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84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阳七小校志之研教改科研Word下载.docx

2002年9月,作为省首批新课改实验区,学校开始实施新课改。

全体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

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分析课堂现状,提高教学实效。

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提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业务研修。

学校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学校还根据教研室计划确定了重点教研活动“三定”“四课”评比。

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由周梅校长牵头,教导处具体组织,带领教师学习了备课要求和评课方法、原则,然后,分学科进行比赛,提高了教师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实施。

当年学校的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5月,学校转困生经验获得2002年度市级推荐交流一等奖。

2003年,学校开始推行“三维度教学”,把开设课程、校本教研、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学校各年级组以“怎样上好一堂课”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积极性高涨,创新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同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首届市示范性学校”验收。

2004年春,学校开始进行“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实验。

至2004年11月,学校加大教研力度,注重教法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对课程改革的做法进行,总结、反思,编印成《课改案例反思精选》、《课改沙龙》、《优秀教案集锦》、《探索反思提升》等系列丛书。

开发了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发案例集锦》,极大地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程。

2005年,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更注重切合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有力的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11月,省教育厅新课改阶段性成果展示在南阳举行,七小作为展示验收的分会场,组织了一次大规范的展示,省市区有关教育专家到我校观摩学习。

2006年,结合区教研室的教学常规管理的细则,学校重点抓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效果两方面,并开展作业研究制度,严禁使用规定以外的参考资料,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月,合作型“以校为本”校本教研活动现场会在南阳举行,七小设为分会场,市、各县区业务副局长、教研员、部分学校业务领导等近千人到学校观摩学习。

本次校本教研现场会七小展点活动安排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看学校展板,参观校本教研成果展室,参观学校荣誉室、微机室、仪器室,观看校本教研专题片;

第二阶段,观摩研讨课,其中贾艳梅老师的语文课、李世波老师的数学课、朱枚梅老师的作文课偏重于课例研究、李平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着重进行实践活动研究,范海云老师的校本课主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接着讲课和听课的教师分别针对这几节课进行反思、互助、引领、提升,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第三阶段,观看校本教研成果汇报演出,英语剧、童话剧、课本剧、舞蹈、中英文口语交际等博得了到会领导的阵阵掌声。

最后,各位来宾认真填写“南阳市七小校本教研活动反馈表“,结合我校的校本教研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给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改进的依据。

2007年,学校开始集体备课研究。

同年级同学科的作为研究小组。

语文、数学在校内,一期进行4次(开学初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统一进度,期中考试前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期末对本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其他学科集中到市区的某个学校集体研究,一学期2次,进行校际研究。

9月,在王府饭店举办的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贾艳梅老师的《我的心愿》荣获一等奖。

2008年秋,学校开展课例研究活动。

每个教研组先确定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一课的教学,教研组成员一起通过听课评议这一问题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形成一个结论,并在教学中,再实践,再认识。

最后形成共识,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学年,针对几个问题逐一进行,从而逐步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通过课例研究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0月,省基础教研室将西部小学语文优质课赛事设在南阳举行,学校作为承办单位,共有19个班次500多名学生参与,配合作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让来自南阳各县市区的一千多名教师领略了七小学生的风采。

贾艳梅代表宛城区参加比赛,她所作的《你,浪花的一滴水》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专家的好评。

2009年春,学校继续深入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每一个教研组都做了详细的课例研究记录。

4月,学校聘请教研室段天才书记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春期,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刘欣等到茶庵乡进行支教帮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两校教师进行了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两校教学教研的开展。

9月,原十八中归属七小,270多名学生和8位教师成为七小的新成员,学校又调入一批新教师。

学校开展了“新教师展示课”活动,通过组内试讲、组员互评,领导参与听课指导评课,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了各年级组的教研工作的时效性和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教学改革

1960-1963年,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凯洛夫教育学和普希金教学理论为准,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理论,采用苏联“五环”课堂教学法,记分标准按“五级分”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系统地进行教学。

这一时期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强调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图片以及形象化语言等各种直观手段,但由于教研组涣散,缺乏认真要求,形成教法上的落后与保守,沿用“注入式”“满堂灌”等不考虑教学效果与学生接受能力的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964年,批判凯洛夫,普希金教育思想,强调备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政治思想放在首位,取消了苏式教学法,改“五级分”制为百分制。

学校教师在备课时强调结合政治,因而在语文课中,一些教师减弱了基础知识的传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其他学科也同样政治挂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大减少。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教学以社会为课堂,学校师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和校园劳动,有时,也请贫下中农到学校讲课。

这个时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被忽视。

1972年后,课堂教学开始注重知识讲解,但是,随着反所谓“智育回潮”,教学工作又陷入混乱之中。

1977年后,国家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学校又开始重视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注意研究考试动态,加大学生作业量,但课堂教学基本沿用的仍是“满堂灌”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传授,不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1983年,市教研室要求各学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强调集体研究,根据学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教改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1984年,学校派五、六年级部分语、数教师到郑州、洛阳等地学习,回来后传授教学经验,引领教师实现从以单纯传授知识向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向的转变。

1986年,学校在认真总结前两年教改的基础上,提出“以纲扣本、狠抓双基”和课堂教学“少、精、活”的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满堂灌”的现象,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

1988年,在“三个面向”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教革之风渐浓。

学校抓住时机,积极组织教师四次到荆门学习“学导式”教学法,并在学校语文、数学学科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课堂教学效果,中原厂、川光厂等单位先后到学校学习取经。

1991年后,学校教学改革进一步铺开,在阅读教学上,学校使用了“八字教学法”,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此教法起源于南京育才学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语文学习的的实践性。

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使用此法,效果也不错,学校的“八字教学法”经验材料曾在南阳地区进行交流,深受好评。

在作文教学上,学校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了“五环作文教学法”实验。

此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准备—指导—写作—评议—修改。

学校教师采用此方法后,效果明显,周梅老师在南阳地区作文观摩会上的作文课深受好评。

1996年,在宛城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推广使用了“青浦经验”教学法,教师运用“情感意志原理、反馈原理、活动原理、尝试原理”进行教学实验。

通过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课堂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998年后,学校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了情景教育、赏识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模式实验。

在改革和实验中,学校强调百花齐放,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师的教改示范课多次获省、市、区奖。

2000年,学校注重教研工作对教学工作的指导。

教研组定时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备课、说课,要求统一知识点、统一进度,实现资源共享、教法学法共享,注重教法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索。

2001年,学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抓教学领导深入到班级听课、评课。

包年级组领导深入指导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002年,9月,作为省首批新课改实验区,学校开始实施新课改。

全体教师参加新课改培训。

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删除繁难偏旧的传统知识,增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

语文使用的北师大教材,内容由“单元式”改为“单元主题式”。

过去的政治、历史、地理、科学被整合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2003年,课堂教学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结合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实施过程性管理。

奖惩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004年,学校加大教改力度,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

倡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效果。

2005年,学校的教学改革更注重于适应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更有活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校本教研活动,更注重切合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006年,按照国家规定,新生入学由原来的6岁零8个月,更改为6周岁,对学生进行早期开发教育。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倡导教师进行个人尝试、试验,摸索教学方法,积累经验,以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同年,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安全课教材、健康教育课教材,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得到深化。

同年,在东方红影剧院举办的市作文改革研讨会上,范海云老师的示范课受到好评,周梅校长代表我校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7年,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秋期,市教育局在中原技校举办的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我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得到了市教育专家的好评。

5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山东省平县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三三六”教育模式,回校后教师写学习心得,在教学中实践、推广,进行教改实验。

2008年至2009年,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给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个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其间,学校连续荣获宛城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

第三节教育科研

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始于90年代中后期。

1997年春,根据省教研室安排,在《小学教学》(2000年改为《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副主编、党支部书记李捷的指导下,组织了以李彦虎校长为组长,以王新红、张国成等同志参加的课题实验小组开始进行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验》研究,1998年秋,编写的《素质教育丛书》由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分获省、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年春,根据省教科所安排,我校开展了《21世纪教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实验。

李彦虎校长为组长,周梅、王新红、张国成等同志为成员,并于同年春开始实验。

2000年春,根据学校口语交际情况,决定进行《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实验研究》聘市教研室龚爱萍老师为顾问,学校成立了实验机构,并确定一年级四个班为实验班。

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活泼地发展。

同年秋,学校《小学口语交际实验研究》在全市科研会上交流。

2000年秋,学校在数学学科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思维研究》实验,在高年级语文学科进行了《构建“一地两翼”战略,实施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两项实验周期为两年,2002年结题。

2000年,学校设立教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给每位教师购置教育理论专著,统一组织学习,组织教师撰写论文,交流心得。

组织各年级组申报教科研课题。

2001年8月学校以李彦虎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历时两年研究的《二十一世纪河南教育及教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2年4月,市教科所、市教研室,在市党校举办教育科研培训会。

王新红校长在会上做了引领性发言,《“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验方案》300余份,被分发给全市各县到会的教师进行学习。

2003年,实行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形成经常化、制度化。

如,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中都有相应的内容。

将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实绩纳入《目标管理评价方案》。

2004年,教育科研阶段性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已经成型,学校形成更具活力的教科研网络,提高课题立项的质量内涵,使课题更具有操作性、时效性、创新性,成果更具有可比性、借鉴性。

2005年,教学科研更关注适应教学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开展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技术、教育信息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倡导科研型教师,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同年,《小学作文评价研究》课题立项为国家级研究课题。

2006年,学校的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究,成为科研型教师的思想,促进建立学习型学校。

教师的教学工作、专业学习、教育科研有机结合。

3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和评估研究》的子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研究》省级立项。

2007年至2008年,学校承担市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7个。

这些教育科研成果有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9年,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给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个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总结出了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上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月,学校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实施新理念新课改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附表

(一)教学教研成绩一览表

时间

获奖称号

授奖单位

1985年

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市教育局

五年级教学教研组获“先进教研组”称号

1986年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获“先进教研组”称号

1997年

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区教研室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全国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

全国语文研究会

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区教委

教学质量评估自然社会学科第二名

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

教育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区教委、卫生局

2003年

古诗文诵读全国优秀学校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古诗文全国组委会

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

省教育厅、电化教育委员会

南阳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教学教研工作先进单位

区教体局

2004年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实验学校

全国第十届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宛城区组委会

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

教育部小语研究会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省教育厅、电教委

2005年

河南省青少年科技示范学校

省教育厅、科协

2004-2005年小学调研质量先进单位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方案活动优秀组织奖

团区委

第三届南阳小作家杯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

市作文指导报杂志社

2006年

全国故诗文诵读经典学校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

全国青少年“读书精神代代传”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全国教材教学示范基地

北师大出版社

全国作文名校

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教育编辑部、中华少年作家协会

“中华魂”教育活动团体优胜奖

河南省“中华魂”活动组委会

全市多主题系列化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市教研室

南阳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南阳市教育局

中华美德竞赛活动组织奖

教育教研先进单位

2007年

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

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

河南省教育学会

南阳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南阳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

市教育局、市语委

教师培训管理先进单位

新课程教学先进学校

校本教研工作先进学校

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

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省教育厅

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教科研先进单位

市教科所

青少年机器人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

市青少年活动领导小组

教材教学示范基地

2009年

最具变革价值学校

省教育时报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河南“教育名片”联盟成员

附表

(二)学校近年来科研成果一览表

科研课题

科研时间

小组成员

科研成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997——1999

李彦虎王新红

张国成赵鑫

李炳虎胡文丽

王静施东

河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21世纪发展战略与研究》

2000---2001

周梅张国成

万晓艳朱玫梅

赵鑫

河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教学应用题思维研究》

2000——2003

王新红赵鑫

胡文丽施东

省立项

《构建“一地两翼战略”实施素质教育》

2000——2002

李彦虎周梅

张国成黄文

万晓艳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实验研究》

齐长英赵猛

胡彩霞李平

《导学助探自主学习》

2003--2005

刘欣、施东、毕春丽、杨晓丽

省立项,未结题

《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

2004-2006

周梅、徐辉、胡继红、贾艳梅、黄文

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

《小学生写作赞赏—建议式评价研究》

2004--2007

李彦虎、周梅、

黄文、朱枚梅、

贾艳梅、胡继红

省立项

《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2005--2007

万晓艳、王继选、刘晓昆、王丽、王冰霄

市立项,未结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李新功、杨晓丽、施东、王静、李亚哲、刘晓昆、曹珂立

“十五”规划课题:

《不同类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目标、途径方法和评估研究》

2005--2006

李彦虎、周梅、王新红、张国成、黄文、朱枚梅

市教育局一等奖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6--2008

齐长英、胡彩霞、李平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王金丽、万晓艳、曲雅娟、吴晓岩、王丽、张万贵

《校园暴力的心理诱因研究》

赵鑫、范红梅、张珂、王冰宵、王阁、张帆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

毕春丽、陈文平、贾艳梅、付明河

《如何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

李世波、杜春兰、陈险峰、常军、刘明勤、李富珍

《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的构建》

惠永清、马春阳、张洪范、赵云玉、刘文英、方东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