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317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园地八 教案设计文本+表格共2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设计意图】

成功的课堂应是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师生共同执笔,添光加彩。

游戏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师生置于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胆交流。

2.引出新课。

同学们能够如此正确的将课文分类,是因为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二、方法积累活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

1.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生1:

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

生2:

关注文章的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就像《观潮》一课一样。

生3:

还可以抓关键语句,比如《乡下人家》一文写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这里,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

生4:

还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能读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

2.小结。

(1)师:

的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非常多,同学们非常善于积累,这些方法的积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阅读和习作。

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2)过渡:

有些同学谈到,只要看到课题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方向,这就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眼睛中,体会它们的独特之处。

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运用”。

教师教授的方法最终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并在日常实践中灵活运用。

多种方法的掌握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习作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三、课文多样题目新,绝知此事要躬行

1.男生读第一组题目,女生读第一组题目上小气泡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内容:

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第一组题目分别写的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

预设:

生:

《少年闰土》写了鲁迅先生与闰土儿时的几件趣事;

《狼牙山五壮士》写了五位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在狼牙山英勇牺牲的故事。

(2)师:

所以,这些文章都是用——(生齐说)主要人物作题目。

(3)师:

这是第一组课题的特点,同时这也是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技巧,此类文章,只要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文章的课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晏子使楚》《扁鹊治病》……

2.课件出示第四组课题。

过渡:

文章除了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还有更有趣的题目。

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全班齐读此组课题。

(2)你认为这组课题有趣吗?

为什么?

《在牛肚子里旅行》用旅行的地点作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父母对作者写的诗的观点为题;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用文中人物的性格作题目。

3.学法迁移。

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你能说说下面这两组课题的特点吗?

1.竹节人桥芦花鞋

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

(1)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两组课题的特点。

(2)交流。

第一组是用文章的重要事物作题目;

第二组课题非常大气,都是历史上的大事。

4.师总结。

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

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写好这个眼睛,就要学生自己体会。

因此,在此部分教学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不同题目的特点。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题目,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又从实际上寻得真知。

四、词语意境展画面,千树万树梨花开

1.过渡:

不同的题目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构成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饱经风霜的脸饱经风霜的老屋饱经风霜的大树

2.生交流。

读到“饱经风霜的脸”时,我仿佛看到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车夫的脸,那张脸因风吹日晒,因食不果腹,因遭受社会压迫,变得黑漆漆的,满是皱纹沟壑,刻画着岁月的年轮,反映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当“饱经风霜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想到了《总也不会倒的老屋》。

课文中的老屋因为时间的磨砺,如今摇摇欲坠,那是年龄的展现,是岁月的沉淀。

“饱经风霜的大树”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的树》的另一种结局,那棵树坚守着与鸟儿的约定,面对伐木工,顽强抵抗;

面对风吹雨打,勇敢生长;

面对电闪雷鸣,拼搏向上。

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树,也是一棵勇敢、坚强的树。

3.师小结。

(1)在“饱经风霜”一词中,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三张不同的图片。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可以斟酌词句呢?

将最合适的词语,最想表达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

(2)布置作业。

老师这还有一组词语,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觉的词语,将它带给你的画面用一段话写下来,记录下这美丽动人的场景。

树林的深处秋天的深处心灵的深处

学生是一部正在撰写的书,一幅正待着色的画,一首正在谱写的曲。

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千差万别。

在词语给予不同画面的教学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最后再通过“写”来提高写作水平。

第2课时

1.欣赏柳公权的“柳骨”,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2.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一、复习旧知引新课,诗非易作须勤读

1.检查作业。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作的多种方法,还在运用中“看”了几张美丽的图片。

大家将剩下的图片变成文字了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指名学生,将其作业放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

“树林的深处”——在一片静谧的树林中,葱葱茏茏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只有斑斑驳驳的日影照耀在地面的黄叶上。

“吱——”一声虫鸣打破了这片寂静,显得这片树林更加幽静了。

“秋天的深处”——“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校园里的绿色越来越少了,树叶几乎都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偶尔还有几片叶子不忍离开大树的关怀,在枝头随风摇摆。

同学们早已穿上棉衣,打招呼时空中多了几团白雾,操场上嬉戏的同学少了,教室里,依然一片欢声笑语。

“心灵的深处”——昨晚,我睡得很晚,早上强行被妈妈从被窝中拽起,带着朦胧的双眼坐上公交车。

隐约中,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站在我的身旁,但我实在太困了,不愿忍受站立的颠簸。

于是,没有给老奶奶让座。

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老奶奶站得不稳跌倒了,我赶紧扶起老奶奶坐在我的位子上。

同时,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早一点让座,老奶奶一定不会摔跤。

这是我心灵深处发出的谴责。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写得可真好,一个简单的词语,却给了我们一幅幅别样的画面。

但是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本子上的画面可不怎么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让自己的“本子”变得美不胜收的。

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虽没有音乐之动听,也没有图片的精美,但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

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不会写作的学生借鉴他人写作手法,又为下一环节的“书写提示”做了铺垫。

二、楷体书法养心性,偷得浮生半日闲

1.欣赏书法:

课件出示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2.书法家介绍: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3.书写总结。

(1)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名家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

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

也就是一笔一画写清楚。

(2)这是写字时的笔画技巧,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的写字经验说一说。

要注意坐姿,头正、身平、肩开、足安。

还要注意写字的距离,身体距桌子一拳,手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纸面一尺远。

(3)总结得非常到位,但光说不练假把式,请拿出你的笔和纸,展示你的书法吧。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知识交流的工具,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写字注意事项,规范学生书写习惯。

“三个一”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三、日积月累育真知,梅花香自苦寒来

1.积累名人名言。

(1)请同学们将“日积月累”中鲁迅先生的名人名言用正楷字一笔一画的抄写在摘抄本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给时间让学生抄写,师结合学生总结的书写提示相机指导学生书写,并相机讲解难写字。

①“豪杰”不可写作“毫杰”。

②注意“魂”字的书写。

③注意“脊”的笔画顺序。

2.展示名人名言。

(1)将书写工整的学生的字放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写出这样漂亮的字。

(2)齐读名人名言。

请同学们大声地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3)纠正读音。

“舍身”读作“shěshēn”;

“脊梁”读作“jǐliá

ng”。

3.感悟名人名言。

(1)这些名言都是出自谁的笔下?

鲁迅先生。

(2)你最喜欢哪一句?

结合预习,分析它的含义。

我最喜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一句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可以看作是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我喜欢“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句,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得到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

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哪怕前方没有道路,我们也能开创出一条道路。

我最喜欢“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

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我最喜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

其中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比如舍己为国的人,奉献终身的人,这些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的脊梁。

(3)师小结。

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似乎更进了一步,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也更多了几分。

4.积累名人名言。

请同学试着背诵鲁迅先生的名言,在文句中继续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在背诵中大声表达出我们的崇敬之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前期学习课文的认真,资料收集的完整,如何能收获这名言中的人生哲学?

此环节的设计以抄写进入,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学习内容,又积累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最后在背诵声中走出,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1.游戏激趣,实践出真知。

“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采用游戏激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学习中。

随后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逐步让学生体会,通过题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同时,通过趣味训练,学生学习了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拟题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在此部分教学中,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握不同题目的特点。

2.以笔写心,培养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柳公权的书法,随后引导学生自己尝试书写,并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激起学生的书写兴趣,还对学生进行榜样的激励作用。

随后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品析名言,感悟情感。

此环节以抄写进入,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学习内容,又积累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最后在背诵声中走出,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重点

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

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

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3.讨论:

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

1、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

1.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2】

(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2)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

(3)竹节人桥芦花鞋

(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学生讨论:

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

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

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

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

“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

”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

”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

”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

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

”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

”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

”小女孩自信地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

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

那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

”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

(参考答案:

1.“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

”或“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

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

第二行是描写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

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

【课件6】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

【课件7】

柳公权(778—865年)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

官至太子少师。

工书,正楷尤知名。

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

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

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特点:

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

日积月累

学习鲁迅名言,领悟精神内涵

1.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

2.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

【课件8-11】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

更加不是豪杰。

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己的子女,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怆,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与快乐。

这是多情的多情,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会学生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如何列提纲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题目特点,总结拟题的要求,学习拟题的技巧,以便在今后的作文中拟出合适的题目。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到的方法,学为己用。

补充作者资料,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书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

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