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426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下寨隧道4104m;

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

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

,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

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

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

线路设计坡度为6‰、‰、11‰、7‰和-3‰的人字坡。

全隧D2K222+~D2K223+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

D2K226+~D2K228+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全长1200m,坡度为‰、-1‰。

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二、地形地貌

1.长岭隧道:

测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900~1250m,相对高差80~320m。

隧道进口距乡村道路较远,出口右侧100m的沟边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

隧道进出口及洞身DK204+700~DK206+800段居民点密集。

2.下寨隧道:

测区属低、中山剥蚀、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800~1450m,相对高差100~650m。

自然斜坡一般10°

~40°

,局部陡峻,坡度达70°

~80°

地貌受岩性控制,沿软弱带及可溶岩地段多形成侵蚀沟槽。

隧道进口位于马家坝一沟谷内,附近无公路通行,只有进口右侧约350m处有高田至马家坝的乡村公路通过,隧道出口位于高田乡一沟谷内,附近也无公路通行,隧区交通条件较差。

3.斑竹林隧道:

隧区属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陡峻,沟壑、谷溪纵横,随区海拔约1000~17300m,相对高差150~730m。

自然斜坡一般15°

~40°

,局部陡峻,坡度达60°

基岩出漏状况一般,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林地、灌木林、旱地。

隧道进口位于一深切沟谷内,无公路通行,总体而言,该隧交通条件较差。

三、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6)《全球定位(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7)《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1)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隧道洞外GPS测量采用7台徕卡GPS接收机,标称精度:

5+;

水准测量采用TrimbleDiNi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

导线测量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标称精度1″+,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精密测量队由三名测量工程师和10名测量工(控制测量)组成。

项目总工

XXXXX

项目精测队

分部测量队

测量员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平时施工导线测量过程中,我项目部成立精

测队,分部下设测量队长一名,测量员3人。

测量组成员如下:

精测队长:

王盼

分部测量负责人:

王波、张贺贺、范明鑫

组员:

孙昊、张利伟、梁智超、鲍大炜、杨雷、杨杰、商昂、邓鹏飞、赵钦

各分部测量负责人负责指导洞内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及计算,王盼负责全线测量工作复核;

五、测量人员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1)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2)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3)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

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4)测站和后视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5)除水准点可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控制点均应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

(6)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应少于2个。

(7)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小于300m。

(8)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9)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

,导线网、三角网的最大仰俯角不宜大于15°

(10)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表6-2-1隧道洞外、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部位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测角中误差(〃)

洞口联系边方向中误差(〃)

适用长度(km)

边长相对精度

洞外

导线测量

1.0

6~20

1/100000

1.8

4~6

1/80000

2.5

<4

1/50000

GPS测量

1/250000

1/180000

洞内

6~9

3~6

~3

表6-2-2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部位

测量等级

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

>

36

13~36

5~13

<

5

32

11~32

5~11

隧道洞外控制网布设:

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宜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

长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的XCPI30-1,XBCPI27,XCPI27-1,XCPI27-2,CPI32,CPI34和XCPI35-2,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10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1-14、JM1-15和JM1-16,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2-5、JM2-6和JM2-7,斜井位置布设点位为JM2-1、JM2-2、JM2-3和JM2-4。

长岭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

下寨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

的CPI32,CPI34,XCPI35-2,XCPI36-1,XCPI37-1和XCPI38,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6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

点位为JM2-10,JM2-11和JM2-12,出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3-2,JM3-3和JM3-4。

下寨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

斑竹林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在进口和出口处,用设计院提供的CPI40,CPI41,XCPI36-1,XCPI42,XCPI43和XCPI43-2,作为约束边,采用徕卡GPS双频接收机按四等控制网的要求共测量7个洞外加密GPS点,经内业处理平差后的成果做为最终测量成果,进口位置布设点位为JM4-1、JM4-2、JM4-3和JM4-4,出口位置点位由3标中铁8局布设,横洞位置布设点位为JM4-6、JM4-7和JM4-8。

斑竹林隧道洞外GPS控制网示意图

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网交桩资料,本标段此次复测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高斯投影,参考椭球为WGS-84椭球(椭球参数为:

长半轴a=6378137,扁率f=),本标段涉及三个投影分带,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05°

00′00",投影面大地高为580m、870m和1070m,投影后东方向坐标加常数为500km,北方向坐标加常数为0。

本管段测量的坐标系统与设计相同,椭球采用WGS8坐4标系参考椭球,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

铺设有砟轨道地段不大于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40000,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5°

,其中长岭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870米,下寨隧道和斑竹林隧道投影面大地高为1070米。

控制网加密测量时按四等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CPI、CPIIGPS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表6-2-3),C、D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6-2-4)

表6-2-3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Ⅰ

≤″

1/100000

CPⅡ

1/70000

表6-2-4C、D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

三等

四等

态测量

卫星高度角(°

≥15

有效卫星总数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

观测时间(min)

≥20

时段长度(min)

≥60

≥45

观测时段数

1~2

数据采样间隔(S)

10~60

15~30

PDOP或GDOP

≤8

≤10

平差计算

内业平差计算时,采用徕卡公司配备的LGO数据处理软件,以复测后提交的控制点为基准,解算各个加密控制点。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定: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根据设计精度,结合地形情况,水准线路长度以及仪器设备条件,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长大隧道洞外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各级水准测量精度指标(即测规对高程测量的限差规定)

表6-3-1水准测量精度指标

水准

侧量

等级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

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m)

限差(mm)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即复测

值与设计值不符值的限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和路线或环闭合差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二等

6√L

4√L

20√L

12√L

30√L

14√L

二等水准测量必须往返观测,不允许采用两台仪器同方向左右观测,三、四等均可以左右路线观测,计算结果单位为毫米。

各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6-3-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尺类型

水准仪等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累积

差(m)

视线高度

铟瓦尺、条码尺

DS1

≤50

下丝读数

DS05

≤60

双面

DS3

≤65

铟瓦、条码尺

DS1、DS05

≤80

铟瓦条码尺

≤100

高程测量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路线采用往、返观测。

复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由

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控制测量时一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回到该已知点上,由此计算增设的新水准点高程。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使用TrimbleDiNi03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

长岭隧道:

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1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在出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2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下寨隧道:

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3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在出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XCPI36-1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斑竹林隧道:

在进口处加密水准点,从三等水准点BM27出发,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在横洞口处加密的三等水准点JM4-8出发,

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量。

水准测量有关精度计算

外业、内业完成后,应进行精度统计、分析及评定。

(1)、往返闭合差计算,如超限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测。

(2)、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的偶然中误差或全中误差。

M△=√1/4n×

[△△/L]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水准测段长度(km);

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3)、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即复测值与设计值不符值的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为6√L,不超限采用原设计成果,超限采用复测成果。

这一项是衡量实测精度与设计精度是否相符。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点联测

隧道洞口控制点使用GPS进行加密,待平差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应使用全站仪对洞外加密的点位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复测结果应满足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

表6-4-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

″级仪器

1″级仪器

2″级仪器

6″级仪器

±

n2

6

9

--

隧道二等

1/150000

1/55000

4

5n2

1/40000

3

一级

8n2

1/20000

2

二级

15n2

1/12000

1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四

等、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高程控制点联测二、三等水准路线宜沿隧道进出口间的道路勘选。

若绕行较远时,可沿小路勘选。

本测区全部位于山区,当水准测量平均每千米单程测站大于25站时,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表6-4-2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mm)

水准测量等级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

n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为提高长大隧道贯通测量精度,用常规的支导线进洞控制法就不够满足精度要求,又由于隧道洞内施工作业繁忙,循环紧凑,工期紧,洞内炮烟和车辆尾气使通视条件差,据以上特点,施工须打破常规测量方法,洞内按高等级导线精度布设,实施时要遵守以下措施及细则。

1.1洞内控制导线若布设成等边直伸形,那么,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则主要受测角误差的影响,所以测角测边必须用高精度全站仪,可大大提高测角测边精度。

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随着测站数的增加而增大,在保证洞内通风、照明、通讯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将边长尽量拉长,以减小方位角传递误差,洞内导线边长布设为300m为宜,困难地段200m为宜。

常C用PI0的53隧道洞内导线网的布设如下:

由于多边形网布设自由,不受地形限制,外业推进速度快,菱形网外业观测速度慢,每一站都要测2个角,导线点成对布设,两点的距离根据前后通视情况而确定,导线边尽可能拉长,一般不小于300m,多边形网每一环布设6~8条边为宜,菱形网每一个环都是4条边,而且多边形闭合环的检核条件多,容易发现粗差,为评定精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单导线无论外业还是内业,都缺少检核条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导线网的精度比单导线的精度高√2倍。

因此长大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采用多边形网进行布设。

由于长大隧道两开挖洞口均小于6km,根据相关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对两开挖洞口

间的长度小于6km的隧道,洞内导线采用四等导线测设。

2.导线网的测量

长岭隧道进口从洞口控制点JM1-14-JM1-16边开始,沿隧道洞内走向闭合到出口洞口的JM2-1-JM2-3边上;

下寨隧道进口从洞口控制点JM2-10-JM2-11边开始,沿隧道洞内走向闭合到出口洞口的JM3-2-

JM3-3边上;

斑竹林隧道进口从洞口控制点JM4-2-JM4-3边开始,沿隧道洞内走向闭合到横洞洞口的JM4-7-JM4-8边上。

测角、测边采用leicaTCRA1201+型全站仪,仪器的标称精度均为1″、±

(1+×

D);

角度测4个测回,每边往、返观测各3个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较差不大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0mm,往测及返测边长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所有闭(附)合导线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的平均值,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观测前,将仪器放置在仪器箱内20分钟时间使仪器与洞内温度保

持一致,隧道洞内观测尽量避免施工干扰,避免尘雾,避开有强光的照射以及电磁场的影响,目标棱镜人观测时应该有足够的照明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采用自动观测时尽量避免光源照射。

表7-2-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级仪器

2″

级仪

1/25000

2.0n

1/10000

-

1/15000

3.6n

5.0n

8.0n

15n

表7-2-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同方向测回间

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

″级仪器

8

1″级仪器

2″级仪器

13

一级及以下

12

18

6″级仪器

24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的范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