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35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Word格式.docx

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

四.歌俗、歌节与歌手

第九讲民间叙事诗

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

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

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

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第十讲史诗

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

二.史诗的分类

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

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一.谚语

二.谜语

三.歇后语

第十二讲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概说

二.评书与评话

三.快书与快板

四.相声

第十三讲民间小戏

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

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民间道具戏

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

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

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参考文献

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XX文艺,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XX文艺出版,1980。

3.《民间文艺学原理》,X紫晨著,花山文艺,1991年版。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XX文艺,1998年版。

5.《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相关各卷),苑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2002年版。

6.《民间文学教程》,X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X大学出版商,2002年版。

7.相关:

1民间中国:

.folk.

2中国民俗:

.chinesefolklore.

3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chinese.pku.edu./teacher/chenyc

二教学目的

1.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

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

3.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初步进行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研究。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表露;

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XX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

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1.首先,正确理解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

⑴.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

⑵.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个本质性的含义:

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

所以,其所展现的意义往往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2.民间文学创作主体是民众——民众的创作

1.西方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

威廉·

汤姆斯(WilliamThomas):

“folk”+“lore”=folklore,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

↓↓↓

人类学家:

乡民和野蛮人。

理查德·

多尔逊(RechardM.Dorson):

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包括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流入城市的乡下人及他们的后代)。

阿兰·

邓迪斯(AlanDundes):

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

2.中国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

北大时期和XX大学时期:

“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重点指下层平民。

建国后:

按照严格的阶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目前学界:

“民众”—至少指一个民族的最大多数成员。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与传播的口头文学。

3.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同时也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本质性内容。

二.民间文学的X围

1.民间文学的学科X围

1.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关系:

是民俗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①.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形式上的通俗易懂;

而主要差别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A.创作者不同;

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

C.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

②.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③.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的区别都是相对的。

2.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X围

①.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②.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

③.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曲艺和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1.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因此其文艺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学性上。

从文艺属性着眼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两种含义:

民间文学作品;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即“民间文艺学”。

2.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由于民间文学在性质上同时具备的双重属性,因此它在学科归属时也同样具有双重性:

它既是民俗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艺学的一部分。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fieldwork)

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作业法,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生活实际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

2.历史研究法,即所谓历史地理研究法

①.共时比较法

对民间文学的而言,其共时研究是考察民间文学在特定时期的状况,可以是一个地域的状况,也可以是分布在数个地域的不同状况。

②.历时溯源法

在历时性的研究中,历史溯源法更为常用,它或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全面认识。

③.其它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功能学派、传播学派、人类学派等各学派的分析法等。

五.民间文学的价值

1.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

1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协助劳动功能

3娱乐休闲功能:

自娱和他娱

4传授知识、实施教育功能

1知识、经验传授功能

2道德塑造或规X功能:

民间文学对道德的塑造是一种隐性的塑造,这项功能主要是通过讲述者有选择地讲述来完成的。

⑸礼俗伴生功能:

民间文学成为礼俗内容的组成部分。

2.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传承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

这些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索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

①.历史资料价值

民间文学作为“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要重要的借鉴价值。

②.科学资料价值

民间文学反映民众世代积累的经验性知识。

民间文学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重要材料。

3.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欣赏价值,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

民间文学的娱乐教育作用是通过它的文学价值反映出来的。

其艺术价值,除了体现在民间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六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2.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它的定义、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了它的特征,我们才能对民间文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

1.口头性特征的概念

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口头性特征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口头性是从民间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伴随左右的。

2.现实原因:

因为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的。

3.口头性特征的表现

1.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创作和传播工具是更接近于口头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形象化语言。

2.其次表现在,它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X化的语言模式和表达方式。

3.它在创作上常常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同步进行。

4.口头性特征的意义

1.口头性特征的意义首先在于:

口头语言创作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以语音为载体,以声传意,其口头创作不仅有临场性,也有短暂性。

2.口头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民间文学成为一种用于表演的口头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所创造的既是口述耳听的艺术形象,具有听觉艺术的特点,同时还是直观的表演,具有视觉艺术的特点。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其他的一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引起的。

但是口头性不是民间文学独具的唯一特征。

故辨别民间文学还必须与作者、作品内容及艺术特点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才能划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界限。

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1.集体性特征的概念

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集体性特征的体现:

1.体现在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

集体性特征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体现,是可以从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情况看出来的。

第一,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

第二,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第三,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情况。

从上面这几种形成方式看,对民间文学而言,创作者与传承者是一体的,其创作实践和传承活动也是一体的,即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是交融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说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它的积累和结果。

而这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民间文学作品的“匿名性”。

2.表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一般来讲,民间文学都具有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较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因而由民间文学作品可以体察民众生活和思想的实况。

3.表现在特定群体/集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4.不要忽略民间艺人在创作和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

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1.传承性特征的概念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2.传承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1.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决定的。

2.由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决定的。

3.传承性特征的表现

1.内容上的传承性,指一些代表着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群体性观念和意识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之后,往往根深蒂固,相对稳定,代代流传。

2.艺术形式上的传承性,表现在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有的艺术形式,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

4.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

1.群体传承是自然的、自发的,就是指在广大民众群体中一般的口耳相传,这是民间文学传承的主要方式。

2.个体传承是艺人传承,指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的传承方式。

①.个体传承者的贡献

第一,从传承途径上讲,他们是民间文学集散点。

第二,他们是民间文学的活宝库,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有重要作用。

第三,他们对民间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意义重大,个体传承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间文学。

②.个体传承者的传承途径:

家传;

师承;

自然习得。

1.变异性特征的概念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风格、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等诸方面都可能发生的变化。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经常的,而且是绝对的;

隐含在传承性中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

2.变异性特征的产生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由口头文学传播中的内在规律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1.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2.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决定的。

3.变异性特征的表现

1.语言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最常见,也最广泛的。

2.内容、情节方面的变异。

这种变异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作品的各个方面: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时间地点等等。

不过,相当多的作品在大体上是保持基本主题和主要情节的前提下的变异。

这种变异表现在内容的增减、情节上的节外生枝、时间空间上的更迭等等。

3.主题上的变异

民间文学的各个特征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必须要关注四个特征之间的这种联系,发展它们作整体的理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特征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起着主导的支配作用,它们是民间文学本质性的特征。

传承性与变异性是对立统一的。

这两个特征都是从口头性和集体性作用于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它们的存在又印证了口头性与集体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辨识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与作家书面文学区别开来。

五.思考题

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

3.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讲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既有显著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而产生,是作家书面文学创作出现以前,具有全民性质的唯一文学样式。

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认识文学的发展规律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注意:

并非作为作家文学对立面而出现)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异质性)就建立在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上,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创作主体的差异,即作者的差异。

第二,民间文学作为口传文艺,其作品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异之中;

而作家文学具有书

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而作家文学与民众用来放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四,功能的差异:

民间文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生活手段;

作家文学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

1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楚辞)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水浒)

3民间文学在体裁、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各种常见体裁大都来自民间。

②在民间文学对古代作家文学表现手法的哺育上,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强大生命力。

3在风格上,民间文学刚健、质朴、清新的风格,对作家也有影响。

4民间文学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大多活泼生动。

大量的歌谣、谚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常常被作家所采用。

(红楼梦·

《护官符》)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

明清两代民间谣谚的重要专集:

《国风》、《乐府诗集》、《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古今谚》、《山歌》、《XX谜》,《古谣谚》、《粤风》、《天籁集》,《越谚》。

古代典籍:

《山海经》、《XX子》、《风俗通义》、《述异记》,《搜神记》、《酉阳杂俎》。

②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作。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

作家、文人在记录、整理民间文学时,除了现在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以外,常对民间文学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动。

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具体表现在对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的歪曲上。

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一、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二、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四思考题

1.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2.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3.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

4.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

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一田野作业形式与规则

㈠田野作业形式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形式;

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㈡田野作业的规则

1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⑴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⑵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whowherewhenwhywhose)

⑶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官方关系;

半官方关系;

熟人关系)

⑷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调查;

进入)

2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处理好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⑴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创造良好环境

⑵尊重讲唱者,处理好与访谈者的关系

3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1全面搜集的提出

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

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时期,民间文学工作者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对上述方针进行了调整,普遍认同和遵循“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的原则和方法。

2全面搜集的含义

1搜集的品种要全面:

体裁、内容、时代、异文、口头与书面作品俱收

1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不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次品或是糟粕而舍弃它们。

2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作品。

3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

⑵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要搜集

1搜集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必须了解相关仪式的内容、参与人、举行时间的规定、仪式的全过程,及其与仪式活动的关系等。

2搜集传说类的作品时,要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实地考察。

3民间文学作品和讲述人的背景资料也要尽可能全面搜集:

讲唱时间、地点、环境、听众构成等;

作品的产生年代、流传地区、传播X围、在群众中的影响等;

讲唱者的XX、年龄、籍贯、民族、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传承情况、演唱风格、听众的反映等等。

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

1忠实记录的含义

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写定工作的成败。

所谓忠实记录,指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

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

2忠实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忠实记录作品发生的全貌

1忠实记录全部活动

2准确记录方言土语

3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4精确记录语法特点

5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6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要求应注明下列问题:

讲述者、表演者的XX;

民族;

年龄和出生年月;

出生地和移居地;

文化程度;

职业;

作品记录的地点;

记录人XX;

记录日期。

⑵先进设备对忠实程度的提高

⑶每一次采录都应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等情况。

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

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工作与运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民间文学X畴,而后者则属于作家文学X畴。

1慎重整理/科学写定的含义

慎重整理,就是指在整理时,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外,不随意变动原作。

⑴资料性整理是指,为了获得学术研究或其它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料,将记录稿

梳理出来,原则上对记录稿的内容和形式不作变动,只作若干有限的处理。

⑵普及性整理,是将记录稿整理成文学读物,在发表、出版后供社会上广大读

者阅读。

普及性整理有单项整理和综合整理两种方式。

2慎重整理/科学写定中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内容的现代化

⑵表现方式非民间文学化

3科学写定与改编、再创作的区别

科学写定/慎重整理要求尽量保持民间文学的原貌,以此发表的作品不是个人的创作,而是经过个人整理的民众创作。

改编出对民间文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在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上能体现较多个人意图,改编者对发表的作品享有一定著作权。

再创作是以民间文学为素材,进行个人创作,不仅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可随再创作者的意图而改变,作品体裁也可以变化;

并且以个人创作的名义发表,可以不注明素材来源。

思考题

1简述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形式。

2怎样进行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工作?

3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全面搜集原则?

4怎样才能做到忠实记录民间文学作品?

5如何做好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工作?

一神话界说与起源

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切近神话的本质,从语境与文本两个层面来探讨神话的概念。

在文化意义上来理解语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萌芽、产生、演化等连续的整体化过程中所处的文化背景。

而文本原意是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印刷成品,但在现代批评家的使用中,泛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

㈠神话界说

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

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与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先、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

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神话决不是随意讲述的故事,而是以真实而神圣的实体形式成为氏族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精神象征。

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

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①神话文本:

指若干个(或至少一个)神话母题按照特定的顺序与结构的排列组合。

②神话母题:

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无数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