢筋存放、加工;

2)钢筋加工场启用前未认真做好硬化工作;

3)钢筋加工场无排水措施或排水设施损坏;

4)未分类堆放不同的钢筋;

5)总包单位未对分包单位钢筋加工统一管理。

防治措施:

1)项目经理部应重视钢筋场地预留、硬化工作,合理布置钢筋加工场地,并做好场地排水工作;

监理单位应对钢筋制作场地进行验收,并加强过程检查;

2)不同品牌、规格的钢筋应分开堆放,并进行明显标识;

3)可采用大棚或覆盖保护,并架空(见下图);

4)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大棚、覆盖保护

大棚下的钢筋加工场

1.1.1.2钢筋、钢绞线、波纹管发生锈蚀、损伤(*)

堆放的或已下料的钢筋原材及钢筋骨架出现锈蚀或有刻痕、划痕。

钢筋锈蚀

钢绞线锈蚀

波纹管锈蚀

正常状态的波纹管

1)未采取防雨防潮措施,直接堆放在场地上;

2)钢筋骨架制作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安装和浇筑混凝土;

3)钢绞线穿束后未及时进行张拉和压浆;

4)成品、半成品运输、安装不规范,施工时有重物或尖锐器械损伤钢筋、钢绞线、波纹管;

5)成品波纹管存放时间过长。

1)明确责任制,重视材料保管环节,确保材料进场后不受到损伤;

2)存放场地采用雨棚或加强覆盖措施,钢材垫高存放;

3)尽量缩短钢筋骨架制作与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避免钢材锈蚀现象发生,如钢材有锈蚀现象,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干净;

4)合理安排工序,钢绞线穿束后应及时进行张拉和压浆;

5)缩短波纹管存放时间,自行加工波纹管的应随用随制,正常状态的波纹管应如上图所示。

1.1.1.3钢筋焊接、搭接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

1)钢筋焊接、绑扎搭接长度不足;

2)搭接焊、对焊、帮条焊焊接后两端钢筋不在同一条轴线上;

3)焊缝处咬筋;

焊渣未清除;

4)焊缝用小直径钢筋头填充焊接;

5)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偏小;

6)焊缝不饱满,气孔较多;

7)受拉主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超过50%。

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小

搭接焊焊前未打弯

焊缝用小直径钢筋头填充焊接

焊缝不饱满、焊渣未清理

焊接咬筋

起弯点与焊缝靠在一起

1)焊工未经培训或焊工操作不规范;

2)钢筋下料长度未经计算或计算错误;

3)搭接焊焊接前未打弯或先焊后弯,对焊接头错位,帮条焊仅有一根帮条;

4)钢筋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5)焊机电流不稳定,电焊条不满足规范要求;

6)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1)加强对焊工的培训和考核,焊工应持证上岗;

2)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正式施工前对钢筋工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焊接(参见下图);

3)钢筋工应按照图纸并充分考虑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进行计算后下料;

4)搭接焊应在焊接前弯曲并调整至一条轴线上,对焊过程中应确保钢筋对齐,帮条焊应在焊接处两侧对称布置帮条;

5)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及时调整钢筋弯曲角度;

6)选择合适的电流,确保焊机电流稳定并采用符合规范的电焊条;

7)加强对钢筋焊接质量的检查。

搭接焊规范焊法

对焊规范焊法

1.1.1.4钢筋骨架绑扎、安装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1)钢筋数量、规格与图纸不符(图示缺斜向筋);

2)钢筋间距不均匀,偏差较大,钢筋绑扎点不足;

3)盘圆钢筋未调直或绑扎后的钢筋扭曲严重;

4)预埋筋缺失、位置错误;

5)箍筋与主筋间隙大,未紧贴主筋;

6)在预应力管道与非预应力筋交叉处,未经设计单位同意,随意切割钢筋或调整钢筋位置。

顶板端部缺斜向筋

板梁底板钢筋间距不均匀

钢筋骨架扭曲

伸缩缝预留筋缺失

伸缩缝预留筋位置错误

箍筋与主筋间距过大

1)施工人员未认真阅图,对图纸不熟悉;

2)钢筋工责任心差,钢筋绑扎不牢,钢筋骨架产生较大偏移;

3)钢筋下料偏差大,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主筋骨架尺寸偏小,主筋位置不准确;

5)钢筋骨架上站人,堆入材料机具,造成钢筋骨架变形或偏位;

6)不重视预埋钢筋的布设;

7)设计单位配筋设计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差,未真正理解设计意图。

1)应重视钢筋骨架绑扎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正式施工前对钢筋工进行技术交底;

2)确保钢筋骨架定位准确、绑扎牢固,正常状态的钢筋骨架应如下图所示;

3)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下料,并对弯折长度进行计算,保证留足富余量;

4)安装好的钢筋骨架不得堆放材料和机具,不得站人;

5)确保预埋筋定位准确、绑扎牢固,并加强对钢筋安装质量的检查;

6)设计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当遇到预应力管道与非预应力筋打架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对钢筋位置进行调整,不得切割主筋。

正常绑扎的钢筋

1.1.1.5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较大(*)

钢筋保护层实测数据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偏少、偏小、不规范,定位不准确;

2)钢筋骨架扭曲、变形严重;

3)模板尺寸不准确,偏差较大或模板刚度不足,支撑固定不牢,施工出现跑模现象;

4)混凝土浇筑时对钢筋骨架扰动过大。

1)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保护层垫块,必要时进行加密;

可采用定型产品(见下图);

2)确保钢筋骨架定位准确、绑扎牢固;

3)模板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平整度,支撑固定牢靠,确保拼接后各个方向保护层厚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4)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5)避免混凝土振捣时对钢筋骨架造成较大扰动。

绑扎好的钢筋保护层垫块

钢筋保护层垫块

1.1.2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钢筋锈胀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收缩裂缝、温度变化裂缝、施工裂缝、混凝土表面冷缝等。

1.1.2.1钢筋锈胀裂缝(*)

钢筋锈蚀膨胀而产生的顺筋向裂缝,裂缝边缘突出,混凝土内部钢筋与混凝土发生分离,部分轻敲有空壳声,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

锈胀裂缝

1)钢筋原材在混凝土施工前已发生严重锈蚀;

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膨胀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碳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导致钢筋锈蚀膨胀而产生裂缝;

4)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导致钢筋锈蚀膨胀而产生裂缝。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骨架进行除锈处理,不得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

2)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均匀,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空洞;

3)设置足够的钢筋保护层垫块,钢筋骨架绑扎、固定牢固,水泥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踩踏钢筋骨架,确保不因钢筋骨架变形或位移致使保护层厚度不足;

4)严格限制使用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应按设计要求适当加大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水泥混凝土的密实性。

1.1.2.2碱骨料反应裂缝(*)

一般呈网状及放射形裂缝,裂缝交点处为膨胀骨料所在位置,有时可能出现混凝土被冲剪破裂,其裂缝为周边一圈,边缘裂缝的两侧有高差,当受钢筋限制时则可出现顺筋向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

碱骨料反应致使混凝土剥落

1)碱骨料反应引起骨料膨胀,破坏混凝土;

2)含有氧化镁骨料、硫酸盐骨料或生石灰缓慢水化膨胀而破坏混凝土。

1)施工前对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采用对工程无害的材料,对水泥及添外加剂的碱含量严格加以控制,并对混凝土做好防水隔离;

2)严防集料中混入石灰等碱性杂物。

1.1.2.3收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或钢筋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此缝为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明显规律。

收缩裂缝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高,用水量大;

2)采用低标号水泥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导致混凝土收缩大;

3)养护措施不当,混凝土水分蒸发快导致混凝土收缩大;

4)混凝土过振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混凝土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5)混凝土表面局部进行修补;

6)混凝土收光时机不当。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2)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技术交底;

3)加强对砂石料含水量的检查,根据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4)对新浇混凝土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进行保湿养生;

5)改善混凝土振捣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控制;

6)修补应单独进行设计,必要时应加入适量膨胀剂;

7)掌握好混凝土收光时机,在混凝土接近初凝前完成。

1.1.2.4温度应力裂缝(*)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温度梯度过大或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内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此裂缝随温度升降而扩张或合拢。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化热过大,使内外温差过大;

2)蒸汽养护或冬期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3)夏季高温或暴晒致使混凝土结构温度分布不均匀;

4)预埋件焊接方式不当使前期混凝土局部产生高温而形成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蒸汽养护或冬期施工时应加强对温度升降速率的控制,尽量减小温度升降速率,避免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

3)夏季应及时覆盖草袋、麻袋或土工布并洒水养生,保证湿润,避免暴晒;

4)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对预埋件进行焊接,避免混凝土局部温度过高。

1.1.2.5施工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脱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因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差,产生的各种裂缝。

梁板安装撞击产生裂缝

1)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使得在混凝土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2)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3)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4)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5)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6)装配式结构构件堆放不规范、运输过程中剧烈颠簸、碰撞或吊装时吊点位置不当而产生裂缝。

1)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杜绝二次加水拌和;

2)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接缝的处理;

3)选用刚度好的模板,并固定牢靠;

4)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拆模;

5)支架基础要处理好,施工前对支架预压充分,待支架沉降稳定后进行施工;

6)构件按规范要求进行堆放,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应避免颠簸、碰撞。

1.1.2.6混凝土表面冷缝

通道、涵洞、盖梁、立柱表面在两次混凝土浇筑结合位置出现冷缝。

表面冷缝

混凝土浇筑出现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形成低强度的夹层。

1)尽量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构件,避免浇筑间断;

2)若须分层浇筑,应保证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也可采用加入缓凝型外加剂的方式。

1.1.3混凝土外观缺陷

蜂窝、麻面、孔洞、云斑、砂线、露筋、夹层、破损、表面不平整、表面不光洁等。

1.1.3.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表面蜂窝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集料、水泥、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不易振捣密实;

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

4)模板缝不严密,漏浆。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和校核称量系统,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4)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混凝土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跑模、漏浆。

1.1.3.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

麻面

1)模板表面粗糙或不清洁,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形成麻面;

2)脱模剂选用不当,或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表面形成麻点。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模板不得有缝隙,若难以消除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止水;

3)应选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1.1.3.3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孔洞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嵌挤,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注,在模板内混凝土充满并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振捣;

2)分层振捣密实;

3)在较大的预留孔洞处应两侧下料,必要时侧面加开浇灌孔,严防漏振。

1.1.3.4云斑

混凝土外侧横向色差带、深浅颜色明显,呈不规则的水波纹状、朵状、鳞片状。

水波纹状

鳞片状

1)早振或过振;

2)当梁底板混凝土全部依靠腹板部位振捣流动填充时,由于腹板断面尺寸偏小,使腹板部位混凝土过振;

3)混凝土离析,局部位置水泥浆集中;

4)预应力管道外保护层不足,水泥浆集中。

1)严禁早振或过振,不得重复振捣;

2)每层混凝土前沿必须剩留约1m范围暂时不振,待下一段混凝土下料后一并振捣;

3)根据构件尺寸制定合适的浇筑振捣工艺;

4)严格定位预应力管道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5)梁底板混凝土的下料,可在顶板开孔采用孔槽下料,不得采用腹板振捣流动填充。

1.1.3.5砂线

模板合缝处不平整、错台,有条状析砂现象。

砂线

模板拼接处有缝隙,混凝土浇注时,由于缝隙处水泥浆渗出而形成砂线。

确保模板拼接处加工质量,提高模板安装质量。

1.1.3.6露筋(*)

混凝土内部钢筋局部裸露在构件混凝土表面。

钢筋外露

箱梁顶板钢筋外露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振捣棒撞击钢筋或施工人员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钢筋骨架上浮;

6)混凝土方量不足。

1)加强检验,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准确;

2)钢筋密集构件应选用细石子混凝土;

3)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4)混凝土浇注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5)混凝土振捣避免撞击钢筋,施工人员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6)采取有效固定措施避免钢筋骨架上浮;

7)确保水泥混凝土浇筑方量。

1.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