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171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docWord文件下载.docx

3.2土地利用布局现状评价2

3.3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现状评价4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5

参考文献6

致谢6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以适应社会经济大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数量从1986所增加到2006年的2568所,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在校学生人数由800万增加到2300万,为解决高校扩招带来的校园土地紧缺问题,全国各地大规模兴建大学城,占用了大量土地。

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我国各项建设中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而很少涉及高校校园土地利用。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有三种评价类型,分别是“投入—产出”、“经济—社会—生态”、“集约—高效—协调”【1】。

大多数学者从“投入—产出”方面研究,更加注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

高校校园用地主要属于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科教用地,应更注重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因此有必要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综合反映高校的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高校作为城市的主要科研教育场所,其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传授知识与研发科技。

因此,高校土地集约利用度可理解为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同时满足师生生活与教学需求的土地使用强度。

由于师大(一校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并不是在一次性的整体规划设计下完成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建的。

近几年随着师大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校内土地资源明显不足,用地紧张成为制约师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师大一校区现有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综合反映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山西师范大学校园土地集约利用对策,这对于我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规划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区概况

山西师范大学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山西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作为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是山西省五所老高校之一。

1964年,扩建并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成为与山大、工大、医科、农大并列的省属五所老牌重点大学。

1984年,正式命名为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目前由3个校区组成,一校区为主校区,二校区为现代文理学院,三校区为体育学院,占地面积总计142公顷,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4000余人。

其中一校区占地面积约33.4公顷,在校生数18870余人。

3师大一校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3.1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评价

通过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各类用地的数量与比例关系能够反映一地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对于高校土地的土地利用分类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按照2007年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8.10),根据山西师大一校区土地利用现状选取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用地六大一级类分类(见表1)

【2】。

表中数据是根据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实地测量师大校园的CAD图计算而来。

一级类

二级类

面积(m²

百分比(%)

总计

04草地

042人工牧草地

58653.67

17.55

05商服用地

052住宿餐饮用地

053商服金融用地

3808.60

6208.90

1.27

2.08

3.35

07住宅用地

071城镇住宅用地

52100.09

17.45

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3科教用地

084医卫慈善用地

085文体娱乐用地

086公共设施用地

087公园与绿地

30186.45

2192.20

48354.67

6863.25

54642.53

10.10

0.73

16.18

2.30

18.29

47.6

10交通运输用地

103街巷用地

34148.95

8.08

10.08

12其它用地

121空闲地

13059.26

4.03

334663.86

100

表一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土地利用分类状况【2】计量单位:

注:

表中所计算空闲地包括建筑物房前屋后等已硬化土地。

经分析可得,师大校园一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共涵盖了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6种一级类和11种二级类。

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相对均衡合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总面积的47.6%,其次是草地、住宅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分别为17.55%、17.45%及10.08%,占地面积较小的是空闲地和商服用地,分别为4.03%与3.35%。

科教用地比例明显偏低,住宅用地比例较低,土地利用结构相对不合理。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教育是其主要职能,教书育人为其主要目地,因此高校的校园土地利用应适当扩大科教用地,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

3.2土地利用布局现状评价

根据师大一校区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与其它学校的功能分区经验,按照功能的不同将师大一校区划初步分为六个功能区,依次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后勤管理区和休闲游憩区(见图1)

【3】。

各功能区分布错落有序,互不干扰,形成有机整体。

图1师大一校区功能分区图

校园的中心区为教学科研区,位于校园东部。

从校园正门即东大门入口,主要由1至8号教学楼、图书馆、巨人广场、科学会堂及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组成。

整个区内布局紧凑,各建筑物间距离适中,方便学生上课,实验、借阅图书以及教师教学办公,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此外,位于校园北区的9至12号楼也属于教学科研区,周围有莳英园、毓秀湖以及大片草坪,整体环境优雅、恬静,特别适合学生学习。

教学科研区以南为体育运动区,主要有操场、教职工活动中心、体操馆、球类馆、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篮球场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场地。

此区位于教职工生活南区、教学科研区及学生生活区之间,非常方便学生与教职工的日常体育锻炼。

整体上来说体育运动区的各场地利用率高,仅区内的灯光球场与门球场占地面积较大但利用率低,如灯光球场一年只利用一两次,场地利用效率低。

学生生活区位于教学科研区的西侧,由五栋学生公寓、世纪港湾、学府超市等构成,主要供研究生住宿(本科生的住宿位于校外的新松、华盛小区)。

该区毗邻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与后勤管理区,为学生的学习、锻炼等日常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此外这一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充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

位于校园南部与北部的南区(16栋)与北区(9栋)教职工住宅区构成了教职工生活区。

该区内主要建筑物为4层至6层楼房,配有少量生活服务设施,楼房密度大且楼间距较小,绿化率较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师大教职工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停车位并没有停车库,大部分的车辆只能停在道路两侧,造成学生上下课期间道路拥挤问题,同时也影响了校园美观。

这一区内的另一问题是部分楼房建设年代较早,空置率高且占地面积较大,如每栋楼前的小平房储物间现在多废弃。

因此对于教职工生活区的改造与规划可从提高楼层面积,改建旧楼,利用地下空间等方面入手,提高此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率。

后勤管理区紧邻学生生活区与教职工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南位置,主要由校医院、离退休处、学生餐厅、物业中心,澡堂、开水房、水电中心、学生会与居委会等组成,有利于满足学生与教职工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但该区整体占地面积较大,有两处占地面积较大的平房,这对于师大相对紧缺的土地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可在以后的校园规划中适当调整该区的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莳英园位于师大校园北部,是在原临汾市公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属于休闲游憩区。

莳英园占地五万多平方米,园中有毓秀湖、亭台楼阁、以及竹林与大面积草坪,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景色优美,是教职工与学生课余休闲的主要场地。

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较高。

整体来看,师大一校区校园功能区分布明显协调,布局合理紧凑,各功能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土地利用功能充分化。

其中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休闲游憩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而后勤管理区与教职工生活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潜力大,在以后的校园规划中可以考虑加强这两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

3.3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现状评价

3.3.1评价指标

参考相关文献,在结合师大一校区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以下五个指标作为高校校园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校园建筑容积率(见表2)

【4】【5】。

其中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为负相关指标,其数值越大,集约利用程度越低,校园建筑容积率为正相关指标,其数值越小,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3.3.2评价方法

鉴于统计数据的可取性及评价的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发布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试行)

【6】,通过计算分析师大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评价指标标准化公式如下:

Si=

(1)

式中:

Si—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ti—i项指标的合理值(本文选用我国高校平均值);

ai—i项指标的实际值。

经计算得到师大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如下表2所示。

表2师大一校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计量单位:

/人

评价指标

我校实际值

我国高校平均值【4】

标准化值

生均占地面积(m²

/人)

生均建筑面积(m²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m²

生均宿舍面积(m²

校园建筑容积率

19.72

14.30

2.16

2.89

0.72

67.04

32.1

18.1

10.1

0.63

0.71

0.55

0.88

0.70

-0.14

根据标准化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我校实际值与我国高校平均水平值之间的差距。

其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的标准化值最大,表明师大一校区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与我国高校平均值差距最大,问题最大。

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宿舍面积标准值分别为0.71和0.70,差距也较大。

生均建筑面积标准化值为0.55,以上四指标均超过0.5。

仅校园建筑容积率为-0.14,超出我国高校平均水平值,这说明师大一校区各指标除校园建筑容积率较高外,其余四项指标均较低。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得出师大一校区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尽管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基本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需求,但土地利用结构相对不合理,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文体娱乐用地和公园用地比例偏高,分别占到总面积的16.18%和18.29%,而科教用地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面积的10.10%,这对于在校师生数18870余人来说,学习工作可利用场所远远不足,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同时校园绿化率也较低,草地占总面积的17.55%。

空闲地比重偏低,表明校园待开发土地资源短缺,这将会制约师大一校区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

二是在土地利用布局方面,虽然师大一校区校园功能区分布明显协调,布局合理紧凑,各功能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但各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一,各功能区内部布局尚不尽合理。

如上所述,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休闲游憩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而后勤管理区与教职工生活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低。

教学科研区各建筑物布局合理紧凑,高低错落有致,而后勤管理区的建筑物则多分散布局,多为平房且有大多空闲地,土地粗放利用问题较为严重。

教职工生活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在部分楼层建于80年代,楼层偏低且空置率偏高,目前南区楼房需加固防震,亟待改造。

同时,校园内缺乏停车场,不仅教师停车困难,学生也停车拥挤,校园用地明显紧张。

三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上,师大一校区的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远远低于我国高校平均水平,这与科教用地所占比重低的结果相一致,充分说明师大一校区教学行政用地严重不足。

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宿舍面积以及生均建筑面积的数值也偏低,用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硬件资源不足,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师大一校区位于临汾市西南部,东门即正门位于临汾主街道贡院街尽头,西门外为西关村、滨河路,南门前是五一西路,北门对面为市政府大楼及临汾一中。

从师大一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要解决校园用地紧张问题,不能靠外延式的征地占地方式,只能是在现有土地基础上,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首先,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

适当增加科教用地,如增加建设实验楼,一方面能解决师生实验场所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师大科研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于低层次的教学楼可通过改扩建为高层建筑来增加单位教学用地上的利用效率。

另外,提高校园绿化率,适当增加草地比例,建设生态校园。

其次,整合各功能分区内部,实现土地利用综合化、充分化。

后勤管理区各建筑物布局分散,且多为平房,土地利用分散,目前,占地面积仅2524.25m²

的学生餐厅,远远难以满足18870名在校学生的饮食需求,学生普遍认为餐厅用餐拥挤。

针对这一问题,可对学校餐厅进行改扩建,向高层建筑发展。

借鉴太原理工大学的智林餐厅,将现有的学府超市、世纪港湾、开水房、澡堂等后勤服务集中到一起,开发建设一栋集餐饮、购物、洗浴、商服等于一体的综合生活服务中心。

这样既节约学生时间,方便学生生活,实现一站式服务,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对于体育运动区的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等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开放场地使用权,开发场地功能。

将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各项比赛在此举办的,这样既避免了实际中学生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又提高土地利用率。

学生生活区的各建筑物布局中,位于世纪港湾与公厕之间的一片小型休闲绿地布局不合理,由于位于公厕前,因此少有人在此休闲游憩,这并未起到其应有的功能。

因此应合理调整此处的土地利用功能。

最后,土地资源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不仅包括地面,还应该包括地下空间与高空。

因此实现向上向下立体空间发展,成为提高有限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方面,通过建设高层建筑,提高校园建筑容积率。

例如,对于教职工生活区的部分楼层实施改造时,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规划高层建筑,满足教职工的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校园土地下层空间,扩大校园用地面积。

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解决校园停车问题;

例如借鉴华中理工大学的地下引力实验室,将地下空间建设为地下实验室用于科学研究。

同时又能将地面绿化,提高校园绿化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教创新型校园【7】。

参考文献:

[1]祝小迁,程久苗,王娟,等.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7(7):

69—75.

[2]袁静沛,沈佳音.基于影像图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0(25):

169-170.

[3]王亮亮,刘耀龙,张爱国.山西师范大学校园(一校区)功能分区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

99—112.

[4]孙国翰.成都市高校土地利用状况及集约利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Z].2004—02—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试行)[Z].2007.

[7]杨治国,张孝金,吴学群.论节约型高职校园绿化[J].科技信息,2009.(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