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721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设施落后;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犯罪率升高;

环境破坏等。

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7人)的3倍多。

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腾冲——黑河。

以东稠密,以西稀疏。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干栏式木楼(苗族、彝族也有);

藏族——集体舞(锅庄舞)、藏历年、藏药、藏医;

哈萨克族——冬不拉;

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汉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

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坝子”)。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

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北侧

南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昆仑山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秦岭

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为60%,其中近一半是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山地、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

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节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活动积温),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第三节河流

一、众多的河湖

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在外流区,基本上是淡水湖。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内外流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接200mm等降水线。

此线以西、以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水源

汛期

水量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

外流河

天然降水

南方长,北方短

南方大,北方小

南无,北有

黄、辽、海河大

内流河

高山融水

7~9月

很小,中下游常断流

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

蒸发、渗漏、灌溉。

◇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怒江属于印度洋外流区,其他外流河大多数都属于太平洋外流区。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二、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黄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少,干流水量变化显著,水量极不稳定,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的“黄”是黄土高原的土。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因为下游的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到水底。

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也是因为“地上河”,其他河水流不进去。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

源头至河口为上游;

河口至(旧)孟津为中游;

孟津以下为下游。

上游可以用来发电、灌溉(宁夏平原被称作“塞上江南”);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易决口,形成水灾(被称作“中国的忧患”)。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原因:

自然原因——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治理方法:

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上游】开发水力资源,梯级开发;

【中游】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大堤,植树护堤。

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三、长江的开发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叫沱沱河),注入东海。

它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

源头~宜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中游:

宜昌~湖口(支流众多,多调节水量的湖泊,可灌溉、航运);

下游:

湖口以下(江阔水深,四季通航)。

长江的水文特征:

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

长江的水能资源:

水量大、落差大。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自源头至宜宾,三峡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治理方法:

裁弯取直),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的能力。

长江的防洪工作非常重要,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自然——降水丰沛,三股洪流同时涨水;

人为——湖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下面的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第三节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在自然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还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要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的“地大物博”※:

方面

世界排名

人均地位(↓不足)

陆地面积

第三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已探明矿产资源总值

世界平均水平的1/2↓

耕地面积

第四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河流年径流量(水量)

第六

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森林面积(木材)

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多。

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应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殊的纪念日: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点: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主要是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且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合欠佳(耕地北方60%,南方40%;

水资源北方20%,南方80%)。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不大,现有的耕地有一部分需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中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可利用土地)可利用草地34.48%,林地31.86%,耕地12.68%,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5.26%。

(难利用土地)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15.72%。

二、地区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度很高。

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问题:

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的污染。

策略: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并且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占80%以上,北方不足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现象最为严重。

从时间分布看夏秋季水资源较为丰富,春冬季相对不足

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长江)和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缓解天津缺水)、引黄济青工程(解决青岛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是严重的水污染。

解决途径: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用水——废弃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

推广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减少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降低消耗用水,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用水——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节水标志(绿色的标志,不是黑色):

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原始运输方式:

手提肩扛。

古代运输方式:

马、马车、船。

现代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被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

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南北向铁路线

(五纵)

京沪线(北京—上海)

东西向铁路线

(三横)

京包线(北京—包头)

包兰线(包头—兰州)

京九线(北京—香港)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京广线(北京—广州)

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陇海线(兰州—连云港)

焦柳线(焦作—柳州)

沪杭线(上海—杭州)

浙赣线(杭州—株洲)

湘黔线(株洲—贵阳)

贵昆线(贵阳—昆明)

宝成线(宝鸡—成都)

成昆线(成都—昆明)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

交通枢纽的类型:

单一交通运输枢纽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株洲——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包兰线。

成都——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飞机

汽车

火车

轮船

运价

最贵

较贵

较便宜

最便宜

运速

最快

较慢

较快

最慢

运量

最小

较小

较大

最佳选择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且数量不大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火车由专列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不能水运就用火车)

特点

速度快,价格高,受气候影响大

机动灵活,“从门到门服务”

行程固定,风雨无阻

受气候影响大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

产品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

林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叫做林业。

产品包括木材、苗木和水果。

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

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叫做畜牧业。

产品包括牛奶、牛羊肉、动物皮毛等。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

农业部门

畜牧业(主要)、种植业

种植业、林业、渔业

分布

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牧场”)、新疆(“山地牧场”)、青海、西藏(“高寒牧场”)四大牧区;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方与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大豆、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而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两种小麦以长城为界。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分布)、棉花(新疆南部【长绒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后三者属于经济作物。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宜粮则粮”(平坦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宜牧则牧”(降水较少、牧草丰富的地区)、“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工业的定义:

工业生产主要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条件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工业的分布

工业的空间分布(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中国硅谷北京的中关村中国的光谷湖北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