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358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

1.1作业条件

(1)回填前,对挡土墙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隐检手续。

(2)将基坑内的杂物、垃圾清理干净。

(3)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设置。

沟壑内回填时在斜坡上夯入木楔子做为标高控制线;

大回填区回填前,在挡土墙砼上面划分层线。

(4)做好技术交底。

1.2施工机具

铲土机、自卸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及翻斗车、压路机等、蛙式打夯机、手推车、铁锹、5m钢尺,20#铅丝、胶皮管、尖、平头铁锹、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钢尺等。

1.3土方材料

1.3.1图纸要求:

该回填区回填土料使用C组填料及以上(A、B组)的填料进行压实填筑。

根据车辆段勘察结果,可采用挖方区粉土经晾晒后即可作为填料,分层回填夯实。

1.3.2图集要求:

04J008图集挡土墙背填料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土。

二、质量要求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挖方场地平整

土方回填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

30

50

-50

2

分层压实系数

0.89

一般项目

回填土料

挖方区粉土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分层厚度200

3

表面平整度

20

压实系数检测采用环刀取样测干密度法,数量为每2000m2测不少于4处,且至少有一处在边坡线上。

每层回填必须在上层回填试验结果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冲击碾压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为每3000m2抽样4处。

换填土层、垫层、路堤、基床底层和基床表层均需要分层碾压,分层铺填厚度宜取200mm~300mm,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压实后每层厚度200mm,每层压实遍数通过试验确定,各层压实标准如下:

基床表层:

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2MPa/cm。

基床底层及其它区域:

压实系数不低于0.89,且地基系数K30不小于0.8MPa/cm。

三、工艺流程

沟壑回填采用台阶状梯级回填,以沟壑为单位,实行机械为主、人工辅助的方法开挖台阶,各台阶内采用20cm厚土层分层回填。

待沟壑区回填至场区原状土顶时与原I区、III区统一为一个整体回填区域,采用分段分级回填,根据现场实际高差情况,分层碾压单层厚度20cm。

在回填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每回填2m,场地进行一次冲击碾压。

每层填筑前应对场地进行整平,每层填土地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场地地基土底面应压成阶梯状搭接,。

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搭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并用单层幅宽1m双向土工格栅搭接,填至开挖梯级顶面时采用幅宽5m土工格栅搭接。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四、操作工艺

4.1、选用土方开挖区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4.2、回填土一般选用含水量在10%左右的干净粘性土(以手攥成团、自然落地散开为宜)。

若土过湿,要进行晾晒处理;

若土含水量偏低,可适当洒水湿润。

4.3、分段填夯时,交错处做成阶梯形,上下接搓距离不小于1.0m。

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4.4、回填土要分层铺摊夯实,分层填土高度为200mm。

本工程大面采用25吨压路机碾压,边角碾压不到的地方配合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压。

夯实或碾压遍数,不少于4遍,回填碾压时,遵循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再静压的操作程序,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2km/h以内,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辗压时轮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

蛙式打夯机夯压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4.5、在回填土与原状土交接处铺设土工格栅时,下铺地基土顶面应平整,防止土工格栅被顶破,铺设土工格栅时应张拉平直、绷紧,严禁有褶皱;

端头应固定,切忌暴晒或裸露;

连接宜采用搭接法,并应保证主要受力方向的连接强度不低于所采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

土工格栅的拉伸屈服力大于30KN/m。

4.6、根据设计要求,每回填2m进行一次冲击碾压,冲击碾压具体施工工艺:

冲击碾压前应对场地整平,清除表土300mm范围内的腐殖土、树根草皮等杂物,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进行整平;

对于相对高差大于500mm的坑应分层夯填至原地面。

冲击碾压范围应大于基底范围,宜超出坡脚及基础外缘3m。

填方区每填筑高度2m时,碾压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次冲击碾压,待填方区填至设计标高,且挖方区挖至设计标高后,整个场地全部需要进行一次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的压实遍数应根据实验性施工确定,应满足压实标准。

冲击碾压的压实遍数可根据现场施工时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控制,同时满足压实标准。

冲击碾压自场地一侧开始,顺(逆)时针行驶,以冲压面中心为轴线转圈,然后按纵向错轮冲压,全路幅排压后,再自行向内冲压,压实机械行驶速度应控制在10~12Km/h。

冲击碾压时应通过改变半径调整冲压地点,使其均匀冲压。

冲击碾压时应及时对地基表面洒水,使水分充分渗透达到适宜的含水量后进行冲击碾压,冲击碾压遍数在10遍左右后,平地机大致整平后再冲击碾压。

相邻两段冲击碾压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m。

冲击碾压段出现橡皮土时应及时停止施工,并作相应处理。

冲击碾压完成后,用平地机整平场地,用光轮压路机最后碾压。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压实遍数和轮迹高差等参数进行记录。

4.7、碾压时出现橡皮土应及时停止施工,并上报项目部做相应处理。

4.8、雨期施工时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在回填区四周设置挡水带,防止雨水流入,并派专人每天收看天气预报,如遇雨天,应停止施工,并用塑料薄膜对已完成的回填土层进行覆盖,以保证回填土在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成品不被雨水浸泡。

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

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

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造成基土破坏。

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五、注意事项

5.1、施工时,挡土墙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回填土的施工,严禁各类车辆冲击已完挡土墙。

以免对其造成损坏。

5.2、该填方区是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

5.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一般不少于4遍,需先做实验确定)。

5.4、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严禁汽车直接向基坑中倒土,并应禁止用浇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

5.5、机械夯实不到的边角部位,应用细粒土料回填,并仔细夯实。

5.6、路基部位的回填土,应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7、雨天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周围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

六、安全措施

6.1、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挡土墙的变化。

挡土墙上不得堆放重物,下坑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

6.2、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

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

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

打夯时要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3m;

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

6.3、压路机制动器必须保持良好,机械碾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倾倒。

停车时应将制动器制动住,并楔紧滚轮,禁止在坡道上停车。

6.4、因施工现场未能完全封闭,土方机械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运输道路的安全交通指挥。

七、环境要求

7.1、作业现场路面干燥时应采取洒水措施、装卸时应轻放或喷水、堆放时应进行覆盖,避免产生粉尘及扬尘。

7.2、土方运输时应按要求进行覆盖,避免产生扬尘;

翻斗车卸料避免产生粉尘;

装车严禁太满、超载,避免遗洒、损坏及污染路面等现象发生。

7.3、土方回填夯实机械应选用符合噪声排放标准要求的设备,作业时应避开休息时间以减少对周围村民的噪声影响。

7.4、土方回填所用机械设备应选用节能型的,以节约油料消耗,尾气排放要符合标准。

避免废油溢漏,对废油及油抹布油手套按规定处理。

合理选用配套设备,节约电能消耗。

7.5、现场土方临时堆放时应按要求进行覆盖,避免产生扬尘。

八、成品保护

8.1、回填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

8.2、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防止铺填超厚。

8.3、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一定坡向或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浸泡地基。

交底单位:

交底人:

审核人:

年月日

交底对象:

接受交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