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717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35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科版必修一高一化学每课一练试题全册Word下载.docx

5.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

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控制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减轻“酸雨”等危害;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以有效地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6.(8分)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据报道,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土壤中

D.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2)化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科学,它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同时,它也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科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泼上汽油焚烧,浪费能源,并产生污染性气体;

倾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污染;

深埋于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减少污染。

(2)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它的特征体现在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1)D 

(2)创造性 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实用性

7.(10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合成高效缓释化肥 ②研制开发新型药品 ③寻找高效催化剂用太阳能分解水,得到H2作燃料 ④寻找废塑料、废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 ⑤研制人造骨骼、心脏 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请将有助于解决下列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

(5)材料问题________

明确各实际具体措施中的化学因素,分析其化学实质,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化学科学的研究方向对应起来。

(1)②⑤ 

(2)④⑥⑧ (3)③ (4)① (5)⑦

8.(12分)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

请回答。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此变化为________变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

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将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

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能吸收色素使红糖脱色;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5 

(2)吸附性 物理

(3)CH3COOH或醋酸 (4)CH4 CH4+2O2

CO2+2H2O

1.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

B.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

C.品尝物质的味道

D.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观察包括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借助仪器观察。

在化学实验中不可品尝任何物质的味道。

2.[双选题]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变小

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未变

加入Na2O2,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消耗水的同时生成NaOH,因此析出晶体,溶液中Na+数目减少,因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溶剂减少。

AD

3.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能产生沉淀的是(  )

A.稀H2SO4B.NaOH溶液

C.饱和NaCl溶液D.KCl溶液

Na与稀H2SO4反应只生成H2。

与B、C、D三项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H2,由于消耗水,饱和NaCl溶液中会有NaCl晶体析出。

4.[双选题]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

A.稀盐酸B.K2SO4

C.CuCl2D.饱和NaOH溶液

钠遇水或水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故以上四个选项均能满足题干中有气体放出这一条件。

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最后“溶液质量减轻”。

若投入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减轻。

选项A、B中每有23g钠进入溶液均生成1gH2,溶液质量增加22g。

C项中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进一步与CuCl2反应,析出Cu(OH)2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减轻。

D选项中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投入钠后消耗水,析出氢氧化钠固体,溶液质量也减轻。

CD

5.将10.4gNa2O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投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O2的质量为1.6g,则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A.20%B.75%

C.25%D.66%

由生成O2的质量可先求出Na2O2的质量,

2Na2O2+2H2O===4NaOH+O2↑

78           32

x             1.6g

x=7.8g,

混合物中m(Na2O)=10.4g-7.8g=2.6g,

×

100%=25%。

6.(8分)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

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是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验证钠的物理性质及反应的产物,NaOH可用酚酞检验,H2可用爆鸣实验检验,因此还需要酒精灯和小试管。

(1)酒精灯、小试管 

(2)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细玻璃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

(3)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到处游动,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

7.(9分)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及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固体X的名称为________;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题的解答关键要找准“题眼”。

淡黄色固体可能为Na2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此固体Y可能为碳酸盐,气体可能为CO2,然后通过其他信息验证。

(1)过氧化钠 CO2

(2)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O2

Na2O2

8.(13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饱和NaHCO3溶液

除挥发过来的HCl

D

(3)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

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

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反应生成O2

NaOH溶液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管中收集的气体是O2

1.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②实验并观察现象;

③解释现象及得出结论;

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用自来水(以Cl2为杀菌消毒剂)配制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会出现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Na2CO3B.AgNO3

C.CuSO4D.NaOH

Cl2与H2O反应产生HCl和HClO,则配制Na2CO3、AgNO3、NaOH时均会与HCl反应而变质,只有CuSO4不会反应变质。

3.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3

C.FeCl2D.AlCl3

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如Fe+Cl2―→FeCl3,Cu+Cl2―→CuCl2,故排除C。

又由于Cu和盐酸不反应,故A错,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B也错,Al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则D正确,特别注意:

Fe+2HCl===FeCl2+H2↑,2Fe+3Cl2

2FeCl3。

4.[双选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水不易吸收氯气,A项错误;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跑,才可以在氯气之上,B项正确,C项错误。

D项,纯碱水即为Na2CO3溶液,可以吸收氯气,正确。

BD

5.“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右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实验。

实验操作: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右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

2NaCl

由题目信息可知Na和Cl2发生反应生成NaCl固体,对应的现象是火焰为黄色,有白烟(NaCl)生成,为防止空气污染,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

6.(8分)在新制氯水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写出相应的现象及原因。

(1)在氯水中加入镁条,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红布条放入氯水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H2O===HCl+HClO,氨水中存在Cl2、H2O、HClO分子,H+、Cl-等离子,因此与不同物质反应时起作用的成分可能不同。

(1)有气体产生 Mg+2HCl===MgCl2+H2↑

(2)产生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3)布条退色 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

(4)先变红后退色 氯水中有H+,显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其中的HClO使其退色

7.(11分)(2011·

潍坊高一)有X、Y、Z三种元素: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试写出其元素符号:

X__________,Y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分子式:

XZ__________________,X2Y______________。

(3)写出Z单质溶于X2Y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X+Z―→XZ产生苍白色火焰,XZ水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可以猜测X为H,Z为Cl。

又因为X2Y常温下为液体,故猜测Y为O,代入题中再进行验证是正确的。

(1)H O Cl 

(2)HCl H2O

(3)Cl2+H2O===HCl+HClO

8.(11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应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E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的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本题设计了氯气分别与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作用两个对比实验,通过浓H2SO4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而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有使布条退色的新物质生成,说明氯气能与水反应,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事故隐患是Cl2有毒,Cl2易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利用此反应可以除去多余的氯气。

(1)探究使有色布条退色的物质

(2)吸收气体E中的水蒸气

(3)多余的Cl2污染空气、危害实验人员身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B.摩尔是表示物质多少的单位

C.摩尔是既能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的数量,又能表示物质质量的具有双重意义的单位

D.摩尔是巨大数目的微粒集合体,表示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与3.2克S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NO分子的质量为(  )

A.6.4克       B.3.2克

C.4.6克D.3.0克

3.2g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

=0.05mol,n(O)=0.1mol,两者所含氧原子数相等也即所含氧原子物质的量相等,含0.1molO的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m(NO)=3.0g。

3.[双选题]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3g钠离子所含电子数目为0.2NA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17gN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D.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1个Na+中含电子数目为10,则1molNa+中含电子数目为10NA,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电子数目为NA,A错误。

2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摩尔H2中含2molH原子,数目为2NA,B错误。

1个NH3分子中含10个电子,17g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电子数目为10NA,C正确。

NA个O2分子的质量为32g,NA个H2分子的质量为2g,质量之比为16∶1,D正确。

4.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①24g石墨 ②0.7molNH3 ③4.6g钠 ④0.2molH2SO4 ⑤4gHe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①⑤③D.④⑤②①③

石墨和He、Na都由单原子构成,各项中所含原子数分别是:

·

NA=2NA,

②0.7×

4NA=2.8NA,③

NA=0.2NA,

④0.2×

7NA=1.4NA,⑤

NA=NA。

5.15gA和10.5gB完全反应,生成7.2gC、1.8gD和0.3molE,则E的摩尔质量为(  )

A.100g·

mol-1B.27.5g·

mol-1

C.55g·

mol-1D.16.5g·

根据质量守恒,E的质量为(15+10.5)-(7.2+1.8)=16.5g,E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E的摩尔质量为

=55g·

mol-1。

6.(6分)3.2g某物质中含有1.204×

1023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于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n=

=0.2mol,则M=

=16g·

即相对分子质量为16。

16

7.(10分)

(1)1.5molNH3的质量为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个氢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