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6845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轴测放线

温度计

两只

温度测量

垂球(1kg)

10个

轴侧放线

塔尺(5m)(3m)

各6把

测标高

要求:

经纬仪、水准仪、在进场使用前检验一次,以后周期检验,保证所有测量仪器始终处于性能良好状态。

测量负责人1人,测量技术人员5人,辅助人员8人。

J2-JDE激光经纬仪NAL124安平水准仪

三、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进场后,我们将会同业主、监理公司和设计单位对规划红线,控制点进行交接验收,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进行闭合校验。

如出现较大偏差,知会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予以解决。

根据各控制点,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柱控制线,标高控制点等。

放线后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对施测的线轴进行复测,验线无误后即可作为结构控制轴线使用。

1、平面控制网建立

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1.1、平面控制网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1.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布设;

1.1.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1.1.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需要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桩位保护详见控制桩位保护示意图

控制桩位示意图

1.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2.1、一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一级为总平面控制网,二级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一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是以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为依据,我方测量人员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一级平面控制网共测设8个控制点分别为P1~P8控制点,二级控制网是依据一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各栋号建筑物的主轴线控制桩。

高程控制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为依据,联测一级平面控制网的P1~P8控制点,并建立水准基准组,然后用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高程基准点资料,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这样P1~P8控制点即可以组成测量总控制网,也可以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

一级平面控制网布置见下图

1.2.2、轴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级平面控制网测设完成后,根据流水段划分和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与轴线的详细位置关系来确定建筑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一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

详见主轴线平面控制图

1.2.3、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

控制网等级

测角中误差(mb)

边长相对中误差(k)

备注

一级控制网

5″

1/30000

二级控制网

7″

1.2.4、外部控制网布设的起始引测点必须是由甲方提供的且首先自检后无误的控制点。

1.2.5、施工控制网测设完后,报请甲方、监理单位检验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

1.2.6、在进行施工测量前,将已布设的轴线坐标方格网控制点投射的施工楼层,控制轴线测放相互检验相对尺寸无误后,测量员再依据设计图纸由控制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1.2.7、每次测量放线完,必须经自检合格后,提请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

2、高程控制网测设

2.1、据甲方指定的已知标高点采用闭合水准法按城市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引测到控制网点,测量精度必须满足规范GB50026-93要求。

2.2、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或监理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2.3、施工控制标高用精密水准仪配合50m锢钢尺和弹簧拉力器(10kg)引测到施工作业面,由不同控制点引测到施工楼层的标高在引测后要相互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

高程基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

2.4、高程控制网等级及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一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山地闭合差

三级

6

≤50

DS1(3)

铟瓦

双面

往返各一次

±

4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表二

仪器

型号

视线

长度

前后视

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最低地

面高度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

黑所测较差

DS3

≤75m

3m

6m

0.3m

2.0mm

3.0mm

2.5、水准测量内业应附合下列规定

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计算完成后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3、±

0.0以下结构施工

3.1、轴线控制桩的校核

3.1.1、在建筑物±

0.000m以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校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3.1.2、对于已经动过的桩必须重新放测,待重新报验监理合格后方能施测。

3.2、平面放样测量

3.2.1、基础定位:

首先根据一级控制网将轴线控制线投到坑底靠边的位置,根据轴线控制线定位独立基础、基坑等部位的开挖边线,并用白灰标记。

3.2.2、轴线投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凝固后,将经纬仪架设在与之相对应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它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3.2.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毕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3.2.4、轴线允许偏差见下表: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L>90m

20

3.3、±

0.0以下标高测量

3.3.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

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引测标高时,首先要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

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引测所需的标高。

3.3.2、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

以现场高程基准点为依据,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下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所需标高引测到±

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上。

并用红油漆进行标注,并标明标高数据。

3.3.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

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4、±

0.0以上结构施工放测

本工程建筑物±

0.000m以上的楼层轴线投测将采用经纬仪激光竖向传递法进行。

4.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4.1.1、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以此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布设依据。

4.1.2、铁件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4.1.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

100×

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详见预埋件埋设剖面示意图见下图。

4.1.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使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楼层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详见内控点做法图见下图

4.1.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

300×

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详见激光接收靶见下图:

4.2、楼层标高控制

上部结构标高传递主要用钢尺沿柱边、墙边引测,每层至少要有4个以上点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要求,引测步骤是:

4.2.1、先用水准仪(S2级)根据水准基准点引测的±

0.000线,定桩(点);

校核无误后再向引测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测放500mm或1m标高线,并认真保护。

4.2.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测量出各施工层高程,每层均给出500mm水平标高线,该楼层所用标高均从500mm线量取。

4.2.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该在±

3mm以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作校核。

4.2.4、标高标示示意图

4.3、建筑轴线的竖向控制

4.3.1、在地上楼层的每层板底板支设时,将内部控制网点的垂直方向的模板留设出激光投射口(大小200×

200),在浇筑混凝土时,此口施工过程中不能用混凝土封堵用来垂直投射控制轴线

4.3.2、楼板混凝土浇筑完后,用激光垂准仪,将已布设的轴线坐标方格网控制点投射的施工楼层,控制轴线测放相互检验相对尺寸无误后,测量员再依据设计图纸由控制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若投射的控制轴线误差较大,需要重新投射控制点。

4.3.3、在投射控制点时,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每90°

投测一次,共投射四点,最后取四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轴线控制点。

4.3.4、竖向投测通常直接由底层控制轴线引测到高层,以避免积累误差。

激光投射控制点每8层设置中间转换层,转换层的控制点在使用前需检查、校验无误后才能使用。

4.3.5、激光经纬仪铅直投点法的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1)、将仪器架设于控制点上方,对中调平。

(2)、使望远镜处于垂直状态(调垂直控制螺丝),指向天空。

(3)、接通电源,发射激光束,然后调整焦距,将仪器的照准部进行水平向的3600回转,使光斑直径调到最小。

(4)、用光靶接收激光束,将光束对准靶的焦点,并移动光靶使某一同心圆与光斑的移动轨迹重合,得第1个竖向投递光斑点,做上标记。

基准层测量员转动90º

,再精确对中、精平,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第2个红色光斑,接着转动180º

、270º

,得第3、4个红色光斑。

4个红色光斑取对角线交点即为施工层轴线控制点。

如下图所示

垂准线的投影点

(5)、按照光靶上的十字线在混凝土楼板上做出标记。

每个内控制点都投点完成并经校核无误后,即可以各投点为基准,弹出闭合的控制轴线,据此进行楼面的放线。

(6)、对传递点之间进行长度、角度和每个传递点的精度校核,同时规定每个传递点每隔层检查一次垂直度,偏差值不大于2mm。

四、工程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及数量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及《工程变形测量规范》要求对主楼设置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本身应当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观测点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墙身保持一定距离。

本工程采用暗藏式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示意图如下。

1、沉降基准点的布设

1.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高程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1.2、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1.3、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2.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2.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m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2.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3、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使用水准仪及铝合金塔尺;

每次观测前必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然后设站于观测点侧,后视基准点,前视沉降观测点,得出观测数据做好纪录。

每次观测由三个人组成,一人观测,一人复核,一人跑尺。

将得出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本次沉降量。

工程竣工前将沉降值绘制成沉降观测曲线效果图。

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架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

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4、观测周期

4.1、首次观测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4.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4.3、施工完成-0.05m板后进行第二次观测,地上部分每三层观测一次;

4.4、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4.5、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4.6、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4.6.1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4.6.2、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4.6.3、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4.6.4、交工前观测一次;

4.7、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5、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

5.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

沉降观测记录;

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5.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5.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

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沉降数据技术分析;

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五、测量质量控制

1、过程控制

1.1、测量负责人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的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1.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1.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精度要求。

1.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

三检制"

自检:

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

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

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2、测量质量保证体系如下:

测量施工方案的编制

不合格

测量施工方案的审核审批

合格

技术交底

测量放线

验线

进入下一道工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