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55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直门立交桥项目管理案例Word下载.doc

1999年9月17日,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建成通车。

拆旧建新历时194天。

二、对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程的精心组织与策划

1.深入理解工程本身特点、工程总体目标、工程重要约束条件

分析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内容:

①拆除旧桥;

②新建上层三座匝道桥:

1号匝道桥(西外至北二环左转匝道)、2号匝道桥(二环由南往西外左转匝道)、3号匝道桥(由北向西外右转匝道);

③新建中层东西向跨线主桥和南、北辅桥;

④拓宽下层二环主路为双向十车道;

⑤新建高架桥立交:

完善与该桥相关的辅路系统。

交通设施、照明及绿化等配套工程;

⑥完善周边路网;

⑦完成新建桥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建筑物的改扩建。

改建工程主要工程量:

拆除旧桥10923平方米、桥梁面积13327平方米、道路面积70444平方米、方砖步道19377平方米、挡墙长度3210米、管道工程2160米、工作量强度60万元/天(实际完成72万元/天)。

工程总体目标:

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程是为解决西直门立交、高架桥路口及周边路网的拥堵,改善和提高该地区交通通行能力的市重点工程,是二、三环路改建工程的一部分。

计划和实际情况对比:

计划开工日期1999年2月27日(实际开工日期3月6日);

计划竣工日期1999年9月25日(实际竣工日期为9月17日);

计划工期211天(实际工期194天)。

质量目标:

合格率100%,优级品率90%,单项检验合格率100%,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工程重要约束条件为:

①施工期间确保二环路上下行各三车道畅通、西直门内外大街公交及慢行车和行人通行。

②确保拆桥过程的安全、西直门地铁枢纽在施工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③城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

执行北京市建委“文明施工”条例,施工现场设立围挡,文明施工;

不扬尘、不遗洒、低噪声、排水设施完善,周边路况良好。

2.组织与策划

(1)精心组织策划

①拆迁及路网改造是工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因为交通疏导成功后,工程才能开工,西外大街两侧拆迁和北土路道路改造进度制约着整个工程的进程。

②施工总体部署:

旧桥分南北两大部分拆除(拆除过程中二环路交通不能断行),南旧桥拆除后,用北旧桥承担西直门内外大街方向公交车辆及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新桥在拆除后提供的空间展开工作面,等新建东西向跨线南辅桥建成后,将东西向交通导至南辅桥上,完成北半部旧桥拆除任务。

而后建成东西跨线主辅桥,将东西向交通导至北辅桥上,进而完成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程和交通设施安装及交通划线,工程竣工。

③施工组织特点:

难点是交通疏导,热点是环保,焦点是工期紧。

④方案:

桥梁施工,道路施工,地下管线,拆除旧桥,雨季施工安全。

(2)具体部署

①施工部署安排:

分三阶段(A、B、C)组织施工。

3月6日~5月27H为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3月27回拆旧桥南半幅,5月底主路南辅桥建成并通行。

5月28日~8月4日为第二阶段:

6月11日前旧桥拆完,8月4日前全部主桥和辅桥完成,具备通车条件。

各匝道桥除钢混凝土联合梁部分外,其余全部完成。

8月5日~9月25日为第三阶段:

8月13日吊完2号匝道跨二环钢梁,8月16日吊完1号匝道钢梁,9月17日完成改扩建工程,具备交验条件。

余下时间完成交通工程项目。

②风险考虑:

占总工期三分之一的汛期可能带来的损失与对策。

避免碱骨料反应危害与对策。

施工期间重要社会政治活动和交通管制可能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与对策。

三、施工计划的实施和对客观变化的响应

1.确认施工方案,开工日期敲定,开始施工

3月2日由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单位召开的西直门立交桥改建工程会议,最终确认了施工方案,敲定3月6日开工。

工程开始后伐树、设置施工围栏。

疏导交通,在旧桥下跨越二环路处支搭钢制防护棚,井井有条,进展顺利。

但拆桥过程中,发现原制定的拆桥方法进度慢,不能满足计划要求,于是及时调整方法,改为在待拆除桥下铺设2米左右的松土缓冲层,在土上摆放多层旧轮胎,以保护旧桥落地时对地铁防爆层的冲击,用液压锤、液压剪联合作业,使旧桥面原地塌落,破碎后连同缓冲层材料一并外运。

该法非常有效,保证了3月27日拆旧桥南半幅的进度计划要求。

虽然二环路三上三下的交通在施工期间得以维系,但拥堵仍严重,施工单位克服困难、精心安排,4月初将二环路维系的交通通道增加到四上四下,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更进一步缩小了修建跨越二环路主桥铺桥的工作面。

此阶段,工程进展顺利,应对措施有力,拆旧桥任务按计划完成,灌注桩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

2.施工前期地基基础处理

在3月底至4月初遇到地基基础处理方法设计特定的问题,虽施工单位积极配合,但该问题解决的时间拖至5月上旬,而1号匝道桥12~18轴基础处理方案拖至6月份。

这是一个影响工程全局的变更。

主桥、辅桥、匝道桥工程进展全面受阻,原计划5月底南辅桥建成通行,拖至7月8日,滞后43天,使北半桥拆除后延43天(实际7月25日拆除完毕),这样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3号匝道桥施工工期压缩到只有60天。

1号匝道桥的7号墩柱施工顺延,给本来就安排在最后的1号匝道桥施工增加了新的困难,而1号匝道桥的工期拖后,又使占用主桥的临时支架不能拆除,影响主桥的桥面系后期施工和北辅桥倒东西交通……从宏观统计数据来看,至6月底工作量仅完成了全部35%,工程施工遇到严重困难,工程总体目标的完成受到严重威胁!

即使9月底主路、主桥完成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此期间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完成地基承载力试验等工作,以争取基础设计方案尽早确定,施工中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能展开的工作面尽量安排施工任务。

基础设计方案确定后,全面开展施工工作,尽量抢回一些失去的时间,同时牢牢抓紧网络计划关键路线上的南辅桥等各项关键工作。

如在2号匝道桥东南段(长距弯曲段)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中,采用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确保预应力筋正常张拉工艺,缩短7天,保证了2号匝道桥8月8日开始吊钢梁的要求。

3.工程决战阶段以超常规的方式和努力进行工程的组织安排

8月8日开始至8月18日凌晨完成的747.22吨2号、1号匝道桥钢梁吊装,拉开了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程决战阶段的序幕。

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计划竣工期由1999牟9月25日变更为1999年9月17日。

8月31日北京市领导到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地检查工程进度,慰问工程建设者。

在工期提前的要求下,工地又一次全面制定工程计划,调整工力部署,进一步明确分工,并制定每五日的分步计划及检查方法。

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利用本单位拥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储备,进一步确保结构工程的质量,按期全面实现了工程目标。

四、实践证明了的施工管理经验

①对工程特点和工程总体目标了解深刻,对工程重要约束条件分析准确,改扩建策划精细,方案制定正确;

②工程进行中,对客现出现的情况变化有较强的识别和应变能力,对克服困难、完成施工任务起到推动作用;

③工程决战中,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利用本单位拥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储备,调整工力部署,精细安排,胜利完成了任务。

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也有不足之处,比如:

高架桥安排应更快些,可尽早在施工区内部形成通路,为整个工程施工带来方便。

可见,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要依靠现代项目管理技术。

项目管理技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方法和手段,它可以使工程施工规划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

如对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在工程实施阶段可全面进行跟踪和控制;

对客观条件变化做出定量的判断和变化后果的分析,不断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滚动计划指导施工;

不断地化解风险,使施工有序、均衡地进行;

工程总结中可以根据过程数据,迅速完成所有竣工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总之,项目管理技术一旦在施工中加以应用,能够使领导者纵观全局和预见未来,使施工时间、经济效益和质量处于可控状态下,提高完成任务的可靠度,其结果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思考题:

1.西直门立交桥改扩建工程的计划阶段做了哪些工作?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计划作了什么修正,为什么进行这样的修正?

3.在整个项目中用到了哪些项目管理技术?

4.项目计划工作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是什么?

5.除该案例所考虑的风险因素外,一般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还应考虑哪些风险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