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3473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节能减排施工方案最终版Word文档格式.doc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主变压器系统

2

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

3

发电机封闭母线

4

短路试验装置

5

励磁变压器

共箱封闭母线

6

厂用电系统

6.1

6kV高压开关柜

49(不含输煤高压开关柜)

6.2

低压开关柜

6.3

变压器

6.4

高压电动机

6.5

低压电动机

6.6

检修电动葫芦

7

事故保安电源装置

8

直流系统

8.1

220V、110V主配电屏及馈线屏

8.2

220V、110V蓄电池组

9

全厂起重设备滑线安装

10

全厂照明系统

11

全厂防雷接地

11.1

镀锌扁钢60*10

1000

11.2

镀锌扁钢50*6

4000

11.3

镀锌扁钢40*5

11.4

镀锌钢管

12

电缆敷设

12.1

电缆托架

12.2

高压电缆

千米

12.3

低压电缆

12.4

电缆防火材料

公斤

4.组织管理体系及目标

班组质检员:

赵增平

顾雪梅

材料员

闫吉安

技术员

质量员

项目部工程质量科:

王文龙

电气分项目经理:

刘涛

4.1组织管理体系

4.2绿色施工目标及要求

4.2.1绿色施工目标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施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必需的基础条件,真正有效的做到绿色施工。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2.2绿色施工要求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施工现场要整洁。

在施工现场要设立垃圾场,施工人员要做到随施工随清理,把垃圾及时清理到垃圾站。

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将容易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分项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

4.3节能减排施工目标及基本原则

4.3.1节能减排施工目标

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挖掘车间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防治“三废”污染及其它公害,加强用电设备管理,统筹调度用电负荷,经济运行,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实现建设绿色经济和节约型企业的目标。

4.3.2节能减排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效率为本、节约优先;

 

(2)优化结构、多能互补;

(3)节能减排与降本增效相结合;

(4)节能减排与安全稳定生产相互促进;

(5)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6)落实管理,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工作持续开展。

5.绿色施工措施

5.1大气环境保护

5.1.1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

对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降尘措施。

5.1.2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

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

施工现场不焚烧各种施工垃圾。

减少环境污染及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5.1.3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5.1.4现场所有机械车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燃油规定,实现机械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5.2噪声影响

5.2.1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对易产生噪声的的切割机、磨光机等机具集中放置在棚或箱内,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以下。

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5.2.2施工现场应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5.3材料节约措施

5.3.1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5.3.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5.3.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5.3.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5.3.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

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

5.3.6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5.4防止二次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6≤pH≤9)排放。

凡需焊接地线完成后刷防锈漆时,在其下部铺垫塑料布和安放接盘,确保不漏滴时撤去。

5.5文明施工

5.5.1施工现场的环境必须保证员工生理、心理健康,保持文明洁净、整齐有序。

5.5.2工地大门、围墙、密目式安全网及建筑物外立面悬挂物规范、清洁、美观。

5.5.3材料、构件、料具、机械按审批方案中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

现场材料堆放按种类、规格堆放整齐,并挂标牌、危险品分类存放,有保护措施。

5.5.4施工现场内的照明线及动力线不准乱拉乱接。

5.6卫生防疫

5.6.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发疾病应急预案;

5.6.2生活区应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5.6.3办公室、食堂、宿舍、浴室等整洁干净,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

5.6.4施工现场制定卫生急救、卫生防疫措施,若施工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所在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应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5.7光污染控制

5.7.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5.7.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5.8绿色施工控制

5.8.1影响绿色施工的因素

5.8.1.1施工人员绿色施工的意识不强,对成品的保护力度不大。

表现在运输卸车和二次搬运上,乱扔乱放,造成变形和磨损。

5.8.1.2施工机械使用不合理,如开孔用电焊机、切割用割刀都会严重影响安装的洁净化程度。

5.8.1.3设备材料到货检查不认真,有缺陷,会大大增加后续施工的难度。

5.8.1.4施工方案不合理,会造成返工和施工污染,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对绿色施工是否成功举足轻重。

5.8.1.5施工环境对绿色施工影响大,特别是潮湿环境对成品的腐蚀危害最大,其次是灰尘和泥土。

5.8.2绿色施工的策划

5.8.2.1施工前施工图纸必需进行会审,必需编制作业指导书。

5.8.2.2安装前根据设计院的图纸、电缆清册,结合机务有关设备、管道布置图,进行二次设计,使电气设备布置合理。

5.8.2.3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检查预留孔洞及预埋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8.2.4加强入厂设备的质量检查,特别是外观和镀层的检查。

5.8.2.5在运输卸车、二次搬运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成品变形或外表受损,堆放时应做好防二次污染措施。

5.8.2.6加强工序控制,严格执行交安手续,特别要重视土建对安装的交安和焊接施工后的防腐工作。

5.8.2.7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安装,避免产生施工污染。

5.8.3绿色施工的控制措施

5.8.3.1施工前施工图纸需经专业会审,编制作业指导书(要有专项绿色施工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特别是绿色施工措施。

5.8.3.2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检查桥架预留孔洞及预埋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现场进行实际测量定位,经现场测量定位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5.8.3.3入厂设备材料的外观检查部件齐全、表面光滑、无变形;

检查设备材料是否配套、无弯曲、无破损裂痕,所有设备材料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5.8.3.4对安装环境的控制,应在土建施工完成并交付安装后方可开始安装安装,安装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扫和降尘措施后方可开工。

5.8.3.5对安装天气的控制,雨雪天气禁止开展室外施工,防止设备污染和安装污染。

5.8.3.6安装时严格控制电焊施工对设备材料的损伤,及时进行焊接处的清理和油漆工作,防止锈蚀对产品的污染。

5.8.3.7对产品进行切割作业时,禁止采用电焊、火焊切割,下料后应对切口处的卷边和毛刺进行处理,并采取防腐措施,防止因锌层破坏产生锈蚀。

5.8.3.8涂刷油漆时,应对部件进行打磨处理,彻底清除焊渣,防止产生锈蚀。

5.8.3.9防止后续污染,电缆敷设时应采取防污染措施,搭设专用脚手架,不得以桥架和支架为敷设通道。

5.8.3.10严格控制施工时设备材料的入场时间,尽量做到当日施工,当日转运,严禁现场大量囤放。

5.8.3.11材料、机具、半成品等搬运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

5.8.3.12设备材料的防护用包装箱应在安装时方可拆除,不得随意拆除,设备材料的安装场所应经常进行清理,防止二次污染,设备材料的存放场所应垫上道木或木方,防止雨水、泥土和灰尘的污染。

5.8.3.13电焊施工作业时采取适当的遮挡措施,减轻电焊施工作业对设备材料的破坏程度,减小电焊施工作业对镀锌层的破坏范围。

5.8.3.14安装前对设备材料进行校直和校平,确保安装尺寸,减少误差;

切割时严禁正对设备材料,防止产生施工污染,尽量远离安装成品。

5.8.3.15设备材料的组合螺栓必须紧固,且不允许用焊接的方式代替螺栓连接;

不允许用电、火焊在设备材料上开孔,开孔必需采用机械加工;

切口应打磨毛刺。

5.8.3.16在配合阶段时,敷设管路时,保持墙面、顶棚、地面的清洁完整,补铁件油漆不得污染建筑物。

管路敷设完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其它工种在操作时,应注意不要将管子砸扁和踩坏。

5.8.3.17施工用梯子时,不得碰坏土建墙、角、门、窗等,梯脚应包扎物,以防划伤地面并防滑倒。

5.8.3.18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安装矛盾的地方,经过与其它专业协商后再施工,不能乱拆、乱动,避免破坏其它专业管道、设施。

5.8.3.19配合土建的预埋管及管口要封好,以免水和杂物流进管内,影响施工。

5.8.3.20敷设于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

5.8.3.21外墙进户预留孔洞必须封堵严密。

5.8.3.22经常性的进行巡视并安排专人专场进行管理,有效的保证防止偷盗现象发生。

5.8.3.23灭火器一律采用环保确认无害的灭火器。

5.8.3.24施工现场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

尽量减少油品、化学品的泄露现象,

5.8.3.25最大限度防止施工现场火灾、爆炸的发生

(1)、进行消防培训,增强消防意识

(2)、油库、化学品库配备一定数量的环保灭火器。

6.节能减排措施

6.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6.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6.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6.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6.5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合理选用供电电缆截面,减少电缆压降损失,节约电能。

尽量减少供电距离,缩短供电电缆长度。

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现场使用卤化物灯具、节能灯等灯具,严格管理,做到人走灯熄,节约电能。

严禁长明灯、长流水、设备较长时间空转等浪费现象。

6.6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6.7加强修旧利废和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

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作用,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及修复利用。

6.8建立节约施工用电管理制度,节约每一度电能,加大宣传力度,把制度内容传达到每一位施工作业人员施工中合理安排大用电量的时间,压缩尖峰负荷;

采用高效节能的用电设备,如红外线加热装置;

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合理减少输电损失。

6.9配合项目部加强用电单位、用电点的监督检查。

6、现场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为确保施工现场对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能及时做出响应,使其得到有效控制作,保障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特制定本预案。

6.1应急内容:

潜在隐患和紧急情况

产生的后果

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

1人员伤亡

2设备、地面损坏

漏电

1人员触电事故

2火灾事故

火灾、爆炸

1造成人员伤亡

2物资、产品受到损坏

狂风、暴雨、大雪天

1大型起重机械倒塌

2高空作业发生危险

3造成交通事故

4发生漏电事故

5造成设备、物资运输阻塞

6影响工程正常进行

突然停电

1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2对正在进行的混凝土浇灌,大件吊装带来危险

毒、中暑

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机械设备事故

1造成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2对人身造成伤害

3对其它物资、产品造成损坏

交通事故

1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2对物资、财产造成伤害

6.2成立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6.2.1组长:

刘涛

职责:

负责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协调工作。

6.2.2副组长:

王兴陶

负责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配合组长对外联系及对内管理。

6.2.3成员:

闫吉安赵增平贺佳伶李海松杨迪

负责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在组长(副组长)的指挥下稳定职工队伍、保障工作次序,提供物资的供应及其他工作。

6.2.4应急机构办公区域:

国峰项目部集中办公室(电建四公司电气现场办公室)。

6.2.5应急机构联系方式:

刘涛电话:

663174(集团小号)

6.3应急工作步骤:

6.3.1当接到当事人和发现人报告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以下程序组织抢救:

6.3.1.1组长联系机构成员在指定时间、地点集合,便于机构运作。

6.3.1.2组长要组织现场人员在指定人员的安排下进行自救、疏散人员、停止作业、保护现场或伤者具备运送条件时及时运送。

6.3.2当事故的事态不以控制和妥善处理的,应立即请示项目部领导,请求外援参与处理,并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有序进行。

6.4报警步骤:

6.4.1一旦出现险情,发现人应立即利用现有设施进行自救,同时报告当班负责人,组织现场救护。

并安排专人利用对讲机、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立即报告安监科、保卫科。

6.4.2报警时要准确报告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情况及报告人姓名、电话等联系办法。

6.4.3如要害部位有重要电器设备,除按规程要求和操作程序切断电源,利用现场所配备的设施进行扑救,控制势态蔓延;

同时报告主管领导和保卫科、安监科增援。

6.5主要应急措施

6.5.1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6.5.1.1发生人员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后,先判断人员受伤情况,如果只是表皮轻微受伤或患者本身并无明显感觉,可立即送往职工医院进行治疗和检查。

如果伤者有明显大量出血,并发生昏迷,不得随便抱起或乱动,应先将患者放置一个安静、平坦的地方,头部稍微垫起,出血地方临时拿身边衣物堵出,然后打电话及时通知医院或安监科等待救护车辆、担架、医护人员到来进行处理。

6.5.1.2现场其他人员停止作业,注意维护现场治安,进行现场隔离,禁止他人围观。

6.5.2.触电应急措施

6.5.2.1发生触电时,旁边人员不得着急,如果电源开关在旁边先及时断电后,再将触电人员和带电体分开;

如果电源开关不在旁边,应先找较长的绝缘体(如木棒、橡胶棒等)将触电人员和带电体分开,然后将触电人员放置一块平坦、干燥的地方。

6.5.2.2如果触电人员发生昏迷或停止呼吸,现场人员要进行现场紧急抢救。

首先将触电人员的衣物松开,然后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抢救不得间断,直到触电人员苏醒或医务人员赶到现场。

6.5.3火灾、爆炸应急措施

6.5.3.1火灾发生后,除了按照灭火程序进行灭火以外,要注意人员疏散和物资隔离。

6.5.3.2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6.5.3.3掌握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6.5.3.4掌握对易燃、易爆,电器、电缆,油区、油漆等各种火情、火灾的处置方法。

6.5.3.5掌握火场自救的各种方法及在自救时应注意的事项。

6.5.4狂风、暴雨、大雪天应急措施

6.5.4.1当发生狂风、暴雨、大雪天时,应立即停止大型起重机械、高空作业等。

6.5.4.2对遇到暴雨、大雪时,所有运输车辆应停止行驶。

对已经行驶的车辆,也应停靠等候,待天气转晴后再开始行车。

6.5.4.3对主要配电区域,要注意检查,外露电源开关、照明切断电源,防止漏电发生。

6.5.4.4对设备、物资做好保护,防止造成损失。

6.5.5突然停电应急措施

6.5.5.1对突然停电,用电主管部门要立刻查找停电原因、位置,情况大小,落实维修,送电时间。

6.5.5.2如果停电时间太长,影响到现场施工,启动现场备用发电机。

6.5.5.3检查其它施工地点,关闭带有UPS电源保护开关。

6.5.6中毒、中暑应急措施

6.5.6.1发现中毒人员要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告知医务人员中毒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护措施。

6.5.6.2查明毒质来源,进行必要的隔离。

6.5.6.3对中暑人员,按照医疗救护要求进行救治。

6.5.7机械设备、交通事故

6.5.7.1接到通知各应急单位立刻赶到现场,统一听从总指挥要求。

6.5.7.2对区域进行隔离,注意现场其它情况发生。

6.5.7.3首先展开对人员的抢救工作,必要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支援。

6.6纠正和预防措施

6.6.1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理时,要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于以后事故原因分析、调查。

6.6.2对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后,工程管理部和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原因,核定损失,查明责任,制定纠定正措施,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纠正措施经生产副总经理确认后予以实施和验证。

6.6.3事故处理完结后,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评审计划和程序的有效性,并做出修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