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68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培训课件.ppt

,全市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业务培训,全市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培训,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一,二,三,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1、时间安排全市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总体时间安排为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2、审核范围及批次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的档案;市属事业单位中层以上人员的档案;市级机关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档案;乡镇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档案。

上述范围以外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可由各单位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

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2015.3-2016.01,2015.3-2015.10,2015.3-2016.01,市管、部管干部档案,市级机关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干部档案(改版升级),乡镇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档案(改版升级),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3、审核内容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审核。

重点审核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以及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重要信息。

注意审核档案材料是否涂改造假,干部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重要原始依据材料是否完整规范等等。

同时,做好干部档案应归档而未归档材料的核查、收集工作。

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4、方法步骤,一、专项审核工作总体要求,6、工作原则谁管理、谁把关,谁审核、谁负责干部选任部门负责审核所联系干部的档案,干部监督部门负责核实处理有关违规违纪问题,干部人事档案部门负责业务把关和指导服务。

5、管理权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核干部档案,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1、制定方案细化明确审核范围、时间安排、组织认定的方式等内容。

2、动员部署,召开专题会议,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3、审核登记3-1、审核登记的范围所有列入审核范围的人员都要进行审核登记3-2、审核登记的基本要求一是对每卷档案要逐卷逐页审核、如实详细登记二是对每卷档案要进行初审和复审,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3-3、审核登记的内容审核情况登记表纵向有八个项目:

出生日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奖惩情况、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

每个项目一般包含四方面基本审核内容:

材料是否齐全规范、信息记载是否一致、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组织是否已经认定。

上述八个项目四方面内容之外的问题,填写在“其他问题”栏。

“审核意见”栏填写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

审核登记的内容,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4、汇总分析分类统计的目的:

一是便于对各类问题进行后续处理二是报送统计数据的需要分类汇总的方式:

按照审核内容分类,如按照三龄两历一身份、奖惩、家庭成员等审核内容进行分类统计按照问题类型分类,如按照材料不完整、信息不准确、内容不真实等进行分类统计按照问题处理方式分类,如按照哪些没有问题可以直接上会,哪些需要调查核实后进行认定等进行分类统计,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5、调查核实5-1、调查核实的范围主要是对重要信息前后记载差距较大,缺少重要原始材料,真实性存疑的,由组织进行调查核实。

5-2、调查核实的方式要成立专门调查组,至少要有人参加,要认真研究分析情况,全面深入调查核实,重要问题一定要实地调查、现场取证。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5-3、调查取证的要求一是要全面核查;二是要取得原始凭证材料;三是要严格纪律要求。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5-4、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经过调查核实之后要形成调查报告,并附全相关材料。

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为“关于同志出生日期(或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等)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须写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调查人员组成以及调查经过与方法,对调查过程中得到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经综合研判后,形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齐备的报告,落款应注明参与调查人员和调查报告形成时间,并加盖组织调查部门的公章。

调查报告所附原始凭证复印件,应由复制人签名、注明复制时间、来源并加盖原始材料保管单位的公章。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组织认定6-1、组织认定的范围对所有列入审核范围的干部,都要通过填写审核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的方式进行一次组织认定。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2、什么情况才算组织已有认定,什么样的认定才算符合政策规定,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认定材料怎么处理组织已有认定是指组织上对干部基本信息曾作出的专门认定,比如干部“三龄一历”审核认定表、学历学位登记表等材料。

认定符合政策规定是指符合当时的中央有关政策。

对当时既有中央政策又有地方政策,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不一致的,原则上要与当时的中央有关政策为准。

以往组织进行信息认定形成的材料无论准确与否一律不剔除出来,仍然按原来的分类装订入卷,对于其中信息认定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材料,在材料名称下方用铅笔标注“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学位等)认定有误”字样,同时在档案目录中添加备注“信息认定有误”,以示区别。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3、组织认定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从严从实原则,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4、组织认定的方式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确定,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5、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注意事项填写范围:

组织上要为每个列入审核范围的干部填写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

表格用途:

与以往的干部任免审批表不同,左上角须标注“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字样,归入档案第五类。

填写要求:

与以往的干部任免审批表不同,审核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填表要求详见填表说明,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表填写注意事项,拟任职务、拟免职务、任免理由、呈报单位、行政机关任免意见栏不填写。

(填表说明第13、14、18、20、23条)干部本人核对信息后,同意组织认定意见的,须在干部任免审批表第一页右上角签署“同意”并署名、注明时间。

(填表说明第21条)“审批机关意见”栏,本人意见和组织认定意见一致的,填写“此表信息已经认定”,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并注明时间。

本人意见与组织认定意见不一致、拒不签字的,填写“此表信息已经认定,干部本人对信息不认可,拒不签字,以组织认定意见为准”,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并注明时间。

(填表说明第22条),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填表人”栏由初审人和复审人签字并注明时间。

(填表说明第24条)审核专用任免审批表一式三份,一份归入本人档案第五类,一份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一份由所在单位保存(材料形成把关用)。

(填表说明第25条)奖惩情况填写要求不同,这次专项审核涉及各级干部,奖惩情况栏,可以填写到县处级以上奖励。

受过处分的,要填写何年何月因何问题经何单位批准受何种处分等等,没有受过奖励和处分的,要填“无”。

重要社会关系栏填写要求不同,市管干部可填写到近亲属中的市管干部,以此类推。

干部任免审批表照片栏要求:

打印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填表说明第8条),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表填写注意事项,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填写要求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要填写填表时的真实情况。

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有关情况。

亲属中现任或曾担任过有关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重要海外关系也要如实填写,已去世的,应在原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注明。

担任有关领导职务的,按照市管干部填写到近亲属中的市管干部、部管干部填写到近亲属中的部管干部来掌握等等,以此类推。

称谓、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要填写准确。

称谓的写法要规范:

配偶为妻子、丈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

干部的配偶及子女有在国外(境外)学习、工作、定居和在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工作的,其所在院校、定居地点、工作单位及职务,应如实填写。

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表填写注意事项,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6-6、专项审核认定表填写要求填写范围:

档案存在涂改或材料涉嫌造假的填写要求:

一是要如实详细填写,档案存在涂改或涉嫌造假的,要把涂改情况和造假问题、组织查核情况和审核意见详细记录下来,比如审核意见要包括哪一级组织、何时上会、形成的具体认定结论等具体内容,要描述清楚。

二是要附全相关材料,如本人的说明材料,组织调查和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都要在表后面附全。

三是要手续齐全,初审人、复审人、分管领导、干部本人都要填写有关意见,签字并注明时间,组织人事部门要加盖公章。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7、问题处理7-1、档案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要根据材料内容、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补充收集、原件复制、完善手续等方式进行补充和规范。

所有补充和规范的材料,要注明经办人、办理时间并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

缺材料要补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补。

例如,缺少干部履历表的,可以根据现在的情况重新填写;缺任免材料的,可以查文书档案复制,完备手续后归档。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7-2、干部重要信息记载不一致的,要根据有关政策审核确认。

对经过调查没有原始依据材料、按照现有政策难以认定的,本着从严掌握的原则,结合档案记载情况综合研判确认。

信息审核确认过程中,从严把握是基本原则,综合研判是基本的标准要求和程序要求,通过综合研判、集思广益,慎重作出认定结论,组织上在其中要承担起相应责任,要出以公心,按规定按要求来办。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7-3、档案造假的,要责令干部本人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

首先,必须是已经查核清楚、确实属于造假的才进行处理,对于涉嫌造假尚未查核清楚的,不能按此处理;其次,要责令干部本人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对造假的信息按政策予以纠正;再次,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档案造假的两种常见情形:

一种是内容涂改,主要是涂改出生日期;另一种是材料造假。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7-4、档案涉嫌造假、经组织调查一时难以查清的,要记录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

一时难以查清主要是指档案材料严重涂改、无法辨认,经公安部门物证鉴定,涉嫌造假材料无从查实,干部本人的说明材料也无法证实相关情况。

对此类情况要进行专门登记,并在专项审核情况认定表的备注栏中详细说明。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8、材料归档涉及三类材料:

一是审核情况登记表,不归入个人档案,统一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备查。

二是审核工作专用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和专项审核认定表,一份归入干部档案第五类,一份统一由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备查。

(专项审核认定表是有问题的人才填)三是对材料不齐全不规范、补充收集来的材料,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要求,归入档案相应类别,在材料归档时,尤其要注意认真鉴别,防止不实信息、新的假材料归档。

二、专项审核工作步骤方法,9、总结报告一是要及时填报数据报表。

审核工作开始后,按月填报统计数据,每月18日前报市委组织部。

审核工作结束后,全面汇总数据,集中进行填报。

二是要及时报送书面报告。

认真思考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着手审核登记前的三点工作建议建议一:

制作一份干部名册;建议二:

检查干部的最新任免审批表是否已经打印归档;建议三:

对列入审核范围人员采集更新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

(工作用表的第25页),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填写专项审核情况登记表的基本顺序首先填写表头部分,包括干部姓名、职务和级别。

职务:

填写干部现任的主要职务;级别:

公务员及参照管理人员填写正乡科级、副乡科级、科员等;事业单位人员按照班子正职、班子副职、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其他填写。

其次填写最新的“三龄信息”,将干部档案中最新干部任免表记载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填入相应栏目。

然后从前到后逐个项目进行审核登记。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出生日期1-1、如何查找记载出生日期的最早材料先查看档案目录,从头到尾看材料的形成时间,看最早的材料有没有记载出生日期,没有的就依次往下翻。

常见的最早材料包括第一类干部履历表、第二类自传、第四类中学生登记表、招考报名登记表、第五类政审材料、第六类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第九类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第十类体检表等。

注意:

干部档案中最早形成材料如果是派出所出具的考生年龄证明,不能作为最早记载出生日期的材料。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2、如何判断出生日期记载是否一致将最早材料记载与最新干部任免审批表记载的出生日期进行比对,一致的选择“是”打“”,不一致的选择“否”打“”。

如果最新任免表记载与最早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是一致的,其他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与最早记载的不一致,仍然选择“是”打“”。

中间材料可以不作为判断依据,但如果中间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与最早材料和最新任免表相差比较大,要在右面的存在问题栏里详细记录。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3、如何判断出生日期真实性是否存疑一看是否有涂改,主要看是否涂改最早材料填写的出生日期(笔误除外),如果存在涂改,选择“是”打“”,并在右面存在问题栏里详细记载涂改情况,包括材料名称、形成时间等。

中间材料有涂改,也要选择“是”打“”,并在存在问题栏作记录。

二看材料是否真实,是否涉嫌制造虚假的记载出生日期的最早形成材料。

材料真实性可以通过逻辑推算进行初步判断,一是根据记载推算上学、参加工作、参军入伍、入团入党年龄、学习工作经历等是否合理进行判断。

二是根据记载家庭成员年龄推算其年龄是否合理。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4、如何填写组织是否进行过认定查找第五类材料中是否有关于出生日期的组织认定材料,并对认定情况作出初步判断,看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1-5、如何判断更改出生日期材料是否齐全2006年10月以前允许个人申请更改出生日期,要有个人申请、调查报告、证明材料、组织批复。

2006年10月以后,按照组通字200641号文件规定,要有调查报告、证明材料、组织认定意见。

2006年以后个人要求更改的不再办理。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6、干部出生日期认定政策依据1-6-1、主要政策依据现行认定干部出生日期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641号)。

该通知下发前,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号,2006年10月15日起停止执行,2013年12月22日废止)对认定干部出生日期问题作出规范。

审核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政策依据。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6-2、总体要求执行干部出生日期管理政策的总体要求是“原则上不改、造假的纠正”。

把握好三点:

一是对干部本人要求确定或更改出生日期的一律不再办理;二是在改变干部管理权限时要对新列入管理干部的档案特别是档案中的出生日期进行认真审核;三是组织上发现干部年龄涉嫌造假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深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重新按照文件要求作出准确认定,纠正错误。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6-3、基本原则一是公平公正;二是最先最早;三是全面取证;四是严格组织认定程序。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1-6-4、关于执行干部出生日期管理规定的几个具体问题干部人事档案最早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与其他材料不一致,且其他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一致的如何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中最早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被涂改的如何认定对干部因上学、入团、入党、入伍、招工等不够年龄而将干部人事档案早期材料记载的年龄填大,后来根据形成时间更早的户籍档案材料已经改回的如何认定对干部因入伍、招工等超过年龄,而将干部人事档案早期材料记载的年龄填小的如何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中记载出生日期的早期材料没有形成时间的如何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中最早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只有年份没有月份的如何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中涉及出生日期阴阳历换算问题的如何认定注意:

对上述具体问题的处理,要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前提。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2、参加工作时间2-1、判断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材料有哪些公务员录用:

公务员录用审批(备案)表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大中专毕业生:

报到证(派遣证)、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企业聘用:

劳动合同书招工:

招工审批表、职工登记表军转干部:

应征入伍登记表知青插队:

知青上山下乡证明材料其他:

选聘乡镇干部审批表、符合政策规定的更改干部参加工作时间审批表等等更改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档案中一般应有:

申请材料、调查证明材料和批复。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2-2、如何判断参加工作时间真实性是否存疑(有涂改)主要看是否涂改最早参加工作时间材料中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是否伪造参加工作材料等。

要将档案中的参加工作时间审批材料、早期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奖励材料等进行对照,注意审核是否相互矛盾。

2-3、干部参加工作时间认定的政策依据以文件为准,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2-4、几个具体问题第一、更改过参加工作时间的,要注意审核档案早期材料记载的工作经历是否属实;经历属实的,是否符合工龄计算的政策规定;早期材料没有相关记载,或者早期记载相互矛盾的,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第二、按照“去中间接两头”的办法计算连续工龄后,实际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起算时间不一致的,在工龄起算时间认定无误的前提下,干部任免审批表上填写哪个时间,可以按照本单位、本地区的惯例来,不要专门作调整。

注意审核连续工龄计算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不符合的属于参加工作时间认定不准确。

第三、公务员录用审批表上的审批时间和实际报到时间、起薪时间不一致的,原则上以组织审批时间为准。

第四、派遣(报到)证记载的派遣(报到)时间与转正定级表记载参加工作时间不一致的,一般以转正定级表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为准。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入党时间3-1、如何判断入党材料是否齐全2014年5月前入党的,主要看档案中是否有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等材料,主要是入党志愿书。

2014年5月后入党的,档案中要有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政治审查材料、转正申请书和培养教育考察材料。

1985年以前入党且预备期已满、批准转正的,应当有1985年党员登记表。

1990年党员登记表不是人人都有。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2、补办入党志愿书的要求由原单位党组织出具证明,并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审核,证实其党员身份,现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在其重新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里注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承认其党员资格的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连同原单位党组织的有关证明材料,一并存入本人档案。

如果原单位现在已不存在,干部现所在单位党组织在能够确认干部党员身份的前提下,出具书面证明,在其重新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里注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承认其党员资格的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将补填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3、不同时期党员入党时间计算方法1956年9月15日1969年3月31日,入党时间为党员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须经上级党委批准),党龄从转正之日算起,预备期一年;1969年4月1日1977年8月11日,入党时间为上级党委批准之日,无预备期,党龄同时开始计算;1977年8月12日1982年9月5日,入党时间为上级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党龄从转正之日算起,预备期一年;1982年9月6日至今,入党时间为党员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须经上级党委批准),党龄从转正之日算起,预备期一年。

注意:

入党志愿书中上级党委批注的入党时间与党龄计算方法不一致的,原则上以上级党委批注的入党时间为准。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4、民主党派成员入党时间民革党员入党时间为支部大会通过之日;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的入党(会、盟、社)时间为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组织批准之日;台盟盟员入盟时间为省级以上(含省级)组织批准之日。

注意:

档案中须有审批材料或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5、如何判断党员身份真实性是否存疑主要是查阅档案中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

一是查看入党材料填写的笔迹是否一致;二是分析入党材料中时间信息的前后逻辑是否合理;三是比较入党材料纸张是否属于同一份材料等。

对党员身份真实性存疑的,要到干部入党时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查阅文书档案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支部大会会议记录和党委会会议记录等资料,核实有无干部入党的相关记录。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3-6、未满18周岁入党的,入党时间如何认定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未满18岁入党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其入党时间的认定由省级党委组织部负责。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4、学历学位4-1、如何判断学历学位材料是否齐全4-1-1、“文革”以前入学的:

档案中须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4-1-2、“文革”期间入学的:

档案中应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或高校选拔学生登记表。

4-1-3、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入学的:

大专毕业的(3种材料):

高校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和毕业生登记表。

本科毕业的(4种材料):

高校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和毕业生登记表,一般还有授予学士学位的材料。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入学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6种材料):

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硕士研究生登记表、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硕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学位申请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参加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的,还应有专家推荐表。

专业硕士:

应有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成绩表、专业硕士学位申请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等材料。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

须有学位课程认定成绩表、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书和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决定。

此外,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从1995年起必须通过全国外语水平统一考试;从1999年9月1日起,有部分学科还须通过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因此,2006年以前申请硕士学位的还须有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水平统一考试和国家统考科目成绩合格证书(通知单)的复印件。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目前没有国家组织的水平认定考试。

博士研究生毕业的(7种材料):

专家推荐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博士研究生登记表、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表、博士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学位申请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4-1-4、1970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

须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或高校选拔学生登记表。

4-1-5、国(境)外学历学位:

要有国(境)外学校出具的学历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材料。

4-1-6、党校学历:

党校大专、大学:

须有学员成绩表、毕业学员(登记)鉴定表或学历证明。

党校研究生:

须有在职研究生(班)研究生(考核)登记表或在职研究生班毕业学员登记表,一般后面附3份材料:

毕业论文评审答辩情况表、毕业学员政治思想情况评鉴表、学员党性锻炼小结。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4-2、填写学历学位记载情况注意事项要根据档案第四大类1小类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填写,并对照最新任免表,判断组织上填写是否准确,不能照抄干部任免审批表、学历学位认定表上的信息。

4-3、如何判断学历填写是否准确填写不准确的4种常见情形:

(1)培训经历填为学历;

(2)低学历填为高学历;(3)在职学历填为全日制学历;(4)无学位填为有学位。

三、审核登记操作办法及信息认定政策口径,4-4、如何判断学历学位真实性是否存疑学历学位真实性存疑主要是两类问题:

一类是通过非法机构直接伪造学历学位材料,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