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317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磷肥行业十二规思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中主要品种磷酸二铵产业集中度最高,前五家企业的产量之和占到全国产量的52%;

前十家企业之和占总产量的74%。

3、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

目前,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80万吨/年硫磺制硫酸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投资大幅度降低。

一些以往需进口的关键设备如料浆泵、磷酸氟回收尾气风机、转台式过滤机等国产化进程进展顺利。

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磷矿中提碘也已经实现规模化;

我国自行开发的料浆法磷铵、氯化钾低温转化生产硫基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酸快速萃取、传统法DAP与料浆法MAP联产、湿法磷酸净化、回收副产氟生产无水氟化氢等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后来居上,多种缓释肥、控释肥逐步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

此外,利用酸性废水、低温尾气、活性炭回收热电锅炉含硫烟气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循环经济项目中,一些过去的废物正在重新变为宝贵的资源,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受益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4、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磷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建设,通过积极开展农化服务工作,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

截止2009年底,磷复肥行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有22个企业的25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40家单位,获得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的更多。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出口量递增,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磷肥净出口国,产品出口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拓展到拉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主要磷复肥品种占世界贸易量的20%以上,我国磷肥工业开始由磷肥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5、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水平基本达到国内环保要求

磷肥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磷石膏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大部分企业已经设置了污水处理站,并认真管理,保证了处理后的水能够根据装置用水的需要返回系统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废气的处理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排放的废气大多能达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磷石膏的多途径利用已经在行业内普遍推广,综合利用率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当年新增石膏量的20%,是世界上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最高的国家。

利用磷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纸面石膏板、外墙石膏大板、纤维石膏板等产品、各种砌块和砖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以磷石膏制硫铵及化学法处理磷石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进行当中。

二、磷复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磷复肥已经产能过剩,部分地方还在盲目发展。

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肥生产能力约2000万吨/年(折100%P2O5),其中DAP产能约1400万吨(实物量),而国内需求约550~650万吨;

MAP产能1400万吨,国内需求600~700万吨。

目前,一些地方还在盲目发展。

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还要增加150万吨(折100%P2O5),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二是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

2009年我国进口硫磺1271万吨,同比增长44.6%,约占世界贸易量三分之一强,加上进口硫酸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进口原料伴生的硫,硫资源进口依存度约为60%。

虽然我国硫磺进口量世界第一,但由于是多头进口,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进口价格一直高于美国、摩洛哥等其它主要硫磺消费国。

长期以来,由于资源所限,我国每年都须从国外大量进口钾肥,主要品种是氯化钾。

2009年由于国内复混肥生产开工率不高,加上一些企业由于钾肥单养份价格过高而改变了复混肥的配方,钾肥进口量锐减,全年共进口氯化钾198万吨,同比下降61.4%;

进口硫酸钾9.1万吨,国内钾肥总体对外依存度仍达到近60%。

三是与国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复肥产业集中度还很分散。

我国有磷酸装置的企业有130多家,其中DAP、MAP企业近100家,平均每家企业的磷酸能力不到11万吨,与美国、摩洛哥、突尼斯及前苏联等产磷国相比,中小企业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高达4400余家,平均产能不到5万吨。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少。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研发力量不足,缺乏自我创新的经济实力。

关键技术还在模仿国外,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不多。

五是长期依赖政策扶持,产业竞争力不强。

多年来,为鼓励国内化肥工业的发展,国家一直对化肥行业实行包括铁路运输享受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甚至一度采用价外价;

用电享受优惠;

所用原料—磷矿享受优惠运价,并在特殊时期优先安排运输;

免征产品生产环节及流通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措施。

但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铁路运输价格优惠导致化肥的不合理流动;

各地对优惠用电执行程度不同;

特殊情况下由于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导致部分企业增值税税赋倒挂等情况。

六是化肥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

化肥产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缺乏全局性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有关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各行其是,各收其费,地方保护严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亟待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序高效的市场秩序。

七是环保投入有限,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在关键问题上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磷肥行业属微利行业,且多是老企业,负担较重。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而环境治理项目多存在投资大、周期长、回报小,因此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受到资金的严重影响,环保投入有限。

当然除技术落后和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外,还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对环境制约的严重性和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

磷石膏的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堆存,我国的磷石膏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行业整体利用率仍偏低,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依然不明显,在采用简便宜行的方法处理杂质方面、研究节能高效的方法得到半水石膏、让硫在整个磷肥生产过程中得以循环利用等方面缺乏普遍适用的技术和项目。

目前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展缓慢,磷石膏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企业还要投入大量的渣场建设基金和运行管理费用,加上磷石膏产生量大,企业又比较集中,而天然石膏和其它工业副产石膏较磷石膏杂质含量低,磷石膏的下游市场很难打开,磷石膏的处理已成为困绕行业发展的主要难题。

三、磷复肥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资源保障情况

中国的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世界领先,已建成选矿装置1450万吨,在建650万吨,拟建1700万吨,基本实现了产业化,能够保证国内磷复肥工业生产的需要,磷资源具有了比较优势。

硫与钾资源的自给率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大为改善。

目前我国硫磺回收能力310万吨左右,随着西部高硫天然气的开发,进口高硫原油精炼扩建及相关行业的硫回收加强,硫磺供应量将达到700万吨左右;

今后五年,我国有色冶炼制酸还将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

加上国内的硫铁矿资源,中国硫资源进口将逐步减少到30%左右。

截止2009年底我国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三种资源性钾肥)产能390万吨K2O。

随着新疆罗布泊钾盐二期等工程的建成投产,到2012年钾肥产能将达到460万吨K2O,折标准氯化钾767万吨,加上老挝等境外钾肥项目建设,钾肥自给率将由2007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为磷复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市场需求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肥市场,磷肥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0%。

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在,化肥的投入量要有保证,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和作物的施肥量不足,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磷肥的需求仍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5.3亿吨,但人均粮食却与1984年相当,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巨大,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在“十二五”期间,要保证国内粮食的产量,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证化肥的投入量仍是主要措施之一。

二是我国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为22.7公斤/亩(2005年),看似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施肥水平,但如果将耕地的复种指数119%考虑在内,单位耕地面积的施肥量仅为19.0公斤/亩,而且这个数据只计算了大田作物面积,没有包括油料、果蔬、茶叶、热带经济作物、糖类、药材、花卉、烟叶、麻类等种植面积,这样的施肥水平大大低于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国家,更远低于农业发达的以色列的施肥水平(103.3公斤/亩)。

三是广大西部地区化肥投入水平仍然偏低,需要增加施用量。

四是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都在改变,经济作物用肥量一般是粮食作物的1.2-2.0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化肥需求量将增加。

此外,我国森林、草地、苗圃及养殖业等用肥范围的扩大,将成为化肥的新增长点。

五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化肥用量也会增加。

(三)世界磷复肥主要贸易国的发展情况

2009年世界P2O5生产能力约为4660万吨左右,产量3320万吨,中国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1.7%。

全球主要磷肥品种DAP的贸易量为640万吨P2O5,中国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8%。

受资源所限,世界磷肥的主要输出国集中在北美、北非和中国,缺口地区集中在亚洲、南美、西欧。

未来几年,世界磷肥发展的增量主要来自中东、北非和中国,其中将对我国国际市场份额造成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

沙特:

沙特项目一期将形成150万吨磷酸、300万吨DAP的生产能力,项目预期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

二期150万吨磷酸、300万吨DAP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

摩洛哥等北非国家:

摩洛哥将建设10套45万吨磷酸及配套磷铵装置,最终将形成3600万吨采矿、950万吨DAP生产能力;

突尼斯也有200万吨DAP分两期建设完成。

美国:

未见有新建项目报导,但为保住中亚市场,已与印度签订了连续三年,每年200万吨的DAP供应合同。

另外,墨西哥、越南、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度、约旦、埃及等国都将有新增产能出现。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趋于稳定,生物柴油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打压,国际磷肥供应不会再出现大的缺口,上述项目将直接挤占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

(四)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环保要求也将日益严格,行业将面临重大考验。

从近两年政府取消化肥限价、放开化肥市场、降低化肥流通经营门槛、调整化肥铁路运价、提高电价、天然气价格等迹象来看,化肥行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

目前磷复肥各种产品的准入条件,以及产品能耗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磷石膏渣场的防渗、堆存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行业企业环保行为的标准正在逐步制订中,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就要走技术振兴之路。

四、“十二五”磷复肥工业发展策略及规划的方向、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仍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发展方向和思路

磷复肥行业的发展要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是更好地满足农业需求。

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积极配合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生产出适应农业需求变化的肥料,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促使我国向磷肥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已成为磷肥生产大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使整个行业跨上一个新台阶,从磷肥生产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

三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政策引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盲目扩张。

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五是培育、发展品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推进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磷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六是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磷化工业发展正朝向多产品联产、循环经济、梯级化发展,目前磷复肥工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共生耦合、实现产业要素的优化组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磷复肥行业将充分考虑磷矿、磷肥与煤化工、电力工业,与冶炼硫酸、高硫石油或天然气化工,与磷酸盐产品、氯碱工业,与电炉黄磷、贵重金属冶炼、保温建材、高端磷制品产业间的共生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是:

1、控制磷肥总量,防止盲目发展

随着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磷肥产量已完全能够满足农业需要,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显现,近两年来磷肥的快速发展引发局部地区的硫磺(硫铁矿)、磷矿、合成氨等供应紧张形势以及硫钾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已使磷肥工业面临严峻挑战。

国内消费增长缓慢,出口受限的情况将长期存在,对近期磷肥发展出现的投资过热、盲目扩大规模的势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宏观调控,控制磷肥总量势在必行。

“十二五”期间DAP、MAP、TSP、NP、磷酸基NPK复合肥不鼓励发展。

SSP、FCMP中的磷含量虽然较低,但含有硫、钙、镁、硅等作物需要的中量元素,同时可以利用品位较低的磷矿,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可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

2、3-5年内不再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产能加上今明两年投产的项目,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2015年以前的农业需求,因此“十二五”期间不能再新建或改扩建湿法磷酸及配套磷肥项目,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上,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要引导基础性高浓度磷复肥继续向磷、硫资源产地集中;

引导掺混肥、专用肥等二次加工肥料向消费地区转移;

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立足于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鼓励中小型磷肥企业扬长避短,由生产基础肥料向肥料二次加工,生产专用肥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自己优势向生产专、新、特、精的肥料方向发展;

对管理水平差、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制定政策引导其转产、改产或关闭破产。

建立淘汰机制,三年内,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水洗净化流程的以及10万吨(含)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20万吨(含)以下的硫磺制酸装置逐步退出市场。

3、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率,增加磷资源保障程度

继续推动中低品位磷矿特别是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的研究,鼓励磷矿综合利用。

加大矿山的勘探开发力度及胶磷矿选矿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加快中低品位磷矿选矿的产业化,制订政策鼓励磷矿贫富兼采,提高磷资源保障程度,保证磷肥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硫铁矿选矿技术的研究,提高硫铁矿入炉品位,以保证矿渣的合理利用。

4、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联合等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

有资源优势的磷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按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对其它现有企业实行兼并、重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争取再形成几个大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5、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开发磷肥新品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改善经济效益。

我国现有的磷肥能力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农业需要,今后磷肥的发展应落实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上来。

应充分利用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生产真正满足作物需要的专用肥、功能肥及节水型肥料;

要积极开发利用品位较低、杂质含量较高的磷矿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工艺技术,加快节能降耗减排新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研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磷肥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使磷矿或钾矿中难溶性的磷和钾变为植物易于吸收的养分;

提升现有复混肥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积极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磷肥新品种,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竞争力。

继续做好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及国产化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

继续加强对磷铵料浆泵、磷铵生产尾气风机、硫酸触媒、SO2风机及关键岗位仪表等设备材质及制造技术的国产化研究,以及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及应用、尾气的低排放和高效率回收、磷酸副产氟回收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大型湿法磷酸生产企业中推广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替代用黄磷生产的食品级和工业级磷酸及磷酸盐等精细化工产品;

推进磷系阻燃剂及应用于饲料、塑料、水处理剂等行业的磷制品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搞好氟、硅、碘等磷矿伴生资源的回收,生产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鼓励发展缓、控释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适用于节水农业的储水保水功能肥、滴灌肥原料(水溶性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等品种)、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多功能肥料。

6、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形象。

建立完善从原料、产品、能耗到排放的完整标准体系,严格产品中杂质及有害元素的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

提高复混肥料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通过优势品牌整合市场和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并通过产能置换方式向消费地区转移。

7、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积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等各个环节全面强化磷肥行业环保意识,实行清洁生产,转变资源的传统观念,加快对三废的综合利用程度。

“十二五”期间特别要加大综合利用磷石膏的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使用各种技术利用磷石膏制各种新型建材(石膏粉、石膏板、石膏砌块、水泥缓凝剂、土壤改良剂等);

二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开发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磷石膏制品,提高企业效益。

三是进一步推进化学法处理磷石膏技术的研究,除原鲁北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再开发新的处理方法(如以硫代碳还原),较彻底解决磷石膏堆存的问题。

三年内,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10%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二)发展目标

1、农业部门对2005年~2015年化肥的需求预测见表5。

表5需求预测万吨NP2O5K2O

年份

合计

氮肥

磷肥

钾肥

氮:

磷:

2010年

5100

3000

1200

900

1:

0.4:

0.3

2015年

5500

3250

1300

950

到2010年底,我国磷肥能力将超过2150万吨,产量将达到1450万吨,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农业需要。

2005~2015年磷肥能力及产量规划目标见表6。

表6磷肥能力及产量规划目标万吨(P2O5)

新增能力

淘汰能力

能力

产量

国内需求量

备注

150

2150

1450

100

2200

1600

2、到2015年湿法磷酸净化替代热法磷酸150万吨。

3、到2015年全行业磷石膏的利用率要达到年排放量的30%。

五、“十二五”期间要做的主要工作

1、尽快制定分品种准入条件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配套磷酸项目的准入条件已经按照布局、工艺、能耗、环保等条件进行了制订,年内工信部将发布,届时达不到能耗、环保要求的项目将不允许新建或改扩建。

“十二五”还将按照上述要求逐步制订复混肥料、湿法磷酸、过磷酸钙的准入条件。

2、建立完善从原料到产品、能耗、安全环保的技术标准,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十二五”期间,采取分年度实施的办法,根据产品建立磷复肥所有品种所需原料的标准,修订完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硝酸磷肥产品标准,建立与行业相关的工业级磷酸一铵、水溶性肥料等产品标准。

严格磷复肥产品中杂质及有害元素的标准。

完成磷酸基复合肥、钙镁磷肥能耗标准。

完成硫酸生产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酸性废水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磷石膏渣场事故处理预案

3、向有关部门提出取消行业优惠政策分步实施方案,争取主动,尽量将其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按照取消优惠电价、恢复产品生产环节增值税、取消优惠运价的次序逐步取消行业所享优惠政策。

六、政策措施建议

(一)、财税政策类

1、适度出口以维持企业生存

2、在巩固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化肥储备体系

3、对我国短缺的硫资源进口实行免征增值税或先征后返50%

4、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回收硫资源,鼓励企业勘探、开发国内外磷、硫、钾资源

5、调整磷矿石资源税,对建有选矿装置的企业采用差别税率适当优惠的办法

6、免交磷石膏制品增值税

(二)、质量管理类

1、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等形式培养企业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定期对企业出厂和市场流通产品进行抽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