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101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陇南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7.下列关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B.过氧化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C.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8.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B.2s时物质B的浓度为1.4mol/L

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

9.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镁和二氧化碳反应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D.碳酸钙髙温分解

10.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X的单质最稳定

B.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定是一种强酸

C.Z单质在Y单质中燃烧可反应生成ZY3

D.Z单质与Fe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

11.短周期元素A、B、C,A3−与B2−、C+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A3−>

B2−>

C+

B.等物质的量的A和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共用电子对数A>

B

C.A和B分别可以与氢原子形成18e−分子

D.原子半径:

A>

B>

C

1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该试剂是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C.碘水D.新制氢氧化铜

13.“可燃冰”的组成可表示为CH4·

(H2O)n,经研究测定,1m3的可燃冰可释放出200m3的CH4气体。

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

B.可燃冰作为燃料,说明水可以变成油

C.可燃冰将成为新的能源;

D.在海底和冻土层中,可能存在可燃冰

14.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

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

D.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

15.某温度下,化学反应A=B+C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5s内从2.0mol•L—1减少到1.0mol•L—1。

在这段时间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mol•L—1B.0.2mol•L—1

C.0.4mol•L—1•s—1D.0.2mol•L—1•s—1

16.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该反应的燃烧热

B.1mol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C.1mol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

D.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

17.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

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B.使用催化制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D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探究SO2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验证苯中是否有碳碳双键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Br2

A.AB.BC.CD.D

19.(6分)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

A.豆油B.酱油C.煤油D.甘油

20.(6分)

I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

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53B.25C.78D.184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5mol氧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氧分子,__________mol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g,_________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

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

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泡沫塑料板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搅动

(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

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1·

℃-1。

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______;

 

B______;

E______;

(2)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B、C、D、E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以下同)____________,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____________.

(3)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E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E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SO2+2H2O+I2===H2SO4+2HI②2HI

H2+I2③2H2SO4===2SO2+O2+2H2O

(1)整个过程中SO2、I2的作用是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②,已知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在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

(3)已知拆开1molH—I键需要消耗298kJ能量,形成1molH—H键能够释放436kJ能量,形成1molI—I键能够释放151kJ能量,则在反应②中,分解0.2molHI时会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kJ能量。

(4)实验室用Zn和硫酸制H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填序号)

a.加入浓硝酸b.加入少量CuSO4固体c.用粗锌代替纯锌d.加热e.把锌粒弄成锌粉f.用98.3%的浓硫酸

(5)氢气可用于制燃料电池,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化合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A极:

2H2+2O2--4e-==2H2O,B极:

O2+4e-==2O2-,则A极是电池的___极;

电子从该极___(填“流入”或“流出”)。

参考答案

1.D

【解析】分析:

A.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可以产生CO;

B.石油是混合物;

C.甲烷和氯气可发生取代反应;

D.根据丙烷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

详解:

A.有机物不一定都可以燃烧生成CO2和H2O,有些有机物不易燃烧,例如四氯化碳,甲烷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水,A错误;

B.石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氯仿是三氯甲烷,有固定的熔、沸点,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不能发生置换反应,C错误;

D.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分子中含有两类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两种,D正确。

答案选D。

2.C

【解析】

【详解】

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则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5L×

0.2mol•L-1=1mol,则

A(s)+2B(g)

C(g)+2D(g)

起始:

1mol 

2mol 

转化:

0.5mol 

1mol

5min时:

0.5mol 

1mol 

0.5mol 

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2mol•L-1•min-1,故A正确;

B.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

=0.2mol•L-1,故B正确;

C.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0.5mol+1mol=2.5mol,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则当容器内压强保持恒定时,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A为固体。

3.B

A.根据X、Y、Z物质的量的变化图象分析,Z是反应物,X、Y是生成物,到平衡后,X生成1.8mol,Y生成1.2mol,Z反应1.8mo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3X+2Y,故A错误;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说明达到相同的平衡,不受压强的变化影响,所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应是不变的反应,所以X和Z为气体,而Y为固态或液态,故B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3X+2Y,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时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的过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0,故C错误;

D.若达平衡后,容器Ⅱ是恒压容器,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但不能说明平衡正向进行,Z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B

【解析】正确答案:

A、不正确,最多可能组成6种水分子;

B、正确,21H2168O的式量为20,一个分子含质子数为10个;

C、31H2168O的式量为22,一个分子含中子数为10个,含中子数为5Na时,要11g;

D、不正确,31H2168O摩尔质量为22g/mol

5.B

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Mg的化合价升高;

A.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则TiCl4为氧化剂,A项错误;

B.反应中Mg失电子,则Mg被氧化,B项正确;

C.反应中Ti元素化合价降低,则TiCl4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

D.反应中Mg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6.A

A.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A正确;

B.碘是分子晶体,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熔融时破坏的是离子键,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时破坏的是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A。

7.C

【分析】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过氧化钠中-1价氧原子部分化合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为氧气,部分化合价降低为-2价,被还原为氢氧化钠,故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本身作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本身作氧化剂。

据此判断此题。

8.D

起始A的浓度为

=2mol/L,B的浓度为

=1mol/L,

2A(g)+B(g)

2C(g),

2mol/L1mol/L0

变化:

0.6mol/L0.3mol/L0.6mol/L

2s时:

1.4mol/L0.7mol/L0.6mol/L

A.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

=0.3mol/(L•s),A错误;

B.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B错误

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

×

100%=30%,C错误;

D.2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

=

,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A、C和CO2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

B、Mg在CO2中燃烧产生MgO和C,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NH4Cl和Ba(OH)2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多数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错误。

点睛: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燃烧、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铝热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和水蒸气的反应,C与CO2的反应、NH4Cl和Ba(OH)2晶体的反应等。

10.A

【解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元素的相对位置可以知道,X为N元素,Z为S元素。

A、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分别为N2、O2、S。

氮气分子之间形成氮氮三键,化学性质稳定。

正确;

B、Z为S元素,S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亚硫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

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错误;

D、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Fe元素表现+2价。

故选A。

本题主要考察元素周期表的推断。

本题的突破口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由此可推断Y为O元素,再由元素的相对位置可以知道,X为N元素,Z为S元素。

元素种类明确后,即可根据元素的性质判断选项的正误。

11.D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A3-与B2-、C+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B在第二周期,C为第三周期,则结合所带电荷可知A为N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A为N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

A.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

A3->B2->C+,故A正确;

B.A、B分别为N、O元素,其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H2O,N、O的物质的量相同时,NH3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较多,故B正确;

C.N、O与氢原子形成的N2H4、H2O2都是18e-分子,故C正确;

D.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C>A>B,故D错误;

12.D

A.NaOH溶液只能与乙酸发生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因此不能鉴别,A错误;

B.Na2CO3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碘水与淀粉溶液混合会变为蓝色溶液,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无现象,因此不能鉴别物质,C错误;

D.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酸混合,发生反应,变为蓝色溶液,将另外两个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无明显现象的是淀粉溶液。

三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D正确。

13.B

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

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

A、“可燃冰”的燃烧值高,污染少,将成为新能源,选项A正确;

B、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选项B错误;

C、“可燃冰”的燃烧值高,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少,将成为新的能源,选项C正确;

D、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在海底和冻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选项D正确。

本题考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冰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可燃冰不是水,水不能变成汽油;

可燃冰存在于压强大、温度低的地方;

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14.C

【解析】试题分析: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正确;

B.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则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ⅤⅢ族,共16个族,错误;

D.第IA族的元素中除H元素外都是碱金属,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的确定的知识。

15.D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时间内的浓度改变值。

V(A)=Δc/Δt=1mol/L÷

5s=0.2mol/(L∙s),故选项是D。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知识。

16.D

【解析】A.可燃物燃烧可以是完全燃烧也可以是不完全燃烧,而燃烧热必须是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在25℃、1.01×

105Pa时,1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故B、C错误;

故D正确。

17.D

A.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B.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只是缩短时间;

C.因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

D.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

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A正确;

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B正确;

提高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加,C正确;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要依据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判断,D错误;

正确选项D。

18.D

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SO2和H2S混合产生淡黄色固体,说明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被还原成S,用碱石灰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A项正确;

B,Ca(OH)2和NH4Cl的混合物加热发生反应生成CaCl2、NH3和H2O,用碱石灰干燥NH3,NH3极易溶于水,NH3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NH3,用水吸收多余的NH3,B项正确;

C,苯分别滴加到溴水、酸性KMnO4溶液中,苯会将溴水中Br2萃取到苯层,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中不含碳碳双键,C项正确;

D,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Br2,D项错误;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涉及SO2的性质实验、NH3的实验室制备、苯结构的探究、萃取实验。

萃取剂选择的原则:

(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如从溴水中萃取Br2可选择苯或CCl4作萃取剂。

19.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是油与脂肪的统称,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呈液态称为油,不含不饱和键呈固态为脂肪。

A、豆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

选项A符合;

B、酱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成分,选项B不符合;

C、煤油属于烃类,不属于酯,选项C不符合;

D、甘油是丙三醇,属于醇,选项D不符合;

本题考查了酯类概念和结构分析,主要是物质结构的理解和应用,题目较简单。

20.B

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分析解答。

根据核素的表示方法可知

I中质子数53,质量数是131,则该原子的中子数是131-53=78,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