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933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人教版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单元检测创新文档格式.docx

C.酒精发酵接种的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D.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B

【解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

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至少包含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酒精发酵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酒精发酵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4.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D.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解析】平板划线法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只能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进行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5.(2015年江苏)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解析】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

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

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6.(2015年上海)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D.d为对照

【答案】A

【解析】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

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与b处相当,A错误;

b处透明圈不规则,可说明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B正确;

c处的与d处相同,说明c处抗生素无效,C正确。

7.(2014年天津)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答案】C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A错误;

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质H可杀死MRSA菌,B错误;

本实验缺少2μg/mL的对照组,C正确;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8.(2015年江苏)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黏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上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__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__________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量与活性 ① (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解析】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需要用酒精灯灭菌,培养皿用于盛放培养基培养细菌,无菌水做稀释的溶剂,此处唯一用不到的是显微镜。

(2)在涂布平板时,要取少量菌悬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因为如果滴加菌悬液过多,菌悬液就会堆积在培养基表面,会影响分离效果。

(3)在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如果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就很容易使棉塞受到污染,因此,需要用无菌的酒精棉球将试管口擦拭干净。

(4)因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且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反应。

所以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的有透明降解圈的是纤维素被降解的结果,降解圈大小由纤维素酶的活性和量决定。

图中菌落①的降解圈最大,因此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5)考虑到人工瘤胃的发酵过程会使发酵液酸性增加,温度升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温和低pH条件下J4菌株中的纤维素酶的活性较高,因而该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9.(2014年新课标Ⅰ)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成__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培养基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乙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用含有刚果红的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由于纤维素被分解,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培养基甲未使用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含有纤维素和刚果红(CR)的培养基可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0.(2014年新课标Ⅱ)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

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

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溶解氧 营养物质

【解析】

(1)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可依据是否产生菌落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效果是否理想。

由样品中菌株数计算公式(C÷

V)×

M得,1mL水样中菌株数为(38÷

0.1)×

100=3.8×

104,故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

107。

(2)利用接种环接种时,接种环需灼烧灭菌。

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可以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故培养后产生的菌落应随机分布在培养基表面,即B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液体培养基通过振荡可提高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细菌的生长速度。

11.(2014年四川)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

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

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__________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

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氮源和无机盐 筛选出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

(2)细胞分裂素 母液 (3)接种环 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

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使用选择培养基是因为它是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和增殖,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和增殖的培养基,该实验所用培养基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和增殖。

(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整二者的比例可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MS培养基的成份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

(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

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划线却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种环在灼烧后未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

(4)题中实验将取得的菌种培养液过滤后离心,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菌种能产生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

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处理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12.(2015年河南开封第二次模拟)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成分如左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

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15g

溶解后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的,该菌属于______。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在实验过程中:

①培养基、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吸管;

③瘤胃中液体。

其中需要灭菌是______(填序号)。

(4)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甲同学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取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5)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目的菌”后,加入指示剂后变红色,说明“目的菌”能分解尿素。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菌落数

>

500

367

248

36

18

(1)筛选目的菌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异养型

(2)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稀释涂布平板(平板划线)

(3)①②

(4)①②③

(5)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6)106或105

(1)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使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因缺少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该菌属于异养型,需加入葡萄糖等有机碳源。

(2)目的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氮源来自尿素,碳源来自葡萄糖;

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需要震荡培养,固体培养基上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

(3)为了保证培养物不被污染,对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和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要进行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要进行消毒。

(4)由题意可知,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获得的菌落数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是采用的土样不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培养基被污染,或者是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无菌操作。

(5)尿素被分解尿素的细菌氧化成氨气,氨气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指示剂酚红变红,因此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

(6)观察并统计菌落数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进行统计,故应选106或105倍的稀释倍数比较合适。

1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下图甲、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甲所示的是制备固体培养基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之一,它称为__________,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找出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倒平板 温度 pH(或填氧气、无菌等,答案合理即可,顺序可调乱) 

(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G→F→E→C→D→H C D

(1)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倒平板,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还要考虑温度、氧气、pH和无菌操作等一系列相关条件。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因此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若有则说明培养基已被污染,应重新配制培养基进行实验。

(3)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G→F→E→C→D→H;

图乙中两处错误的操作是C——未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D——将第5区域内的划线与第1区相连。

14.(2015年内蒙古包头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

如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__________生物;

从培养过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进行__________呼吸。

(2)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用7.5%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__灭菌。

(4)经过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____________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核 有氧 

(2)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平板划线法 灼烧 (4)周围存在透明圈 设置不加鲜奶其他操作均相同的对照组

(1)名称中凡是有“杆”“球”“螺旋”“弧”的往往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振荡,可知能进行有氧呼吸。

(2)含NaCI的肉汤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用7.5%NaCI的肉汤培养基的目的是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用固体培养基纯化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该过程中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4)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因此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为排除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给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

15.(2015年北京东城区联考)耐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