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463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体安全告知卡Word文档格式.docx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液氧

本品助燃、会造成冻伤

本品为极冷液体和气体,且带压,直接接触液体会造成冻伤,会造成快速窒息。

Carbondioxide

二氧化碳

CO2

本品不燃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皮肤接触:

接触液体会造成冷烧伤。

立即用大量的室温水冲洗冲洗,使受伤皮肤缓慢恢复至身体温度。

如皮肤与手套、衣服粘连,不可强行脱去,并立即就医。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确保通风良好,尤其是密闭区域。

检测氧气浓度。

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

在安全前提下,阻止泄漏或将气瓶移至室外。

如果气瓶或瓶阀漏气,联系原厂家。

不要试图处理残气或未使用的产品。

盖上堵头,拧上瓶帽,贴上适当的标签将气瓶返回原厂家。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

Nitrogen

氮气

N2

本品可引起快速窒息,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眩晕。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

液氮

本品不燃,会造成冻伤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并就医,冲洗时要保持眼睛打开。

一旦发生冻伤,应立即进行医疗处理,一旦条件许可,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到温水中,温度不要超过40℃,不要摩擦被冻伤的部位,否则会造成组织的伤害,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确保通风良好,检测氧气浓度。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如有必要,在灭火时要使用自给式呼吸器。

Argon

氩气

Ar

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有窒息危险。

用水冲洗。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本品不燃。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Hydrogen

氢气

H2

本品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

消除所有点火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消防人员必须戴好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护服,在安全距离以外灭火。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

Acetylene

乙炔

C2H2

[溶于介质的];

电石气,本品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具有弱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

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

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

慢性中毒:

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

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Propane

丙烷

C3H8

本品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丙烷,对人无影响;

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

在较高浓度的丙烷、丁烷混合气体中毒时,有头痛、头晕、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轻度降低、脉缓、神经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

严重者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

有的发生继发性肺炎。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吸入: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