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286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桩基低应变分析Word格式.docx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2L/AT①

L=1/2CmAtx

式中:

L—测点下桩长(H1);

△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A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的时间差(ms);

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根据波动理论,弹性波在桩身内轴向传播的基本规律由如下方程来表达:

6R二F?

8x③

UR二-F?

ux④

F二Z2-Z1/Z1-Z2⑤6R,8x分别为反射波,入射波应力;

UR,ux分别为反射波,入射波的质点振动速度;

F为反射系数;

Z1和Z2为反射界面两侧介质的广义波阻抗(假设弹性波从Z】介质进入Z2介质)。

从上述③、④、⑤式得出,可以看出反射波相位特征与桩身缺陷的关系(见表),以此可以判别桩身质量。

波阻抗变化状况Z

反射系数

F

反射波,与入射波振动速度变化Ur•Ux

反射波初至、入射波初至

桩身缺陷性质

Z1=Z2

F=0

Ur(Ux)=0

无反射波

桩身完整

Z1>

Z2

F<

同号

同相位

缩颈、离析、夹泥、断裂

Z1<

Z:

F>

异号

反相应

扩径、嵌岩,扩底

三、低应变反射波法对不同类型缺陷桩的判别特征

通过上节理论推理和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一些典型桩实测情况,对各种缺陷桩的判别归纳如下几点

1、完整桩

完整桩实测曲线波形反射很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波较明显,

易于读取反射波列到达时间,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较高。

iVl|

0.45

钱长・

eCO[0連•/»

3809

2001H

设计OJ

C30

1—耳号專二干

z性分n

1口

FTWHII川川I山川IIIII1

2、缩颈桩

缩颈桩的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桩身缺陷处产生与激振脉冲

相同位的第一时间到达t'

反射时间较为明显,但整桩波速不会

下降,与完整桩波较为一致。

3、扩径桩扩径桩由于在桩身有部分扩大的变截面,在实测曲线波形特征在扩径处产生与激振脉冲反相位的第一时间到达t'

的反射波,整桩波速与完整桩较为一致。

4、离析桩

混凝土离析桩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缺陷处产生与激振脉冲同相位的反射波形,与完整桩波速相比则略有所下降,一般比完整桩的波速低200-300m/s,如果严重离析的情况下,反射波峰值更剧烈,波速可能显得更低。

 

5、夹泥桩

桩身夹泥主要是灌注时反扌千抽管过高,或孔壁倒塌,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泥现象,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缺陷处与离析桩一样,激振脉冲同相位的反射波形,与完整桩波速相比则有明显下降,一般比完整桩的波速低400—600m/s左右。

6、扩底桩、嵌岩石

扩底桩与嵌岩桩的实测波形在曲线信号反射时,其反射波的方向是和激振脉冲方向相反,扩底桩和嵌岩桩的波形是一致的,但扩底桩的波形反映是从扩底位置开始算起,直到桩底反射波形出现为止。

而嵌岩桩的波形要看桩底嵌岩情况而定,如果嵌岩程度好,桩底的嵌石坚硬完整,其波速比混凝土的波速更为提高,那么嵌岩桩的桩底反射波形是激振脉冲方向是相反的,反之则同

全断桩实测曲线、波形与其它缺陷桩的波形是不一样,因为断桩所在位置,应力波无法往下传播,主要因在断裂处空气的波阻抗无穷大于混凝土波阻抗,而实测波形多次反射,反射时间间隔一致,并对反射信号就会自由震荡慢慢的衰减下去,故无法找出桩底反射

以上是几种典型缺陷与完整桩的判断方法,必须要结合了解桩基成桩工艺,地质状况,桩的类型及形状等。

为了判断位置及性质更为准确、可靠,须更进一步加强多方面对比试验分析。

四、模拟与工程实例验证分析

1、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模拟桩某大院内设有几根不同缺陷的

模拟桩,桩的施工工艺为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0.00m左右,桩径为420mm,桩身强度为18Mpa素混凝土。

地质勘察状况,有耕作土、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中粗砂、园砾层等。

对几根模拟桩设置各种不同缺陷性质与反射波检测分析如下:

1#桩缺陷设置为缩颈桩,当桩浇注离地面2.0m处,用塑料泡沫环填入桩身,环的高度50mm,使桩身碇直径减少1/3面积,另距桩底1.98m处填入20mm厚泥土相隔。

该桩经过静载试验后,再釆用反射波法检。

从测试波形曲线分析,入射波后第一同相反射波在2.Im处与设埋位置为一致,第二反射即8.3m处,为底部反射,从实测结果分析和设埋缺陷形态与位置基本吻合、准确。

2*桩设置为全断裂桩,在桩身浇注至离地面3.06m处放上一块①380mm的油毛毡隔封,然后填入60nm厚的粘土,再放上①380mm的油毛毡覆盖上面,最后续浇注轻:

到地面。

该桩实测曲

线波形,是多次反射,无法找到桩底位置,并且反射时间间隔相等,按混凝土抗压强度值18.OMpa的波速反算,桩在约

2.94m

处全断,与埋设位置基本相同

2、

低应变检测与钻芯法对比分析。

东兴某广场住宅楼,地层地貌为粘土,细砂土、强风化砂质岩及中风化砂质岩,地下水较为丰富。

该工程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

由于人工挖孔桩施工时,流砂流水较为严重,施工难度较大。

现场部分桩基施工完毕后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和钻芯取样对比检测。

(1)完整性

工程桩20*桩长为6.30m,实测曲线的反射波波形规则、波列清晰桩底反射波明显可辨,桩底反射波初至与入射波初至同相位,桩底反射时间为3.39ms,纵波波速为3716m/s。

现场钻心法检查,桩身確芯呈柱状,连续完整,表面光滑,断

口吻合,胶结好、骨料分布均匀,桩底无沉渣现象,底部与持力层界面清晰,对碗抽检抗压强度在34.9-48.9之间,属于完整

桩。

钻芯检测结果与反射波检测结果一致。

⑵离析桩

工程桩27\桩长6.70m,实测曲线与完整桩不相同,入射波与反射波同相位,并在缺陷处波形非常明显反射,反射时间为1.41ms,按桩底反射到达时间为4.53ms,计算出该桩实测缺

陷在2.Im处。

而该桩实测波速为与本工程完整桩平均波速

3700m/s相比,己降

底了700m/s左右,故认为该桩身存在严重离析

II—

貶处[71?

现场钻芯取样,上部0—2.30m段磴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及

短柱状,表面光滑,断口吻合,骨料分布较为均匀。

中部2.40

5.80m段碇芯样较为松散,胶结较差或无胶结现象,取中部较为

完整呈柱状体芯样,进行確试块试压,其最大碇抗压强度为

14.IMpa。

钻芯结果与反射波检测法基本吻合。

⑶离析(断)桩

工程桩31,桩长6.40m。

该桩现场实测波反射较强,往后同样出现多次反射、其反射时间间隔相等,无法找出桩底反射位置。

按本工程的完整桩平均波速3700m/s反算,该桩身在1.8m—

2.2m处全断

现场钻芯取样,桩顶上部0.2m厚度无骨料,0.2—2.0m段芯样表面有蜂窝、麻面,水泥渗量少,胶结较差,2.0—6.15m

段,磴芯破碎严重,部分砂、石分离无胶结,6.15m至桩底碗芯样连续,呈柱状表面光滑、断口吻合、胶结较好,桩底与持力层接触面清晰。

该桩钻芯结果与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结果较为一致。

3、低应变反射波检测与开挖验证

(1)局部离析桩南宁市青山某单位楼房,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桩径为

0.8m,桩长13.0—19.0m不等,该工程21#桩,桩长14.5m。

低应变动测,波形曲线的桩底反射易判别。

但波形在1.4ms处的

入射波相同有一个较强反射迹象,按该桩的桩底反射时间及波速

3450m/s,计算出约在2.4m处存在混凝土离析•经实地开挖至2.2m处左右,桩沿周边400—500mm高度,约占桩径载面积约2/5左右混凝土蜂窝孔洞,证明开挖结果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相符。

2)钻孔灌注桩的桩身横截面断裂

南宁市五一路某基地职工集资楼,基础设计为钻孔灌注桩,用低应变反射波抽检1#桩时,波形曲线无桩底反射,并波形曲线有强烈的多次反射,第一次桩间反射时间为2.30ms,按本工程完整桩平均波速3500m/s计算,桩身在4.0m左右为断裂位置。

根据施工记录,该桩在施工过程中灌注设备出现故障,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续灌,由于出现故障后未及时处理,造成断桩。

经现场开挖至4.0m处,桩身夹有较厚泥浆,混凝土上、下段不能连接。

开挖结果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五、低应变反射波测试应注意的几点技术。

桩身缺陷性质及位置的判别,与其它因素有关。

比如成桩

工艺、桩长桩径桩周土、桩身碇养护龄期等,都会影响波形反射计算与确定,本文论述中,针对检测中常遇到部分桩存在问题的分析。

但就测试本身来说,要想获得较准确的分析结果,除了有一套完好仪器设备以外,现场测试人员素质,测试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现场测试工作准备不应小看,比如桩头浮浆清理平整至坚硬磴面,对桩应进行多次复测。

特别是下面几点:

1、传感器的安装。

将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平整,坚实的混凝土面上。

尽量用少量耦合剂,使传感器与桩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以便更有效地接收到桩的反射信号。

2、测试前仪器设备的调试。

在传感器安装后,根据工程桩的施工情况,对仪器进行设置测试有关参数,反复几次击振信号,观察仪器,接收是否正常。

3、激振源选择。

激振应有足够能量,使桩能够直接产生信号反映。

如果激振的能量过大,容易使桩周土阻力被激发,产生土阻力反射波。

实践发现,对大直径及长桩用低频激振锤,短桩宜用小锤激振。

六、结束语

本文根据理论对部分模拟桩及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成桩工艺、地质形式等要进行大量对比试验论证,特别是予应力碗管桩的检测,除了横截面的缺陷易于判别外,目前对纵向破裂问题尚无法判断,待今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使将来基桩质量检测更加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