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909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D

【解析】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

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

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故选D。

6、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7、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决定因素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

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教育。

选D。

8、“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

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句话表达的课程的目标是

()。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解析】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

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

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显然,题干描

述的课程目标属于行为性目标。

9、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是()。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信任学生

D、严格要求学生

【解析】只要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0、教育工作者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同事合作,将班级实际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叙事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调查法

【解析】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

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11、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

领域。

教师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者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12、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赵老师就为自己定下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

她认真学习优

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优秀,这表明了赵老师能够做到()。

A、诲人不倦

B、关爱学生

C、勤恳敬业

D、治学严谨

【解析】赵老师在工作中认真努力,不断提升自我,说明赵老师勤恳敬业。

13、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整合

D、课程实施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4、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教师培训》

C、《学校质量》

D、《今日之教师》

【答案】A

【解析】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

提出: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故选A。

15、张强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

由此判断,他

进入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解析】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可改变的,而把它

看作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16、临近六一,高高兴兴地去接孩子放学,李女士却撞见孩子遭老师呵斥而流泪的场景。

另一位家长的“善

意提醒”让她恍然大悟:

“一定要给老师送礼!

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

”面对这样的

行规,下列教师行为不正确的是()。

A、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B、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讲清其中利弊关系

C、抵制各种诱惑,和家长保持健康的教养关系

D、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可以接受家长送的礼物

【解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

取私利。

但学

17、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责任。

A、直接

B、相关

C、一定

D、相应

【解析】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18、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1980年颁布的。

《教育法》是1995年颁布的。

《教师法》是1993

年颁布。

《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

19、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2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解析】教师威信主要有两种:

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其中,信服威信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能力、人

格魅力等建立的威信,这是最值得提倡的。

21、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解析】形象联想即把头脑中的栩栩如生而又奇特的形象与眼前要记忆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增强记忆

的效果。

22、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性课、隐性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出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学校,并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学校(校本)课程。

23、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指导功能

【解析】“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是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目标导向

作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24、《论语》中记载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性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解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是循循善诱原则,即疏导性原则。

导性原则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5、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

26、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A、优

B、良

C、中

D、差

【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

年)内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评定的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

别,但“差”等应慎用。

27、信息保持时间在2~20秒之间,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瞬时记忆

D、感觉记忆

【解析】从时间持续长短来判断,瞬时记忆一般在一秒以内,一秒以上一分钟以内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时间超过一分钟直至几天或数年,甚至终生不忘。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既不教学语言文字是()。

A、地区方言

B、文字

C、汉语言文字

D、普通话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

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选C。

29、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研究表明:

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

年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境与教育。

30、《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

A、国防教育

B、纪律教育

C、纪律和法制教育

D、法制教育

【解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

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31、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

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

A、泛化

B、分化

C、具体化

D、一般化

【解析】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做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

做泛化。

32、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解析】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

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

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者高度相似。

33、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表现在于()。

A、热爱学生

B、学而不厌

C、钻研教学

D、热爱劳动

【解析】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34、下列不属于教师团结协作基本原则的是()。

A、同行相尊

B、取长补短

C、主动交往

D、相互指导

【解析】相互指导不属于基本原则。

35、下列不是选择研究课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有价值

B、有新意

C、可行性

D、宽泛

【解析】选择研究课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有价值,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必须明确具体,必须新

颖,有独创性,必须有可行性。

36、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和方法是()

A、人身罚

B、心理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解析】申诫罚是教育行政机关对违法相出方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定损害以示警诫的

行政处罚。

又称为声誉罚或精神罚。

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

37、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鹤琴

D、杨贤江

【解析】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8、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

A、思维

B、判断

C、运用

D、理解

【解析】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39、“藏息相辅”的含义之一是主张()。

A、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正课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解析】“藏息相辅”出自《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40、下列教育学家中,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强调了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1、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

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

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可以依法向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县教育

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42、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3、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

A、转变学生观

B、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C、转变教育观念

D、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解析】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

44、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A、努力

B、难度

C、能力

D、运气

【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能力稳定;

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

不可控;

能力不可控。

4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A、自我归因感

B、自我期待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46、将学习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并列出提纲,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

结构合理化。

列提纲就是一种常用的组织策略。

4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学生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

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48、课外活动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教师的主导型

C、家长的配合程度

D、内容的合理性

【解析】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精心组织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

动性和主体作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关键。

4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

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

与技术教育。

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50、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常常躲避困难,面对困难便焦虑不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足上,并轻易放弃努

力,在行为之前就宣布自己的失败,这表明自我效能感会()。

A、促使人们选择行为

B、促使人们付出努力

C、影响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D、成为行为的产生者和预告者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们的情绪反应会由认知

反应所引起,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不足与潜在困难上的学生,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消极情绪反应。

消极的情

绪反应显然又会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51、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

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这句话涉及的教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原则

D、疏导原则

【解析】这句话意思是:

大体上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如同草木刚开始萌芽,舒朗畅适

就枝条发达,毁坏阻挠就衰败萎缩。

现在教育儿童,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展,如此内心喜悦,他

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

这体现了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

52、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解析】尼斯比特在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的六种学习策略中,"

监控"

的功能是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

比。

53、()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

要求,是编写教学科目和老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标准。

C、教学目标

D、课程时间

【解析】课程标准又名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

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

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也是衡

54、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解析】守恒是一种认知格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术语。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是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

之后的重量没有改变,这说明儿童思维具备了守恒性。

55、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和沮丧,这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56、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欲发言时先举手,这是()。

A、课堂提问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

B、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C、与教师个人好恶有关的行为,不宜统一要求

D、激励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解析】教学需要一个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常规管理是保证这种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常规

是被广大的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

题目中所描述的行为属于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

于稳定课堂秩序。

57、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知识,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

了的认识过程,这是指学生认识的()。

A、交往性

B、间接性

C、教育性

D、直接性

【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

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58、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A、教育学硕士

B、教育硕士

C、教育心理学硕士

D、教育管理硕士

【解析】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八条规定:

“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

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故选B。

59、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